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
3.人类肉眼能直接观测到太阳的
7.图3现象产生主要是因为图4中的
高一地理试卷
A.光球层
B.色球层
A.K环节增多
BG环节增多
C.日冕层
D.日核层
C.J环节减少
D.E环节减少
4.图中太阳的外部圈层自内而外
8.缓解图3现象最合理的措施是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①温度变高②亮度变大③厚度变大④太阳活动强度变大
A限制工业发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A①③
B.①④
B.我国西北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C.②③
D.②④
C.全民节约用水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上海某中学的小明发现自己居住的滨海小区每日风向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图2示意小明
D.倡导低碳生活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所在小区的海陆位置及某日近地面10℃等温线空间分布。据此完成5一6题」
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主要是近地面冷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气压稀度力存在差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异造成的。图5示意某区城气压场。据此完成9~10题。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一章至第三章。
-455hP
10℃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二海洋二一二
460hP
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2
“天河悠悠漏水长,南楼北斗两相当”,古人用繁星点点的银河,寄托个人情感。据此完成
5.图示时刻
9.图中表示的是
A.北半球的高空风
12题.
A陆地上气温较低
B.海洋上气温较高
B.北半球的低空风
1.夜晚“天河”中自身能发光的繁星属于
C.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C.南半球的低空风
A.彗星
B.行星
C,卫星
D.恒星
D.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D.南半球的高空风
6.小明所在小区出现昼夜风向有规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0.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的描述,正确的是
2.诗中的“南楼”就是现在的南十字星座,星座中主要的亮星组成一个“十”字形,该星座
A.城市全年温度偏高
A.甲是形成风的原始动力
A.和银河系平级
B.海洋全年温度偏低
B.乙主要影响风速的大小
B.和太阳系平级
C.风向总是与等压线垂直
C.海陆温差的日变化
C.和地月系平级
D.风向总是与摩擦力垂直
D.海陆热力的年变化
D.不属于天体系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养育了黄河两岸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气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而大气成分的改变会影响
有人说是太阳给了我们色彩,让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这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太阳不仅给
的儿女。图6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地球的生态系统平衡。图3为漫画《企鹅的无奈》,图4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
予我们温暖,还让我们的眼晴可以感知世界。图1示意太阳大气外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
一丙
7一8题。
3~4题。
f
↑
凳层
色球层
图6
日
11.黄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图
A甲
B.乙
C.丙
D.丁
【高一地理第1页(共6页)】
·23-96A·
【高一地理第2页(共6页)】
·23-96A
【高一地理第3页(共6页)】
·23-96A2022一202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
高一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1.D2.D3.A4.A5.D6.C7.B8.D9.A10.A11.B12.A13.D14.D15.B16.A
17.(1)古生代(早期)(2分)温暖的浅海(2分)无脊椎(1分)
(2)两栖(1分)爬行(1分)裸子(2分)
(3)三叶虫、笔石、鹦鹉螺。(3分)
18.(1)高层大气(1分)先降低后升高(1分)逐渐升高(1分)
(2)平流(1分)升高(1分)臭氧(1分)原因:该层水汽和杂质较少;大气水平运动,比较稳定:无云雨现
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6分)
(3)对流(1分)特征: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大气对流运动显著;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较多:越往顶部,
大气的密度越低。(6分)
19.(1)中低高(6分)
(2)变化特点:盐度整体自表层向下递减:水深1000m以内海区,盐度降低速度较快:到达一定深度海水盐
度保持稳定,基本无变化。(3分)原因:海水自表层向下,温度逐渐降低,海水溶解盐量减少,盐度降低:水
深1000m以内海区,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较大,盐度降低较快:深层海水不同纬度水温差别较小,因此盐度基
本保特一致,差别较小。(6分)
(3)吃水深度变深。(2分)理由:赤道地区降水多,海水盐度较低:赤道地区温度高,海水密度较低。
(4分)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3-9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