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诗人的生命秘密——单元整体初读
【学习目标】
1.能利用工具书和结合古诗词表达的特点读懂诗词大意,完成思维导图。
2.搜集资料,能用表格形式整理作家作品常识,丰富积累的同时提高概括和感悟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学习过程】
活动一:读懂诗词大意
1.自主阅读八首诗歌,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用自己话描述诗词大意。
2.自主完成导学案中的结构图,再小组讨论交流,就有疑问的地方提出全班讨论交流。
《短歌行》曹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归园田居》陶渊明
从何而归?
?
?
归去如何?
《登高》杜甫
仰望 云天秋风
无边落叶 状悲之广
悲秋作客
新停酒杯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琵琶行》白居易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总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孙权 赞叹
刘裕 赞叹惋惜
刘义隆 批评
下阕 叹今 拓跋烹 今昔对比 不堪回首
廉颇 报国难酬
《声声慢》李清照
直接写“愁”: , ,
这次第怎一个字了得?
间接写“愁”:酒 风 梧桐 雨
预设答案: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陶渊明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登高》杜甫
仰望 云天秋风
俯视 江水渚州
无边落叶 状悲之广
不尽江水 言悲之多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琵琶行》白居易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总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孙权 赞叹收复中原
刘裕 赞叹惋惜
刘义隆 批评 草率出兵
下阕 叹今 拓跋烹 今昔对比 不堪回首
廉颇 悲愤 报国难酬
《声声慢》李清照
直接写“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字了得?
间接写“愁”:酒 风 雁 菊花 黄花 梧桐 雨
活动二:知人论世
1.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利用各类参考资料书,了解本单元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相关信息。
2.将“知人论世”任务单补充完整。
第三单元“知人论世”任务单
作者 基本信息(字、号、朝代等) 主要人生经历 写作风格 本诗写作背景
曹操 一、陈留起兵。二、谋杀董卓。三、官渡之战。四、赤壁之战。
陶渊明 曾祖父官至大司马,到他时以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世,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
李白 25岁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希望由不一愉悦为倾向,实现系苍生安社稷的报复。较广泛的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了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杜甫 杜甫一生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杜甫年少游历时期。这段时间内,杜甫漫游吴越,放荡齐赵间,广泛游历交友。第二个时期是困居长安,尽力求仕时期。这一时期,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一方面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另一方面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间。第三个时期是遭逢安史之乱并在肃宗朝为官时期。这一时期,目睹安史之乱爆发,写下了大量的诗篇佳作。投奔肃宗,被授予左拾遗职位,不久遭贬。第四个时期是西南漂泊时期。这一时期,杜甫对时政深感失望,便放弃官位。在严武的帮助下,寄居成都。严武死后,奔波于西南诸地,食不果腹 本诗作于公元767年秋天,杜甫在夔州。这时他已56岁。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苦的悲哀。
白居易 29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服役腐朽和罪恶。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苏轼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一起:步入仕途,曾任陕西凤翔府判官,密州、徐州、湖州太守;一落:大难临头,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二起:东山再起,回京城做翰林学士知制造;二落:知难而退,做杭州太守;三起:再回朝堂;三落:一贬再贬,定州、惠州、儋州,一次比一次离京城更远。 苏轼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壁矶时,作词抒怀,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 21岁组织义军,曾率50余人踏入金营,活捉叛徒。64岁,辛弃疾被韩托胄起用。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任。镇江知府。积极为北伐做准备。后被调离镇江 辛弃疾在镇江时,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查虚实,一面准备招募延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43年。当时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满怀悲愤写下了永遇乐。
李清照 李清照人生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成婚南渡以前。天资聪颖,饱览群书,才华出众。第二阶段,婚后二年到南渡以前。此时,原来那个快乐少女已然不在。长成了思情悠悠,愁肠无限的少妇。第三阶段: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作品。南渡以后,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聚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预设答案:
作者 基本信息(字、号、朝代等) 主要人生经历 写作风格 本诗写作背景
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年。 一、陈留起兵。二、谋杀董卓。三、官渡之战。四、赤壁之战。 豪迈奔放悲壮慷慨 建安13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又亲率83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国。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忧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地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
陶渊明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年诗人。 曾祖父官至大司马,到他时以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世,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 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归园田居写作背景是陶渊明任官十三年后,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没有出来做官。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本诗是其中一首。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唐代诗人,是继屈原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5岁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希望由不一愉悦为倾向,实现系苍生安社稷的报复。较广泛的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了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豪放潇洒清新飘逸 本诗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赵凤到京城长安,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它看做辞呈,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全程。同流合污,又最终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住了一年多,便赐金还抢。离开长安后,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迹。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林野老。 杜甫一生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杜甫年少游历时期。这段时间内,杜甫漫游吴越,放荡齐赵间,广泛游历交友。第二个时期是困居长安,尽力求仕时期。这一时期,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一方面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另一方面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间。第三个时期是遭逢安史之乱并在肃宗朝为官时期。这一时期,目睹安史之乱爆发,写下了大量的诗篇佳作。投奔肃宗,被授予左拾遗职位,不久遭贬。第四个时期是西南漂泊时期。这一时期,杜甫对时政深感失望,便放弃官位。在严武的帮助下,寄居成都。严武死后,奔波于西南诸地,食不果腹 沉郁顿挫雄浑奔放 登高作于公元767年秋天,杜甫在夔州。这是他在56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苦的悲哀。
白居易 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29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服役腐朽和罪恶。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明白晓畅平易浅显 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一起:步入仕途,曾任陕西凤翔府判官,密州、徐州、湖州太守;一落:大难临头,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二起:东山再起,回京城做翰林学士知制造;二落:知难而退,做杭州太守;三起:再回朝堂;三落:一贬再贬,定州、惠州、儋州,一次比一次离京城更远。 豪放旷达气势恢宏 苏轼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壁矶时,作词抒怀,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词人。 21岁组织义军,曾率50余人踏入金营,活捉叛徒。64岁,辛弃疾被韩托胄起用。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任。镇江知府。积极为北伐做准备。后被调离镇江 雄浑豪迈沉郁悲壮 辛弃疾在镇江时,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查虚实,一面准备招募延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43年。当时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满怀悲愤写下了永遇乐。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人生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成婚南渡以前。天资聪颖,饱览群书,才华出众。第二阶段,婚后二年到南渡以前。此时,原来那个快乐少女已然不在。长成了思情悠悠,愁肠无限的少妇。第三阶段: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 清丽典雅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作品。南渡以后,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聚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活动三:初步探讨诗词内蕴
将八首诗歌进行分类,探究分类的多种可能性,再借助分类更好地帮助我们读懂诗歌的内蕴。(例如按时代分、按写作风格分、按诗人的人生际遇分、按表现手法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