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同学甲认为爱吃肉类食物的人易形成“酸性体质”,因为肉类食物被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同学乙则对此持反对意见。他给出以下理由,其中分析合理的是( )
A. 多余的H+可通过皮肤直接排出体外
B. 血浆pH升高时,细胞内的H+进入内环境来调节pH
C. 血浆pH降低时,H+进入细胞与其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
D. 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与H+结合使血浆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都属于机体的第二道防线
B. 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C. B细胞、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应急和应激”是机体受到伤害刺激的状态下,出现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起重要调节作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上腺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糖皮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酪氨酸衍生物
B. 两种激素都与胰高血糖素有协同作用
C. 糖皮质激素释放水平升高,能使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增加
D.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机体应激反应
植物体能对多种环境信号的变化作出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感受低温刺激的部位一般在茎尖
B. 影响短日照植物开花的是短时间的暗处理打断光照期,而不是短时间的光照打断暗期
C. 叶片细胞中的光敏色素是感受光周期的重要物质
D. 春化作用可帮助一些植物度过寒冷的冬季而使物种得以延续
醛固酮是一种脂质激素。下列有关醛固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醛固酮在肾上腺髓质中合成
B. 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
C. 醛固酮合成后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
D. 醛固酮发挥作用后导致尿量和尿液的成分发生变化
据报道,2021年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4名工作人员在云南哀牢山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失联,经过多日搜救已全部找到,遗憾的是均无生命体征。向他们致以沉痛的哀悼!下列对野外工作人员人体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心率加快
B. 在寒冷环境下,人体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产热量增加
C. 人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多,血浆渗透压降低
D. 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会通过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课本上的文字、图形在视网膜成像,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视觉;当眼前有物体突然出现时,会引起人不自觉地眨眼——眨眼反射;经过训练战士们可以做到长时间不眨眼。下列有关上述生理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眨眼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参与也能完成
B. 战士们可以长时间不眨眼是因为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C. 战士们能练成长时间不眨眼,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D. 视觉的产生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据某学术期刊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无须接种相应的病原体
B. 实验鼠B不患病主要是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结果
C. 图示实验可以证明进行移植的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
D. 细胞毒性T细胞是由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人类共有5类免疫球蛋白,分别为IgG、IgM、IgA、IgD和IgE。其中IgG是血清中的主要抗体,也有少量存在于淋巴液和组织液中,具有与病原体结合或中和毒素的能力;IgM在机体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IgA主要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的分泌液中,能够在病原体进入血液之前与抗原结合,阻止病原体进入血液;IgD在血清中含量很低,且个体差异较大,可作为膜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功能尚且不是很清楚;IgE介导过敏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清检查时,若IgG增高,则机体一定被感染过;若IgM增高,则机体一定处于感染期
B. IgA抵御抗原的免疫过程是通过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来实现的
C. IgD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可直接参与细胞免疫的信息交流
D. 过敏原侵入机体后可能会引发IgE含量升高,但不一定发生过敏反应
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环境因素的调节,其中光、温度和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被激活后其结构会发生改变
B. 光敏色素不仅能吸收红光和远红光,还能感受蓝光的刺激
C. 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
