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阶段重点突破练(三)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l2在与金属反应时表现强氧化性
B.任何物质的燃烧必须有O2参与
C.Cl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
2.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Na+数目减少
B.溶液中有气体逸出,Na+数目增加
C.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溶液中Na+数目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
B.可通入过量的CO2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C.可用相互滴加的方法来鉴别Na2CO3溶液和稀盐酸
D.可用Na2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4.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5.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H+、NH、Ag+可以大量共存
B.向该溶液中通入CO2,不发生化学反应
C.该溶液可作游泳池及环境的消毒剂,有效成分是NaCl
D.常温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该溶液
6.氯水中存在许多分子和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有Cl2
B.溶液呈浅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氯水中有Cl2
C.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
D.加入NaOH溶液,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中有HClO
7.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苯的密度为0.88 g·cm-3,与水互不相溶,且不与钠反应)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1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为(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表面无明显现象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浮下沉
8.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威胁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在此期间,环境消毒极其关键重要,人们常常喷洒“84”消毒液,其有效成分为NaClO。下列有关“84”消毒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属于纯净物
B.“84”消毒液除能杀菌消毒外,还可作漂白剂
C.“84”消毒液中的NaClO比较稳定,不需密封保存
D.“84”消毒液杀菌消毒过程中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9.将氯气持续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颜色呈如下变化:
关于溶液中导致变色的微粒Ⅰ、Ⅱ、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H+、HClO、Cl2 B.H+、ClO-、Cl-
C.HCl、ClO-、Cl- D.HCl、HClO、Cl2
10.现将Na2O2与过量NaHCO3混合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反应,排出气体后最终剩余的固体是( )
A.NaOH和Na2O2 B.NaOH和Na2CO3
C.Na2CO3 D.Na2O2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
11.已知漂白粉溶于水后加入少量的酸能增强漂白效果。某同学据此将少量漂白粉溶于水后,再加入浓盐酸,观察到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生成黄绿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庭生活中常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这种消毒液和某品牌洁厕净(主要成分为盐酸)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同时使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设计实验由大理石、水、氯气来制取漂白粉:
大理石漂白粉溶液漂白粉
①请写出在制取漂白粉的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通入氯气较快时,反应产物为Ca(ClO3)2、CaCl2和H2O,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
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②中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饱和NaHCO3溶液
b.饱和Na2CO3溶液
c.浓H2SO4
(3)装置③中的试剂是________。
(4)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⑤中反应后的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阶段重点突破练(三)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l2在与金属反应时表现强氧化性
B.任何物质的燃烧必须有O2参与
C.Cl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
答案 B
解析 Cl2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表现强氧化性,A项正确;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B项错误;Cl2与H2O反应生成HCl与HClO,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C项正确;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D项正确。
2.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Na+数目减少
B.溶液中有气体逸出,Na+数目增加
C.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溶液中Na+数目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 A
解析 该溶液为饱和氢氧化钠溶液,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消耗溶剂且生成溶质,故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少,溶液中Na+数目减少,A正确,B错误;因反应前后温度一致且均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D错误。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
B.可通入过量的CO2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C.可用相互滴加的方法来鉴别Na2CO3溶液和稀盐酸
D.可用Na2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答案 D
解析 因为Na2CO3+CO2+H2O===2NaHCO3,所以不能用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D项错误。
4.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 C
解析 氯水显酸性,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又因氯水中含有HClO,所以试纸先变红色后又会被漂白,故应选C项。
5.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H+、NH、Ag+可以大量共存
B.向该溶液中通入CO2,不发生化学反应
C.该溶液可作游泳池及环境的消毒剂,有效成分是NaCl
D.常温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该溶液
答案 D
解析 Cl-、Ag+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向该溶液中通入CO2,因为酸性:H2CO3>HClO,所以CO2、H2O与NaClO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生成HClO,B错误;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可作游泳池及环境的消毒剂,C错误;常温下,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O和NaCl,D正确。
6.氯水中存在许多分子和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有Cl2
