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秋天的怀念》核心素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秋天的怀念》核心素养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6 22:34:23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核心素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学习朗读,把握本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本文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当代文坛有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常年患病,一边和病魔抗争,一边用笔来书写对人生、生命的思考,活出了不一般的生命姿态,他就是史铁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自测,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准备:3分钟。
2.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静静聆听。
3.朗读评价。
(1)请该生进行朗读自评。可从字音、停连、语气、节奏等角度进行自评。
(2)其他学生说说听读感受,可从字音、停连、语气、节奏等角度进行补充。
(3)师生共同评点学生朗读情况,以鼓励为主。
4.学生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
预设1:我读到了母爱,史铁生的母亲很爱自己的儿子。
预设2:我读到了史铁生对母亲的爱。
预设3:我读到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预设4:我读到了史铁生对自己当初不理解母亲而感到悔恨。
预设5:我读到了史铁生对生活的态度由消极、悲观转为积极、乐观。
设计意图
紧扣单元目标,继续训练朗读技能。对朗读技能中的外部语音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强化上一单元朗读训练的教学成果。
三、研读课文,探讨主题
1.文中多次出现“好好儿活”,你觉得史铁生有没有“好好儿活”?
(1)小组合作,明确观点,找出文中相关语句来印证并进行朗读展示。
要求:
①明确观点,并找出相关语句印证。一人汇报。
②小组讨论,进行朗读设计,说明设计理由。一人汇报。
③小组合作朗读展示。
④组内一位成员从重音、停连、语速、语调等角度点评本组朗读。
明确:史铁生一开始没有“好好儿活”,后来才做到了“好好儿活”。
①当初,史铁生没有“好好儿活”。第1段中,从一些副词(“突然”等)、动词(“望着望着”等)和语言描写(“不!我不去!”)中可以看出史铁生在双腿瘫痪后是很痛苦、很绝望的,而且他还直接说了“我可活什么劲儿”,并且运用了一个“!”,这更表明他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是非常痛恨的,完全是自暴自弃。
②朗读设计理由。总体来讲,是要读出“我”的“暴怒无常”和母亲的“小心翼翼”。
关于“我”的部分:“望着望着”“听着听着”这些词语时需要读得稍微轻一点,慢一点,表示时间的无声延长,为下面“我”“暴怒无常”的行为蓄势。“突然”“猛地”“狠命地”稍重读,这样更能体现“我”的“暴怒无常”。“不,我不去!”这里需要重读,语速快,语调下降。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内心其实是暴怒、痛苦与绝望的。“我”就如同一只找不到出口的满身是刺的困兽,怒得热血沸腾,也无助得胡乱挣扎。
关于母亲的部分:“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这些词语需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以显示母亲的小心翼翼。“总是”需要读重音,音拖长。“在一块儿”后面的停顿时间稍长一点,以表示母亲对儿子的安慰。两个“好好活儿”更是母亲对儿子的理解、鼓励与期待,两个都要稍微读慢一点、轻一点,而且声音要越来越轻,以体现母亲的隐忍与克制,同时也体现母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③小组合作朗读展示。教师与其他学生仔细聆听,关注朗读的优缺点,并能引导学生在书中做好相应朗读标记,如重音、停连、语调、节奏快慢等。
④组内一位成员点评本组朗读。
(2)教师点评与朗读指导。
①教师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点评。重点点评小组合作朗读板块。
②指导重点语句的朗读,并请全体学生分角色朗读。
第一组: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第二组:不,我不去!
我可活什么劲儿!
