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4.9.2高原牧区与河谷农业(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22·河南)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春耕时间不同。图为我国春耕时间分布示意图及某区耕景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春耕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春耕的时空分布有所不同,其中( )
A.甲地区春耕多在盆地中央 B.乙地区春耕多在河谷地带
C.丙地区春耕2月下旬开始 D.丁地区春耕开始时间最晚
【答案】1.D
2.B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1.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为梯田,梯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丁为南方地区,故答案为:D正确,ABC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D。
2.根据图示可以判断,甲地区为西北地区,盆地中央,气候干旱,不适合春耕,故答案为:A错误。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乙为青藏地区,春耕主要在海拔较低的河谷谷地,故答案为:B正确。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丙为华北地区,春耕时间一般在3月上旬到4月,故答案为:C错误。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丁为南方地区,由于纬度较低,热量比较充足,春耕开始时间早,故答案为: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3.(2022·齐齐哈尔)青藏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特有畜种是( )
A.骆驼 B.牦牛 C.细毛羊 D.三河牛
【答案】B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的特有畜种有牦牛,藏北绵阳等,其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牦牛,能适应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别是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
①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草原面积13.2亿亩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1/4,全区生长着各种牧草近千种。畜种以三河马,三河牛最为出名。
②新疆牧区是我国第二大牧区,草原面积12亿亩,草场类型多样,牧草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给多种畜类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以细毛羊最为出名。
③西藏牧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区,草场面积约8亿亩,在全国居第三位。由于自然条件高寒,草场质量以藏东南的山地峡谷较好,主要畜种有藏牦牛、藏羊、藏马等。
④青海牧区是我国第四大牧区,草场面积10.8亿亩,滩羊最为出名。
4.(2022·黑龙江)青藏地区居民日常主食主要是( )
A.糌粑 B.馒头 C.米饭 D.莜面
【答案】A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特征是高寒,当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种植的粮食作物以青稞为主,当地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以青稞为材料制成的糌粑;馒头和莜面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主食,米饭是南方地区的主食,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这里海拔高,终年较为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太阳光照强。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著名的有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称为河谷农业。但是草场广布,属于我国四大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也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
(2022·成都)下图是2020年6月3-5日我国冬小麦发育期预测及收获进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南方冬小麦已基本收获,而北方冬小麦还未完全成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拔高度 D.经度位置
6.图中下列地形区的冬小麦大部分处于乳熟期的是(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云贵高原
7.青藏高原甲地冬小麦处于灌浆期,还未成熟的根本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降水较少 C.水源不足 D.土壤肥沃
【答案】5.B
6.B
7.A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1)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2)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5.我国东部地区春季自南向北气温逐渐回升,南方气温回升快,北方气温回升慢;南方地区冬小麦返青早,成熟早;北方地区冬小麦返青晚,成熟晚,纬度位置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B正确。跟海陆位置、海拔高度和经度位置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6.读图,图中,冬小麦大部分处于乳熟期的是华北平原,B正确。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已经收获,AD错误。东南丘陵主要种植水稻,C错误。故答案为:B。
7.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2020年6月3-5日青藏高原甲地冬小麦处于灌浆期,还未成熟,其根本原因是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生长缓慢。故答案为:A。
8.(2021·葫芦岛)青藏地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是因为这里( )
A.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B.距海较近,降水丰富
C.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 D.昼夜温差小,蒸发较强
【答案】C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故答案为:C。
【点评】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农牧业的主导因素,形成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农业为典型的河谷农业。
(2021·济南)石匣秘境——扎尕(gǎ)那,是典型的青藏高原农村聚落,峰岭高耸挺拔,峡谷幽深陡峭。这里的人们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形成了农林牧复合系统,造就了富有地区特色的传统村落民居,被评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是扎尕那位置示意、农林牧复合系统示意和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扎尕那的村落民居( )
A.呈条带状分布在河流两岸 B.以寺庙为中心呈环状分布
C.呈点状散布在牧区草场上 D.小聚居,分散分布
10.关于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林地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又可以提供林产品
②河流沿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以大面积种植水稻
③草地放牧牛羊,可以为人们提供肉、奶等食品,并为耕地提供肥料
④林下可以养殖畜禽,畜禽粪便可以作为肥料为林木生长提供养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措施,不适合的是( )
A.坚持“原汁原味”的保护,保持原有环境不被改变,不能进行开发
B.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
C.合理规划,协调农业、牧业、林业适度发展,保护农林牧复合系统
D.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筑风格要与古朴的村容村貌相协调
【答案】9.D
10.B
11.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1)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政治、军事、宗教、交通等。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十分明显。平原地区聚落较为集中(多为集村),规模较大,聚落住宅排列有序,形态多为团状;山区的居民多依山建筑居民点,一般规模较小,多散居。
(2)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农牧业的主导因素。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为典型。
(3)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要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适度开发;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
9.由图可知,扎尕那地处青藏地区东部与横断山区交界处,地形崎岖、落差大,以高寒气候为主,村落的民居分布稀疏,以小聚居、分散分布为特色,故答案为:D。
10.扎尕那位于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气候类型的交汇处,独特的地理区位为农林牧复合经营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基础、这里独特的生态区位促进了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的融合与发展,造就了独特的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在该系统中,草地放牧牛羊,可以为人们提供肉、奶等食品,并为耕地提供肥料,林地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又可以提供林产品,林下可以养殖畜禽,畜禽粪便可以作为肥料为林木生长提供养分,农、林、牧之间的循环复合使其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该地区气候以高寒为特点,不适合大面积种植水稻。故答案为:B。
11.关于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措施,“坚持“原汁原味”的保护,保持原有环境不被改变,不能进行开发”的做法不利于经济发展,其余三种措施合适,故答案为:A。
(2021·北京)农业科技的进步给青藏地区的人民带来幸福生活。阿里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曾经这里的新鲜果蔬几乎全靠外地长途转运;如今通过建设智能果蔬大棚,人们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果蔬。下图为青藏地区农业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青藏地区( )
A.粮食多在河谷种植,因纬度较高、气温低
B.畜牧业分布广泛,畜种适应高寒缺氧环境
C.果蔬大棚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因水源清洁
D.药材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类多样
