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中册
《致大海》教学设计
课题名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致大海》
核心素养目标 增强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学习目标 掌握本文的整体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内容,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案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初步导入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教师语言导入,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邀请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强调标红内容,要求学生在课本上重点标注并对之前知识进行提问。) 相关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日子就会到来|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的|而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文学成就 抒情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 叙事诗:《茨冈》《青铜骑士》 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三)写作背景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年仅21岁的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民主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奥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学生诵读,教师进一步讲解。) (四)题解 《致大海》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思想感情。 致,向对方表示情意。 致大海,即向大海表示情意。 [设计意图] 引入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对文本初步感知;同时对题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标题含义。 三、初读课文 诵读诗歌,疏通文意 1.视频朗读。(请同学注意正音,节奏及感情基调把握) 2.本诗是一首抒情诗,作者来到大海边与大海告别。着重体会作者与大海告别的部分的情感。 理清结构,概括内容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诗人向大海告别。 第二部分: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第三部分:收束全诗,照应开篇,抒发了诗人告别大海、怀念大海、铭记大海、传播自由的心声。 展开分析: 1. 诗歌第1、2两节和第14、15两节都是写诗人和大海的告别,其内容与感情有何区别 第1、2两节,诗人向大海告别,诗人笔下的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出它的美,并召唤世人;而诗人也有崇尚自由的精神,但并不能像大海一样自由地展示,不能随心所欲地应和大海的召唤,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所以他听到的是大海“忧郁语”“沉郁的吐诉”。所以这里的忧郁和沉郁其实就是诗人的情感。 经过第3---13节的思考、回忆与联想,诗人尽管在精神上感到忧郁和渺茫,但并没有绝望,因为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声响充斥,所以他在第14、15两节告别大海时,表示永不忘记大海的形象和声响,决心把大海的精神带向自己足迹所将要到达的地方,永远不会忘记自由,会为自由勉励自己,为自由奋斗不已。 所以这里情感是激昂的,意志是坚定的,情绪是高涨的。 2.读最后一节,这一节中的“你”指什么 如何理解最后一节在诗歌中的作用 表面上是指大海,实质上是指自由和解放。最后一节,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迷惘”和“苦思”,诗人的心灵因“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感情得到升华。 [设计意图]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掌握文章基本框架。 四、深入感悟 (一)诗人为什么厌烦“凝固的石岸?”岸”又有何象征意义? “石岸”使诗人无法热烈地拥抱大海,整个人“被缚住”了。这些“凝固的石岸”正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它是拘禁诗人的无边的囚牢,它使诗人向往自由的夙愿无法实现。 (二)《大海》中的“你”是谁?诗人为什么要向“你”告别? “你”指大海,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在诗人看来,大海就是他的朋友。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得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相通,所以诗人才会将“大海”当成自己可以倾诉的知己,从而与它深情地话别。 (三)《致大海》中,诗人为什么要写拿破仑和拜伦两个人? 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身上具有不屈服的精神,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他们都有大海般召唤自由的品质,诗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里,诗人、大海和逝去的英雄三者融为一体。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的结局和自己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相关链接: 拜伦是英国历史上的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中涉及到的康河其上游即名拜伦潭,可见拜伦已成为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拜伦思想的核心有两个词:“自由和正义”。他有两句名言,“我可以独自兀立于人间,但绝不把我自由的思想换取一座王位”,“啊,自由,你在牢狱里才最为灿烂”。表达了对自由的深刻理解,意思是只有失去自由才能倍感自由的可责。拜伦不仅歌唱自由,而且还身体力行地投入到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战争中去。最后病死在战争的前线,为自由而献身。拜伦的精神是自由主义精神。 拿破仑曾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引入俄国,激起俄国代年青知识分子反抗沙皇专制暴政的革命热情,推进了俄国和整个欧洲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所以普希金在《拿破仑》一诗的最后称“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一句话,在普希金看来,拿破仑是一面张扬着自由主义精神的旗帜。 (四)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 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诗人笔下的大海,首先是真实存在的大海,它自由奔放、浩渺无际,黄昏时分无比幽静,脾气发作时席卷一切,它具有自然界中海洋的物质形态和各种特性,在诗中也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种种感受。