(3)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教师从感情基调把握的角度进行点评。
明确:本文感情基调——深沉、含蓄。
(4)小结并过渡。史铁生是不幸的,年纪轻轻就双腿瘫痪,生活给他的猛击让他措手不及,他愤怒、痛苦,甚至喊出了“我可活什么劲儿”的绝望。对啊,当时的他确实没有做到“好好儿活”,后来才做到了“好好活儿”。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好好儿活”呢?文中有个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好好儿活”的内涵,她就是史铁生的母亲。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关注细节,从朗读技能中的外部语音技能训练走向内部情感技巧的训练,从而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品析母亲的“好好儿活”。
(1)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读第1段和第3段,其他学生圈画出描述母亲为了让史铁生“好好儿活”而做的努力的语句。挑选最能触动自己的一句话或几个词,结合语句说说触动自己内心的原因。
预设1:第1段“悄悄地”“偷偷地”,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母亲为了不打搅内心无比痛苦的“我”而一直小心翼翼地、默默地关注“我”,照顾“我”的暴怒无常的情绪。
预设2:“总是”表明母亲一有机会就会努力试着帮助儿子走出困境,想着推儿子出去散散心,看看北海开了的花。
预设3:第3段中,“挡在窗前”,是为了不让“我”因窗前飘落的树叶而伤感。
预设4:第3段“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这一句平缓、温暖的话语推动“我”走出房间,走出困境,走向那个充满阳光与花香的天地之间。如此宽和而又坚韧的母爱,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敲开了“我”紧闭的心房。
预设5:第3段中,母亲因为“我”答应让她推出去看花而“喜出望外”,两个“一会儿”就明显看出母亲高兴得手足无措。
预设6:第3段倒数第二行“忽然”二字,表明母亲立刻意识到自己提“跑”“踩”等词语会触及双腿瘫痪的儿子那脆弱的神经,马上就不说了。可见母亲时时刻刻照顾着儿子的内心。
(2)教师出示文中关键句,引领学生比较赏析其表达效果的不同之处。
①“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第1段)
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第3段)
学生活动:朗读以上两个句子,试着找出两句话的异同,并说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预设:母亲说的话非常相似,第一句语气较为平缓。第二句结尾部分多了个语气词“吧”。“吧”在这里表示母亲的询问与央求。从语境上看,母亲担心儿子看到窗前落叶而伤感,提出去北海看菊花的建议;从节奏上看,相较第一句,第二句的语词节奏拉长了。语词节奏的拉长表现的是母亲央求的语气,传递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对“我”内心的关注与期待,对自我禁锢的“我”的小心探寻,这就是平凡而伟大的母爱的体现。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阅读时深入语言情境,关注散文作品语言形式的细微变化,培养学生的语言品味能力。
四、课堂小结
为了唤醒儿子能够“好好儿活”,母亲百般努力、精心陪伴。史铁生终于打破原先对现实世界的回避,转而开始走向一条与世界握手言和的道路。
1 / 5《秋天的怀念》核心素养教案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为了唤醒儿子“好好儿活”下去,母亲百般努力、精心陪伴。那么,面对被病痛折磨的儿子,同样被病痛折磨着的母亲是如何用行动来诠释“好好儿活”呢?
二、研读课文,探讨主题
1.品味母亲的“好好儿活”。
(1)朗读第2、4、5、6段。母亲的艰难无处不在,挑选其中一处,体会史铁生母亲的内心世界,并用母亲的口吻来述说。
预设1: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母亲的内心世界:不行,不能发出声音,不能让我儿子听到,他已经够痛苦了,我不能让他知道我的疼痛。
预设2: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母亲的内心世界:我不能倒下,千万不能,我还得继续活着,好让我的儿子重新振作起来。我可怜的儿啊!
预设3: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母亲的内心世界:这可怎么办呢?我不甘心啊,我那有病的儿子和那未成年的女儿,该由谁照顾啊?不行,再艰难的生活,我都要挺过去!
(2)教师小结并提问:如果说,上一节课中我们认识到的母爱是隐忍,是陪伴,那么,现在你认识到的母爱多了哪些内涵呢?
明确:母爱是牵挂,是无条件付出,是沉甸甸的责任。
(3)师生合作朗读第6段,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付出与责任。
设计意图
引领学生进入真实情境,从文中母亲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感受母爱的深沉伟大。
2.“我”所理解的“好好儿活”。
(1)文中三次写到看花,背景和结果都不同。请选择相关的语句,自由朗读。
问题:从这三次看花的描述中看出“我”有哪些变化?
①第一次,“我”暴怒无常,无心看花,厌世、沮丧。
第二次,“我”终于在母亲的哀求下答应了去看花的请求,表明“我”开始感受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开始试着接受现实。
②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些花带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预设:作者着重写了花的颜色与品性,还写了花的姿态。黄色,白色,紫红色,这些都是非常明亮的色彩,带给人一种活泼与明朗的感觉。作者写花“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我觉得是在写母亲的淡雅、高洁,写母亲对“我”的爱热烈而深沉,写母亲对哪怕是再艰难的生活,都心怀热爱与感恩,都爱得热烈而深沉。
(2)出示补充资料,请学生思考:作者最后一次写到看花时,加了一句母亲曾经说过的话“好好儿活”,你觉得这里的“好好儿活”内涵是什么?
【材料一】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史铁生《病隙碎笔》
【材料二】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通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迸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做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明确:“我”真正理解了母亲的用心,开始明白,面对生活的不幸,人更应懂得对美好生命的珍惜与感恩,任何时候都把自己当作幸运者,顺境时笑迎春风,逆境时乐对风霜。
(3)师生合作齐读,体会花与人的统一,体会生命绽放的姿态,领悟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梳理“我”的心路历程;借助课外资料,结合文本内容,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达到主题深读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1.假设史铁生站在母亲的墓旁,你觉得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些什么?请用第一人称来写,字数50字左右。
2.如果史铁生能收到你的来信,你会给史铁生写些什么呢?请写一写,字数50字左右。
以上话题选择其一,准备时间5分钟,选择典型的片段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模拟情境,扩大学生阅读与思考的视野,通过微写作练习来提升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拓展阅读与作业
推荐阅读史铁生的《合欢树》《病隙碎笔》,从“亲情”“生命”“死亡”“存在”“疾病”“苦难”“信仰”“爱情”这几个关键词中选择其一,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