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训练(附答案及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训练(附答案及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7 09: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训练
1、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以不同的身影出现在大众视野。从建国初期的“老黄牛”形象、六七十年代的“铁人”形象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当代愚公”形象,衍生为新此纪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形象等。劳动模范形象的变迁,说明( )
A.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价值引领 B.评选的标准缺乏延续性
C.社会形态变化影响着价值观 D.中国精神内涵不断更新
2、20世纪60年代,中国不仅与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也先后同日本及欧洲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建立了商务关系。这些外交成就( )
A.拓展了新中国外交空间 B.旨在打破美国外交孤立
C.表明开始发展友好外交 D.使中国摆脱了外交困境
3、下图是中国人民组行在1969年4日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券(样本),选取这幅图案作背景旨在( )
A.说明我国国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国家
B.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C.强调女性己是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D.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中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神舟5号”发射成功 D.基本恢复国民经济
5、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6、大跃进中的“共产风”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国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也符合中国文化中的乌托邦思想,于是政府的号召得到相当部分民众的响应。这说明“共产风”( )
A.是传统文化必然产物 B.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C.实现了全民平等 D.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7、20世纪50年代,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推广良种、密植等,麻城县就出现了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人们对此异常惊喜,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这说明( )
A.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B.农业体制变化催生了大跃进
C.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失误 D.科学实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8、下图为1959—196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
A.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经济调整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C.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D.中苏关系变化导致GOP增速波动
9、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
A.“双百方针”在教育领域落实 B.“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10、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应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载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1、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某一宣传画。该画( )
A.宣传了“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B.表明人民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C.赞美了“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反映了人们改变落后面貌的渴望
12、1964年,有一份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不安,其中写道:“仅全国1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为此,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
C.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D.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13、“它打开了中西方之间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被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时任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称它为‘在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一道裂缝’”。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中苏建交 B. 中美关系正常化
C. 中法建交 D. 中日邦交正常化
14、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漫画,题为“卫星满云霄,一个却比一个高”。该漫画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B.“浮夸风”盛行
C. 土地改革成效显著 D.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15、1969年3月,毛泽东在指出极左思潮给外交工作带来的严重后果时说:“我们现在孤立了,没有人理我们了。”周恩来等人根据毛泽东的这一指示,采取种种措施,对极左思潮的干扰进行限制和纠正,积极恢复外交关系,至文革结束前,中国同一些国家的关系就有了明显的改善。以下符合“明显改善”的史实有( )
①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②中国同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建交
③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与日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的是( )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B.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
D.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成立
17、人民日报刊登《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活泼的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材料表明( )
A.真实反映该时期右倾错误的盛行
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左倾错误盛行
D.照片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真实史料
18、下图是我国从1950年到2005年的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的变化情况统计。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反映了( )
A.工业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进步 B.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高产农作物在全国种植和推广 D.中共中央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
19、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某报刊登的名为《Highlob(吊高球)》的漫画。它反映出当时的国际形势是( )
A.中国美国苏联三足鼎立 B.中美缓和,苏联孤立
C.中美恶化,苏联中立 D.美苏冷战,中国中立
20、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年自然灾害
21、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1435亿公斤,比1957年减少了26%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已经精简职工873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000万人,仅在1960年秋到1966年春,新增加农业劳动力2913万人。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左倾错误得以彻底纠正 B.经济倒退出现了逆城市化
C.加快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国家调整政策以恢复经济
22、20世纪70年代某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代表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3、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张代表性的历史照片,结合史实,下列能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24、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其直接因素是(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结果 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C.二五计划建设的需要 D.知青上山下乡的结果
25、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其中包括“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他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救亡图存,爱国牺牲 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C.改革开放,迎难而上 D.解放思想,生态环保
26、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美正式建交
②中日正式建交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苏实现关系正常化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27、1959—1961年,我国粮食减产幅度达15%,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
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②自然灾害严重
③“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④缺乏建设经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现代中国外交概况。
时期 代表性外交活动
20世纪50年代 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0世纪60年代 与坦桑尼亚等17个国家建交
20世纪70年代 重返联合国,中日、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与近代外交相比,中国现代外交具有明显的改变。结合材料分析其政治原因。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二年,是调整国内各项政策的一年,也是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的一年。这一年,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和周恩来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实现了国家对外关系的前所未有的突破。—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中午,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国务卿罗杰斯和总统助理基辛格一行抵达北京机场。周思来、叶剑英等到机场欢迎。二月二十七日,中美联合公报终于谈定。二十八日,公报在上海发表。
——逄先知《毛泽东传》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开始把精力转移到国内建设上来,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也出现了有利于和平的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派出代表团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停战协议的达成。
