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东
汉
西晋
宋
齐
梁
陈
北 朝
南朝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东晋
十六国(前秦)
25至220年
220至266年
266至316年
317至420年
420至589年
东汉、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内迁。
北人南迁
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魏
江南地区迅速得到开发是在( )
A.三国时期 B.西晋末年 C.东晋南朝时期 D.汉朝时期
C
前秦
东晋
376年前秦苻坚(氐族)统一黄河流域
对峙
8万精兵
60万步兵
27万骑兵
前秦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淝水之战形势图
383年
前秦──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背景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目的
兵力对比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南方相对稳定。
一、淝水之战
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氐族VS 汉族
东晋8万对前秦87万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战后分析:为什么前秦拥兵87万,东晋仅8万却兵败呢?(请从民心、战术、领导人等多方面分析)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应团结一致, 凝心聚力,才能一统天下。
前秦
东晋
民族矛盾严重,军心不齐。
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战线过长,长途跋涉……
团结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
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以逸待劳……
感悟:
合作探究
你知道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吗?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农耕民族
(汉人)
游牧民族
(胡人)
中原
鲜卑
匈奴
羯
羌
氐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民族交融是
时代的主流!
鲜卑族
迅速崛起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民族:
统一时间:
统一影响:
鲜卑族 拓跋部建立北魏
建立时间:
4世纪后期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想一想,北方统一的政权都有什么?
曹操(三国的魏),氐族的苻坚(16国的前秦),鲜卑族的北魏(北朝)。
北魏孝文帝
鲜卑族
人物扫描
北魏冯太后
(公元442-490年)
相关史事
北魏孝文帝即位时才5岁,冯太后曾在北魏献文帝、孝文帝时期两度“临朝听政”。冯太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冯太后去世后,他继续推行改革。孝文帝改革的伟大历史功绩有一半应该归属于这位了不起的巾帼人物。
迁都原因
迁都影响
1、平城偏僻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3、有利于改旧俗,减少改革阻力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内容
1. 494年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
材料一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材料二
服饰: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促进鲜卑与汉族的交往和民族交融
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姓氏:改鲜卑族为汉姓。
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穿汉服
用汉语
改汉姓
通汉婚
①语言:
②服装:
③姓氏:
④婚姻:
2、孝文帝改革措施
3、孝文帝改革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经过改革,洛阳因战争而长期荒凉的面貌迅速改变,不仅成为北魏的政治中心,也逐渐成为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民族大融合
评说历史人物
鲜卑族现在已经不在了。因此,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文化及其文化和语言很快消亡,所以他是千古罪人。但也有人认为孝文帝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
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有利于社会进步,应加以肯定,所以说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胆识的改革家。
1.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交战双方是( )
A、西晋与前秦 B、东晋与前秦 C、北魏与东晋 D、北齐与西晋
2.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与朝廷之上,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其内容属于(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3.自习课上,小王在整理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课堂笔记,你认为应该包括哪几项?( )
①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 ②提倡和汉人通婚 ③在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④生产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③④
4.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方实力,下列既是本次改革原因又是结果的是( )
A、迁都洛阳 B、北魏统一北方 C、北方民族交融 D、社会矛盾激化
B
C
C
C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生产生活:各民族相互学习
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北魏陶俑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人胡食画像砖
汉族妇女蒸馍烙饼图
胡床、方凳、椅子
汉人胡食
、胡人汉服
民族大交融的表现
交融方式
北魏经典拓碑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敦煌飞天乐舞壁画
北魏书法
北朝乐府《木兰诗》
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就座方式:
“席地而坐”
胡床
社会习俗: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犁地图》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族妇女蒸馍与烙饼砖画
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历史解释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找出民族交融共同进步的表现
民族交融领域
民 族 交 融 的 表 现
生产生活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社会习俗
民族心理
相互学习
实行君主专制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相互借鉴吸收
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有何意义?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你对本课中“民族交融”的理解是什么 ?它一种历史进步还是历史退步?说说理由。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因为这种交融的过程,它的实质就是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各自长处,共同进步的过程。
能力提升
背景: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
经过:前秦南下进攻东晋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背景: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措施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淝水之战
意义:北方地区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方式
迁都洛阳
推行汉化(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
影响: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生产生活:各民族相互学习
政治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民族心理: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社会习俗: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课堂小结
1.强大后的前秦与 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年,双方在 隔岸对峙,战争特点及结果 。相关成语有 。
淝水之战后 。
2.四世纪后期, 族建立北魏, 年,北魏统一 ,结束了16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3.北魏 的改革措施 ①迁都 (494年) ②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禁用 ;以 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 ;鼓励鲜卑贵族与 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 ,增强了 。
4.北方民族大交融有怎样的影响
5.魏晋南北朝时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6. 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7.列举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以及交战双方、时间和结果?
8.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①生产生活上, 。②政治制度上,实行
。③ 文化交流上, 。
④民族心理上 ,“ ”“ ”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 逐渐减少。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东晋
383
淝水
东晋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割据的状态
投鞭断流,风声鹤唳[hè lì],草木皆兵
鲜卑
439
北方
洛阳
孝文帝
汉语
鲜卑语
汉服
汉姓
汉人贵族
民族交融
北魏的实力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②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友好交往 ②战争③民族内迁④汉化改革
①秦朝末年的巨鹿之战,项羽战胜秦军 ②东汉末期的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③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战胜曹操④383年(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淝水之战,东晋战胜前秦
相互学习
君主专制制度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器、歌舞
胡
汉
隔阂与偏见
5、下列能体现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趋势的是( )
①北方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生产技术 ②鲜卑人中出现了汉人姓氏
③胡服、胡乐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生活中
④一些开明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开始使用汉族政治制度管理国家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6、我国北方地区民族交融高潮出现在( )
A、秦汉时期 B、三国时期C、东汉、魏晋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7.下列图片反应的历史现象是( )
A、中外交往 B、国家统一 C、民族交融 D、经济发展
B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