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同步训练
1、朱德总司令指出:“二十年来的革命战争,向来是敌人找我们决战。今天形势变了,是我们集中主力找敌人决战。东北决战已把敌人消灭了,现在正在徐州地区进行决战。”“现在的决战”是指(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邓小平说:“拿冀鲁豫来说,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农民的鸡、猪、牲口看见的不多了,村里的树也少了,试问,扭在解放区打,我们受得了吗?如果我们只想在内线作战要舒服一些,就中了敌人的毒计。”为此中央军委的军事部署是( )
A.进行战略转移 B.转入敌后抗战 C.展开战略反攻 D.实施战略决战
3、翻身农民获得了土地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农业生产。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下,努力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增添牲畜农具,发展多种经营,使农村经济面貌迅速改观。据此可知( )
A.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效显著 B.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展顺利
C.人民群众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 D.土地改革保障了抗美援朝胜利
4、1948年4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禁止农民团体进城捉拿和斗争地主、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不要提“开仓济贫”的口号、必须有计划地处理粮食和燃料问题等。这些提法反映了共产党( )
A.着手部署工作重心转移 B.旨在中立民族资产阶级
C.酝酿改变土地改革路线 D.计划调整民主革命纲领
5、1948年6月新华社社论《爱国运动的新高涨》写道:谁都知道,今天蒋管区学生处境之险恶,远甚于过去的“五四”“五卅”“一二·九”时期,然而他们的奋斗,就其觉悟性、组织性、勇敢、机智和坚持性来看,却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里“他们的奋斗”( )
A.体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B.形成了广泛爱国统一战线
C.主要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D.有效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
6、毛泽东曾经在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此次会议( )
A.主要是基于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B.得到各政党与团体的广泛拥护
C.预示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
D.使解放战争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7、蒋介石在1945年8月28日、29日的日记中写道:“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面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而“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这段材料表明国民党( )
A.阴谋发动内战 B.坚持一党专政
C.抢夺抗战果实 D.破坏国共合作
8、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军事斗争的示意图。其反映的史实(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消灭了南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9、图1和图2是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木刻画,可以用来说明( )
图1《减租会》(1943年) 图2烧毁旧地契(1947年)
A.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B.土地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C.艺术创作风格的转变 D.艺术主题反映时代特征
10、上海解放前夕,一部分工商业者“想在国内做一番事业,但又听得谣言四起……内心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到了1951年,工商业者却纷纷欢呼这是一个“黄金时代”“难忘的1951年”。这一变化说明人民政府( )
A.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初见成效 B.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成果显著
C.团结工商业者巩固新生政权 D.多种所有制并存政策开始确立
11、1949年春,中共中央编审了一套包括《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在内的12本干部必读书目,由毛泽东审批后送交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为此后三年内广大干部的必备书。1949年6月到1950年6月这一年间,“干部必读”印行总数达300万册。中共中央此举( )
A.旨在提高干部的行政素养 B.顺应了筹建及巩固新政权的需要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为公务员教育法制化奠定了基础
12、给下图拟定一个主题,最为恰当的是( )
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B.成功的战略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D.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南向北发展
13、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中共中央曾就某时期的土地政策发文:“如果我们能够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但是如果我们不能遵守上述原则给运动以正确的指导……就要使贫农、雇农和我们党陷入孤立”。据此推断,该时期为(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1949年4月,刘少奇到天津调查研究,写了《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提出“四面八方”思想:“必须切实组织对外贸易”“必须切实迅速通畅城乡关系,物畅其流”“必须贯彻公私兼顾的政策”“必须贯彻劳资两利的政策”。这一思想( )
A.推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
B.促进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有利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16、学者徐中约认为,延安经验对于中国共产主义的发展来说具有创新的意义,正是在延安经验中种下了人民革命最后胜利的种子。下列与“延安经验”不相符合的是( )
A.开展持久广泛的游击战争 B.提出党员队伍建设的“两个务必”
C.实行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D.建立“三三制”原则的抗日民主政权
17、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在回答日本外宾关于“一生中最高兴的是什么”的问题时,兴奋地回忆道:“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那时我们的装备很差,还都在打仗,而民国三十六年的这一胜利是在以弱胜强、以少对多的情况下取得的。”对这一胜利理解正确的是( )
A.百团大战,鼓舞了军民抗战士气
B.辽沈战役,东北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C.逐鹿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18、在某次会议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现在(我们)需要大批干部去建立革命政权……人民解放军应是一个巨大的干部学校。本次会议( )
A.加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B.为抗战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C.为新中国成立做好了准备 D.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据《北京通史》记载,北平城某一时期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距这段民谣流传的时期最接近的历史事件应是(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爆发 D.重庆谈判
20、下图是1949年4月热河省委(热河省:今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在土地改革帆颁发给农民的土地执照。该执照( )
A.反映了农民要求土地的愿望 B.利于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C.表明封建土地所有制已废除 D.有较高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年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出席大会的代表有工人、农民、革命军人、妇女、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新式农民、社会贤达、开明绅士及民主同盟盟员、少数民族、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团体代表共542人。董必武在开幕词中指出这次大会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中划时代的一次会议,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重要文件。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各部门负责人正式就职。华北人民政府从1948年9月26日成立到1949年10月31日撤销仅仅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完成了华北区的统一和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任务,而且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摸索、积累了经验,为新中国民主协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了有力的尝试和奠基,成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
——摘编自翟会盘《华北人民政府的政权建设及其历史意义》等
根据材料,概括华北人民政府政权建设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北人民政府政权建设的意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
(2)据材料二,评价渡江战役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辽沈战役是在东北,根据材料“东北决战已把敌人消灭了”,排除A;平津地区是在北平、天津地区,排除B;渡江战役是攻占南京,且在淮海战役后,排除C;根据“正在徐州地区进行决战”可知解放战争中在徐州地区进行的决战是淮海战役,故选D。故选:D。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依据材料“邓小平”、“如果我们只想在内线作战要舒服一些,就中了敌人的毒计”可以判断出此时中央准备战略反攻,故C项正确;A项是指红军长征,排除;B项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材料涉及的是战略反攻,而非决战,故D项排除。故选:C。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做到了耕者有其田,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抗战时期,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政策,排除A项;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展顺利,排除B项;材料中的土地改革是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而D项的土地改革是建国后实行的,排除D项。故选:C。
