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植被(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1植被(共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06 12:1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植被
第一节
【课程标准】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要求】
1.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影响植被,植被指示地理环境。)
2.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森林植被、草原植被与荒漠植被)特点及其分布。
3.植被的地带性规律(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
1、根据不同类型的植被景观图,探究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及成因,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课外观察,了解当地植被的类型、群落构成、季相变化等,并能运用相关原理解释这些现象,提升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3、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了解植被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关注森林破坏和全球变暖等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程标准
第一节 植被
一.植被的概念:
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和荒漠等,叫作天然植被;
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叫作人工植被。
二.植被垂直结构的形成: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受人类活动影响越小,物种的数量越多,层次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1
主要植被
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
一、概念
一、概念
植物群落:在一定区域内,同种植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中各种植物种群的集合。
环境条件优越地区,群落结构复杂,组成群落的高等植物种类丰富。
环境条件严酷地区,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只有少数高等植物能够适应。
一、概念
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植物群落发生改变
例:如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我国北部某些地区的半流动、半固定沙地逐渐固定,转化为固定沙地,植物群落会发生相应变化。
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比如草原地区的过度开发,可能导致草场的退化,植物群落的组成发生变化,进而发生荒漠化,草原退化成荒漠。
植被,指的是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
可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自然植被:自然长期发展形成
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形成
自然植被
森林
草原
荒漠
苔原
沼泽
草甸
人工植被
人工林
农作物
人工草场
城市绿地
植物指示地理环境
①指示气候条件。可用某些植物能否正常生存指示大气候类型间的边界所在和山地垂直(气候)带的划分,也可以细察小气候变化。同时树木年轮生长宽度的变化还是古气候演变的重要判断依据。
②指示土壤特征。如指示强酸性土壤的映山红、茶树等;指示盐碱土的碱蓬、柽(cheng)柳等。
③指示地表水和地下水特征。不同植物的分布可用来指示海水和湖泊深度、盐度和温度,乃至河水流速等。
④指示环境污染。植物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忍受能力不同。
植物的分布深受所在地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可能有相应的植物种类分布。地理环境在空间上发生变化,植物种类随着发生变化。反之,见到某种植物出现,就可以据此推断它所在地方的地理环境特征,这种作用叫做植物对地理环境的指示作用。
寻金草(芒萁)
探寻黄金存在的可能性(寻金草)。因为芒萁的根部会自动吸附微量的黄金,且微量的黄金也有助于芒萁的生长,我们只需要看当地的芒萁生长状况,就可以初步知道这个地方会不会存在黄金,如芒萁生长超茂盛、繁殖超快的地方,就越有可能存在着黄金。同时芒萁也是酸性土壤指示性植物。
植 被 分 布 规 律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左图反映了植被分布的什么特点
反映了植被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各层高度和光照强度有怎样的对应关系?
(3)这种垂直结构仅与光照有关吗?
(4)这与本地植被结构一样吗?
结论: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结合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自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适应一定光照强度的植物,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
降水
硬叶:叶片较小、较硬,多蜡质层
阔叶:相对于针叶而言,树叶宽阔
针叶:树叶多为针状,条形或鳞形
常绿:相对于落叶而言,四季常绿;落叶:树叶春季萌发,秋冬季飘落。
1.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森林
植被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四.主要植被类型
热带雨林
植被垂直结构复杂;结构层次明显;物种组成极为丰富。不少乔木树种还具有高大的板状根与茎花现象,还有大量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
长在树干上的菠萝蜜
第一,用来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
第二,支撑作用。乔木高大,树冠宽大,强而有力地根系,有效地增强并支持了地上部分,抵抗了大风暴雨地袭击。
第三,帮助植物根系进行呼吸,让植物在多雨的潮湿环境中也能正常生长。
热带雨林板状根的作用
绞杀现象是原始森林中的一道奇特景观,如在我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比比皆是。绞杀植物一般属于藤本植物与附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也称半附生植物。热带雨林的绞杀植物大多是榕树,它们的种子多被鸟或别的动物带到棕榈树、铁杉树等易于榕树生长的树干上,等到发芽后其起初以卷须附生于支柱植物,随后长出气生的网状根系紧紧包围树干并向下扩展,直到伸入地面下变为正常根系。与被绞杀植物争夺养料和水分,绞杀者慢慢成长为既附生又自主的热带植物。若干年以后,绞杀植物的根牢牢隔断了棕榈树、铁杉树等被绞杀植物的水份供给,被绞杀植物随后因营养和水分不足而逐渐死去。
类似这种
指叶尾细长,易含蓄水珠。
热带雨林气候区,每天午后两点左右都会由于强对流而形成对流雨,
热带地区的植物较茂盛,雨水顺叶尖流下,形成滴水叶尖。
终年长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一种常绿乔木或灌木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亚欧非三洲之间的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常绿硬叶林植被的乔木、灌木的叶子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乔木耐旱性强,株高较矮,树干粗壮。
叶片常绿坚硬,呈深灰绿色或退化成刺,叶片不大,叶表面常有茸毛。叶片气孔深陷,以防止过多蒸腾。上层乔木生长稀疏也不高大,林内没有附生植物,藤本植物也很少。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乔木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春季萌叶抽枝;夏季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季叶色转黄,树叶凋零;冬季则完全无叶。




