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玉溪民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民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7 09: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玉溪民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禅让制
2.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争霸战争频繁
C. 思想文化繁荣 D. 社会动荡变革
3. 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属于哪一时期的形势图(  )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朝时期
4. 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这一记载说明 (  )
A. 三国时火药已经发明 B. 武器优劣决定战争的胜负
C.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D. 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
5. 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这说明魏晋之时(  )
A. 社会重学人才辈出 B. 世家大族垄断官位
C. 选官方法公平科学 D. 察举制度盛行不衰
6. 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这种做法( )
A. 加强了君主专制 B. 扩大了地方权力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导致了冗官场面
7.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
A.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 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8. 以下是唐宋时期我国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它主要反映了(  )
A. 唐朝时期北方经济更为发达 B. 政府忽视北方水利兴修
C. 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D. 南方水利技术领先北方
9. 朱元璋吸取元朝覆亡的教训,认为监察官吏得敢于充当有作为的“献替之臣”,“台宪之官不专于纠察,朝廷政事,或有遗阙,皆得言之。”这说明当时的监察官员(  )
A. 享有行政决策权 B. 有举荐人才之权
C. 对朝政有谏议权 D. 对政事有终审权
10. 下列作品中,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通过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从而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是(  )
A.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B. 施耐庵的《水浒传》
C. 吴承恩的《西游记》 D. 曹雪芹的《红楼梦》
11.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为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顾炎武的上述主张意在( )
A. 鼓励发展私欲 B. 突出个性自由
C. 主张实行分封 D. 反对理学禁欲
12.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校,这些学校在教育内容上侧重于“西文”“西艺”。这说明洋务教育的特点是(  )
A. 重视西方科技 B. 强调制度革新
C. 提倡思想解放 D. 宣扬全盘西化
13.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材料反映辛亥革命( )
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
C. 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D. 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14. 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另)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事件使近代中国(  )
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取得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C.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D. 革命的中心由珠江流域转到长江流域
15. 1920年5月,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谈到当初拟定的方针,是想把五四后的学生运动走向纳入《新青年》一派未尽的事业中。燕大的学生领袖瞿世英也宣称五四功绩“不独在拒签德约,不独是街上添了几次学生的游行”。这表明五四运动( )
A. 仅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B. 意在推动爱国救亡深入发展
C. 未能影响学生运动的发展 D. 功绩受到文化界人士的否定
16. 1964年董必武来到浙江某地,挥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该地是(  )
A. 绍兴东湖 B. 杭州西湖 C. 嘉兴南湖 D. 宁波东钱湖
17. 2017年,习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代表党中央发出号召:“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从历史看,“党的崇高使命”是(  )
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8. 习近平主席将上海和嘉兴称为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其历史原因当是( )
A. 青龙集镇的初设立 B. 新文化运动肇始
C. 全国代表大会首开 D. 工人阶级的摇篮
19.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思想
20. 谐剧是四川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下述谐剧片段讽刺的是(  )
A. 晚清时期的君主专制 B. 民国初年的封建残余现象
C. 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D. 国民政府的内战独裁政策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1)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这与材料一之间构成了什么关系?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的理解。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23. 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摘自(明)宋濂《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 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有何影响,元朝在地方管理上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什么,并分析如此创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及其积极作用。
1. B 2. D 3. C 4. D 5. B 6. C 7. B 8. C 9. C 10. D 11. D 12. A 13. D 14. D 15. B 16. C 17. D 18. C 19. B 20. D
21. 【答案】(1)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贡献: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大量兵力;中国为同盟国提供大量战略资源。
关系:因果关系。
(3)理解:中国战场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但中华民族为此做出了巨大民族牺牲,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2. 【答案】(1)特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民族控制。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民族征服。
(2)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3. 【答案】
(1)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巩固了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制度创新:行省制。原因:疆域辽阔。
(2)主要特点:官方参与基层管理组织;宗法关系作用重要;三大组织相互关联。
(3)趋势:中央集权加强。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等。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2页 总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