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2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第2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08 18:5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能够应用它们证明或解决相关问题;
2.能够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进一步了解证明三线共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进一步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角平分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证明或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请你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1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典例1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解析] 已知:如图,在△ABC中,角平分线BM与角平分线CN相交于点P,过点P分别作AB,BC,A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E,F.21教育网
求证: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且PD=PE=PF.
证明:∵BM是△ABC的平分线,点P在BM上,且PD⊥AB,PE⊥BC,
∴PD=PE.
同理PE=PF,
∴PD=PE=PF,且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
探究点2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典例2 
如图,在△ABC中,AC=BC,∠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点E.
(1)已知CD=4 cm,求AC的长;
(2)求证:AB=AC+CD.
[解析] (1)∵AD是△ABC的角平分线,∠C=90°,DE⊥AB,
∴DE=CD=4 cm.
∵AC=BC,∴∠B=∠BAC.
∵∠C=90°,∴∠B=×90°=45°,
∴∠BDE=90°-45°=45°,
∴BE=DE=4 cm.
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得BD=4 cm,
∴AC=BC=CD+BD=(4+4) cm.
(2)由(1)知Rt△ACD≌Rt△AED,
∴AC=AE.
∵BE=DE=CD,
∴AB=AE+BE=AC+CD.
  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如果这“一条线段”上就有两条线段,那么利用数学的转化思想,只要能够证明图形上的这“两条线段”分别等于要求证的“另外两条线段”,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变式训练 如图,已知P是∠AOB的平分线上的一点,PC⊥OA,PD⊥OB,垂足分别为点C,D.求证:
(1)OC=OD;
(2)OP是CD的垂直平分线.
[解析] (1)∵P是∠AOB平分线上的一点,PC⊥OA,PD⊥OB,∴PC=PD.
在Rt△POC与Rt△POD中,
∴Rt△POC≌Rt△POD(HL),
∴OC=OD.
(2)∵P是∠AOB的平分线上的一点,
∴∠COP=∠DOP.
由(1)知OC=OD,
∴在△COE与△DOE中,
∴△COE≌△DOE,
∴CE=DE,OE⊥CD,即OP是CD的垂直平分线.
三、板书设计
三角形
的内角
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教学反思
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隐含的内容表达出来,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将旧知识与新知识以有效的语言表达出来,为师生的交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过多的点拨会剥夺学生的思维参与的机会.因此,课堂语言的锤炼,不仅仅是要表达清楚,更要言简意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