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5课《无言之美》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5课《无言之美》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7 21:5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宋徽宗赵佶好画,创建并主管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这位君主兼杰出书画家开设画学,培养绘画人才。有一次考试,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题目要画好不容易。他看了很多学生的绘画,都很失望。可是有一幅他非常称赞,原来这位高明的画家,根本没画寺庙,画的是崇山峻岭间,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和尚舀泉水倒入桶里。就这么一个老和尚,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
深山藏古寺
15.无言之美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笔名孟实。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
作者简介
检查预习
冷涩( ) 寂寥( ) 怆( )然 缥缈( )
颦( ) 譬( )如 铢两悉称( ) 栩栩( )如生
惨戚( ) 顷( )刻 意蕴( ) 蛾( )眉
信手拈( )来:
心旷神怡: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轻描淡写:
liáo

chuàng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piāomiǎo
chèn
niān

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pín


qǐnɡ
yùn
é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引用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作者认为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言不尽意
整体感知
3.作者是怎样阐释言和意的关系与区别的?
言能够达意,然而意决不是意可以言达的,以言答意只能得其近似,不能完全相等。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穷的。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答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①“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
②作者认为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因此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
5.阅读课文,按照“话题导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划分文章层次,并按课件中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层意。
话题导入(1—2段):由孔子与弟子的一段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提出问题(3—6段):阐述言和意的关系——文学能不能、要不要尽意。
分析问题(7—12段):列举绘画、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论证无言之美。
得出结论(13段):归纳出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1.你同意“美术作品不能说谎”这一观点吗?
同意。美术作品不能说谎。
不说谎包含有两种含义:一、真实表达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把想说的话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这里指美术作品要讲究真实性,虽经过画家理想化改造,加入创作者的人格,但美术创作时不能夸大渲染,改变其真实性,要表现真情实感。
答题方法:1.简述观点同意/不同意;2.概括课文(尽量用文中的话语);3.回答自己的观点(理论依据)
合作探究
2.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 有怎样的美
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证明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文学作品:
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
音乐作品:
无声胜有声
雕塑作品:
注重含蓄不露
无言之美
绘画作品:
不如图片"和自然逼真"却更具美感,印象更深。(追求意境之美)
3.在作者看来,摄影家和美术家的创作有什么不同?
第一,摄影家和美术家创作时所用材料和用具不同。相片较图画更“和自然逼真”。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毫无错误。图画就不然。
第二,技术、手法不同。美术家创作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摄影家面对的是客观真实世界,傲壁他取景时增加或减少画面物体即可。
第三,美术家的图画较摄影家的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浓厚,所发生的印象深刻。
4.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诗歌只是简短的几句话,但包含的意境却极其宽广。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的十个字,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如果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万言难尽,这正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这就是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5.本文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首先,引用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接着,论述了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无言的意蕴。从言语意的关系出发,从发面论证了文学艺术不能也不必做到言完全达意。
然后,具体分析了艺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以美术、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品为例,分析了追求意境之美、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从而从正面论述了"无言"比"言尽"更能表现美。
最后,归纳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1.说一说:作者在说明“无言之美”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以大量诗词为例,来论证“言不尽意”给人带来的美感和深远的情感体验;以音乐的“无声胜有声”来论证“无言之美”;以雕刻中流露和含蓄的区别,来体现“含蓄不露”的“无言之美”。
道理论证:第11自然段引用谚语,说明雕刻的含蓄不露,论证无言之美。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品析语言
相片:
包罗尽致
和自然逼真
言尽一切
图画:
选择实物的一部分
言及部分
决不和自然逼真
本段运用对比论证方法,把“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比较,突出强调了图画的选择之美的观点。
阅读文章第8段,思考: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
2.怎样理解“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言达意”比作“虚线画实物”,这说明“言是不能完全达意”的。
“无言之美” 指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无言”是一种含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演绎更值得玩味;“无言”留下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美的体验。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觉得“无言之美”的内涵是什么?
4.不同的艺术门类,各自的“语言”不同,却有着各自相同的“美学追求”,都注重以“无言”获得更浓厚的审美体验。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表现“无言之美”的例子吗?
类型 无言之美
图画
水墨画讲究写意,讲究留白,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体会无尽的美感。
文学
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说“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不说愁绪有多深重,只用一个“欲说还休”,读者就已领会。
音乐
交响乐中爆发前的停顿,流行乐中的前奏和尾声,都是无言之美。
雕刻
断臂维纳斯,残缺的双臂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一种无言之美。
本文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具体的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文学的言不必尽意,音乐的无声胜有声,以及雕刻的含蓄不露等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阐述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一美学观点。
文章主旨
课堂小结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推广地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谓的无言之美。
——朱光潜《无言之美》
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雕像。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的赞美和歌颂。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型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她那 米洛斯的维纳斯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魅力。
拓展延伸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1.请谈一谈《孔乙己》的结尾的“无言之美”。
2.完成《补充习题》课内外阅读。
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