但诗人笔下的大海,又是被人格化了的大海,被诗人赋予了种种情感和精神,它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和对话者,它具有了强烈的象征色彩,它象征着一种自由的意志,象征着一种永远不屈于任何奴役的生命存在。 (五)艺术特色 ①气势奔腾如大海。 全诗以“再见吧,自由的原素”起笔,高扬起自由的大旗,状写大海蓝色的浪头,骄傲的美的壮观,使诗行具有了大海的伟力。在接下来的抒情中,无论是不得自由的沉郁,还是对自由的无限渴望,无论是因追怀两位天才而产生的伤感,还是篇末的振作与激情似火,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大海的激情。 ②意境雄浑如大海。 诗歌以大海为主意象构筑意境。诗中的大海有蔚蓝翻滚的雄姿,有深沉浑厚的深渊音响,有滔滔向前的奔腾气势;有反复无常的激情变化,时而温柔娴静,时而惊涛骇浪,时而深情缝缕,时而抑郁幽怨。这些与大海相关的意象,构筑起雄浑的意境,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③自由的信念如大海。 大海,是自由的象征,是力量的象征。诗人纵情歌唱大海的精神气度、性格力量,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景仰,对伟力的祟尚。诗人有心灵挣扎,也有追随大海,奔向远方而未能如愿的遗憾。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情感,都具有波飞浪涌,滚滚向前,不可阻挡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对自由的坚信。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设计意图] 进一步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 五、拓展延伸 (一)好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放声诵读。今天,我们所学这首诗歌里面便蕴藏着作者最充沛的情感。那你能够用最合适的方式将这首诗歌诵读出来吗? (二)好的作品不仅需要我们细细品读,更需要我们从中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致大海》进行改写,加入自己的主观想法,使它成为你自己的作品。 (学生进行自由发言,说明自己的观点及理由,教师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 进行思考学习,构建学生辩证思维框架。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配套基础习题。 2.请你对本文进行深入思考,并仿写一首诗歌。 [设计意图] 根据学习目标夯实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基础之上通过写推荐词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致大海》 告别大海 回忆 联想
课后作业 1.完成本课配套基础习题。 2.请你对本文进行深入思考,并仿写一首诗歌。
教学反思 亮点:通过设置情景导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性。 设置了多种学生参与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可适当添加鼓励性评语。 课堂教学建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多发言。(共28张PPT)
致大海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
第四单元
初步导入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创作特点,把握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清诗歌结构, 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领悟诗歌主旨。
3.深入领悟诗人通过对大海的热爱和赞颂所表达的情感。
目录章节
壹
贰
叁
肆
知人论世
初读课文
深入感悟
拓展延伸
(一)作者简介
知人论世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相关链接
知人论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日子就会到来|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的|而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二)文学成就
知人论世
抒情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
叙事诗:《茨冈》《青铜骑士》
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三)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年仅21岁的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民主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奥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四) 题解
知人论世
《致大海》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思想感情。
致,向对方表示情意。
致大海,即向大海表示情意。
初读课文
( 一)诵读诗歌,疏通文意
1.视频朗读。(请同学注意正音,节奏及感情基调把握)
2.本诗是一首抒情诗,作者来到大海边与大海告别。着重体会作者与大海告别的部分的情感。
初读课文
( 二)理清结构,概括内容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诗人向大海告别。
第二部分: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第三部分:收束全诗,照应开篇,抒发了诗人告别大海、怀念大海、铭记大海、传播自由的心声。
初读课文
展开分析
1. 诗歌第1、2两节和第14、15两节都是写诗人和大海的告别,其内容与感情有何区别
第1、2两节,诗人向大海告别,诗人笔下的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出它的美,并召唤世人;而诗人也有崇尚自由的精神,但并不能像大海一样自由地展示,不能随心所欲地应和大海的召唤,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所以他听到的是大海“忧郁语”“沉郁的吐诉”。所以这里的忧郁和沉郁其实就是诗人的情感。
初读课文
展开分析
1. 诗歌第1、2两节和第14、15两节都是写诗人和大海的告别,其内容与感情有何区别
经过第3---13节的思考、回忆与联想,诗人尽管在精神上感到忧郁和渺茫,但并没有绝望,因为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声响充斥,所以他在第14、15两节告别大海时,表示永不忘记大海的形象和声响,决心把大海的精神带向自己足迹所将要到达的地方,永远不会忘记自由,会为自由勉励自己,为自由奋斗不已。
所以这里情感是激昂的,意志是坚定的,情绪是高涨的。
初读课文
展开分析
2.读最后一节,这一节中的“你”指什么 如何理解最后一节在诗歌中的作用
表面上是指大海,实质上是指自由和解放。最后一节,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迷惘”和“苦思”,诗人的心灵因“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感情得到升华。
深入感悟
问题一
诗人为什么厌烦“凝固的石岸?”岸”又
有何象征意义?
