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月光曲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4.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教学重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轻柔的音乐,如同潺潺的细流,洗涤我们的心灵;激昂的音乐,如同灿烂的阳光,照亮我们的心扉。上节课,我们跟随锺子期领略了伯牙琴声中的恢弘气势,今天,我们一起去聆听美妙的《月光曲》。(板书:月光曲)
2.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著名作曲家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主要作品有九部交响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他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音乐遗产,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3.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传说”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
二、厘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教师指名读词语,纠正字音。理解“恬静”的意思恬淡、安静。“清幽”的意思风景秀丽而安静。
3.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内容?
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贝多芬并点明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个传说。
第2—7自然段的内容是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穷兄妹俩演奏。
第8、9自然段的内容是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
第10自然段的内容是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主要讲了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谱写了《月光曲》的传说。
五、研读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
1.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请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圈画相关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2.通过“断断续续”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弹琴的人不熟练。因为弹奏的是贝多芬的曲子,他因此感到好奇。(板书:听 断断续续的琴声)
他会好奇些什么呢?这么晚了是谁在弹我的曲子呢?这样的夜晚,破旧的茅屋中,怎么有人弹我的曲子?
3.贝多芬带着疑惑走近茅屋,是什么打动了她的心,让他走进了屋子里。他从盲姑娘的话里听出了什么?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可以感受到妹妹特别渴望听到贝多芬弹奏。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可以感受到哥哥无法达成妹妹的愿望而不安。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这句话是妹妹在安慰哥哥。
通过 “那有多好哇”和“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可以看出盲姑娘既热爱音乐,又善解人意。(板书:兄妹对话)
贝多芬曾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所以他推开门,走进了茅屋。(板书:同情穷苦人)
(3)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被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他们的手足之情所打动,于是主动为他们演奏音乐。
“多纯熟哇”赞叹弹奏技巧高超。(板书:纯熟)“感情多深哪”赞叹感情表现得充分。(板书:感情深)“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第一个“您”表示猜想,第二个“您” 表示肯定
总结:这段话表现了盲姑娘热爱音乐的程度,不仅听出了弹奏的纯熟和作品的情感,还猜出了弹奏者是谁。
(5)贝多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音乐的欣赏和赞叹所打动。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知音,不由得产生了创作激情,想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
能听懂音乐的人多如牛毛,可是能真正听懂我的心的知音却难觅,我的音乐应该是为知音创作的。最终贝多芬用《月光曲》释放了自己的情感。(板书:再弹/创作)
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贝多芬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作者是怎样将一首乐曲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研读第8自然段内容
1.贝多芬创作乐曲前茅屋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读第8自然段,并作简单批注。
2.本段中有两个“清幽”,第一个“清幽”指的是清亮的月光下,茅屋里的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安静。第二个“清幽”指的是月光的柔美。这清幽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诗情画意,盖过了茅屋里的贫穷和凄凉,深深打动了贝多芬。
音乐是用耳朵听的,请大家一边听音乐,一边拿笔记下你想到了哪些描写音乐的词语?
听,《月光曲》响起来,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二、用联想的方式写音乐
1.听完音乐和老师朗读的第9自然段,你想到了哪些描写音乐的词语?
老师也想到了很多描写声音、音乐的词语。有哪些词语和这首乐曲是契合的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运用联想,就能把音乐转化成文字。这段联想描写的是动态的画面,如果把她分成三个阶段,你会怎么分?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这时的音乐是轻柔、舒缓的。(板书:轻柔舒缓)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这时旋律变化,气势增强。(板书:气势增强)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说明骤然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板书:高昂激越)
3.通过节奏的变化,皮鞋匠看到了不同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幅画面对应的乐声吧。
教师播放三幅画面对应的音乐,同学们一起欣赏。
跟随音乐的旋律朗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要根据乐曲旋律的三次变化读出不同的节奏。尝试背诵。出示体现乐曲意境的三幅画面,学生尝试背诵。
4.听了如此美妙的音乐,盲姑娘有怎样的感受呢?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乐曲美妙的意境使兄妹俩都陶醉了。
三、听音乐,展开想象和联想
1.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展开联想和想象,你想到了哪些情景呢?
