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分类选编—物态变化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分类选编—物态变化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06 14: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分类选编—物态变化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福建·中考真题)如图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2.(2021·福建·中考真题)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  )
A.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 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
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
3.(2022·福建宁德·一模)小婷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4.(2022·福建福州·一模)诗人白居易在《早春》中,用诗句“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描绘春暖花开的景象,其中“冰释”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凝固 C.熔化 D.液化
5.(2022·福建南平·一模)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A.玻璃 B.海波 C.食盐 D.雪花
6.(2022·福建福州·一模)小格参加植树劳动时发现,移植栽培树苗时需要将部分树叶剪去,以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此操作主要是改变了树叶(  )
A.接收的光照强度 B.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所处的环境温度 D.表面的空气流速
7.(2022·福建漳州·二模)漳州部分县区有时出现“回南天”(回潮),会出现室内地板、瓷砖墙壁“流汗”现象,“流汗”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现象中原理相同的是(  )
A.冰雪消融 B.清晨结露 C.深秋凝霜 D.湿手烘干
8.(2022·福建厦门·一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方式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冬至时节房檐的冰挂
9.(2022·福建泉州·一模)“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描述的是太阳升起后,露珠消失,这是因为露珠(  )
A.吸热熔化 B.放热凝华 C.放热液化 D.吸热汽化
10.(2022·福建南平·一模)如图各实验中所描述“变多”、“变少”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向外拉活塞液体乙醚变少了 B.玻璃片下的碘颗粒变多了
C.试管里的冰变少了 D.金属盘下的水滴变多了
11.(2022·福建漳州·模拟预测)下列现象或应用中的物态变化是吸热过程的是(  )
A.用冰袋降温
B.花瓣上的露珠
C.美丽的雾凇
D.屋檐上的冰凌
12.(2022·福建漳州·一模)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来赞誉我国科技工作者。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霜的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3.(2021·福建泉州·模拟预测)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初春,冰封的河面解冻,是由于冰吸热熔化
B.盛夏,从冰箱拿出的冰糕冒“白气”,是水汽化形成
C.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D.北方冬季贮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时放出热量
14.(2021·福建福州·模拟预测)春季,深圳会出现“回南天”现象,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这里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升华 C.汽化 D.凝华
二、实验题
15.(2021·福建·中考真题)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装置。
(1)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装置,便于调整石棉网的高度,确保能用______进行加热,提高效率;
(2)取适量的海波装进试管中,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海波,其好处是使海波______;
(3)每隔1min记录海波的温度,并将数据在坐标图中进行描点,如图乙,请根据描点作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
(4)分析图象可得海波熔化时的温度特点:______。
16.(2022·福建南平·一模)如图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及状态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填“自上而下”或 “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冰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冰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可判断:冰在第6 min时处于______状态。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______。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t/℃ -4 -3 -2 -1 0 0 0 0 0.5 1 1.5
17.(2022·福建泉州·二模)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1)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测出水的温度将偏______;
(2)正确调整实验装置后进行实验。当水的温度接近90oC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oC,水的沸腾特点是______;
(3)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景应是图丙中______图(选填“A”或“B”)。
18.(2022·福建福州·二模)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中,将试管浸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试管中的物质_______;
(2)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观察到从第6分钟至第12分钟试管中的物质逐渐由固态全部变为液态。由图可知,试管中物质为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_______℃;
(4)1标准大气压下,该物质的沸点是217.9℃,实验中无法观察到该物质的沸腾现象,原因是烧杯中的水在100℃沸腾时温度________。
19.(2022·福建福州·模拟预测)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中。
(1)实验时,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
(2)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 ℃;
(3)小冬用该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线可知:水沸腾过程中, 温度______;
(4)两次实验绘制的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不同;
(5)水在空间站中也是处于失重状态,导致热传导无法实现。该实验在空间站做的话,会怎么样?______
20.(2022·福建南平·一模)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_。第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是______℃;
(2)根据表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的温度______;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t/℃ 89 91 93 95 99 99 99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
(4)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刚拿走酒精灯时,烧杯中的水依然在沸腾。小明经过思考后觉得原因是此时铁圈b和石棉网的温度______水的沸点(选填“高于”或“低于”);
(5)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产生气泡的现象应该是如图______所示(选填“乙”或“丙”);
(6)如图丁所示,小明根据自己的记录数据,画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a,小华实验时,仅烧水质量比小明的少,则她画出的图像是______(填“a”、“b”或“c”)。
21.(2022·福建漳州·模拟预测)图甲是小丽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不需要估读);
(2)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丽应按照______的顺序进行(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3)她将冰熔化的过程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数据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分析图丙可知,该物质在时刻的内能______时刻的内能;段加热时间是段加热时间的2倍,则冰的比热容______水的比热容(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沸腾(选填“能”或“不能”)。
22.(2021·福建泉州·一模)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装有少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___________(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的位置。
(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 4min 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
(4)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若实验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像可知:试管中的物质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
