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同步训练
1、1915年12月11日,“国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国体,1993名国民代表参与投票,结果为1993票同意,0票反对。全体代表都“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以上材料说明( )
A.袁世凯称帝是历史的必然
B.君主制比共和制更适合当时中国国情
C.袁世凯在探索新的救亡图存道路
D.“国民代表”未必能真实反映当时民众的诉求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宋教仁、蔡元培等自发成立了社会改良会,该会章程规定:(十六)废跪拜之礼,以鞠躬、拱手代之;(十七)废大人、老爷之称,以先生代之;(十八)废缠足、穿耳、敷脂粉之习。据此可知,该章程旨在( )
A.传播自由平等思想 B.废除传统的风俗
C.塑造共和国民人格 D.掀起新文化运动
3、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于北平后,段祺瑞决定举行国葬,唐绍仪、章炳麟联名致电主张暂缓。后《申报》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中山先生国葬由未来之正式政府举行,现由国民党举行‘党葬’。如国民皆愿为中山举行‘国民葬’,则党葬即与国民葬之仪式,同时并举。”这主要反映出( )
A.训政体制下的个人崇拜 B.国民政府最终达成共识
C.葬礼有崇德报功的考虑 D.社会凝聚程度还很不够
4、1916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指出∶“拿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其犹子拿破仑三世仍明目张胆,蹈其覆辙。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陈独秀意在( )
A.改变反封建专制的斗争方向 B.激发国人救亡图存热情
C.唤醒民众反专制倡民主意识 D.号召国民支持民主革命
5、《新青年》创办早期,以进步知识青年为读者对象,以西方近代文明为学习标杆,以思想启蒙与社会革命为传播内容,批判了国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号召“重估一切价值”,并确立与民主共和相适配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与伦理秩序。可见,《新青年》创办早期( )
A.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B.蕴含了进步与偏激双重属性
C.使民主科学逐渐成为了社会共识
D.正确反思了辛亥革命的不足
6、民国元年,北京《大自由报》刊登此类广告: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凡士商各界请一试之,方知予言不谬。材料说明( )
A.政府主导社会习俗变革 B.营销策略冲击人们的价值观
C.经济发展引起社会观念变动 D.广告营销契合时代潮流
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8、1928年,毛泽东指出:“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全国工农平民以至民族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之下。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这一论述意在( )
A.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 B.纠正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C.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论证工农武装割据的必然性
9、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
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文学改良
C.倡导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
10、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要有自动精神、自治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这表明陈独秀( )
A.主张彻底清除儒家文化传统 B.已经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反思
C.认为西方文化扰乱社会秩序 D.放弃了对民主、科学的追求
11、据统计,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最快。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南京国民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④东南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迁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1919年,24岁的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阅《新青年》,甚常长益心智。我很喜欢看《新青年》和《新潮》,因为他们是传播自由、平等、博爱、互助、劳动的福音的。”美国学者莫里斯认为:“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计的。”这说明《新青年》( )
A.体现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B.源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为五四运动提供了领导力量 D.最早在中国传播民主科学
13、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从袁世凯到张作霖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攫取和扩大自己的权利,从而使“主权在民”说形存实亡,“三权分立”原则受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又打着“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招牌,做出一些民主的改革的措施。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旧并存的时代特色 B.国家意识已逐渐觉醒
C.启蒙思想正开始传入 D.军阀混战致社会改革
14、下图为民国初期上海寄往烟台的实寄封,贴4分帆船邮票;信封背面印有“上海鸿泰永记袜机厂”的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发展催生了近代广告业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的地位
D.政府的政策助推了邮政业的改革
15、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使工业增长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造就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C.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支持
16、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家周学熙认为企业“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这反映出( )
A.官商勾结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 B.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C.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发展 D.奠定了官僚资本产生的基础
17、1919年12月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1号,发表了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一文,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的“十六字”方针,即“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故国,再造文明”。据此,胡适强调( )
A.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性 B.新思想宣传方式需大众化
C.新文化运动遵从务实原则 D.对待外来文化应兼收并蓄
18、某学者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在此,该学者强调前期新文化运动( )
A.使国家的面貌为之一新 B.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C.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 D.倡导社会观念的变革
19、据统计,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最快。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南京国民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③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④东南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迁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1913~1918年间,外国出口到中国的货物数量变化,分别是:英国出口量9600万降到4900万两,法国出口量由520万两降到150万两,德国出口量由2800万两降到零。中国的外贸赤字从1913年的1.66亿两关税降到1919年的1600万两。这一变化说明( )