D. 树木上年轮的形成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液体疗法是指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以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5%葡萄糖溶液(血浆等渗溶液)、10%葡萄糖溶液、5%NaHCO3溶液等进行输液治疗。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注射5%葡萄糖溶液后,若葡萄糖大量消耗会导致患者的渗透压升高
B. 特殊情况下如低血糖时,使用10%葡萄糖溶液主要为患者提供能量
C. 治疗酸中毒时,5%NaHCO3溶液能直接起到改善患者血浆pH作用
D. 液体疗法的目的是恢复或维持患者正常的体液容量、成分和理化特性
人类基因D编码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其等位基因d不编码蛋白质。基因型为DD或Dd的被称为Rh阳性(Rh),基因型为dd被称为Rh阴性(Rh-),如表为母亲和胎儿基因型和表型的对应表。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D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的人接受Rh+人的血液后,才会通过免疫反应产生该抗体。RhD抗体可以透过胎盘。当Rh-的母亲怀有Rh+的胎儿时,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RhD蛋白可以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体。如果此抗体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会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溶血,造成新生儿溶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当母亲和胎儿的RhD不相容时,一般情况下,第一胎生产不会发生临床的症状。但当母亲第二次生育时,就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母亲 胎儿 结果
基因型 Rh表型 基因型 Rh表型
Dd Rh+ Dd Rh+ 相容
dd Rh- Dd Rh+ 不相容
A. 第一胎生产不会发生临床症状是因为母体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过程
B. RhD蛋白在特异性免疫免疫中相当于免疫活性物质中的细胞因子
C. 第二胎发生新生儿溶血的原因是相应抗体附着在肥大细胞表面
D. 第一胎后短时间接受RhD蛋白的抗体注射可预防第二胎新生儿溶血
科研人员将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含一定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IAA和二者的混合培养液中培养,发现几组实验都能够抑制根的生长。为了进一步探究ACC如何抑制根的生长,科研人员又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ACC培养液中培养,测得IAA的浓度随着AC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上述实验中,IAA的有无及IAA的浓度均为自变量
B. ACC和IAA单独处理和混合处理的探究实验,需设置4个组
C. 综合分析,乙烯有可能通过促进IAA的合成来抑制根的生长
D. 该实验还能说明植物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如图是关于胚芽刷向光性及其相关的实验示意图,M、N是琼脂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下生长素只进行横向运输
B. 乙图M、N处理的一端可以是胚芽鞘的形态学下端
C. 分析可知,生长素含量M<N与单侧光照作用于尖端有关
D. M侧生长较慢,N侧生长较快,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科学家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发育中所起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家兔生殖系统分化之前,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当幼兔生下来之后,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外生殖器的表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
未做手术 手术后
XY 雄性 雌性
XX 雌性 雌性
A. 雄性器官的发育,需要睾丸提供激素信号,缺失此信号,发育出雌性器官
B. 雌性器官的发育,需要卵巢提供激素信号,缺失此信号,发育出雄性器官
C. 摘除即将发育为睾丸的组织后,给予一定量的睾酮刺激,可能发育成雄性
D. 外生殖器的表现与性染色体的组成有关,也与激素水平有关
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代表结构,甲、乙表示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到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碰到尖锐物体感到疼痛属于非条件反射
B. 图中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
C. 刺激①处,微型电流计可以看到两次指针偏转
D. 由缩手后才产生痛觉可以判断,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
动作电位及其形成过程的两种类型如图所示,甲类型根据膜电位的变化实现开启和关闭,乙类型需与某种物质(如①)结合后实现开启。a、b表示膜两侧,已知α-银环蛇毒素能与突触处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但不能引起电位变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a侧表示膜外侧,b 侧表示膜内侧
B. 若提高b侧Na+浓度,则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增大
C. ①表示兴奋性递质,乙类型普遍存在于突触后膜上
D. α-银环蛇毒素与①竞争受体而使兴奋不能继续传递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赤霉素既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又能促进细胞的分裂
B. 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但分子结构完全不同
C. 春化作用促进植物开花,这种现象与光照有关
D.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与基因、激素和环境有关
某研究小组在小鼠尾根部及足垫皮下注射豚草花粉粗浸液,第7天采用腹腔注射加强致敏,建立花粉过敏反应模型,然后将模型小鼠分为4组,再用花粉进行刺激,诱发其发生过敏反应,分别采用0、200mg\kg、400mg\kg、600mg\kg的剂量进行青蒿素灌胃;另设1组健康小鼠作为对照组,只用花粉进行刺激。1h后取5组血清进行豚草花粉特异性 IgE(免疫球蛋白E)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IgE在血清中的含量可以反映机体免疫强度的高低