23.(2021·福建宁德·一模)小聪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用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描点连线,得到如图乙所示的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把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乙中C点物体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图乙中BD段,从B点到D点物体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AB段物质的比热容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DE段物质的比热容;
(4)有位同学把试管中的固体换成水,发现无论怎么加热,试管中的水都不会沸腾,其原因是:______。
24.(2021·福建龙岩·二模)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前,同学们就器材的选取进行了讨论,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整理记录如表,其中合理的是:______和______;(填序号)
正方 反方
观点 ①了解水的沸点,选择量程为﹣20~110℃的实验室温度计;③为了节省加热时间,在烧杯中加入1cm深的水; ⑤烧杯上加盖纸板,主要目的是防止水沸腾时溅出。 ②选择体温计,因为它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用起来更方便;④为了便于观察,在烧杯中加满水; ⑥烧杯上加盖纸板,主要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2)小明安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温度达到88℃时开始记录数据。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熄灭了酒精灯,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得水的沸点为______℃,可判断当地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调大酒精灯火焰,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B.撤掉烧杯上的纸板,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C.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D.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25.(2021·福建莆田·一模)“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烧杯,记录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
(2)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BC段物质处于______状态,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图像中“b”时刻试管中物体的内能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时刻的内能;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乙图中CDE所示,DE段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__℃;
(4)实验中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三、填空题
26.(2022·福建福州·模拟预测)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球”。用手摸上去,“冰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这是因为此过程中会______热量。
27.(2022·福建三明·一模)夏天的清晨,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看到的路旁树叶上的露珠是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以行驶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 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8.(2022·福建福州·一模)小榕在电影《长津湖》中看到志愿军战士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霜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志愿军战士吃像石头一样硬的结冰熟土豆,冰是土豆中的水 ______形成的。(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9.(2021·福建福州·模拟预测)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图乙中体温表的示数是______℃。
30.(2021·福建莆田·一模)如图所示是钻石尘奇观。钻石尘是低空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时直接______成微小冰晶漂浮在空中,该过程需要______热量。
四、简答题
31.(2022·福建漳州·模拟预测)当我们买来冻鱼、冻鸡、冻肉等食品时,为了化开冰把它放在凉水中浸泡,泡到相当长时间,就会发现冻鱼外面结了一层冰,当这层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揭掉鱼身的冰层可见到鱼已化冻,有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冷水拔冰”,请你解释为什么要用冷水而不用热水?
32.(2022·福建福州·二模)以下是两种夏天的降温方法,请分别解释其降温的原理。
(1)在户外核酸检测点周围放装有冰块的桶;
(2)在工厂生产车间使用如图所示的降温风扇。水经过超声波雾化成细小水滴,被风扇吹出后,可加快周围气温下降。
33.(2022·福建宁德·一模)福建的春季潮湿多雨,不少家庭需要借助暖风烘干机来烘干洗好的衣服。一台小型暖风烘干机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加热机芯产生热量,经过高速转动的叶片将热气导入干衣罩里,从而达到干衣效果的。在开始干衣阶段,我们发现烘干机出气孔上不断冒出“白气”。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
(1)“白气”的形成原因;
(2)暖风烘干机的干衣原理。
34.(2022·福建南平·二模)如图,云南白药气雾剂对运动扭伤具有冷敷镇痛作用,将气雾剂喷到受伤处,观察到:①液体很快不见了;②喷嘴周围出现了白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观察到的这两个现象。
参考答案:
1.C
【详解】由图可知字上部:太阳光线;字中部:水气;字下部:大地,说明地面上的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了蒸发现象,蒸发属于缓慢的汽化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A.陶罐隔热效果较好,铁导热性好,不适合,故A不符合题意;
B.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利用了水蒸发吸热,使食物的温度降低,故B符合题意;
CD.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或湿热环境内不容易蒸发,所以不适合,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AB.把水放在冰箱的冰冻室里,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水会凝固,如图是熔化图,故AB不符合题意;
C.把水放在冰箱的冰冻室里,水会凝固,如图是熔化图,冰的凝固点为0℃,故C符合题意;
D.把水放在冰箱的冰冻室里,水会凝固,如图是熔化图,因为凝固点并不是0℃,故冰不是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冰释”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A.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非晶体,故A符合题意;
BCD.海波、食盐、雪花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晶体,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降低液体的温度、减慢空气的流动速度和减小液体的表面积都能减慢液体的蒸发,移植栽培树苗时需要将部分树叶剪去,这样主要是减少树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便于树苗成活。
故选B。
7.B
【详解】“回南天”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A.冰雪消融,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清晨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深秋凝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湿手烘干,液态水受热变为气态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是水结成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太阳升起后,露珠消失,水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A.向外拉活塞液体乙醚变少了,是因为部分液体乙醚变成了气态,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属于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玻璃片下的碘颗粒变多了,是因为气态的碘蒸气变成固态的碘颗粒,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
C.试管里的冰变少了,是因为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所以属于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盘下的水滴变多了,是因为气态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属于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A.用冰袋降温是固态冰变为液态的过程,此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露珠是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过程,此过程是液化,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雾凇是气态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此过程是凝华,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屋檐上的冰凌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此过程是凝固,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
故选C。
13.B
【详解】A.河面解冻,冰由固态吸收热量熔化成为液态的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从冰箱拿出的冰糕温度较低,周围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冰糕,放热液化成为“白气”;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墙壁上出水的形成过程,然后再结合相关的物态变化知识进行判断.