13.阿里地区的人们能吃上本地产的新鲜果蔬,是由于( )
A.自然环境改善 B.当地饮食习惯变化
C.出口需求增加 D.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14.青藏地区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需要( )
A.利用太阳能,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
B.开辟新水源,兴建优质多汁牧草场
C.开垦高原湿地,扩大果蔬种植面积
D.重视生态保护,建立药材种植基地
【答案】12.B
13.D
14.D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点评】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12.读图可知,青藏地区粮食多在河谷种植,因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热量较充足;畜牧业分布广泛,畜种多体矮身健、毛长皮厚,适应高寒缺氧环境;果蔬大棚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因为地势高,光照充足,有灌溉水源;药材主要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和植被呈垂直变化,药材种类多样。
13.阿里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如今通过建设智能果蔬大棚,改变了棚内的热量条件,人们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果蔬,得益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14.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利用太阳能种植粮食作物,成本太高;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水源较充足,不需要开辟新水源;过度开垦湿地,会破坏生态环境;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重视生态保护,建立药材种植基地。
15.(2021·营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各地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青藏地区居民的主要食物是( )
A.莲藕 B.椰子 C.竹笋 D.糌粑
【答案】D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当地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种植的农作物以青稞、小麦为主,所以当地的居民主要食物是用青稞做成的糌粑;莲藕、椰子和竹笋是南方地区的食材。
故答案为:D
【点评】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这里海拔高,终年较为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太阳光照强。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著名的有雅鲁藏布江谷底和湟水谷地,称为河谷农业。但是草场广布,属于我国四大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也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
16.(2021·新疆)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下列地方特色美食中,青藏地区人们可以从中感悟到“家的味道”的是( )
A.大盘鸡 B.麻辣烫 C.酥油糌粑 D.粽子
【答案】C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大盘鸡是我国新疆地区的特色美食,A错误;麻辣烫是起源于四川的汉族传统特色小吃,B错误;酥油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C正确;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17.(2021·广安)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不利的条件是( )
A.平原面积狭小 B.灌溉水源稀少
C.光照不足 D.地势高,气温低
【答案】D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m,地势高,气温低,夏季凉爽短促,冬季严寒漫长,热量不足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为不利的条件,D对。青藏高原地区农业主要布局在河谷地区,因地制宜形成河谷农业,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光照强,BC错,平原面积狭小,但不是最不利的因素,A错。故答案为:D。
【点评】(1)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并且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2)青藏地区气温低成为制约农牧业的主导因素,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的河谷农业最为典型。
(2021·晋中) 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直播带货”正成为西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直播带货”的西藏特色产品有( )
A.牦牛肉 B.葡萄干 C.螺蛳粉 D.竹筒饭
19.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西南 B.高寒缺氧 C.知名度低 D.交通不便
20.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 B.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C.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 D.研发高新技术,发展航天业
【答案】18.A
19.D
20.C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点评】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18.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牦牛肉是西藏特色产品,A正确;葡萄干是新疆的西藏特色产品,B错误;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C错误;竹筒饭是云南傣族的特色美味,D错误。故答案为:A。
19.西藏一直有“出国容易进藏难”之说,交通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D正确;A、B项内容影响西藏交通运输的发展,因此不是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A、B错误;西藏特色产品,比如冬虫夏草等知名度很高,C错误。故答案为:D。
20.“高寒”西藏所在的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生态脆弱,但拥有独特的高原风光与少数民族风情。因此当地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不适合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易造成当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应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A、B错误、C正确;西藏文化教育及科技落后,不适合研发高新技术,发展航天,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白银)读我国东北地区及辽中南工业区示意图(图),完成下列小题。
21.关于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B.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多内流河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广阔
D.貂皮、鹿茸、牦牛为“东北三宝”
22.适合在东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是( )
A.茶叶 小麦 花生 B.棉花 青稞 玉米
C.甘蔗 玉米 水稻 D.甜菜 小麦 大豆
23.据图中信息判断, 辽中南工业区是( )
A.轻工业区 B.高科技产业区
C.重工业区 D.综合性工业区
【答案】21.C
22.D
23.C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况;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条件与农作物分布;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点评】(1)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东北平原的外围是图们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2)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的以北区域;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花生分布比较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甜菜是一种性喜温凉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到北疆地区;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
(3)我国东部沿海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其中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是沪宁杭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1.A. 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A不符合题意;
B. 东北地区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多外流河,B不符合题意;
C.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广阔,C符合题意;
D. 貂皮、鹿茸、人参为“东北三宝”,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适合在东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是甜菜、小麦、大豆;茶叶、甘蔗、水稻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花生适合在华北地区种植;青稞适合在青藏地区种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3.据图中信息判断,辽中南工业区煤铁石油丰富,应该是重工业区。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4.(2020·呼和浩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省区纷纷调拨人力物力驰援湖北。人民日报报道了各省区援鄂医务人员名单,以此向每一个闪闪发亮的名字致敬。以下是部分新闻标题:①同“新”协力、②“湘”互扶持、③“青”囊相助、④兵“桂”神速、⑤竭“晋”全力、⑥力“皖”狂澜。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抗击疫情期间,湖北省收到了大批牦牛肉干和酸奶,这些特产最有可能来自( )
A.力“皖”狂澜 B.“湘”互扶持
C.竭“晋”全力 D.“青”囊相助
(2)新闻标题涉及了6个省区,其中与湖北省相邻的省区有( )
A.①② B.②⑤ C.②⑥ D.④⑥
(3)新闻标题④、⑤、⑥所指三省区的共同地理特征是( )