“石岸”使诗人无法热烈地拥抱大海,整个人“被缚住”了。这些“凝固的石岸”正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它是拘禁诗人的无边的囚牢,它使诗人向往自由的夙愿无法实现。
深入感悟
问题二
《大海》中的“你”是谁?诗人为什么要向“你”告别?
“你”指大海,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在诗人看来,大海就是他的朋友。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得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相通,所以诗人才会将“大海”当成自己可以倾诉的知己,从而与它深情地话别。
深入感悟
问题三
《致大海》中,诗人为什么要写拿破仑和拜伦两个人?
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身上具有不屈服的精神,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他们都有大海般召唤自由的品质,诗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里,诗人、大海和逝去的英雄三者融为一体。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的结局和自己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深入感悟
相关链接
拜 伦
拜伦是英国历史上的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中涉及到的康河其上游即名拜伦潭,可见拜伦已成为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拜伦思想的核心有两个词:“自由和正义”。他有两句名言,“我可以独自兀立于人间,但绝不把我自由的思想换取一座王位”,“啊,自由,你在牢狱里才最为灿烂”。表达了对自由的深刻理解,意思是只有失去自由才能倍感自由的可责。拜伦不仅歌唱自由,而且还身体力行地投入到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战争中去。最后病死在战争的前线,为自由而献身。拜伦的精神是自由主义精神。
深入感悟
相关链接
拿破仑
拿破仑曾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引入俄国,激起俄国代年青知识分子反抗沙皇专制暴政的革命热情,推进了俄国和整个欧洲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所以普希金在《拿破仑》一诗的最后称“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一句话,在普希金看来,拿破仑是一面张扬着自由主义精神的旗帜。
深入感悟
问题四
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 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诗人笔下的大海,首先是真实存在的大海,它自由奔放、浩渺无际,黄昏时分无比幽静,脾气发作时席卷一切,它具有自然界中海洋的物质形态和各种特性,在诗中也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种种感受。但诗人笔下的大海,又是被人格化了的大海,被诗人赋予了种种情感和精神,它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和对话者,它具有了强烈的象征色彩,它象征着一种自由的意志,象征着一种永远不屈于任何奴役的生命存在。
艺术特色
①气势奔腾如大海。
全诗以“再见吧,自由的原素”起笔,高扬起自由的大旗,状写大海蓝色的浪头,骄傲的美的壮观,使诗行具有了大海的伟力。在接下来的抒情中,无论是不得自由的沉郁,还是对自由的无限渴望,无论是因追怀两位天才而产生的伤感,还是篇末的振作与激情似火,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大海的激情。
艺术特色
②意境雄浑如大海。
诗歌以大海为主意象构筑意境。诗中的大海有蔚蓝翻滚的雄姿,有深沉浑厚的深渊音响,有滔滔向前的奔腾气势;有反复无常的激情变化,时而温柔娴静,时而惊涛骇浪,时而深情缝缕,时而抑郁幽怨。这些与大海相关的意象,构筑起雄浑的意境,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特色
③自由的信念如大海。
大海,是自由的象征,是力量的象征。诗人纵情歌唱大海的精神气度、性格力量,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景仰,对伟力的祟尚。诗人有心灵挣扎,也有追随大海,奔向远方而未能如愿的遗憾。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情感,都具有波飞浪涌,滚滚向前,不可阻挡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对自由的坚信。
课堂小结
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拓展延伸
拓展一:达情知意
好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放声诵读。今天,我们所学这首诗歌里面便蕴藏着作者最充沛的情感。那你能够用最合适的方式将这首诗歌诵读出来吗?
