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灯光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8 灯光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6 20:3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资料为羽,朗读为翼
--《灯光》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我本次说课的主题是:资料为羽,朗读为翼--《灯光》说课。下面我将从解读文本说教材,精准定位说目标,科学设计说方法,循序渐进说板书,浓缩要点说板书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解读文本,说教材
《灯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编写来一组课文。从读和写呈现了单元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灯光》是一篇回忆性文章,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课文内容通俗易懂,饱含深情,是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革命题材的课文,在部编版教材中共有43篇,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大量革命题材文章,学生也在本单元前三课中已有深入接触,在情感上有所积淀,但仍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缺少切身体会。
二、精准定位,说目标
根据 2022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立足核心素养,彰显以文化人的教育导向,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整体规划教学过程,我将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
2.关注郝副营长的语言、神情、行为,理解革命战士的无私奉新精神。
其中,目标1为本课教学重点,目标2为本课教学难点
三、科学设计,说方法
新课标中“情境”一词重复出现 48 次,脱离情境的教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本课中我将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采用表演朗读、圈点批注、资料拓展,合作探究等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循序渐进,说过程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说,教的完整不如学得充分。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我将整个教学过程以设置多个学习任务,组成学习任务群,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基于此,我围绕“灯光”设计了四大板块。
板块一、把握内容,理清结构,引出“灯光”
1.上课伊始,我会在课件出示生活中千家万户的灯光,引起学生的生活认知,顺其自然地引出本课课题。如此平常的灯光,在作者王愿坚笔下却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背后的故事。
2.出示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出学习本课的步骤。
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画面-批注阅读体会-理清灯光间关系-建立课题的练习。
3引导学生通过初读,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语言概括出主要内容。
4.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关注课文的叙述顺序。出示自读要求: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以“灯光”引起回忆,再回到“灯光”,采用倒叙的方式开头,首尾形成呼应。
板块二、领悟联系,体会情感,研读“灯光”
这个板块我将从三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关注提示,梳理“灯光”三画面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让学生找出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幅画面所对应的段落。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会顺势让学生通过通读课文,分别把描写这三种光的句子画出来。引导学生梳理出重点句子,为下一步情感熏陶做铺垫。
根据三个画面的不同难度,我会请不同的学生来展示他们的朗读,如画面一的段落和词语比较简单,请平时不够自信的同学读一读,画面二和画面三比较难,像黑魆魆这样的词就请爱挑战的同学读,这样学习才是真正的落地,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
环节二:关注细节,研读“灯光”、“火光”“插图中的光”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基于学生对文本的宏观理解,顺势抛出一个大问题,聚焦描写“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插图中的灯光”的片段,人们会有什么感受?并对这些句子进行批注,写出感悟。引导学生体会灯光的含义以及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所蕴含的情感。自学后进行全班交流三个画面。
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抓住关键词句,便能够在读中悟情、读中得法。
比如这段话中,从多好啊,由此体会到郝副营长崇高而伟大的理想,体会到革命前辈宽广的胸怀以及他们为战斗胜利勇于献身的背后那强大的思想动力。
最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你此时又在想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悟到在和平安宁的今天,不要忘记曾经为今天幸福生活而牺牲的先辈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环节三:理清灯光、火光的关系以及它们与题目的关系。
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从两个层面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层,提出问题:你能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说一说这三种光之间的联系吗?借助板书让学生体会,插图上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千万万战士的革命理想,而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在理想到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了桥梁,这桥梁,是千万战士用生命铸就的。
第二层,引导学生体会“理想——奋斗——现实”都与题目“灯光”有关,“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感悟到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此,引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二题剩余的部分内容。根据这张思维导图,学生自主说一说这三者灯光之间的关系。
将课前学习提示中的思考题化解成几个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使思维过程逐渐清晰,最终突破难点。
板块三、迁移运用,点面结合,扩写“灯光”,
吴忠豪先生特别指出,在阅读教学当中要从教课文向教语文转变,也就是说课文只是学语文的一个例子。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点面结合的描写场景的方法,因此引导学生找出点面结合的段落,画出“点”和“面”的相光句子并交流。预设学生找到第8、9段,我顺势引导孩子:如果你要将郝副营长在战场上点亮火光这一场景写具体,你会怎么写呢?进而引导学生从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进行片段扩写。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还可以添加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创造性扩写,并进行交流。这一活动版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其表达能力,积累重要的语言文字表象。
板块四、阅读链接,情感熏陶,深化理解
这一板块,我会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收集革命时期的英勇人物的故事并自行阅读,在课后和自己的伙伴进行分享交流。并推荐学生欣赏音乐《春天的故事》,众所周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借音乐之土为的是开语文之花。
五、浓缩要点,说板书
在板书呈现的过程当中,根据学生生成性的回答逐渐完善,在设计方面体现形式美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对文本要点的提炼,让板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良性载体。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