4、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1948年4月”、“禁止农民团体进城捉拿和斗争地主、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不要提开仓济贫的口号”并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的背景是解放战争胜利进军,解放后的城市出现很多的问题,着手部署工作重心转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土地改革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纲领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由材料“今天蒋管区学生处境之险恶……然而他们的奋斗,就其觉悟性、组织性、勇敢、机智和坚持性来看,却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及所学知识可知,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以广大青年学生为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其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D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爱国统一战线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青年学生斗争的方式,排除C项。故选:D。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次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故A项正确;“得到各政党与团体的广泛拥护”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没有取得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取得基本胜利,故C项错误;解放战争形势的重大转折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故D项错误。故选:A。
7、答案:B
解析:蒋介石提出要在政治上宽容,但在军事上要有绝对控制权,同时,仍然坚持政令和军令的统一,这就必然要继续强化国民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这说明了其坚持一党专政的本质未变,故本题选B项。A、C、D三项表述均体现了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局的特点,但与题干中的信息主旨不吻合,故排除。
8、答案:C
解析:通过观察图中战役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进行的淮海战役,消灭了南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C项正确;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的并非淮海战役,排除A项;材料与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根据地不符,排除B项;推翻国民政府统治的战役是渡江战役,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图1减租会(1943年)”和“图2烧毁旧地契(1947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图1、图2分别反映了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和解放战争时期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D项正确;图1和图2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段的土地政策,革命性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问题就已经受到重视,排除B项;根据图片可知,其艺术风格一致,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C
解析:考查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可知,工商业者的心态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的恐慌、担忧、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怀疑到建国初期的振奋、对生产经营充满信心,这一转变折射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顺利接管城市,中共采取的平稳物价、调整公私、对私营工商业合理调整等举措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过渡时期资本家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国民经济调整工作是指1960年“八字方针”的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多种所有制形式政策开始确立的时间,故排除D项。
11、答案:B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前进路线。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革命,红军胜利到达陕北;抗战时期,延安成了抗日根据地的中枢和总后方,在此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主动撤离延安,在西柏坡领导解放战争走向胜利;1949年春,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后不久,中共中央迁往北京,筹备新中国的建立。由此可知,符合图示的主题应是“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A项正确;“成功的战略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指的是红军长征,排除B项;“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排除C项;图示内容不仅仅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地区方位问题,而是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前进路线,排除D项。故选:A。
13、答案:A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我们能够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就要使贫农、雇农和我们党陷入孤立”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时期为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推行土地改革,让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调动起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人民解放军获得了亿万农民的支持,使中国共产党最终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故D项正确;国民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与材料“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不符,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倒日本侵略者,与材料“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D。
15、答案:B
解析:材料“1949年4月,刘少奇到天津调查研究,写了《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显示中央开始重视城市建设工作,这有利于解放战争后期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故B正确;A出现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后,故排除A;当时的主要矛盾仍是阶级矛盾,故排除C;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故排除D。故选:B。
16、答案:B
解析:在1949年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两个务必”政治要求,所以“两个务必”属于西柏坡经验,故选B项;其他三项分别属于抗战时期中共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成功经验,故排除A、C、D三项。
1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解放战争时期”,“民国三十六年”并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中“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相符,故选C项;百团大战主要是抗战时期彭德怀领导的,故排除A项;辽沈战役主要领导者是林彪,故排除B项;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故排除D项。
18、答案:A
解析:人民解放军为“建立革命政权”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干部,这有利于巩固解放战争军事胜利成果,加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故选A项;八路军和新四军改称人民解放军是在抗战胜利后,故排除B项;C项夸大了这次会议的作用,故排除C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于新中国成立后,与材料情境不符,故排除D项。
19、答案:D
解析:根据“北平”“盼中央”“老蒋来了米面涨”等信息可推知此时是抗战胜利后北平人民对国民政府“接收”的失望情绪,但国民党接收之后,横征暴敛,滥发纸币,北平城出现物价暴涨局面,D项正确。A项错误,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北平叫北京;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与材料中“中央来了更遭殃”“老蒋来了米面涨”不符,排除B、C项。
20、答案:D
解析:1949年,解放区在进行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执照可以了解到热河省农民的土地所有情况,这一执照对研究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故D项正确;由材料并不能看出农民对土地的愿望,故排除A项;中华苏维埃政权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建立的,故排除B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完成的,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故选:D。
21、答案:(1)特点:体现新民主主义性质;具有临时性和过渡性;具有地方政权性质;彰显广泛的民主性等。
(2)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为新中国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成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积累了经验。
解析:(1)“特点”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民主主义性质、临时性和过渡性、地方性、广泛的民主性等角度考虑。
(2)“意义”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促进了新中国的成立、为新中国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成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等角度考虑。
22、答案:(1)签订了《双十协定》,促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2)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