A.人口稀少 B.季风显著 C.地形平坦 D.属于暖温带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抗击疫情期间,湖北省收到了大批牦牛肉干和酸奶,这些特产最有可能来自我国的牧区,青海省位于青海牧区,该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故D正确。(2)湖北省的邻省有陕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重庆市。依据题意可知湘湖南省和皖安徽省与湖北相邻。故答案为:C。(3)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⑤是山西省,⑥是安徽省,三省区都位于季风区,其共同地理特征是季风显著,其它选项都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1)我国的四大牧区是青海牧区、新疆牧区、青藏牧区、内蒙古牧区。我国四大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牦牛,另外宁夏的滩羊也是我国著名的畜种之一。
(2)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属长江水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3)习惯上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作为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此线以东以南为典型的季风气候,以西以北为非季风气候。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此外夏热也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5.(2020·宁夏)小明去西藏旅行,发现当地人们根据气温高低选择不同的藏袍穿法。下图示意“藏袍的不同穿法”。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藏袍在一天中的不同穿法,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昼夜温差大 D.大风天气多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C.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 D.畜种主要有滩羊和三河马
【答案】(1)C
(2)B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我国藏族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藏袍是藏民的日常衣着,藏袍具有肥大、长袖、宽腰、右襟的特点,在白天气温高时,藏民将藏袍的袖子褪去系在腰间,夜晚气温低时,宽腰肥大的藏袍可以当被盖,保温防寒,所以藏袍在一天中的不同穿法,反映出当地的昼夜温差大的特点,C对,ABD错。故答案为:C。(2)青藏地区海拔高,草原广布,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畜种是牦牛(滩羊是我国宁夏牧区的优良畜种,三河马是我国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豌豆等,B对,ACD错。故答案为:B。
【点评】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26.(2020·铜仁)2019年下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受非洲猪瘟蔓延的影响,猪肉价格飙升,在网络短视频中“猪肉炫富”成为网红,但我国青海、西藏等地猪肉价格变动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草原牧区,消费市场狭小
B.为草原牧区,牧草丰富,生猪产量大
C.劳动力价格低,生猪的生产成本低
D.地处西部地区,不受非洲猪瘟影响
【答案】A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海、西藏位于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牦牛、羊等肉质好,是青藏地区居民的重要肉食来源,对猪肉的消费市场狭小,造成2019年下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受非洲猪瘟蔓延的影响,猪肉价格飙升,而我国青海、西藏等地猪肉价格变动不大。
故答案为:A。
【点评】中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中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饲养的牲畜占全国总数的80%,是城乡居民食用肉、奶、蛋、禽的主要来源。除养鸡外,大规模放养鸭、鹅等水禽,也是家禽饲养的一大特色。四川、湖南、河南是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目前,中国农耕区的畜禽饲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生产转变。
27.(2019·梧州)下图是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地区冬寒夏凉,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河谷地形平坦开阔 B.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稍高
C.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D.降水丰富,灌溉水源足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海省的西宁有“日光城”之称
B.畜牧业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C.当地优良畜种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
D.主要的农作物是青稞、小麦和豌豆等
【答案】(1)B
(2)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2)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拉萨,是因为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故答案为:(1)B;(2)A
【点评】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场广布,属于我国四大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也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
28.(2019·黑河)青藏地区在海拔较低的地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
A.河谷农业 B.灌溉农业 C.水田农业 D.旱地农业
【答案】A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解: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高原东南部河谷地区海拔低,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适宜发展种植业;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典型。主要农作物为耐寒、耐旱的青稞、小麦、豌豆等。
故答案为:A
【点评】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高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两侧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
29.(2019·株洲)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适宜喜温凉的青裸、豌豆等作物生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最能体现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
A.冷湿 B.高寒 C.干旱 D.湿热
(2)该地区的青稞、豌豆等作物主要分布在( )
A.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B.三江源地区
C.柴达木盆地 D.藏北高原
(3)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单产较高,下列原因与此无关的是
A.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
B.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
C.气温低,病虫害少
D.光热不足,生长速度慢
【答案】(1)B
(2)A
(3)D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2)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适宜喜温凉的青裸、豌豆等作物生长,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因为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
(3)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单产较高,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气温低,病虫害少。
故答案为:(1)B;(2)A;(3)D;
【点评】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场广布,属于我国四大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也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
30.(2019·连云港)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两区域之间的界线大致相当于( )
A.1月0℃等温线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D.暖温带与亚热带界线
(2)有关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水田农业 B.乙一灌溉农业
C.丙一旱作农业 D.丁一河谷农业
【答案】(1)B
(2)B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是北方地区,乙是西北地区,两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划分的依据是降水。 1月0℃等温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界线是甲北方地区和丁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故B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甲是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代表农业是旱地农业;乙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代表农业是灌溉农业;丙是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代表农业是河谷农业;丁是南方地区,气候湿热,代表农业是水田农业。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B。
【点评】(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把秦岭—淮河线、青藏高原边缘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2)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葡萄、哈密瓜等;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31.(2019·邵阳)碉房(如图)是国内某参展省区的传统民居,人们在该省区常见到( )
A.田间地头种有甘蔗、小麦等 B.蒙古包和三河马
C.当地人喜食糌粑,爱喝青稞酒 D.“沙漠之舟”牦牛
【答案】C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解:由于受气候与环境的影响,(西藏自治区)藏族的居住建筑大部分是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由于形如碉堡,所以被取名为碉房;该地区常见的畜种是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农作物是青稞,当地人喜食糌粑,爱喝青稞酒;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32.(2019·石家庄)我国某地区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高山巍峨,雪山连绵,湖水潋滟,草原辽阔之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反映该地区典型景观的剪纸画是( )