【详解】潮湿的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水,附着在墙壁、地板上,因此墙壁会出水,地板湿漉漉的.
故选A.
15. 酒精灯外焰 受热均匀 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1)[1]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使用酒精灯来加热时用外焰加热提高效率。
(2)[2]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的方法叫水浴加热法,这样能使物质受热均匀。搅拌的目的也是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
(3)[3]将图中点用平滑的直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4)[4]由图像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16. 由下而上 受热均匀 固液共存 晶体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1)[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按照从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2]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冰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3]由表格知,第6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为固液共存态。
[4][5]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冰在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
17. 高 98 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B
【详解】(1)[1]温度计玻璃泡与容器底部接触,测量的是容器底部的温度,故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出水的温度将偏高。
(2)[2][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所以水的沸点是98℃。
(3)[4]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体积逐渐变大,所以其情景应是图丙中的B图。
18. 受热均匀 85 晶体 80 保持不变
【详解】(1)[1]实验中,将试管浸在水中加热可以让试管周围都处于加热状态,是为了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2)[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85℃。
(3)[3][4]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图丙可知,从第6分钟至第12分钟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属于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故该物质的熔点为80℃。
(4)[5]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即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开始沸腾后温度保持100℃不变,达不到该物体的沸点217.9℃,实验中无法观察到该物质的沸腾现象。
19. 节省加热时间 96 不变 质量 见解析
【详解】(1)[1]实验时向烧杯中倒入热水,水的初温高,这样做是为了节省加热时间。
(2)[2]温度计分度值是1℃,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96℃。
(3)[3]由图可知,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一段时间后,温度不变,所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4)[4]由图乙可知,水的初始温度相同,而水沸腾的时间不同,所以两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5)[5]空间站处于失重状态,水无法烧开,由于没有浮力的作用,水温升高只能依靠热传导,产生的气泡也很难上浮,缺少对流和气泡扰动的作用,远离加热源的水温上升很慢,所以要使水沸腾是很困难的,所以在空间站水无法沸腾。
20. 缩短实验时间 97 保持不变 寻找普遍规律 高于 乙 b
【详解】(1)[1]质量一定的水,当初温越高,达到沸腾时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小,需要加热的时间越短,故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缩短加热的时间。
[2]如图所示的温度计,每大格表示10℃,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97℃。
(2)[3]根据液体沸腾的特征及实验数据,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热,但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4]实验的目的是寻找水在沸腾时的特点,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的结论更具普遍性。即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4)[5]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拿走酒精灯后,水仍然可以沸腾一会儿,表明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还可以从石棉网吸收热量。
(5)[6]水在沸腾时,烧杯中的温度相同,但上部水的压强较小,气泡在升过程中,还会有水蒸气不断汇入其中,气泡会由小变大,故沸腾时如图乙所示。
(6)[7]在同等加热条件下,两者初温相同,水的质量越大,加热时温度上升越慢,但不影响水的沸点,故b符合题意,则她画出的图像是b。
21. 从下到上 晶体 小于 小于 不能
【详解】(1)[1]从下往上读,发现刻度在变小,说明是负数,故从零刻度向下读,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4℃。
(2)[2] 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丽应按照从下往上,确定铁圈的位置,再确定温度计的位置。
(3)[3]冰熔化的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是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4)[4] [5]物质在时刻的内能小于时刻的内能,因为从时刻到时刻需要吸收热量,故填小于;改变相同的温度,冰吸收热量的时间短,水吸收的热量的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多,故水的比热容大,故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
(5)[6]当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能到到达100℃,但是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故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22. 温度计 -2 晶体 固液共存 不能
【详解】(1)[1]在安装实验仪器时,应该从下到上的顺序,因此最后安装调整温度计。
(2)[2]温度计分度值1℃,示数为-2℃。
