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数学4.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数学4.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06 20:4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1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他们的特征及区别。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教学重点:
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其中一个能将表面的包装纸裁剪下来,大小不等的圆柱体两三个。
学生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一张白纸,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通过图片,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数学和生活紧密相关,(出示图片)看!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参观神舟五号图片展之后,赶紧自己动手制作数学模型,你从这幅图上上发现哪些立体图形?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教师:观察真仔细!看的真认真!
教师:还发现哪些立体图形?饮水机下面,是个长方体,原来我们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深入的研究,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圆柱,这节课先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教师:生活中在哪见过像圆柱一样的物体?发挥你的想象?
学生:人民大会堂柱子,易拉罐,药瓶,圆木,铅笔,楼梯扶手,电棒、茶叶罐。
教师:生活中的圆柱很多,数不胜数,(出示图片)像生日蛋糕,茶叶桶,圆木都是圆柱,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并探索特征
教师出示圆柱(出示教具)。
教师:我们每个同学手里都准备有一个圆柱,拿起圆柱,仔细观察,摸摸有几个面,看面有什么特点,放在桌子滚一滚,你观察圆柱有什么特征,同桌可以相互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小组讨论,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有3个面,
学生:有上下2个底面,底面是个圆。一个侧面,全班交流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板书。
教师: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平的,是个圆形。侧面是弯曲的,是曲面。
教师:继续观察还发现哪些特点?
学生: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等。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出来的,能不能验证一下?
学生:(1)用量直径方法算,(2)切开放上面,茶桶盖放上面。(3)把圆柱一个底面放在一张纸上,把底面上的圆画下来,把圆柱另一个底面放在上面,看是否重合。
教师:(出示图片)我们发现上下底面完全相同,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
2.测量圆柱的高
教师:大家观察的非常认真,仔细。我们以前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有高,那么圆柱有高吗?圆柱的高在哪里?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1)侧面垂直长度是圆柱的高。(2)上下两个底面中间垂直的线段是圆柱的高。
教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
教师:把高画下来,(看大屏幕)
观察实物,讨论: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长度有什么关系?
教师:通过观察得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它们长度都相等。
教师:通过大家的观察,找到的圆柱的特征。(出示图片5)这些都是圆柱嘛?
说明不是原因?
3.探究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我这里有个圆柱(出示教具),2个底面,侧面。这个圆柱侧面贴着长方形的纸,大家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那这个曲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学生:侧面那张纸剪下来,这张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教师:这张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自己剪剪看,
教师:展示一下你剪的,是长方形嘛?
学生:不一定
教师:可能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不规则图形,那么怎么剪才能是长方形呢?沿高剪开后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大家开始动手剪:
教师:大家都展开了,思考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你认为圆柱的侧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并尝试在小组里面说说圆柱侧面积的公式。
学生:沿高剪开成长方形,长方形长就是圆柱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推到出来公式圆柱侧面积=圆的底面周长×高。
(出示图片6)
4.侧面积的计算
教师: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学生:圆柱高,圆柱底面周长,底面直径或者半径,
教师:你们会不会求圆柱侧面积?我们试一下(出示图片7)自己列式,做在作业本上。
三:巩固新知识,课堂活动。
1、 认识圆柱的底面,高、侧面。(出示图片8)
2、 判断是否是圆柱。(出示图片9)
3、 判断对错。(出示图片10)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对圆柱有什么认识?
圆柱上下底面完全相同,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它们长度都相等。
圆柱侧面积=圆的底面周长×高。
教师:关于圆柱的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怎么求圆柱体积,圆柱表面积?
今天就学到这里,关于圆的知识,圆柱的知识还有很多,它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以后在学习,下课。
教学反思: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单一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验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悦感、充实感和成功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成为“知、情、意、行”交融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求知中感受情趣。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在复习导入阶段,首先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入学生对圆柱的初步感知,然后通过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导入课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在教学新知识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一摸、比一比,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
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圆柱形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认识圆柱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同时,学生不能说出验证的方法,也没有时间让学生去动手操作验证;在学习圆柱的侧面展开与长方形各部分的关系时,学生对知识理解比较困难,演示不直观。
总之,本节课能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自主权、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使学生学会了观察思考,学会了合作探究,既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愉悦了身心圆柱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堂课中我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吸取经验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