A.内忧外患使中国现代化的成功成为泡影
B.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
C.资本不足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21、1916年9月,李大钊发表题为《青春》的文章。他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为“青春中国之再生”而顽强战斗。其旨在( )
A.反思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B.推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C.在国人中普及白话文 D.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四”前后,以杜亚泉等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和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新文化派围绕东西文化差异等问题展开了一场大的争论。有学者认为其论战的实质是文化的时代性和文化的民族性之争。下面列举了双方论战的一些观点:
东方文化派:
西洋社会为动的社会,我国社会为静的社会。由动的社会,发生动的文明,由静的社会,发生静的文明。
我人今日在迷途中之救济决不能希望于自外输入之西洋文明,而当希望于己国固有之文明。此为吾人所深信不疑者。……救济之道,在统整吾固有之文明:其本有系统者,则明了之;其间有错出者,则修整之。
——杜亚泉
新文化派:
一般所谓东洋文明和西洋文明之异点,实在就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特点。
——常燕生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
请选择其中任何一派,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析。(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从史出)。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文化运动时)胡适认为,文化作为民族生活的样法,根本上是大同小异的,都是在“生活本来的路上走”。文化发展既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元之分,也无意欲向前、意欲持中、意欲向后三条路向之别。人类文化发展的路只有一条,不过因“环境有难易,问题有缓急,所以走的路有迟速的不同,到的时候有先后的不同”。现在西方文化已走到前面去了,中国和其他民族只有急起直追,走西方文化的路。
——摘编自李卫平《论新文化运动之文化观》
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根据所学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倒行逆施,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这是历史的进步,共和制比君主制更适合当时的中国,故B项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而非挽救中国,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代表”全体拥戴袁世凯称帝是袁世凯制造的“尊重民意”的假象,由此可以看出“国民代表”并不能真实反映当时民众的诉求,故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自发成立的社会改良会意在通过移风易俗来塑造共和国民人格,C项正确;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只是改良会宗旨之一,排除A项;B项是手段而非目的,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发动时间是在1915年,排除D项。故选:C。
3、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孙中山病逝后,是否进行国葬产生了分歧,《申报》提出意见“如国民皆愿为中山举行‘国民葬’,则党葬即与国民葬之仪式,同时并举”说明社会凝聚程度不够,D项正确;训政时期是1928-1948年,题干给到的时间是1925年,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出现国民政府是否达成共识,排除B项;葬礼有崇德报功的考虑这一说法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16年12月”“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故选C项;“拿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可知陈独秀主张反对封建专制,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反对袁世凯称帝,并非激发救亡图存热情,排除B项;依所学,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而材料中强调的是传播民主思想,反对专制,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批判了国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重估一切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创办早期蕴含了进步与偏激双重属性,B项正确;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逐步探索出来的,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C项表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材料没有体现新文化运动对此的“正确反思”,排除D项。故选:B。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及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材料中的广告契合了时代潮流,D项正确;材料为广告营销,没有体现“政府主导社会习俗变革”,排除A项;材料说明广告营销契合时代潮流,B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BC项。故选D项。
7、答案:D
解析:A.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B.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C.错误,材料未体现文言文的内容;D.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核心思想是毛泽东论证中国进行的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意在阐释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A项正确;“左”倾错误是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提出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B
解析:创办《青年杂志》和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是陈独秀,A、C两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掀起了文学改良革命,故B项正确;发表《狂人日记》的是鲁迅,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见陈独秀在反思新文化运动,故B正确;材料是陈独秀的反思,并不是主张彻底清除儒家文化传统,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西方文化的评价,故C错误;材料与放弃民主、科学无关,故D错误。
11、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14年8月至1920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政府建立后扫除了一些障碍,①正确,此时的国民政府在北京,是北洋政府,②错误,1914-1918年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正确,东南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迁移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④错误,①③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12、答案:A