拓展延伸
拓展二:摹形塑神
好的作品不仅需要我们细细品读,更需要我们从中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致大海》进行改写,加入自己的主观想法,使它成为你自己的作品。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配套基础习题。
2.请你对本文进行深入思考,并仿写一首诗歌。
课程结束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致大海》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普希金纪念像揭幕致辞
[俄]屠格涅夫
女士们、先生们:
为普希金建造纪念像得到了素有教养的全俄罗斯人民的参与、赞同,我们这么多优秀的人物,来自乡村、政府、科技、文学和艺术各界的代表在此聚会庆祝,这一切向我们表明了社会对它的一位优秀成员的由衷爱戴。我们尽量简练地阐述一下这种爱戴的内涵和意义。
普希金是我们第一位诗人艺术家。诗人充分表达了人民性的本质,在他身上融合了这一本质的两个基本原则:相容性原则和独立性原则。我们的相容性是双重的:既对本国的生活也对其他西方民族的生活相容,其中对西方生活中的所有精华以及有时在我们看来是苦涩的果实都能相容,我们的独立性也获得一种特殊的、不平衡的、阵发性的,但有时又是很完美的力量。这种独立性必须同外界的复杂情况、同自身的矛盾作斗争。请回忆一下彼得大帝吧!他的本性与普希金有点相似,难怪普希金对彼得大帝怀有特殊的仰慕、敬爱之情。我们现在所讲的这种双重的相容性意味深长地反映在我们诗人的生活之中:首先,他诞生在旧贵族老爷的家里,其次,贵族学校的外国化教育,由外部渗透进来的当时社会的影响,伏尔泰、拜伦和1812年伟大的人民战争,最后是俄国腹地的放逐,对人民生活、民间语言的沉迷,以及那著名的老奶妈讲的平凡的故事。至于涉及独立性,那么它在普希金身上很快就被激发出来,他不再摸索、徘徊,他进入了自由创作的天地。
女士们、先生们,任何艺术都是把生活拔高到理想境界,持日常琐碎生活观点的人总是低于这一境界,这是一个应该努力去攀登的高峰。不管怎么说,歌德、莫里哀和莎士比亚始终是真正含义上的人民诗人即民族诗人。一切正是这样,但是我们能否有权利称普希金为世界级的民族诗人呢?就好比我们这样称呼莎士比亚、歌德、荷马一样呢?普希金还不能与他们完全相提并论。我们不该忘记:他孤身一人却必须去做两项工作,在其他国家是相隔整整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的。这两项工作分别是:创立语言和造就文学。再加上残酷的命运又增加了他的负担,命运之神几乎是幸灾乐祸地对我们的天才穷追不舍,把他从我们身边夺走,当时,他未满37岁。可是,我们不局限在这些悲剧的偶然性上,正因为这种偶然性,也就富有悲剧色彩。我们从黑暗中再返回光明, 重来谈谈普希金的诗歌。
曾几何时,美文学几乎成了再现当时生活唯一的方式,但接着又完全退出生活舞台。美文学当时的范围过于宽大,而诗歌又被压缩到几乎等于零。诗歌一旦找到了自己自然的界限,便会永远巩固住自己的地盘。在老一代的,并不是老朽的导师的影响下,我们坚信,艺术的规则、艺术的方法又会起作用,谁精通这些呢?也许会有某位新的、尚无人知晓的、超过自己导师的天才问世,他完全可以无愧于“世界级民族诗人”这一称号。 这个称号我们还没决定赋予普希金,但也不敢从他身上剥夺去。
无论如何,普希金对俄罗斯的功绩是伟大的、值得人民感激的。他把我们的语言进行了最后的加工,以至于它在文字的丰富性、力度感、形式美方面甚至得到了国外语言学家的首肯,几乎被认为是继古希腊语之后的第一流语言。普希金还用典型形象、不朽的音响影响了整个俄罗斯的生活风尚,最终是他第一个用强劲的大手把诗歌这面旗帜深深地插入了俄罗斯大地。如果在他去世后,论战掀起的尘土暂时遮盖住了这面光辉的旗帜,那么今天尘土已开始跌落,由他升起的常胜大旗重又辉耀高空。正像人们一提起莎士比亚,则所有刚识字的人都必然会想成为他的新读者。我们同样也希望,我们每一个后代都怀着爱心驻足在普希金的雕像前理解这种爱的意义。这样也就证明,他像普希金一样成了更俄罗斯化、更有教养、更自由的人了!