A. B.
C. D.
(2)该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河谷地区( )
A.土壤肥沃 B.气温较高 C.水运发达 D.水源充足
【答案】(1)C
(2)B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我国某地区海拔在4 000米以上,高山巍峨,雪峰连绵,湖水潋滟,草原辽阔,三江之源,可判断该地区是青藏地区。A是蒙古包景观,位于内蒙古牧区,地处西北地区;B是水乡景观,位于江南水乡,地处南方地区;C是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地处青藏地区;D是窑洞,位于黄土高原,地处北方地区。
(2)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该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故答案为:(1)C;(2)B;
【点评】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这里海拔高,终年较为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太阳光照强。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场广布,属于我国四大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也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
33.(2019·临沂) 2018年9月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首期研究成果在拉萨发布。据“青藏高原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上除南、北两极之外的“第三极”,原因是( )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B.多大江大河,淡水资源丰富
C.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D.地高天寒,雪山连绵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青藏高原隆起是由于(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3)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B.海拔较低,风力较小
C.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板块构造学说;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特点为高寒,因此被誉为地球上除南、北两极之外“世界第三极”.选项D符合题意.(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其隆起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选项B正确。(3)青藏地区气候高寒,无法发展种植业,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西北部的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选项A正确。
【点评】(1)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3)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因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34.(2018·广安)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海省的西宁有“日光城”之称
B.畜牧业是当地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C.当地的优良畜种中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D.主要的农作物是青稞、小麦和豌豆等
【答案】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拉萨日照强烈,被称为“日光城”,故A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青藏地区,可以叫学生把四大地理区域做一个总结,这样记忆会更快。
35.(2018·成都)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稞主要分布在(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2)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是(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3)下列旅游景点分布在④区域的是( )
A.阿里山 B.颐和园 C.九寨沟 D.青海湖
【答案】(1)B
(2)A
(3)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差异大,农业类型不同,青稞主要分布在②青藏地区。(2)我国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特征以干旱为主,降水少。(3)我国旅游景点多,如南方地区的阿里山和九寨沟,④北方地区的颐和园,青藏地区的青海湖等。
故答案为:(1)B;(2)A;(3)B。
【点评】(1)该小题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位置,侧面考查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难度不大,要求在理解基础上作答。
(2)该小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比较,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理解记忆并运用相关知识点作答。
(3)该小题考查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难度不大,依然需要学生结合四大地理区域所在位置去分析解答。
36.(2018·淄博)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部与柴达木盆地以昆仑山为界
B.冬季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
C.河湖密布,属于湿润区
D.河流向南注入印度洋
(2)对图示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谷地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山麓地区绿洲广布,人口较多
C.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之一
D.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休牧育草等措施
【答案】(1)A
(2)D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地区是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的北部与柴达木盆地以昆仑山为界,A对;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我国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小,其余中国各地区都受到寒潮影响,所以该地区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故B错;该地区河湖密布,属于高原气候区,故C错;该地区河流向南注入印度洋和太平洋,故D错。(2)读图可知,该地属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本区的农业主要以河谷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故A错;该地区河谷地区气温较高,人口较多,故B错;西气东输工程西起轮南油气田,该起点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中,故C错;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休牧育草等措施,故D对。
故答案为:(1)A;(2)D。
【点评】(1)该小题考查三江源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解答。
(2)该小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概况,有难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综合掌握基础知识点。
37.(2018·沈阳)读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青藏地区冬寒夏凉,只有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位于上图中的河谷农业区是( )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 D.河套平原
(2)上图中两大牧区的土地资源属于农业用地中的( )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戈壁
【答案】(1)A
(2)B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图中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的土地资源属于农业用地中的草地。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考查青藏地区河谷农业的分布,主要就是一两处地方,学生记住即可。
(2)考查农业用地类型,学生比较容易区分,比较简单。
38.(2018·恩施)读青藏地区农业生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铁路线建设的地理意义有( )
①促进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
②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国防安全
④改善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关于青藏地区农牧业的表述可信的是( )
A.除青稞和小麦外,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B.“高原之舟”牦牛毛长皮厚、体形高大、身体强壮
C.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
D.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及河谷地带
【答案】(1)A
(2)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青藏铁路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可以促进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促进汉族和藏族之间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方便了东部和青藏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发展等。但是不利于改善青藏地区的环境。所以正确的是A。(2)青藏地区的农业是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小麦,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故A正确;“高原之舟”牦牛毛长皮厚、体形较矮、身体强壮,特别耐寒,故B不正确;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故C不正确;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所以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故答案为:(1)A;(2)A。
【点评】(1)青藏铁路加了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青藏铁路对改变了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对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促进青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青藏铁路完善了中国铁路网布局,实现西藏自治区的立体化交通,为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促进两省区的旅游事业发展。
(2)由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39.(2018·绥化)去青藏地区旅游,经常会看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 )
A.牦牛 B.藏绵羊 C.藏山羊 D.骆驼
【答案】A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去青藏地区旅游,经常会看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牦牛,这是高原地区能载重,耐寒的优良畜种。
故答案为:A。
【点评】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牦牛肉质好,是本区居民的重要肉食来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因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40.(2018·大庆)青藏地区优良畜种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
A.三河马 B.牦牛 C.藏羚羊 D.藏野驴
【答案】B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优良畜种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牦牛,这是能耐寒、能载重的优良畜种。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四大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牦牛,另外宁夏的滩羊也是我国著名的畜种之一。 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牦牛肉质好,是本区居民的重要肉食来源。
