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 2、我国彻底废除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 。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封建剥削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温故知新 知识回顾:
1、党和政府为巩固新中国而进行的三大斗争是
、 、 。
2、 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 》,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农民分到了土地。
3、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率领者是 。
4、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代表人物有赴汤蹈火、无所畏惧的 ,视纪律生于生命的 。
5、土地改革有何历史意义?①②③ 稳定物价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三亿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黄继光邱少云①彻底废除、消灭;②主人,翻身;③解放,促进稳定物价土地改革
1950-1952抗美援朝
1950-1953巩固政权内政、外交
成就(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第3课课程标准:
1、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人代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关。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历史小常识: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图为党和国家领导在第一届人大会议主席台上的情景。从左起依次是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内容:
宪法的制订【性质、内容、历史意义】1、时间:1954
2、地点:北京
3、性质:最高权力机构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内容部分)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因为宪法规定了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所以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想一想: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审议批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性质】;
这部宪法是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以及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新胜利,是我国人民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有力武器。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国家领导人4、内容:
宪法的制订(性质、内容、历史意义)1、时间:1954
2、地点:北京
3、性质:最高权力机构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周恩来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地点
重要文件
文件内容
选举国家
领导人
意义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1949、9 1954、9 北平 北京《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筹建新中国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图为第一任大使罗中向毛泽东递交国书后,与我国领导人的合影。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提出: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年提出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①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②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共同发表。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提出: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3、内容及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地国家所接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一九五四年四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并起了积极作用。 1955年4月17日至25日,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在印度印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亚非会议,通称万隆会议。这是周恩来总理在作大会发言。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及会议的圆满成功2、会议的中心议题及矛盾1、万隆会议的召开(时、地、国、人)会议性质: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1955年4月17日至25日,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我国政府派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多次发言和发表声明、谈话,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对亚非会议的成功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意义: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从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交了很多朋友,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 “求同存异”的意思:“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平、独立、发展问题—会议主题) 。 “异”,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这里的“同”和“异”指的是什么?
深入探究周恩来的外交智慧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周恩来外交智慧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在一次外交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介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对外方针后,回答记者提问。一位西方记者提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实际上是讥笑我国建国初的贫穷。 周恩来正色作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全场愕然,鸦雀无声。 周恩来以风趣的语调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货币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周恩来一语惊四座,大厅内顿时响起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周恩来的外交智慧什么是万隆精神?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与会各国的普遍赞扬,成为万隆会议的准则。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为什么周恩来的发言体现“民主精神”?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观点,一方面肯定了各国的处境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呼吁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小结提高 建国初期我国内政和外交领域有哪些重大成就?①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和印度、缅甸联合发表。
③1955年4月,周恩来代表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