B. 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只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C. B组血清IgE含量高于A组,与过敏反应模型构建有关
D. 青蒿素对小鼠花粉过敏反应存在免疫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为探究不同浓度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2,4-D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B. 该实验没有对照组,且不同浓度的2,4-D促进生根的效果可能相同
C. 该实验结果反映了低浓度2,4-D促进生根,高浓度2,4-D抑制生根
D. 可在10-9-10-7mol/L之间设计实验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如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流程图,图中甲∽丁代表不同物质,字母代表不同的细胞,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图中可呈递抗原的过程是
B. 据图示可知,第二次注射甲时,产生的浆细胞同样来源于C细胞
C. 与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特有的过程包括
D. 图中的A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血糖急剧升高时,短时间内胰岛素的分泌量会迅速增高后又快速下降。研究发现,胰岛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发出的神经支配,还与胰岛B细胞内ATP/ADP的值有关,当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时,能引起胰岛B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血糖急剧升高后,胰岛B细胞能快速将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入血液
B. 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使胰岛B细胞内ATP/ADP的值升高
C. 胰岛B细胞细胞膜上的通道磷酸化进而开放,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
D. 电位发生变化导致内流,促进囊泡形成及胰岛素经胞吐方式释放
如表为某患者的一张血液化验单,表中仅显示了部分项目,未显示出的项目指标均正常。该患者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提示 结果 单位 参考区间
钠 Na 141.0 mmol/L 136.0~146.0
氯 Cl 108.0 mmol/L 96~108.0
钙 Ca ↓ 2.04 mmol/L 2.10~2.60
总蛋白 TP ↓ 53.0 g/L 60~78
白蛋白 ALB ↓ 23.5 g/L 34~48
球蛋白 GLB 29.5 g/L 15.0~30.0
A. 血浆中钙含量偏低,肌肉受到刺激时表现为肌无力
B.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偏低,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
C.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偏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使尿量明显增多
D. 血浆中球蛋白等免疫活性物质减少,导致免疫力降低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外周交感神经系统在情绪应激体液免疫调节(情绪应激能影响免疫功能)中的作用,建立了空瓶刺激诱发情绪应激的动物模型,实验如下:
空瓶刺激前处理 定时用瓶喂水训练 第18天免疫处理 分组处理
选60只生理状态相同的正常成年大鼠均分为3组饲养一周(适应期) 10天 给每只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卵清蛋白的缓冲液 情绪应激组(ES) 从免疫当天开始的第3、5、8天只给空瓶刺激,不喂水诱发其情绪应激30分钟
生理应激组(PS) ?
对照组(C) 一直定时喂水
这样连续处理两周后对所有动物进行相应处理,测定相关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缓冲液中的卵清蛋白和磷酸均能引起免疫应答
B. PS组的处理为:不给空瓶刺激、定时喂水
C. ES组大鼠体内的肾上腺素含量高于C组
D. PS组大鼠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低于C组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中枢,也是神经调节的中枢。如图是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同时表示糖尿病病因的两种形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涉及的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由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B. 图中两条虚线表示下丘脑通过作用于垂体合成并释放的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C. 图中经过下丘脑-垂体-腺体产生的激素可以促进机体氧化分解有机物,其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
D. 由抗体1和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均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下降,进而使血糖浓度上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Ⅰ.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小鼠依次置于25 °C、0 °C、25 °C环境中,在每一种环境中均生活15,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共测了9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指标 次数
1(25°C) 2(25°C) 3(25°C) 4(0°C) 5(0°C) 6(0°C) 7(25°C) 8(25°C) 9(25°C)
A 0.45 0.44 0.45 0.55 0.55 0.52 0.50 0.46 0.45
B 0.31 0.31 0.30 0.30 0.60 0.62 0.38 0.33 0.32
C 0.23 0.23 0.23 0.18 0.17 0.16 0.22 0.23 0.23
(1)小鼠由25 °C环境进入0 °C环境时,小鼠会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应对寒冷环境。据表分析,指标 (填“A”“B”或“C”)代表皮肤血流量。