解析:材料“我很喜欢看《新青年》和《新潮》,因为他们是传播自由、平等、博爱、互助、劳动的福音的”“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计的”体现的是新闻媒介在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A项正确;《新青年》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根源并非是西方民主思想,排除B项;当时进步的知识分子是为五四运动提供了领导力量,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的统治。北洋军阀时期,在政治领域,军阀一方面继续封建政治的运作机制,另一方面却在表面上宣扬着民主改革的旗号,这体现了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思想并存的时代特征,故A正确。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封背面印有‘上海鸿泰永记袜机厂’的广告。”可知一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采用打商业广告的手段宣传自己的产品,结合所学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春天,故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近代广告业是如何产生的,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是一直在解体,但是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的政策助推了邮政业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使工业增长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造就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工业化浪潮指的是民国初年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春天,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故有一个相对有益的国际环境,A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35年开始的,排除B项;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并非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成立,此时还未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B
解析:据材料“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周学熙认为民族企业发展应该以商业经营与政府督导相结合,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有待优化组合,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官商勾结,故A排除;民国初年,政府并不是全面干预经济,故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基础,而且民国初年官僚资本主义并未产生,故D排除。故选:B。
17、答案:A
解析:考查新文化运动。“研究问题,输入学理,再造文明”反映出胡适认为新文化运动既要向西方学习,又要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是创造出中华民族新文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思想的宣传方式大众化,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新文化运动遵从的原则,C项错误;胡适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并非吸收所有的外来文明,D项错误。
18、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民主和科学不仅仅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反传统的理论依据,更是现代价值重建的目标,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倡导社会观念的变革,D项正确。其余选项材料均无从体现,故而不选。
19、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14年8月至1920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政府建立后扫除了一些障碍,①正确,此时的国民政府在北京,是北洋政府,②错误,1914-1918年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正确,东南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迁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④错误,①③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0、答案:B
解析:考查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材料从反面反映了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放松,中国民族工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变化是一战期间列强侵略的放松,故C项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27~1937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21、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和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可知李大钊在文章中向青年宣传民主思想,号召人们反对封建专制,B项正确;A项所述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普及白话文的主张,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才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B。
22、答案:一观点:把东西文化的差异归结为东方与西方社会的差异;主张用中国固有文明拯救中国。论证:东方文化派,实质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这有助于人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它又容易促使人们滋长消极的文化自满情绪,反对用西方近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改造和变革。
二观点:把东西文化的差异归结为古代与现代的区别;主张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国文化。新文化派,实质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这有助于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的时代差距,从而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它又容易导致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全盘否定。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可知,东方文化派实质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把东西文化的差异归结为东方与西方社会的差异,反对全面西化,主张用中国固有文明拯救中国。西方文化派实质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把东西文化的差异归结为古代与现代的区别,主张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国文化;两者观点各有利弊,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23、答案:示例1:
评析:胡适的文化观顺应了新文化运动的需要,是正确的。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他所宣扬的文化观,旨在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国近代深受传统封建文化的束缚,严重阻碍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转型;胡适以文化的“一元化”观指明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文化的必要性,为彻底批判封建儒家伦理道德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中国近代文化的转型。
示例2:
评析:胡适的文化观否定了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错误的。不同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胡适的文化观体现了文化“一元化”,并且这种“一元化”只能是照搬西方文化;这一文化观虽然有利于新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抹杀了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化。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胡适认为文化“根本上是大同小异的”,从宣传西学、救亡图存的角度看,胡适的观点说明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文化的必要性,为彻底批判封建儒家伦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合理的;如果从民族文化的传承角度看,胡适的观点抹杀了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化,不利于树立文化自信,应该否定。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