41.(2018·宜昌)关于青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本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内蒙古高原
B.这里有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三河牛、三河马
C.这里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民大多从事小麦种植
D.本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答案】D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A错误;
青藏地区有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三河牛和三河马是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B错误;
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民大多从事畜牧业和青稞种植,C错误;
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1 / 1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4.9.2高原牧区与河谷农业(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22·河南)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春耕时间不同。图为我国春耕时间分布示意图及某区耕景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春耕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春耕的时空分布有所不同,其中( )
A.甲地区春耕多在盆地中央 B.乙地区春耕多在河谷地带
C.丙地区春耕2月下旬开始 D.丁地区春耕开始时间最晚
3.(2022·齐齐哈尔)青藏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特有畜种是( )
A.骆驼 B.牦牛 C.细毛羊 D.三河牛
4.(2022·黑龙江)青藏地区居民日常主食主要是( )
A.糌粑 B.馒头 C.米饭 D.莜面
(2022·成都)下图是2020年6月3-5日我国冬小麦发育期预测及收获进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南方冬小麦已基本收获,而北方冬小麦还未完全成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拔高度 D.经度位置
6.图中下列地形区的冬小麦大部分处于乳熟期的是(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云贵高原
7.青藏高原甲地冬小麦处于灌浆期,还未成熟的根本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降水较少 C.水源不足 D.土壤肥沃
8.(2021·葫芦岛)青藏地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是因为这里( )
A.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B.距海较近,降水丰富
C.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 D.昼夜温差小,蒸发较强
(2021·济南)石匣秘境——扎尕(gǎ)那,是典型的青藏高原农村聚落,峰岭高耸挺拔,峡谷幽深陡峭。这里的人们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形成了农林牧复合系统,造就了富有地区特色的传统村落民居,被评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是扎尕那位置示意、农林牧复合系统示意和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扎尕那的村落民居( )
A.呈条带状分布在河流两岸 B.以寺庙为中心呈环状分布
C.呈点状散布在牧区草场上 D.小聚居,分散分布
10.关于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林地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又可以提供林产品
②河流沿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以大面积种植水稻
③草地放牧牛羊,可以为人们提供肉、奶等食品,并为耕地提供肥料
④林下可以养殖畜禽,畜禽粪便可以作为肥料为林木生长提供养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措施,不适合的是( )
A.坚持“原汁原味”的保护,保持原有环境不被改变,不能进行开发
B.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
C.合理规划,协调农业、牧业、林业适度发展,保护农林牧复合系统
D.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筑风格要与古朴的村容村貌相协调
(2021·北京)农业科技的进步给青藏地区的人民带来幸福生活。阿里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曾经这里的新鲜果蔬几乎全靠外地长途转运;如今通过建设智能果蔬大棚,人们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果蔬。下图为青藏地区农业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青藏地区( )
A.粮食多在河谷种植,因纬度较高、气温低
B.畜牧业分布广泛,畜种适应高寒缺氧环境
C.果蔬大棚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因水源清洁
D.药材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类多样
13.阿里地区的人们能吃上本地产的新鲜果蔬,是由于( )
A.自然环境改善 B.当地饮食习惯变化
C.出口需求增加 D.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14.青藏地区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需要( )
A.利用太阳能,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
B.开辟新水源,兴建优质多汁牧草场
C.开垦高原湿地,扩大果蔬种植面积
D.重视生态保护,建立药材种植基地
15.(2021·营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各地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青藏地区居民的主要食物是( )
A.莲藕 B.椰子 C.竹笋 D.糌粑
16.(2021·新疆)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下列地方特色美食中,青藏地区人们可以从中感悟到“家的味道”的是( )
A.大盘鸡 B.麻辣烫 C.酥油糌粑 D.粽子
17.(2021·广安)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不利的条件是( )
A.平原面积狭小 B.灌溉水源稀少
C.光照不足 D.地势高,气温低
(2021·晋中) 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直播带货”正成为西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直播带货”的西藏特色产品有( )
A.牦牛肉 B.葡萄干 C.螺蛳粉 D.竹筒饭
19.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西南 B.高寒缺氧 C.知名度低 D.交通不便
20.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 B.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C.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 D.研发高新技术,发展航天业
(2021·白银)读我国东北地区及辽中南工业区示意图(图),完成下列小题。
21.关于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B.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多内流河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广阔
D.貂皮、鹿茸、牦牛为“东北三宝”
22.适合在东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是( )
A.茶叶 小麦 花生 B.棉花 青稞 玉米
C.甘蔗 玉米 水稻 D.甜菜 小麦 大豆
23.据图中信息判断, 辽中南工业区是( )
A.轻工业区 B.高科技产业区
C.重工业区 D.综合性工业区
24.(2020·呼和浩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省区纷纷调拨人力物力驰援湖北。人民日报报道了各省区援鄂医务人员名单,以此向每一个闪闪发亮的名字致敬。以下是部分新闻标题:①同“新”协力、②“湘”互扶持、③“青”囊相助、④兵“桂”神速、⑤竭“晋”全力、⑥力“皖”狂澜。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抗击疫情期间,湖北省收到了大批牦牛肉干和酸奶,这些特产最有可能来自( )
A.力“皖”狂澜 B.“湘”互扶持
C.竭“晋”全力 D.“青”囊相助
(2)新闻标题涉及了6个省区,其中与湖北省相邻的省区有( )
A.①② B.②⑤ C.②⑥ D.④⑥
(3)新闻标题④、⑤、⑥所指三省区的共同地理特征是( )
A.人口稀少 B.季风显著 C.地形平坦 D.属于暖温带
25.(2020·宁夏)小明去西藏旅行,发现当地人们根据气温高低选择不同的藏袍穿法。下图示意“藏袍的不同穿法”。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藏袍在一天中的不同穿法,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昼夜温差大 D.大风天气多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C.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 D.畜种主要有滩羊和三河马
26.(2020·铜仁)2019年下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受非洲猪瘟蔓延的影响,猪肉价格飙升,在网络短视频中“猪肉炫富”成为网红,但我国青海、西藏等地猪肉价格变动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草原牧区,消费市场狭小
B.为草原牧区,牧草丰富,生猪产量大
C.劳动力价格低,生猪的生产成本低
D.地处西部地区,不受非洲猪瘟影响
27.(2019·梧州)下图是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地区冬寒夏凉,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河谷地形平坦开阔 B.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稍高
C.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D.降水丰富,灌溉水源足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海省的西宁有“日光城”之称
B.畜牧业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C.当地优良畜种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
D.主要的农作物是青稞、小麦和豌豆等
28.(2019·黑河)青藏地区在海拔较低的地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
A.河谷农业 B.灌溉农业 C.水田农业 D.旱地农业
29.(2019·株洲)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适宜喜温凉的青裸、豌豆等作物生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最能体现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
A.冷湿 B.高寒 C.干旱 D.湿热
(2)该地区的青稞、豌豆等作物主要分布在( )
A.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B.三江源地区
C.柴达木盆地 D.藏北高原
(3)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单产较高,下列原因与此无关的是
A.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
B.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
C.气温低,病虫害少
D.光热不足,生长速度慢
30.(2019·连云港)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两区域之间的界线大致相当于( )
A.1月0℃等温线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D.暖温带与亚热带界线
(2)有关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一水田农业 B.乙一灌溉农业
C.丙一旱作农业 D.丁一河谷农业
31.(2019·邵阳)碉房(如图)是国内某参展省区的传统民居,人们在该省区常见到( )
A.田间地头种有甘蔗、小麦等 B.蒙古包和三河马
C.当地人喜食糌粑,爱喝青稞酒 D.“沙漠之舟”牦牛
32.(2019·石家庄)我国某地区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高山巍峨,雪山连绵,湖水潋滟,草原辽阔之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反映该地区典型景观的剪纸画是( )
