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我当小厨师:《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途径,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平均分。
师:现在春暖花开,非常适合春游。今天,丁丁和阳阳准备去野餐,他们带了4个苹果、2瓶水和1个蛋糕。谁能帮他们将这些食物分一分呢?生答,教师用课件演示。
师:(分完苹果和水后)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啊?生:因为公平。
师:恩,像这样每人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做?生:平均分。(板书)
师小结:恩,说的真好,你抓住了关键(板书平均分),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有关平均分的问题。
数形结合、构建新知。
1.教学二分之一的意义、读写方法及各部分名称。师:苹果和水都分完了。那么该分蛋糕了,但是问题出现了:蛋糕只有一个我们该怎么分呢?(出示蛋糕)生:一半、半块......
师:(师举起圆形教具)我用这个圆片表示大蛋糕,那涂色的这一半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表示吗?(生答:不能)这就需要一位数学中的新朋友——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师介绍:数学上统一规定用分数表示一半。孩子们,注意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先写中间的“—”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教师介绍的读写法,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师:(边做动作边说)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它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表示的意思。
师:同学们,分数有三部分组成,他们的作用和名称也各不相同。以21为例,中间这条表示平均分的短横线叫做分数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叫做分母,上面的1表示取了其中的一份,叫做分子。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师:(指着另一份)这是苹果的另一半,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引导学生明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
2.自主探究,揭示本质。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纸片,你能折出它们的吗?折出后把它涂上颜色,完成后和你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得到图形的的。(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小组内交流。班内作品展示:老师来采访一下,你是怎样找到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学生汇报展示。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它们的形状不同,大小也不同,为什么都能表示呢?生: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平均分成了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所以能用表示。
理解并掌握几分之一。
(1)变魔术。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好不好?(出示教具)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静静地想一想,整个图形是什么样子的?(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生:是正方形的。(师打开一部分,变成正方形,展示后恢复原样。生:是三角形的。(师打开另一部分,变成三角形,展示后恢复原样。)生:是平形四边形的。(师拿出准备好的另一个三角形)师两面全部展开,问:现在涂色部分还能用表示吗?
生:不能,应该是三分之一。师追问:为什么?生: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这个图形的三分之一。
动手实践,创造分数。
师:除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下面请大家继续用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交流:你创造出了哪个分数?是怎样做的?学生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板书。师:大家想一想,我们还能不能折出其他的分数?生:能,四分之一、六分之一、八分之一 ......师:想象一下,这个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像这样的分数有多少个?能数的清吗?生:不能,有无数个。师总结:数学上无数个我们用省略号表示。那么,像、41、1001......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运用分数,拓展延伸。
师:学习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分数这个朋友,都有了自己的认识。老师这里有几个题目,想考考你,敢接受挑战吗?
会变的长方形。
师:看到同学们折了这么多分数,我也用长方形折了几个分数。 (拿出教具:用挂历纸做的一个能折叠起来的等分成36份的长方形教具。折叠的部分藏在长方形后面能一份一份地打开,就像百叶窗一样。首先,出示平均分成三等份的长方形。下面的两等份用白纸盖住。如图:)这一份涂上了绿色
师:先估一估,绿色部分是长方形的几分之几?生1:我估计是长方形的四分之一 。生2:我估计是长方形的三分之一 。师:谁估计的对呢?我们一起看。
(拿掉长方形下面的白纸,露出下面的两份。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三份。)
师:绿色部分是长方形的三分之一。生2的估计是准确的。请同学们注意看。(打开折叠在下面的部分,长方形增加了一部分,变成相等的四份。如图:)这一份涂上了绿色
师:现在绿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生:四分之一 )(老师又打开一份,变成相等的五份。)
师:现在呢?(生:五分之一)师疑惑地问:绿色部分没有变啊!怎么用来表示绿色部分的分数一会儿是1/3、一会儿是1/4、一会儿又是1/5呀?生1:长方形变大了。生2:刚才平均分成了三份是三分之一;平均分成了四份是四分之一;现在是平均分成了五份,所以是五分之一。
师:对,长方形变了,平均分的份数也变了。所以用来表示绿色部分的分数也跟着变了。注意看,长方形又变了。(老师打开折叠在后面的长方形,每次增加两份。学生跟着说出分数:1/7、1/9、1/11。最后把折叠在后面的长方形一下全部打开。学生发出惊呼声,纷纷站起来数。)师:请你估一估,现在绿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一?生1:1/20。生2:1/25。生3:1/36。师:你估计得比较接近了,能说说你是怎么估计得吗?生3:(边用手比划边说)我把上面的12份看成一大份,整个长方形有这样的三大份,3乘12等于36,所以我估计红色部分是大长方形的1/36。
师:同学们,他可不是随便估计的。他是在思考和比较中进行的。把一部分作为一个标准进行估计,是一个很好的估计方法,把掌声送给他。(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师: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36份,绿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生:(齐)1/36。师:如果这个长方形继续加长还可能得到几分之几?(学生踊跃回答:1/50、1/76、1/90......)师:光几分之一的分数就有这么多,分数大家族里的成员可真多啊!
2.下面的图画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师:分数不光多,还无处不在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寻找分数!看到图片,你能想到哪个分数?(课件依次出示下面图片。)
3.“奇妙的人体变化 ”。
师:不光这些物体上有分数,在我们人身上也有分数呢!(课件出示胎儿的照片)4.分数的由来。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那么,分数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师:在古代,人们分东西时,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于是渐渐产生了分数,如21。古埃及人用象形符号来表示;我国古代,用算筹表示,上面一根小棒,下面两根小棒表示21;后来,古印度人发明了数字,这样表示:上面1,下面2;再后来,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用一条短横线把1和2隔开。分数的表示方法就演变成现在这样了。(四)梳理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答)师:今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分数,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分数,老师希望你们用数学的眼睛,去发现、去找出更多的分数,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