(3)[3][4]冰熔化过程中,存在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冰是晶体,第4min正在熔化,所以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4)[5]在标准大气压下,试管内的物质能达到沸点100℃,但由于试管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因此不能沸腾。
23. 受热均匀 晶体 固液共存态 增大 小于 试管中水达到沸点后,无法再吸收到热量
【详解】(1)[1]采用水浴加热,使试管各部分都能受热,能使试管受热均匀。
(2)[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该固体有熔点,是晶体。
[3]B点物体刚要开始熔化,物体还是固态;D点物体完全熔化,物体全部变为液态;C点在BD之间,故C点物体处于固液共存态。
(3)[4] 从B点到D点物体不断吸热,物体内能增大。
[5]物体的质量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因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从A点到E点,物体的质量不变。从图中可以看出,加热相同时间,物体在AB段温度升高比DE段温度升高快。由
得,DE段比热容较大。
(4)[6]水沸腾的特点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且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而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高的把热量传给温度低的。当试管中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后,温度与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试管中水无法从烧杯中再吸收到热量。因此把试管中的固体换成水,发现无论怎么加热,试管中的水都不会沸腾。
24. ① ⑥ 98 小于 D
【详解】(1)[1][2]为了研究水的沸点,选择量程为-20~110℃的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的量程在35℃~42℃,不适宜研究水的沸点;烧杯中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烧杯中加入1cm深的水太少,其做法是错误的,在烧杯中加满水会溢出;烧杯上加盖纸板,主要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
(2)[3]由图像知,水在沸腾过程温度保持98℃不变,则其沸点为98℃。
[4]水在1个标准气压下的沸点为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故此地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5]水沸腾后为使实验结果的更加准确,可以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5. 固液共存 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大于 98 低于 不会
【详解】(2)[1][2]由图乙可知,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BC段中虽然温度不变,但要从外界吸热,所以“b”时刻试管中物体的内能大于“a”时刻的内能。
(3)[4]图丙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示数为98℃。
(4)[5]试管中的水在DE段的温度保持不变,说明烧杯中的水温度也是保持不变,即说明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此时的温度为水的沸点。此时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故水的沸点是98℃,该沸点低于100℃,说明液面上方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6]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试管中的水已经达到了沸点,但此时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不能从外界吸热,故不能沸腾。
26. 凝固 放出
【详解】[1][2]液体球是液态的,“冰球”是固态的。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所以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凝固成“冰球”。用手摸上去,“冰球”竟然是热乎乎的,说明凝固的过程向外放出热量。
27. 液化 运动
【详解】[1]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2]以行驶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相对于行驶的自行车的位置发生改变,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
28. 凝华 凝固
【详解】[1]霜是志愿军战士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时放热。
[2]冰是土豆中的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时放热。
29. 1.45 22
【详解】[1]图甲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4.45cm刻度对齐,则物体的长度为
L=4.45cm-3.00cm=1.45cm
[2]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0”在“10”上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说明温度高于0℃,为22℃。
30. 凝华 放出
【详解】[1]水蒸气变为小冰晶,是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
[2]物体在凝华过程中放热,该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31.冷水较热水更容易凝固结冰,而水凝固时会放热,使食品上的冰较容易熔化
【详解】解:将冷冻食品放在冷水中时,由于食品的温度低于水,食品吸热,水放出热量,冷水由于放出热量而使自己变成冰,当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说明食品与水都达到了0℃,食品己化开;如果在热水中浸泡,热水很容易将食品外表烫熟,烫熟的外表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进行传热,所以不能用热水。
32.(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1)冰块熔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温度下降,故在户外核酸检测点周围放装有冰块的桶可以降温。
(2)水经过超声波雾化成细小水滴,被风扇吹出后,水汽化吸热,可加快周围气温下降。
33.(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1)烘干机出气孔上不断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暖风烘干机通过加快衣服表面的空气流动,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水的蒸发。
34.见详解
【详解】气雾剂在罐内被压缩成液体,喷出时发生汽化现象,所以液体很快不见了;由于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喷口周围的温度降低,周围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喷嘴周围出现了白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