女士们、先生们,这最后一句话请你们不必惊奇!在诗歌里蕴含着解放的力量,因为这是一种高昂的道德力量。我们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甚至那些至今仍不想读我们诗人作品的平民百姓们的儿女也会明白,普希金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他们会自觉地反复念叨一直在我们耳际回响的喃喃自语声:“这是一座为导师而立的纪念像!”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褒扬俄罗斯人民,并借俄罗斯人民对普希金的热爱来表达自己对普希金的赞美之情。
B.普希金之所以被称为第一位诗人艺术家,是因为他充分表达了具尊有相容性和独立性原则的人民性的本质。
C.普希金有着伟大的贡献,但命运残酷,他在未满37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真是天妒英才。
D.尽管人们没有把“世界级民族诗人”的称号给予普希金,但他的诗歌确实已体现出“世界级民族诗人”的特点。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第二段列举诗人普希金的生活,说明在普希金身上的相容性和独立性原则产生的具体原因,也说明普希金虽然出身贵族,但他最终回归到人民的行列。
B.作者认为普希金的价值在于独立地、从无到有地创造了俄罗斯文学,并且在对本国的生活以及对其他西方民族的生活相容的基础上保留了俄罗斯文学的独立性。
C.普希金去世后,俄罗斯人彻底否定了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重要贡献, 但到普希金纪念像揭幕之时,人们已重新认可了他的功绩。
D.作者在演讲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普希金的赞美之情,当然也客观地揭示了普希金在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缺陷。
3.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为何作者认为普希金的雕像“是一座为导师而立的纪念像”?
二、提升运用
4.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正在会议室开会的班主任老师,有必要向他作点介绍,但介绍应尽可能简洁。下列选项中包含的全都可以删去的一项是
你的班主任①在会议室开会,那位②西装革履、③身高一米七五左右④戴眼镜、⑤留络晨胡子的⑥男教师就是。
A.①⑥ B.②③ C.③⑥ D.④⑤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透过铁路看中国,辉偟背后,既有不甘落后的追求,亦有与世界和平共发展的目标,解密于此,因为中国有“梦”在奋斗的征程,更在通过奋斗将“梦”延续不止。
B.藤嫚植物,长着长长的根茎,叶子也是很多,一长一爬就能长很多,可以顺着墙壁生长。摆在窗台上,或者是用花架架在客厅,都能带给人们愉快的心情。
C.劳动对于他们,不是疲于奔命,更不再意味着渺小而平凡,他们在享受劳动,享受这一古老的传统,在此之中,自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真性情,难以割舍,难再分辨。
D.9月7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8届跳水亚洲杯混和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段宇,掌敏洁以31794分的成绩获得冠军。
6.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哲理,最符合下图文化发展关系的一项是( )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D.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电影《无问西东》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四个____________的故事,却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每个人都面临纷繁的选择,唯有对自己真诚,内心没有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这是影片的思想主旨,也是导演李芳芳对“无问西东”四个字的理解与表达。
影片讲述了四个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____________追寻自我的故事,他们所遭遇的种种现实,恰是不同的时代下大多数人的遭遇。影片结尾出现了这样一句话:“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何谓“无问西东”?即不管广大莘莘学子们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一些东西方固有的理念,要勇于创新,不能____________。坚持真理,持之以恒,开历史先河,创世界一流。通俗地理解,就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与原则,现实如何并不那么重要。遇到受困的人就去救助,就算被救助的人讹诈自己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这是我想要去做的,是我应该坚持的原则。
此外,从片中可以看到许多____________的细节,例如:片中角色真实且自然的装扮和道具,在时代流转、季节更替间别具错落的美感;再比如,沈家门庭上高悬的“三代五将”匾额的一个定格镜头,( ),让沈氏母子的抉择入情入理;最为加分的莫过于片尾的七分钟“大彩蛋”,在影片中悄然出现的如梁启超、闻一多、朱自清、钱锺书等与清华有着深厚渊源的历史人物被定格介绍,既凸显时代风骨,又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截然不同 处心积虑 胶柱鼓瑟 别具匠心
B.截然不同 殚精竭虑 抱残守缺 别具匠心
C.大相径庭 处心积虑 抱残守缺 与众不同
D.大相径庭 殚精竭虑 胶柱鼓瑟 与众不同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不管广大学子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一些东西方固有的理念。
