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课程标准
棕壤
红壤
黑土
黑钙土
阅读课本122页探究题——寻乌的古民居
1.想一想,吸引人们选择在寻乌的群山之中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新课导入
土壤富硒,在此种植农产品产量高,且品质优良
寻乌位于赣东南边陲,地处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这里群山拱卫,古代交通闭塞,人烟稀少。原来,在寻乌的山脉中,分布着富含硒元素的岩石,山中溪流将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这种独特的土壤,再加上良好的气候资源,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适宜耕种的自然条件,在农耕时代吸引了一批批山外的百姓,他们纷纷迁移至此。
2.寻乌富硒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新课导入
山中溪流将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
那么,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土壤的概念:
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本质特征
土壤风化物和沉积物的区别;
指土壤能持续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认识土壤
2、土壤的物质组成:
(1)矿物质:
(2)有机质:
(3)水分
(4)空气
岩石经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
占土壤固相部分总重量90%以上,是土壤的
骨骼和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来源。
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
一、成土因素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人类活动
过程:
岩石
风化
成土母质
低等植物
原始土壤
高等植物
成熟土壤
成土母质
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 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思考: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砂土
黏土
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决定性因素。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生
物
循
环
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02 生物
仅从植物有机残体数量看:
木本植物: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草本植物:草甸植物>草甸草原植物>草原植物>荒漠草原植物>荒漠植物
不同植被类型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性质和数量是有差异的。木本植物以枯枝落叶形式堆积于土壤表层,草本植物以枯残根系进入土体上部。
温度高 +
降水多
风化强度大、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
湿热环境
土壤形成速度较快,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比如亚马孙河流域。
干冷环境
土壤形成速度较慢。
冷湿环境
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如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干热环境
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肥力低。如撒哈拉沙漠地区。
03 气候
=
高度
坡度
坡向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换。
山地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颗粒由粗到细,依次分布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陡峭的山坡土层较薄;低洼地土层较厚;阳坡土壤较阴坡干燥等。
04 地貌
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05 时间
06 人类活动
合理的改造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比如水稻土。
不合理的改造
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比如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
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
土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土壤也呈紫色。
指出下列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及作简要解释
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
山顶土壤的颗粒物较细,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成土母质
气候
地貌
活动
二、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形态特征各异,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构成。
自然土壤剖面
(1)腐殖质层
(2)淋溶层
(3)淀积层
(4)成土母质层
(1)腐殖质层:
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
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
特点:
①黑褐色;
②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特别是氮;
③疏松,透水性能好;
④矿物质颗粒团聚成团粒状或粒状结构;
⑤能改善土壤,增强肥力,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2)淋溶层:
淋溶作用指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
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
中并被带走的作用。
淋溶层是在湿润地区的土壤剖面上部,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淋溶, 使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微土粒遭到淋洗而形成的。
特点:①土色变浅;
②质地变粗;
③酸度加大;
④肥力较低。
改善肥力的方法:
增施有机肥料和粘粒性泥肥。
在雨水充足地方,淋溶作用常遗留下较具酸性而贫瘠之土壤,在多雨地区,这是对植物的生长不利的,起消极作用
(3)淀积层:
淀积作用又叫淀积过程。从土壤上层被淋溶下
渗的物质,由于浓度逐渐增大,酸性中和,以及
机械的阻留等,使物质在下层重新淀积的作用。
由淀积作用形成的土层叫淀积层。
特点:
①粘重紧实;
②色暗:在森林土壤的淀积层多是红色至棕红色,呈核状结构;草原土的淀积层常有钙盐和钠盐的淀积,如钙积层、盐积层、石膏淀积层等。
(4)成土母质:
上为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下为
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
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
特点:
①产生孔隙,具有通气透水性;
②化学风化使部分营养元素成为简单易溶盐状态供植物吸收;
③母质中细小黏粒也具有一定保蓄养分和水分的性能。
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广布。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偏碱性。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活动:海南岛土壤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但黄壤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
中国主要的土壤类型
小结
当堂练习
右图为土壤组成物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不能显示的土壤形成的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地形、时间
C.生物 D.气候
2.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物逐渐加厚
3.我国南方平原地区由于长期耕作形成的土壤是
A.水稻土 B.黑垆土
C.红黄壤 D.砖红壤
4.位于西北内陆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由于受到黄河水的灌溉,农业发达,被称为塞上江南,由于在长期的耕作中,人们采取了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以下是该地区出现的土壤问题是
A.有机质含量增加
B.土层变薄
C.土壤盐渍化
D.矿物质含量增加
右图为我国不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和地质 B.气候与岩石
C.气候与生物 D.成土母质
6.对①、②两种土壤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
B.②为草原土壤,可能位于我国青藏高原
C.①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海南岛中部
D.②为森林土壤,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