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地貌》同步训练
1、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2、“水滴石穿”描述的是那种外力作用( )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 D.侵蚀作用
3、贵州的山,像农民种在地上的苞谷,一颗一颗耸立在大地上;贵州的河,像蜿蜒的神龙, 神秘莫测,流着流着就不见了。据此完成下题。
贵州的河,流着流着就不见了.其原因是( )
A.贵州省降水少,气候干旱 B.贵州省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C.贵州地势起伏大,水流湍急 D.贵州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暗河
4、杭州湾以南以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岸线曲折,地势险峻,坡陡水深。其地貌类型属于( )
A.流水地貌 B.海蚀地貌 C.海积地貌 D.喀斯特地貌
5、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猛犸洞,洞深64km,所有的岔洞连起来的总长度达250km。猛犸洞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6、有关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象属于( )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海浪侵蚀 D.地壳抬升
7、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蚀作用
B.黄土高原的沟壑——风力的侵蚀作用
C.天山山麓的冲积扇——风力的堆积作用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风力的堆积作用
8、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
9、黄土高原千古万壑的地表是由于( )
A.流水侵蚀作用生成的 B.流水搬运作用生成的
C.风力搬力作用生成的 D.风力沉积作用生成的
10、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
11、沟谷的形成主要是( )
A.流水沉积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12、读以下各种地貌景观图,对图中所示地貌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均为流水作用形成
B.③④均为侵蚀作用形成
C.②④均为风力作用形成
D.②③均为沉积作用形成
13、喀斯特地貌包括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两种类型。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
A.石柱、峰林、溶蚀洼地 B.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
C.石柱、石钟乳、地下河 D.孤峰、溶洞、地下河
14、下列地区中易于形成风蚀地貌的是( )
A、湿润地区 B、干旱地区 C、海滨地区 D、高原地区
15、下图各景观示意图中,属于流水侵蚀地貌的是( )
A. B.
C. D.
16、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17、黄土高原上冲沟众多,地表支离破碎。导致这种地貌特征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18、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堆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19、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三峡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B.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21、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石块部分埋于地面松散的沙粒中,出露在外面的部分长期受风沙磨蚀会形成一个磨光面;此后,由于风向的改变或砾石的翻转,又形成另一个磨光面;面与面之间隔着明显的棱,这样就形成了风棱石(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与风棱石棱的数量无关的因素是( )
A.风向变化 B.砾石翻转次数 C.风的源地 D.砾石原来形状
23、风棱石形成的条件有( )
①可形成强风的峡谷地形
②风蚀所需的适当沙粒
③风力作用强
④地壳运动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形。A项欧洲平原上的波状起伏为历史时期的冰川沉积地貌;B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属于历史时期的冰川侵蚀地貌;C项阿尔卑斯山脉两侧的湖泊为历史时期的冰川侵蚀地貌;D项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峦挺拔为板块碰撞挤压隆起而形成的,与冰川地貌无关。
2、答案:D
解析:“水滴石穿”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故D项正确;不是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故A、B、C项错误。
3、答案:D
4、答案:B
解析:结合题意可知,杭州湾以南以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临海,而且岸线曲折,地势险峻,坡陡水深,为海水侵蚀地貌的典型特征,因此地貌类型为海蚀地貌。故选:B。
5、答案:B
解析:溶洞是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的结果。
6、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黄土高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B正确。
7、答案:D
解析: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是风化作用,A错;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B错;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C错;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D正确。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9、答案:A
10、答案:B
解析: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流的下蚀作用强烈。
11、答案:C
12、答案:A
解析:图中所示地貌①是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③是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均为流水作用形成,A正确,D错误;图中④为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B错误。②是褶皱,是内力作用下形成的,C错误。
13、答案:B
解析:
地表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林、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地貌,而地下喀斯特地貌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等,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石钟乳和石柱等,B项正确。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土质松软,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地表形成了千沟万壑的特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7、答案:C
18、答案:C
19、答案:A
20、答案:A
解析: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瀑布和峡谷;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风化壳,风力侵蚀作用多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有“U”形谷、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常发生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巨岩中的岩洞应该是海水侵蚀的结果,故A正确。
21、答案:C
解析: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岩礁是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海岸(又称滨),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以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故C正确。
22、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风棱石棱的多少除了受风向变化和砾石翻转次数影响,还与砾石原来的形状有关,故ABD对,不符合题意。与风的源地没有关系,故C错,符合题意。故选C。
23、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风棱石的形成一般需要的条件有风力作用强及存在风蚀所需的适当沙粒,故②③正确;风棱石的形成与地形和地壳运动无关,故①④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