A. B.
C. D.
(2)该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河谷地区( )
A.土壤肥沃 B.气温较高 C.水运发达 D.水源充足
33.(2019·临沂) 2018年9月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首期研究成果在拉萨发布。据“青藏高原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上除南、北两极之外的“第三极”,原因是( )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B.多大江大河,淡水资源丰富
C.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D.地高天寒,雪山连绵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青藏高原隆起是由于(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3)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B.海拔较低,风力较小
C.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4.(2018·广安)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海省的西宁有“日光城”之称
B.畜牧业是当地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C.当地的优良畜种中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D.主要的农作物是青稞、小麦和豌豆等
35.(2018·成都)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稞主要分布在(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2)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是(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3)下列旅游景点分布在④区域的是( )
A.阿里山 B.颐和园 C.九寨沟 D.青海湖
36.(2018·淄博)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部与柴达木盆地以昆仑山为界
B.冬季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
C.河湖密布,属于湿润区
D.河流向南注入印度洋
(2)对图示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谷地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山麓地区绿洲广布,人口较多
C.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之一
D.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休牧育草等措施
37.(2018·沈阳)读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青藏地区冬寒夏凉,只有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位于上图中的河谷农业区是( )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 D.河套平原
(2)上图中两大牧区的土地资源属于农业用地中的( )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戈壁
38.(2018·恩施)读青藏地区农业生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铁路线建设的地理意义有( )
①促进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
②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国防安全
④改善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关于青藏地区农牧业的表述可信的是( )
A.除青稞和小麦外,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B.“高原之舟”牦牛毛长皮厚、体形高大、身体强壮
C.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
D.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及河谷地带
39.(2018·绥化)去青藏地区旅游,经常会看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 )
A.牦牛 B.藏绵羊 C.藏山羊 D.骆驼
40.(2018·大庆)青藏地区优良畜种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
A.三河马 B.牦牛 C.藏羚羊 D.藏野驴
41.(2018·宜昌)关于青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本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内蒙古高原
B.这里有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三河牛、三河马
C.这里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民大多从事小麦种植
D.本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1.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为梯田,梯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丁为南方地区,故答案为:D正确,ABC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D。
2.根据图示可以判断,甲地区为西北地区,盆地中央,气候干旱,不适合春耕,故答案为:A错误。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乙为青藏地区,春耕主要在海拔较低的河谷谷地,故答案为:B正确。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丙为华北地区,春耕时间一般在3月上旬到4月,故答案为:C错误。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丁为南方地区,由于纬度较低,热量比较充足,春耕开始时间早,故答案为: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的特有畜种有牦牛,藏北绵阳等,其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牦牛,能适应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别是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
①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草原面积13.2亿亩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1/4,全区生长着各种牧草近千种。畜种以三河马,三河牛最为出名。
②新疆牧区是我国第二大牧区,草原面积12亿亩,草场类型多样,牧草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给多种畜类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以细毛羊最为出名。
③西藏牧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区,草场面积约8亿亩,在全国居第三位。由于自然条件高寒,草场质量以藏东南的山地峡谷较好,主要畜种有藏牦牛、藏羊、藏马等。
④青海牧区是我国第四大牧区,草场面积10.8亿亩,滩羊最为出名。
4.【答案】A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特征是高寒,当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种植的粮食作物以青稞为主,当地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以青稞为材料制成的糌粑;馒头和莜面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主食,米饭是南方地区的主食,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这里海拔高,终年较为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太阳光照强。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著名的有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称为河谷农业。但是草场广布,属于我国四大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也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
【答案】5.B
6.B
7.A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1)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2)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5.我国东部地区春季自南向北气温逐渐回升,南方气温回升快,北方气温回升慢;南方地区冬小麦返青早,成熟早;北方地区冬小麦返青晚,成熟晚,纬度位置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B正确。跟海陆位置、海拔高度和经度位置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6.读图,图中,冬小麦大部分处于乳熟期的是华北平原,B正确。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已经收获,AD错误。东南丘陵主要种植水稻,C错误。故答案为:B。
7.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2020年6月3-5日青藏高原甲地冬小麦处于灌浆期,还未成熟,其根本原因是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生长缓慢。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故答案为:C。
【点评】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农牧业的主导因素,形成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农业为典型的河谷农业。
【答案】9.D
10.B
11.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点评】(1)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政治、军事、宗教、交通等。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十分明显。平原地区聚落较为集中(多为集村),规模较大,聚落住宅排列有序,形态多为团状;山区的居民多依山建筑居民点,一般规模较小,多散居。
(2)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农牧业的主导因素。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为典型。
(3)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要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适度开发;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
9.由图可知,扎尕那地处青藏地区东部与横断山区交界处,地形崎岖、落差大,以高寒气候为主,村落的民居分布稀疏,以小聚居、分散分布为特色,故答案为:D。
10.扎尕那位于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气候类型的交汇处,独特的地理区位为农林牧复合经营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基础、这里独特的生态区位促进了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的融合与发展,造就了独特的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在该系统中,草地放牧牛羊,可以为人们提供肉、奶等食品,并为耕地提供肥料,林地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又可以提供林产品,林下可以养殖畜禽,畜禽粪便可以作为肥料为林木生长提供养分,农、林、牧之间的循环复合使其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该地区气候以高寒为特点,不适合大面积种植水稻。故答案为:B。
11.关于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措施,“坚持“原汁原味”的保护,保持原有环境不被改变,不能进行开发”的做法不利于经济发展,其余三种措施合适,故答案为:A。
【答案】12.B
13.D
14.D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点评】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12.读图可知,青藏地区粮食多在河谷种植,因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热量较充足;畜牧业分布广泛,畜种多体矮身健、毛长皮厚,适应高寒缺氧环境;果蔬大棚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因为地势高,光照充足,有灌溉水源;药材主要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和植被呈垂直变化,药材种类多样。
