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06 09:1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四节 海陆变迁
课题 海陆变迁
分步导学 教学过程
地表形态变化   一、地表形态变化请你解释成语“沧海桑田”的含义。沧海:水深而呈青绿色的海,指大海;桑田:农田。整个成语意思是大海变桑田,桑田变大海。活动:请你阅读教材P41活动,这些现象说明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什么?你能推断出什么变化吗?结论:由此可见,陆地表面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设计意图】 通过开展活动,初步认识到地表形态是变化的。承转:地表形态是变化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正像牛顿被苹果砸到脑袋而创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纳解决了这个问题。
大陆漂移假说   二、大陆漂移假说 阅读教材P41“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魏格纳发现南美洲、非洲轮廓的什么特点?(大西洋两岸的两洲轮廓凹凸相吻合) 问题二: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什么设想?(两个大陆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开的)问题三:为了证明这个设想,他是怎么做的?(收集资料、实地考察、寻求证据)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探索精神。现在的海陆分布是这样的,2亿年前的大陆又是什么样子的呢?阅读下图。【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大陆漂移的过程,产生疑问:大陆真的会漂移吗?通过动画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承转: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后人并没有停止过探索,在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构造学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讲解: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分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课题 海陆变迁
分步导学 教学过程
板块构造学说   活动:阅读教材P43“六大板块示意图”,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整个地球表面由哪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指导学生根据大洲名称、大洋名称识图、记板块名称。(2)哪个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太平洋板块)(3)大洋洲主要位于哪个板块?(印度洋板块)【设计意图】 通过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分布与大陆、大洋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过渡: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除了形成山脉,预测一下还会发生什么情况?大胆预测:在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会震动,可能会引发地震火山。
火山与地震   四、火山与地震承转:展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材料,发生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学生回答。设问:世界上经常发生火山和地震,它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4“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找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结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思考:这两大火山地震带位于哪些板块交界处?学生回答。【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读图找出世界两大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地带,并分析这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形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地球表面形态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地壳运动的规律性是非常复杂的,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至“板块构造学说”,我们在对地壳运动的认识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还在不断研究中,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尝试一种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大胆预测——寻找证据——分析验证——得出结论”,从教师引领、学生模仿开始,到学生主动、独立完成,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了这种探究方法。设计的目的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让学生参与体会,从动态的角度掌握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海陆格局,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海陆格局也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地理研究的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设计了书本演示板块运动方向,通过贴图活动寻找火山地震的位置等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同伴互助,让班中的每一个孩子参与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展示的舞台。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看世界,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