B.溶液呈浅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氯水中有Cl2
C.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
D.加入NaOH溶液,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中有HClO
答案 B
解析 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HClO,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A错误;溶液呈浅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氯水中有Cl2,故B正确;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引入了盐酸中的Cl-,不能说明氯水中有Cl-,故C错误;加入NaOH溶液,浅黄绿色消失,是因为氯水中的Cl2分子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的颜色褪去,故D错误。
7.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苯的密度为0.88 g·cm-3,与水互不相溶,且不与钠反应)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1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为(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表面无明显现象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浮下沉
答案 D
解析 苯与水互不相溶,且钠的密度介于苯和水之间;加入钠后,钠处在苯与水的中间。由于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钠表面产生气泡,氢气附着在钠的周围,浮力增大,钠上浮进入苯层,氢气放出后,浮力减小,钠又回到水层,这样上浮下沉至反应完全。
8.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威胁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在此期间,环境消毒极其关键重要,人们常常喷洒“84”消毒液,其有效成分为NaClO。下列有关“84”消毒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属于纯净物
B.“84”消毒液除能杀菌消毒外,还可作漂白剂
C.“84”消毒液中的NaClO比较稳定,不需密封保存
D.“84”消毒液杀菌消毒过程中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B
解析 NaClO溶液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NaClO溶液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HClO,故需密封存放,C项错误;用NaClO溶液杀菌消毒是利用了其强氧化性,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NaClO溶液既能杀菌、消毒,又能漂白,B项正确。
9.将氯气持续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颜色呈如下变化:
关于溶液中导致变色的微粒Ⅰ、Ⅱ、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H+、HClO、Cl2 B.H+、ClO-、Cl-
C.HCl、ClO-、Cl- D.HCl、HClO、Cl2
答案 A
解析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将氯气持续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H+使溶液先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通入过量氯气,最后形成饱和氯水,溶解的Cl2使溶液显浅黄绿色,故选A。
10.现将Na2O2与过量NaHCO3混合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反应,排出气体后最终剩余的固体是( )
A.NaOH和Na2O2 B.NaOH和Na2CO3
C.Na2CO3 D.Na2O2
答案 C
解析 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生成的CO2和H2O分别与Na2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NaHCO3过量,则还会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所以残留固体为Na2CO3,C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
11.已知漂白粉溶于水后加入少量的酸能增强漂白效果。某同学据此将少量漂白粉溶于水后,再加入浓盐酸,观察到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生成黄绿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庭生活中常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这种消毒液和某品牌洁厕净(主要成分为盐酸)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同时使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设计实验由大理石、水、氯气来制取漂白粉:
大理石漂白粉溶液漂白粉
①请写出在制取漂白粉的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通入氯气较快时,反应产物为Ca(ClO3)2、CaCl2和H2O,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lO-+2H++Cl-===Cl2↑+H2O
(2)不能 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
(3)①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②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
解析 (1)酸性条件下次氯酸根离子与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离子方程式为ClO-+2H++Cl-===Cl2↑+H2O。(2)家庭生活中常使用的“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洁厕净的主要成分为盐酸,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氯气,故不能同时使用。(3)①该实验过程中依次发生的反应为CaCO3CaO+CO2↑、CaO+H2O===Ca(OH)2、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其中第三个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②当通入氯气较快时,反应产物为Ca(ClO3)2、CaCl2和H2O,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
12.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
步骤1:打开弹簧夹K2,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步骤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②中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饱和NaHCO3溶液
b.饱和Na2CO3溶液
c.浓H2SO4
(3)装置③中的试剂是________。
(4)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⑤中反应后的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aCO3+2H+===Ca2++H2O+CO2↑
(2)a (3)浓硫酸 (4)2Na2O2+2CO2===Na2CO3+O2
(5)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Na2O2反应产生O2使木条复燃
(6)加入足量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解析 (1)装置①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H2O+CO2↑。(2)装置②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3)装置③中盛有浓硫酸,用于除去CO2中混有的水蒸气。(4)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5)有水存在时,水也可与Na2O2反应产生O2使木条复燃,所以题中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6)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⑤中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若变浑浊,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