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6 17:2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一、读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贝多芬来到 yōu jìng( )的 lái yīn( )河畔,看到一间茅屋里的là zhú( )散发着 wēi ruò( )的光芒。贝多芬就在这个茅屋里为盲姑娘兄妹按起了 qìn jiàn( ),姑娘的眼前放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她看到了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 zhào yào( )下的 bō tāo xiōng yǒng( )的大海,贝多芬那 chún shú( )的琴技和动听的乐曲让兄妹俩深深地 táo zuì( )了。在这样的情景下 pǔ xiě( )出了闻名于世的《月光曲》。
二、用“清”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1.捧起一朵落花,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 )
2.掬起一捧( )的山泉喝,浑身爽快。
3.刚下过雨,空气( )。
4.幽静的山林里传来( )的鸟语声。
5.屏幕上出现一行行( )的字迹。
6.这里四面环山,泉水叮咚,环境( ),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三、选择题。
1.下面每组词语中的划横线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镯(zhuo) 茅屋 入场卷 波涛汹涌
B.奴婢(bei) 皮鞋 花架子 戛然而止!
C.驰骋(cheng) 轻纱 霎时间 唯妙唯肖
D.琴弦(xidn) 马鞭 锤子期 波光粼粼
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心志,情志)
B.巍巍乎若太山。(危险的样子)
C.所宝以百数。(所珍藏的宝贝)
D.尾搐入两股间。(大腿)
3.古人常借月亮表达意多之情。下列诗句中不是表达思乡之情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
(她)离别时的感伤?()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高( )流( ) ②( )( ) 登场 ③有板( )( )眼
④( )( )之音 ⑤字( )腔( ) ⑧余音( )( )
1.能用来描写音乐的词语有___________。
2.别看他年纪小,可唱起京剧____________。
五、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②及:等到。③益:更加。④遂:于是,就.
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 C.少选之间(语气叹词)
B.一牧童见之(叹词) D.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着).
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3.翠鸟一开始把巢筑在高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来把巢一次次筑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链接。
1.由于伯牙和锤子期二人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
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同时也表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赞扬了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________,牧童“指掌大笑”的原因是:“此画斗牛也”,牛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关注生活。
最近,网上热传一则帖子《要想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智能手机》,对此,
同学们持两种观点。针对甲、乙双方的发言,主持人应说些什么呢?
甲方:我认为小学生可以有手机。手机可以打电话、发信息,方便我们和家长联系。
乙方:我不同意甲方同学的观点。许多同学有了手机,根本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课,上课也想着玩,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课外阅读。
光明的心曲
傍晚,最后一抹阳光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在我写字台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渐渐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无意中见到的新鲜形象,总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我总觉得它们像什么,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那是燃烧着希望之火的一位小姑娘的眼
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洒在茂密的森林深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里飘拂,一只夭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顶上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专注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一双本该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
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翳(yi)子——啊,竟是一位盲姑娘!
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是从一位盲姑娘的口中唱出的?
“……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
歌声依然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充满阳光的地方……从她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幸福而又灿烂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这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你有一颗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翳”字我们不认识,要使用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再查_____。这个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遮蔽;②眼睛角膜病变后遗留下来的瘢痕。“翳”字在
“翳子”中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2.作者听到盲姑娘唱歌时产生的联想有哪些 请在文中用““_____”画出一处。
3.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夕晖,这属于对_______________(自然环境 社会
环境)的描写。这两处描写有两个作用: A.深化主题; B.推动情节发展。开头描
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结尾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最后一个自然段中“闪着光芒的歌”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指的是盲姑娘那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B.指的是盲姑娘向往的光明灿烂的地方。
C.指的是盲姑娘向往光明的精神。
5.结合短文内容,写写你对“光明的心曲”这个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习作表达。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你一定也学过某一门艺术,比如书法、绘画、泥塑、雕刻等。把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获得的感悟分享给大家吧,注意写清楚自己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