13.阿里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如今通过建设智能果蔬大棚,改变了棚内的热量条件,人们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果蔬,得益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14.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利用太阳能种植粮食作物,成本太高;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水源较充足,不需要开辟新水源;过度开垦湿地,会破坏生态环境;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重视生态保护,建立药材种植基地。
15.【答案】D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当地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种植的农作物以青稞、小麦为主,所以当地的居民主要食物是用青稞做成的糌粑;莲藕、椰子和竹笋是南方地区的食材。
故答案为:D
【点评】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这里海拔高,终年较为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太阳光照强。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著名的有雅鲁藏布江谷底和湟水谷地,称为河谷农业。但是草场广布,属于我国四大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也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
16.【答案】C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大盘鸡是我国新疆地区的特色美食,A错误;麻辣烫是起源于四川的汉族传统特色小吃,B错误;酥油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C正确;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17.【答案】D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m,地势高,气温低,夏季凉爽短促,冬季严寒漫长,热量不足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为不利的条件,D对。青藏高原地区农业主要布局在河谷地区,因地制宜形成河谷农业,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光照强,BC错,平原面积狭小,但不是最不利的因素,A错。故答案为:D。
【点评】(1)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并且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2)青藏地区气温低成为制约农牧业的主导因素,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的河谷农业最为典型。
【答案】18.A
19.D
20.C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点评】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18.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牦牛肉是西藏特色产品,A正确;葡萄干是新疆的西藏特色产品,B错误;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C错误;竹筒饭是云南傣族的特色美味,D错误。故答案为:A。
19.西藏一直有“出国容易进藏难”之说,交通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D正确;A、B项内容影响西藏交通运输的发展,因此不是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A、B错误;西藏特色产品,比如冬虫夏草等知名度很高,C错误。故答案为:D。
20.“高寒”西藏所在的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生态脆弱,但拥有独特的高原风光与少数民族风情。因此当地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不适合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易造成当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应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A、B错误、C正确;西藏文化教育及科技落后,不适合研发高新技术,发展航天,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21.C
22.D
23.C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况;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条件与农作物分布;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点评】(1)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东北平原的外围是图们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2)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的以北区域;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花生分布比较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甜菜是一种性喜温凉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到北疆地区;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
(3)我国东部沿海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其中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是沪宁杭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1.A. 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A不符合题意;
B. 东北地区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多外流河,B不符合题意;
C.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广阔,C符合题意;
D. 貂皮、鹿茸、人参为“东北三宝”,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适合在东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是甜菜、小麦、大豆;茶叶、甘蔗、水稻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花生适合在华北地区种植;青稞适合在青藏地区种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3.据图中信息判断,辽中南工业区煤铁石油丰富,应该是重工业区。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4.【答案】(1)D
(2)C
(3)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抗击疫情期间,湖北省收到了大批牦牛肉干和酸奶,这些特产最有可能来自我国的牧区,青海省位于青海牧区,该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故D正确。(2)湖北省的邻省有陕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重庆市。依据题意可知湘湖南省和皖安徽省与湖北相邻。故答案为:C。(3)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⑤是山西省,⑥是安徽省,三省区都位于季风区,其共同地理特征是季风显著,其它选项都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1)我国的四大牧区是青海牧区、新疆牧区、青藏牧区、内蒙古牧区。我国四大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牦牛,另外宁夏的滩羊也是我国著名的畜种之一。
(2)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属长江水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3)习惯上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作为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此线以东以南为典型的季风气候,以西以北为非季风气候。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此外夏热也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5.【答案】(1)C
(2)B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我国藏族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藏袍是藏民的日常衣着,藏袍具有肥大、长袖、宽腰、右襟的特点,在白天气温高时,藏民将藏袍的袖子褪去系在腰间,夜晚气温低时,宽腰肥大的藏袍可以当被盖,保温防寒,所以藏袍在一天中的不同穿法,反映出当地的昼夜温差大的特点,C对,ABD错。故答案为:C。(2)青藏地区海拔高,草原广布,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畜种是牦牛(滩羊是我国宁夏牧区的优良畜种,三河马是我国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豌豆等,B对,ACD错。故答案为:B。
【点评】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环境下,生长着耐寒的特殊牲畜,例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而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河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核东部的湟水谷地。
26.【答案】A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海、西藏位于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牦牛、羊等肉质好,是青藏地区居民的重要肉食来源,对猪肉的消费市场狭小,造成2019年下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受非洲猪瘟蔓延的影响,猪肉价格飙升,而我国青海、西藏等地猪肉价格变动不大。
故答案为:A。
【点评】中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中国的四大牧区,这里的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中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饲养的牲畜占全国总数的80%,是城乡居民食用肉、奶、蛋、禽的主要来源。除养鸡外,大规模放养鸭、鹅等水禽,也是家禽饲养的一大特色。四川、湖南、河南是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目前,中国农耕区的畜禽饲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生产转变。
27.【答案】(1)B
(2)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2)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拉萨,是因为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故答案为:(1)B;(2)A
【点评】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场广布,属于我国四大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也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
28.【答案】A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解: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高原东南部河谷地区海拔低,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适宜发展种植业;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典型。主要农作物为耐寒、耐旱的青稞、小麦、豌豆等。
故答案为:A
【点评】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高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两侧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