B.即莘莘学子们不管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东西方一些固有的理念。
C.即广大学子不管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东西方一些固有的理念。
D.即不管莘莘学子们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一些东西方固有的理念。
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沈家乃簪缨世家的背景被清晰交代
B.由此清晰交代了簪缨世家的沈家背景
C.簪缨世家的沈家背景被清晰交代
D.清晰交代了沈家乃簪缨世家的背景
1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关系密切,②谷雨也不例外。③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跟谷雨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④谷雨有“雨生百谷”的意思,⑤降水量增加,气温迅速升高,⑥田中初插了秧苗,在雨水滋润下茁壮成长。⑦谷雨时节已时值暮春,⑧许多地方鲜花盛开,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⑨一些南方地区甚至已开始有炎夏的感觉了。
11.下面是一封投稿函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
首先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来信,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平时喜爱写作。近日看到贵杂志社发布的征文大赛资格选拔活动通知,现发来拙文一篇,供各位老师费神评阅。希望我的稿件能得到您们的垂青。无论入选与否,还望看一看。本人不胜感激!再次感谢!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步习题答案
一、基础运用
1.B
2.A
3.①普希金是俄国第一位诗人艺术家。他的诗歌表达了人民性的本质,保持了俄罗斯文学的独立性。②普希金创立语言和造就文学,精通艺术的规则和艺术的方法。③普希金用不朽的形象影响了整个俄罗斯的生活风尚,把诗歌大旗插在俄罗斯大地上。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
B.“是因为他充分表达了具尊有相容性和独立性原则的人民性的本质”错误。第二段开头说“普希金是我们第一位诗人艺术家。诗人充分表达了人民性的本质,在他身上融合了这一本质的两个基本原则:相容性原则和独立性原则”,结构上是总分关系,并非因果关系。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
B.“作者认为普希金的价值在于独立地、从无到有地创造了俄罗斯文学”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说“他把我们的语言进行了最后的加工,以至于它在文字的丰富性、力度感、形式美方面甚至得到了国外语言学家的首肯,几乎被认为是继古希腊语之后的第一流语言。普希金还用典型形象、不朽的音响影响了整个俄罗斯的生活风尚,最终是他第一个用强劲的大手把诗歌这面旗帜深深地插入了俄罗斯大地”,第三段说“我们不该忘记:他孤身一人却必须去做两项工作,在其他国家是相隔整整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的。这两项工作分别是:创立语言和造就文学”,可见选项夸大其词了,并没有创造俄罗斯文学,只是造就了诗歌这种文学。
C. “俄罗斯人彻底否定了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重要贡献,……人们已重新认可了他的功绩”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说“论战掀起的尘土暂时遮盖住了这面光辉的旗帜,那么今天尘土已开始跌落,由他升起的常胜大旗重又辉耀高空”,“我们同样也希望,我们每一个后代都怀着爱心驻足在普希金的雕像前理解这种爱的意义。这样也就证明,他像普希金一样成了更俄罗斯化、更有教养、更自由的人了!”结尾段说“我们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甚至那些至今仍不想读我们诗人作品的平民百姓们的儿女也会明白,普希金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可见“彻底否定”“人们已重新认可了”表述绝对。
D.“也客观地揭示了普希金在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缺陷”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说“这样也就证明,他像普希金一样成了更俄罗斯化、更有教养、更自由的人了”,可见作者并没有“揭示了普希金在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缺陷”。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
结合第二段“普希金是我们第一位诗人艺术家。诗人充分表达了人民性的本质,在他身上融合了这一本质的两个基本原则:相容性原则和独立性原则”,得出答案①。
结合第二、三两段“我们不该忘记:他孤身一人却必须去做两项工作,在其他国家是相隔整整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的。这两项工作分别是:创立语言和造就文学”“在老一代的,并不是老朽的导师的影响下,我们坚信,艺术的规则、艺术的方法又会起作用,谁精通这些呢?也许会有某位新的、尚无人知晓的、超过自己导师的天才问世,他完全可以无愧于‘世界级民族诗人’这一称号。 这个称号我们还没决定赋予普希金,但也不敢从他身上剥夺去”得出答案②。
结合倒数第二段“普希金还用典型形象、不朽的音响影响了整个俄罗斯的生活风尚,最终是他第一个用强劲的大手把诗歌这面旗帜深深地插入了俄罗斯大地”,得出答案③
二、提升运用