2.教师播放音乐《雨的印记》,学生欣赏音乐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下自己想到的情景。
四、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和热爱,也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2.拓展延伸与音乐有关的成语
3.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2)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月光曲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ú xiě yōu jìnɡ qín jiàn zhào yào táo zuì
( ) ( )( ) ( ) ( )
二、辨字组词。
茵( ) 券( ) 腊( ) 屡( )
菌( ) 卷( ) 蜡( ) 缕( )
吨( ) 谱( ) 盲( ) 醒( )
纯( ) 普( ) 育( ) 醉( )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上。
幽静 纯熟 微弱 美妙 清幽
1.他在( )的小路上散步
2.在( )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3.弹得多( )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4.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 )。
5.兄妹俩被( )的琴声陶醉了。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月亮升高了,穿过一楼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仿写句子)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缩句)
2.贝多芬的钢琴曲太美了。 皮鞋匠兄妹听的都入迷了。(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修改病句)
四、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充满同情、爱意、遗憾、内疚 B.迫切 C.诚恳、热情 D.体谅、安慰
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
2.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4.贝多芬说:“不 ,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五、课文理解。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从窗子照进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地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月光从窗子照进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句话描写出了 。
2.用“__”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 ”画出联想的内容。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1) (2) (3)
4.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 ),第④句表现了乐声( ),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 )。
A.气势逐渐增强 B.轻柔舒缓 C.高昂激越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ú xiě yōu jìnɡ qín jiàn zhào yào táo zuì
(谱 写) (幽 静) (琴 键) (照 耀) (陶 醉)
二、辨字组词。
茵(绿茵茵) 券(入场券) 腊(腊月) 屡(屡次)
菌(细菌) 卷(试卷) 蜡(蜡烛) 缕(一缕)
吨(一吨) 谱(谱写) 盲(盲人) 醒(提醒)
纯(单纯) 普(普通) 育(养育) 醉(喝醉)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上。
幽静 纯熟 微弱 美妙 清幽
1.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2.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3.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4.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5.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月亮升高了,穿过一楼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仿写句子)
燕子越飞越快,掠过一座一座图画般的村庄。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缩句)
浪花涌过来。
2.贝多芬的钢琴曲太美了。 皮鞋匠兄妹听的都入迷了。(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贝多芬的钢琴曲太美了,以至于皮鞋匠兄妹听的都入迷了。
3.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修改病句)
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等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
五、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 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充满同情、爱意、遗憾、内疚 B.迫切 C.诚恳、热情 D.体谅、安慰
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B )
2.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C )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D )
4.贝多芬说:“不 ,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A )
六、课文理解。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从窗子照进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地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月光从窗子照进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句话描写出了清亮如水的月光下的月光下茅屋里的美好景象。
2.用“__”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 ”画出联想的内容。
3.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海面波涛汹涌
4.B A C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贝多芬的钢琴曲弹的惟妙惟肖,使盲姑娘好像也体会到了,所以她仿佛也看到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月光曲