温带落叶阔叶林
又称泰加林,往往是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群落结构简单,外貌非常特殊。
亚寒带
针叶林
主要由耐寒的针叶林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活动
1、查阅相关资料,简要描述下图中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
热带季雨林景观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
活动
1、查阅相关资料,简要描述下图中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
热带季雨林景观
热带季雨林的群落结构较复杂,乔木存在上下分层,有部分种类旱季无叶,有板状根、茎花。木质藤本和附生植物比较发达,林下灌木稠密,种类丰富。
活动
1、查阅相关资料,简要描述下图中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群落结构相对较简单,只有乔木和灌木,少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耐旱性强,具有厚的革质硬叶,一般株高较矮,树干粗壮,树皮的木栓层特别发达。
2.草原与荒漠
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植被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即草原植被。而在水分更少的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为草原,200毫米以下为荒漠。
400mm
200mm
森林植被
草原植被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荒漠植被
(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1)热带草原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
这里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降水多,植物生长旺盛,草木葱绿,万象更新。干季降水稀少,万物凋零,草木枯黄。
热带草原植物具有旱生特性。草原上大部分是禾本科草类,草高一般在1~3米之间,叶片较小,以减少水分过分蒸腾。
草原上稀疏地散布着独生或簇生的乔木,叶片小而硬。树皮很厚,有的树干粗大,可贮存大量水分以保证在旱季能进行生命活动。
猴面包树
纺锤树
非洲热带草原上的草原和稀疏乔木以及在原野上觅食的成群动物
(2)温带草原
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至半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这里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偶尔有一些矮小的灌木。
草原群落结构简单,草原的季相变化非常明显;草原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积缩小,叶片内卷,气孔下陷,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发达等。
活动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是非洲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当它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猴面包树”的称呼由此而来。猴面包树树干粗大,直径可达9米,最粗的树干基部圆周达50米,为世界上最粗的树木之一。猴面包树还是著名的长寿植物,树龄长达5000余年。
在巴西高原东北部,纺锤树特别引人注目,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型的纺锤插在地里。纺锤树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米。纺锤树稀松柔软的木质部是一个特殊的“储水室”,一颗大树可储水2吨左右。旱季来临,绿叶纷纷凋零,红花竞相绽放,这时,纺锤树就好似插着红花的特大花瓶。
活动
(1)说出猴面包树、纺锤树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
热带草原气候特征:热带草原分布地区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差别很大,介于250~ 2000毫米之间,分明显干季和湿季。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干旱少雨。
(2)议一议,猴面包树、纺锤树为什么都长有粗大的树干?
猴面包树、纺锤树生长地区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粗大的树和疏松的木质部,有利于雨季时贮存大量水分。
二、各类植被的特点
温带荒漠
热带荒漠
3、荒漠
(1)分布:
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
(2)主要类型:
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等
(3)显著特点:
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
叶面积小或者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 减少蒸腾
茎叶覆盖白色茸毛;—抵抗灼热
有肉质茎叶;—储存水分
发达的根系;—吸取土壤深处或广大面积的水分
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温带荒漠
40°
30°
20°
10°

90°
80°
70°
60°
10°

25°
50°
35°
90°
80°
70°
热带荒漠
热带草原
温带
荒漠
北半球主要陆地气候和植被类型
二、植被与环境
(一)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1、环境影响植物的必然性和表现:
(1)必然性:
植物在生活过程中,始终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表现:
环境影响植物的形态和生活机能,以及它们的分布等
2、大尺度上:
(1)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两者的组合状况
(2)植被的变化:
①从赤道向两极,受热量影响,植被呈带状分布
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从低纬到高纬,北半球大陆东岸植被变化
针阔叶混交林
②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随水分条件的变化,植被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
森林
草原
荒漠
3、中尺度上:
(1)影响因素:
地形
(2)植被的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植被出现垂直分带现象。
(二)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破坏植被会发生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退化;恢复植被可以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
植被减少
地表拦截降水功能下降
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形成过程发生改变
地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土壤趋于贫瘠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影响空气质量
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退化
水土流失
荒漠化
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东部地区从南向北依次是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从北京向西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原因:东部地区主要接受的太阳辐射,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逐步递减。不同纬度地区不仅热量条件不同,而且水分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从北京向西,也就是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因为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逐渐减少,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所以出现了由森林向荒漠的更替。
从大尺度上来说,保和岛的植被类型应是热带季雨林。
巧克力山所在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巧克力山是由石灰岩形成的小山丘,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较薄,这种土层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强降水条件下易被冲毁流失;故当地因土层薄,而难以生长树木。
每年的3~5月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干季,降水少。5月是当地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期,气温高,蒸发旺盛,所以草类干枯,转为褐色,是最佳观赏时间。
植物体的增长取决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质的数量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质的数量。产生得越多而消耗得越少,则植物体增长得越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气温的影响。植物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较强,而呼吸作用较弱,从而有机体增长最快。
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如果将它们栽培到低纬度平地或低纬度山区低洼谷地,随着气温的升高,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质将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质,从而导致减产。
课堂小练习: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所属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
A.热带草原 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亚寒带针叶林
C.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D.温带草原 常绿阔叶林
2、①植被类型分布面积最大的洲为 (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C
B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4.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
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C
【解析】第4题,从图中看,喇叭沟门位于山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喇叭沟门海拔较高、气温低,因此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D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6.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
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A
C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据此完成7~8题。
7.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8.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析】第7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
D
D
57
58
D
C
59
D
C
A
60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