——夏莉萍《当代中国外交十六讲》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1972年我国在外交上作出的重要决策及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的意义。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日内瓦会议召开的时间。概述中国成功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意义。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出口商品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到1957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仍高达63.6%,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比仅为36.4%,而且其中将近3/4是轻纺工业产品。中国进口商品则以成套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等生产资料为主,“一五”期间其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始终处于91.6%以上。据统计,1950年,私营企业承担的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33.5%,之后随着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非国营企业逐渐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退出,到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全部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由于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敌对、孤立甚至封锁禁运政策,我国内地贸易的市场主要是中国港澳地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与部分西欧国家(英国、法国、瑞士等)也有小规模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整理
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195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197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不同时期的劳动模范都与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特点相符,通过塑造这些劳动模范引领了不同阶段的价值观念,A项正确;劳动模范的形象不同是因为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特点不同,而非评选标准缺乏延续性,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形态一直是社会主义,没有发生改变,排除C项;虽然劳动模范的形象在发生改变,但并不能据此体现中国精神内涵不断更新,排除D项。故选:A。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国不仅与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也先后同日本及欧洲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建立了商务关系”,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改善了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拓展了新中国的外交空间,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已经打破美国外交孤立,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开始”,排除C项;中国只是与法国建交,并未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无法说明摆脱了外交困境,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D
4、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可知,这一时期是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即1956一1976年,A项是这一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正确;B项是1954年,C项是2003年,D项是1952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
5、答案:D
解析: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到1972年年底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88个,充分表明中国已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故选D项。A项“亚非”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C项发生在改革开放后。
6、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迎合了中国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也符合中国文化中的乌托邦思想”可以看出“共产风”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故D项正确。“共产风”是左倾错误的表现,不是传统文化必然产物,故A项错误。B项虽然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D。
7、答案:B
解析:A.充其量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奇迹明显是指大跃进,它反映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但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B从材料可知,壮元田丰产田经济奇迹是指大跃进,他是由于当时的左倾错误思想和公有化体制所导致的。C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表现,并没有体现出重大失误。D科学试验,在当时是人为创造出来的,真正的按照科学规律出现的结果。故选B。
8、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1959-1964年”可知,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依据题干图示可知,1959年开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开始下降,到1960年开始得到回升,到1964年得到根本好转,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故C项正确。AB两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图示,应排除。中苏关系恶化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双百方针”指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反映了1958年我国教育领域的盲目冒进,说明“大跃进”的“左”倾错误扩展到教育领域,故B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材料没有将高等教育与其它领域进行比较,不能说明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故D错误。故选:B。
10、答案:A
解析:中日双方之所以对丰岛海战的记述各异,是因为研究者的立场不同,故本题应选A项;B项中“模糊不清”的表述错误,故排除;C、D两项的表述错误,故排除。
11、答案:D
解析:“让高产‘卫星’永远在天空运转”体现了浮夸风,反映了人们改变落后面貌的渴望,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2、答案:D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当时工业建设区域分布不平衡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应对苏联的威胁,我国开展三线建设,D项正确;1957年提前完成一五计划,排除A项;1958年大跃进,排除B项;1964年12月21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但是四个现代化与题干中的问题不符,排除C项。故选:D。
1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了中西方之间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故B正确;中苏建交、中法建交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AC;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故排除D。故选:B。
14、答案:B
解析:水稻亩产52 599、43 869斤,这是人类现在即使使用最先进的科技也无法达到的水平,明显具有夸张的成分,结合 20世纪50年代的相关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浮夸风”盛行,选择B项。
1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故排除①;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排除③;中国和意大利建交是在1970年,中日建交在1972年,故②④正确。故选:A。
16、答案:C
解析: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C正确;日内瓦会议发生在1954年,故排除A;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排除B;上海合作组织在2001年成立,故排除D。故选:C。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B
解析:据题干题中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以来,中苏两国关系恶化,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而在美苏两国的争霸过程中,美国此时也处于守势地位,所以中美双方都有改善两国关系的需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苏联被中美两国孤立,图中《Highlob(吊高球)》的漫画正是反映了这一现象,中美关系缓和,苏联孤立。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0、答案:B
解析:“1958年”“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体现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是大跃进的表现,故B正确; A一五计划结束于1957年,排除; C强调一大二公,排除; D是1959—1961年,排除。故选:B。
21、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1435亿公斤,比1957年减少了26%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等左倾错误的影响,加上自然灾害,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仅在1960年秋到1966年春,新增加农业劳动力2913万人。”,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调整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左倾错误,排除A项;经过国民经济的调整,经济有一定的好转,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并不是适应工业化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
22、答案:C
解析:“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以及材料时间可知,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史事实,C项正确;1964年中法建交,排除A项;中苏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D项。故选:C。
23、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另起炉灶”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分道扬镳”反映出60年代与苏联关系的破裂,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C两项错误。斗智斗勇是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体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出现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热潮,“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能准确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特征,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24、答案:B
解析:
25、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一穷二白,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的潮流之中,无怨无悔,艰苦奋斗,B项正确;“救亡图存.爱国牺牲”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时间不符,排除A项;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项。故选:B。
2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正式建交于1979年,中日正式建交于1972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中苏实现关系正常化是在1985年。因此,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D项正确;ABC三项排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
2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开始,故排除③;①②④均符合题意。故选:C。
28、答案:(1)阶段性;自主外交或和平外交。
(2)①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美苏冷战);
③审时度势制定外交政策;
④毛泽东、周恩来等政治家的外交努力等。
解析:
29、答案:(1)改善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关系;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解析:
30、答案:(1)特点: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商品以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为主:进出口逐渐为国营外贸公司垄断:外贸市场集中在中国港澳地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2)趋势:1958~1970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缓慢,1971~1977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较快。
1958~197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大跃进”运动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破坏;中苏关系的恶化。
1971~1977年增长较快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周恩来、邓小平等对经济的整顿:“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