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学课件
贝多芬创作乐曲前茅屋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读第8自然段,并作简单批注。
8
清亮的月光下,茅屋里的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安静。
月光的柔美
这清幽的一切显得那么诗情画意,盖过了茅屋里的贫穷和凄凉,深深打动了贝多芬。
轻 响 轻盈 悦耳 美妙 动听 抒情 安静
激昂 清新 古风 热情 淳朴 悲愤 奋发
狂放 雄壮豪迈 如泣如诉 催人泪下
你能想到哪些直接描写声音、乐曲的词语?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月亮照耀波涛汹涌
自由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用横线画出描写现实场景的内容,用波浪线画出联想的内容。
皮鞋匠的联想和想象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图画
节奏 悠扬舒缓 气势增强 高昂激越
音乐
跟随音乐的旋律朗读第9自然段,读出不同的节奏,边读边想象乐曲展示的三幅画面,体会乐曲意境,尝试背诵。
月亮升起
海面微波粼粼
旋律悠扬舒缓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旋律气势增强
月亮照耀
海面波涛汹涌
旋律高昂激越
贝多芬此时弹奏的《月光曲》正是从实实在在的事物中引起的联想。
那微波粼粼的海面,就像是兄俩纯朴、美丽、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
盲姑娘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这也衬托出贝多芬弹奏的成功。
悄然而来,悄然而去,贝多芬用美妙的琴声,给皮鞋匠兄妹带来了愉悦的艺术享受,更带来了温馨的人间之爱。
高雅的艺术离不开高尚的人格。贝多芬用自己的音乐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爱,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断断续续的琴声
悠扬舒缓
月光曲
听
弹
兄妹对话
气势增强
同情穷苦人
再弹/创作
纯熟
感情深
高昂激越
板书设计
星星满天,忽然间一场雨轻轻飘落。“滴答滴答”,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
渐渐地,雨声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雨滴落入水中,划出一圈圈水晕。落在石头上,溅起多多水花。雨声里,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叮咚——叮咚——”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示例:《夜之精灵》是我百听不厌的曲子。只要音乐一响起,我就会随着音乐进入那幽静、空灵的境界。
你听,音乐响起了,好像有人开始说话,渐渐地有人开始附和。可这种附和并不聒噪,仍然是深幽的音乐主体。让人的大脑很放松。
我听到了青蛙的“呱呱”声、锦鸡的“咕咕”声,蛇的“嘶嘶”声,甚至还夹杂着若有若无的风拍打树叶的“飒飒”声。
这奇妙的大自然的声音让我叹为观止!这迷人的音乐让我魂牵梦萦!
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划着小木船,荡漾在湖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湖面上碧波粼粼,小船儿轻轻晃动。鱼儿从水中伸出头来,好像在听孩子们唱歌。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迎风飘扬,好像也很快乐。
知识积累
课
外
描写音乐的四字词语
>
婉转悠扬
余音绕梁
高山流水
珠落玉盘
一唱三叹
荡气回肠
知识积累
课
外
贝多芬的名言
>
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知识积累
课
外
赞美乐曲的古诗
>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共14张PPT)
月光曲
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学课件
作家简介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主要作品有九部交响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他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音乐遗产,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谱写 幽静 茅屋 纯熟 清幽 琴键 陶醉
盲人 恬静 入场券 莱茵河 断断续续 微波粼粼
一缕一缕
恬静:恬淡、安静。
清幽:风景秀丽而安静。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1
2
3
4
5
6
走进茅屋,为穷兄妹俩演奏。
介绍贝多芬
点明是传说
7
8
9
10
即兴创作《月光曲》
奔回客店
记录曲子
课文主要讲了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谱写了《月光曲》的传说。
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请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圈画相关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2
不熟练
他会好奇些什么呢?
关注人物对话
3
热爱音乐,渴望听到贝多芬弹奏
无法达成妹妹的愿望而遗憾
安慰哥哥善解人意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
——贝多芬
赞叹弹奏技巧高超
赞叹感情表现得充分
第一个“您”表示猜想,第二个“您” 表示肯定
6
盲姑娘为什么这么激动?
盲姑娘为什么知道弹琴的是贝多芬?
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
贝多芬为什么要再弹一曲?
贝多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音乐的欣赏和赞叹所打动。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知音,不由得产生了创作激情,想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
盲姑娘热爱音乐,不仅听出了弹奏的纯熟和作品的情感,还猜出了弹奏者是谁。
习题导航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答案:当贝多芬听到屋内皮鞋匠兄妹的谈话后,为盲姑娘在困苦的生活中仍然热爱音乐、追求艺术的精神所感动,加之盲姑娘又那么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贝多芬决定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一曲弹完,贝多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音乐的欣赏和赞叹所打动。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知音,不由得产生了创作激情,想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