4.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简明的能力。这类试题重在考查语言的简洁和语言的逻辑,考生要注意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语段进行综合性的把握和分析。本题:据中国内地的习惯,开会应是坐着开会,所以③身高对识别人物没有意义;另外,“留络腮胡子”肯定 是男教师,但男教师不一定都有络腮胡子,⑤比⑥ 更具有区别意义。故③⑥两处可以删去。故答案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识记能力。
A项,辉偟—辉煌;
B项,藤嫚—藤蔓;
D项,混和—混合。
故选C。
6.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材料中图的内容是文化的发展与更迭。
A项,诗句的意思是“春天欣欣向荣的树林里,新叶催换了旧叶;江河奔腾的流水里,前面的波浪让给后面的波浪”,诗句用来比喻新陈代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必然规律,符合图中对文化发展关系的描述。
B项,诗句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说的是真正认识、分辨一个人需要很长的时间。不符合图片内容。
C项,诗人由自然界的巉岩,联想到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又由越过山间的不平,引申出人们应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办法。不符合图片内容。
D项,诗句的意思是“人们只知道雨从云的缝隙里落下,却不知道云从哪里来”,说的是凡事都有根源的道理。不符合图片内容。
故选A。
B
C
9.D
【解析】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截然不同”形容界限分明;“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第一空,从后面“却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可以看出这四个故事不同,应选“截然不同”。
“处心积虑”形容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第二空,是说四个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费尽心思追寻自我,应选“殚精竭虑”。
“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第三空,从前面“勇于创新”来看,此处是说不能思想保守,应选“抱残守缺”。
“别具匠心”指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与众不同”表示与其他人不一样。第四空,从后面所列举的内容来看,是突出“巧妙”,应选“别具匠心”。
故选B。
8.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画线句有三处问题:①关联词的位置不当,从句中来看,前后句的主语都是“学子”,故“广大学子”应放在“不管”的前面,排除A、D两项;②多重定语的语序不当,多重定语的排列顺序是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表数量的词、动词、形容词、名词,“东西方”是领属性,“一些”是数量词,故“一些”应放在“东西方”后,可进一步排除A、D两项;③成分赘余,“广大”与“莘莘”“们”重复,三者留其一,排除B项。
故选C。
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
前面说“沈家门庭上高悬的‘三代五将’匾额的一个定格镜头”,这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定格镜头”,这显然不能单独成句,“定格镜头”应是下面句子的主语,排除A、C两项。B项,是说交代“沈家背景”,而前面的定格镜头是“三代五将”,显然要交代的是“沈家乃簪缨世家”这样的背景,B项的重心显然与前后文不合,排除B项。
故选D。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0.③将“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跟谷雨一样”改为“谷雨跟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⑤在“降水量”前面加上“此时”。⑥将“初插了秧苗”改为“初插的秧苗”。⑦删除“时节”或将“时值”改为“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1)③处语序不当,承接②的话题“谷雨”前后保持一致,应将“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跟谷雨一样”改为“谷雨跟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
(2)⑤处成分残缺,上一句“谷雨”是名词,此处缺少时间状语,应在“降水量”前面加上“此时”。
(3)⑥处结构混乱,“田中”不能作后一句的主语,应将“初插了秧苗”改为“初插的秧苗”。
(4)⑦处成分赘余,“时节已时值”语义重复,删除“时节”或将“时值”改为“是”。
11.①“一位”改为“一名”;②“费神”改为“着力”;③“您们”改为“你们”或“您”;④“垂青”改为“重视”或“喜爱”;⑤“看一看”改为“审阅”。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的能力。
(1)“一位”是对人的敬称,语气比较敬重。含有敬意,多用于介绍他人,用于自己不太合适,可改为“一名”。“一名”,指称职业性人物,感情较为平淡。
(2)“费神”,“费神”指耗费精神,常用作请托时的客套话。修饰“批阅”,不合语境,可以改为“着力”。
(3)“您”本就有“你们”的意思,用于复数时不加词尾“们”.两个人称“您俩”或“您二位”,三个人称“您仨”或“您三位”,三个人以上称“您诸位”。故把“您们”改为“你们”。
(4)“垂青”,表示对人尊重,谓以青眼相看,表示重视或喜爱。结合“我的稿件”分析,改为“重视”或“喜爱”。
(5)“看一看”,口语化,改为书面语“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