29.【答案】(1)B
(2)A
(3)D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所以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2)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适宜喜温凉的青裸、豌豆等作物生长,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因为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
(3)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单产较高,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气温低,病虫害少。
故答案为:(1)B;(2)A;(3)D;
【点评】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场广布,属于我国四大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也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
30.【答案】(1)B
(2)B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是北方地区,乙是西北地区,两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划分的依据是降水。 1月0℃等温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界线是甲北方地区和丁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故B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甲是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代表农业是旱地农业;乙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代表农业是灌溉农业;丙是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代表农业是河谷农业;丁是南方地区,气候湿热,代表农业是水田农业。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B。
【点评】(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把秦岭—淮河线、青藏高原边缘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2)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葡萄、哈密瓜等;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31.【答案】C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解:由于受气候与环境的影响,(西藏自治区)藏族的居住建筑大部分是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由于形如碉堡,所以被取名为碉房;该地区常见的畜种是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农作物是青稞,当地人喜食糌粑,爱喝青稞酒;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32.【答案】(1)C
(2)B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我国某地区海拔在4 000米以上,高山巍峨,雪峰连绵,湖水潋滟,草原辽阔,三江之源,可判断该地区是青藏地区。A是蒙古包景观,位于内蒙古牧区,地处西北地区;B是水乡景观,位于江南水乡,地处南方地区;C是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地处青藏地区;D是窑洞,位于黄土高原,地处北方地区。
(2)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该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故答案为:(1)C;(2)B;
【点评】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这里海拔高,终年较为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太阳光照强。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场广布,属于我国四大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也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
33.【答案】(1)D
(2)B
(3)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板块构造学说;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特点为高寒,因此被誉为地球上除南、北两极之外“世界第三极”.选项D符合题意.(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其隆起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选项B正确。(3)青藏地区气候高寒,无法发展种植业,在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西北部的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选项A正确。
【点评】(1)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3)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因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34.【答案】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拉萨日照强烈,被称为“日光城”,故A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青藏地区,可以叫学生把四大地理区域做一个总结,这样记忆会更快。
35.【答案】(1)B
(2)A
(3)B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差异大,农业类型不同,青稞主要分布在②青藏地区。(2)我国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特征以干旱为主,降水少。(3)我国旅游景点多,如南方地区的阿里山和九寨沟,④北方地区的颐和园,青藏地区的青海湖等。
故答案为:(1)B;(2)A;(3)B。
【点评】(1)该小题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位置,侧面考查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难度不大,要求在理解基础上作答。
(2)该小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比较,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理解记忆并运用相关知识点作答。
(3)该小题考查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难度不大,依然需要学生结合四大地理区域所在位置去分析解答。
36.【答案】(1)A
(2)D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地区是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的北部与柴达木盆地以昆仑山为界,A对;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我国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小,其余中国各地区都受到寒潮影响,所以该地区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故B错;该地区河湖密布,属于高原气候区,故C错;该地区河流向南注入印度洋和太平洋,故D错。(2)读图可知,该地属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本区的农业主要以河谷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故A错;该地区河谷地区气温较高,人口较多,故B错;西气东输工程西起轮南油气田,该起点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中,故C错;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休牧育草等措施,故D对。
故答案为:(1)A;(2)D。
【点评】(1)该小题考查三江源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解答。
(2)该小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概况,有难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综合掌握基础知识点。
37.【答案】(1)A
(2)B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图中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的土地资源属于农业用地中的草地。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考查青藏地区河谷农业的分布,主要就是一两处地方,学生记住即可。
(2)考查农业用地类型,学生比较容易区分,比较简单。
38.【答案】(1)A
(2)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1)青藏铁路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可以促进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促进汉族和藏族之间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方便了东部和青藏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发展等。但是不利于改善青藏地区的环境。所以正确的是A。(2)青藏地区的农业是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小麦,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故A正确;“高原之舟”牦牛毛长皮厚、体形较矮、身体强壮,特别耐寒,故B不正确;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故C不正确;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所以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故答案为:(1)A;(2)A。
【点评】(1)青藏铁路加了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青藏铁路对改变了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对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促进青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青藏铁路完善了中国铁路网布局,实现西藏自治区的立体化交通,为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促进两省区的旅游事业发展。
(2)由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39.【答案】A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去青藏地区旅游,经常会看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畜种是牦牛,这是高原地区能载重,耐寒的优良畜种。
故答案为:A。
【点评】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牦牛肉质好,是本区居民的重要肉食来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因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40.【答案】B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优良畜种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牦牛,这是能耐寒、能载重的优良畜种。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四大牧区各自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牦牛,另外宁夏的滩羊也是我国著名的畜种之一。 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牦牛肉质好,是本区居民的重要肉食来源。
41.【答案】D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A错误;
青藏地区有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三河牛和三河马是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B错误;
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民大多从事畜牧业和青稞种植,C错误;
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