(2) 据实验中第3次~第5次的测量结果可以推断指标 (填“A”“B”或“C”)是TSH,原因是 。
(3)为进一步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小鼠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的后部,小鼠出现寒战现象。这说明小鼠产热中枢是在下丘脑的 (填“前部”或“后部”)。
Ⅱ.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请回答有关问题:
(1)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物质有 。
(2)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会增加细胞膜上 的数量,促进组织细胞摄入葡萄糖;另一方面能促进细胞内 的合成加快,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3) 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与抗体引起的糖尿病相比,抗体引起的糖尿病的症状较 ,原因是 。
将生长正常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受重力的影响,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图1是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关系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其化学本质是______。
(2)图1中,与茎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对应的曲线上的点依次为______。若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数x,请结合图2,用数学不等式表示x的范围:______。
(3)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图3“?”的处理方式是______,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胚芽鞘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IAA单独处理的______倍。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原因是 。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感染后引起人体严重的肝脏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图表示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的部分免疫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细胞a是______细胞,由它分泌的物质甲为______,该物质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
(2)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乙肝病毒可以刺激人体产生至少两种抗体,其原因是______。
(3)细胞e ______(填“能”或“不能”)识别抗原,该细胞的来源有______。图中抗体Ⅰ与病毒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使血管通透性增大,从而引起______。
(4)HBV感染还可使肝特异性脂蛋白暴露,并作为自身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损伤肝细胞,这种疾病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 __。
俗话说:春乏秋困,夏盹冬眠。为什么人总是会犯困呢?我国科学家通过研究找到了让人变困的相关神经元,即分泌腺苷的神经元。腺苷被认为是调节睡眠稳态因子之一,其能促进睡眠,随着腺苷浓度的增加,睡眠压力增大从而促使人睡觉。回答下列问题:
(1)腺苷由 组成,腺苷作为神经递质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
(2)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测:每天清晨,人体中的腺苷发生 ,使睡眠压力减小而使人逐渐恢复清醒状态;题述睡眠稳态的调节方式为 。
(3)下面是科研人员寻找分泌腺苷的神经元的主要探究过程:
科研人员发现小鼠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在清醒和睡眠期间都是高度活跃的,并且其神经活动总是提前于腺苷释放,据此推测: 。
用光遗传学手段激活乙酰胆碱能神经元,会诱导细胞外腺苷略微增加;而激活谷氨酸能神经元,则会诱导细胞外腺苷大量增加,进一步推测: 。
欲进一步证明的推测,实验思路是 ;实验结果是实验组胞外腺苷浓度的增加显著低于对照组。
实验结论: 。
生物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 D B A B D 6-10: C D C C B 11-15: A D A C B
16-20: D B D B B 21-25: B C B C C
26.(14分,除标记外每空1分)
Ⅰ.(1)C (2)B 该过程存在分级调节,TSH的含量变化受TRH的调控,小鼠由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时,TRH先上升,TSH后上升(3分)
(3)后部
Ⅱ.(1)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2分)
(2) 葡萄糖转运蛋白 蛋白质、糖原、脂肪(2分)
(3)轻 机体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2分)
27.(12分,除标记外每空2分)
(1)调节(1分) 吲哚乙酸(1分)
(2)C、B 0<x<f
(3)不加激素(加等量蒸馏水) 5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28.(11分,除标记外每空1分)
(1)辅助性T 细胞因子 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分)
(2)乙肝病毒表面含有多种抗原(至少两种抗原)(2分)
(3)不能 B细胞(细胞b)和记忆细胞(2分) 组织水肿
(4)自身免疫病
29.(14分,除标记外每空2分)
(1)腺嘌呤与核糖;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2)清除(分解)(1分);神经调节(1分)
(3)腺苷的释放与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有关
腺苷的释放主要与谷氨酸能神经元有关
选择性让小鼠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凋亡
腺苷主要由谷氨酸能神经元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