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核心素养目标:
抗战时期的历史史实;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你知道我们的前辈是如何艰难而顽强地抗击凶恶的日本侵略者的吗? 今天,我们将有一次特别的历史之旅,去重温那段充满硝烟战火的历史,看看优秀的中华儿女是怎样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正面战场形势如何?中国军队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一、台儿庄战役:
1、背景:
什么叫正面战场?什么叫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是中国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指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材料: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浦铁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夹击江苏战略要地徐州。——《中国共产党徐州地方史 》
阅读材料:分析日军发动徐州会战的目的是什么?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南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同时,一部分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着胶济铁路西进,企图同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2、经过:
材料:“下午一点半,踏进台儿庄西门,眼前是一幅断墙残垣的焦土景象!全城再也找不出完整的房屋……在寨子内,还有不少忠勇的我军尸首,有的虽然全身焦黑了,但仍屹立在墙角旁,左手持着手榴弹,右手持着步枪,作奋勇搏击状,在殉国的一刹那,依然保持‘死而不已’的战斗姿态……” ——1938年4月7日《新华日报》
材料:苦守11天的池峰城不忍全军覆没,请退。孙连仲也想给军队留点种子,电请李宗仁撤退到运河南岸修整。李宗仁:“坚守阵地,等待援军。违令者军法处置。”孙连仲对池峰城下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
阅读材料,讲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倚仗优势火力,猛攻三昼夜,冲入台儿庄内。经过激烈巷战,日军占领台儿庄大部分地区,中国军队顽强据守南关一角。在台儿庄内激战的时候,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起全面反攻。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4、意义:
材料:“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
分析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材料: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
阅读材料分析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不怕牺牲; ②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二、武汉会战:
1、背景:
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何地?双方之间又爆发了哪一战争?日军为什么进攻武汉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包括自苏联所得到的军事及技术援助(苏联航空志愿队)。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材料:攻占汉口的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只要攻占汉口、广东,就能支配中国……只要控制了武汉,就可以把蒋政权逐出中原。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2、经过:
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主要战役: 万家岭大捷:
材料:位于江西省德安城西北20余公里的万家岭,笼罩在一片雨雾中。此岭高不足50米,三面高丘包围,在地图上找不到标注,1938年10月,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薛岳指挥下,巧设“口袋阵”,在万家岭打死打伤侵华日军106师团3000人,史称“万家岭大捷”即万家岭战役,当地还流传着“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日军死伤惨重,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被迫空投两百多名军官加强力量;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 000余人。
相关史事:
1938年6月,为了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蒋介石命令驻守河南的国民党军队秘密在郑州花园口炸决黄河大堤,“以水代兵”。正值汛期的黄河水咆哮着冲出大堤,形成数千米至100千米不等的水面,一路横冲直撞,沿淮河、经过洪泽湖下泻,由长江入海。花园口决堤虽然迫使日军放弃了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但是给河南、皖北、苏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花园口决堤,直接淹死、饿死群众即达89.3万多人,先后逃离家园者391万多人,淹没耕地2994.3万多亩,受灾面积达3省44县5.4万多平方千米,工农各业损失,以战前币值折算,超过10.9亿元。
4、意义:
材料:经过四个月激战,日军攻占武汉,但是国军大部分主力仍在,日军被削弱。日本战前目的是在武汉最后决战、以消灭国军主力及结束战争目的未能达到;战争争取到时间成功让转移至华中的设备以及人员迁移至西南地区,为以后能长期坚持抗战奠定基础。武汉会战中国军队伤亡40万人,日军损失10余万。
通过材料分析武汉会战有哪些重要意义?
但是,整个战场对中国不利,武汉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离武汉,武汉会战结束。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
材料:1938年9月,日军决定进攻广州。10月上旬,企图在大亚湾登陆,攻占广州。20日,日军第18师团发动全面攻势,中国守军防线被突破,守军向后溃退。21日,日军攻占沙河,并占领广州市区。日军第104师团向广州以北推进,攻占太平场;23日占领从化。第5师团与海军配合,于23日攻占虎门要塞;25日攻陷三水;26日又陷佛山,于29日到达广州南郊。至此,日军控制了广州及附近要地。广州战役结束。
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之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沦入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兵力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前两次长沙会战,日军未占领长沙。
2、过程: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扬言要到长沙过新年。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
在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列地。增援的三路日军分别被中国军队击退。进攻长沙外围的日军,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伤亡惨重,被迫突围北撤。
相关史事: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参加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下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3、意义:
材料: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确切光辉夺目。
——英国媒体报道标题
材料:此后不久,美国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同盟国亦决定任命蒋中正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候,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豫湘桂战役:
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过程:
1944年初,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由于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导致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在全面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为敌后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 正面战场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正面战场的作用日趋下降。
(三)、课堂总结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会战,英勇抵抗日军,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战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国民政府的正面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课堂练习:
1、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该战役为( B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豫湘桂战役
2、一位英国的记者在《泰晤士报》中写道:“这是1941年12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胜利”,还有人评价“这场战争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争的意义,其指挥官薛岳将军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国民党派人士的尊重”。材料中的“战争”发生在( D )
A.沈阳 B.武汉 C.广州 D.长沙
3、武汉会战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基本形势是( B )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日本人帝国主义完全占领中国 D.正面战场抗日进入高潮
4、武汉会战期间,在一次局部战役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目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予以重创,歼灭日军3000余人。这次战役是(C )
A.四行仓库争夺战 B.台儿庄成役C.万家岭战役 D.豫湘桂战役
(五)、板书设计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台儿庄战役:
1、背景:
2、经过:
3、意义:
二、武汉会战:
1、背景:
2、经过:
3、万家岭大捷
4、意义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背景:
2、过程:
3、意义:
4、豫湘桂战役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