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7 10:1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独裁复辟vs捍卫共和
1912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6年
1928年
军阀割据时期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约法,依国民之愿望…… ——《袁世凯全集》
材料一.1912年3月袁世凯在临时总统就职仪式上的宣誓词
材料二.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 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材料一誓词中袁世凯对待民主共和是怎样的态度?
材料二《临时约法》内阁制的实行对总统权力有何影响?
影响——限制
态度——拥护共和,反对专制,遵守约法;
捍卫共和与独裁复辟的斗争
第一次斗争
二次革命
PK
一、二次革命
1.背景
第一届内阁
国务总理 唐绍仪 北洋派系
外交总长 陆征祥 北洋派系
内务总长 赵秉钧 北洋派系
陆军总长 段祺瑞 北洋派系
海军总长 刘冠雄 北洋派系
财政总长 熊希龄 亲袁立宪派
司法总长 王宠惠 同盟会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同盟会
农林总长 宋教仁 同盟会
工商总长 陈其美 同盟会
交通总长 施肇基 无党派
南京留守 黄兴 同盟会
御用内阁
今吾国之现行制,责任内阁制也;然有责任内阁制之名,而无责任内阁制之实,故政治因之不举。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数据来源: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
责任内阁真的成功了吗?
(宋教仁说)国民党在全国的选举都已胜利,已占国会的大多数,大局已定,政党责任内阁制一定可以成功。
——摘编自《辛亥革命回忆录(一)》
一、二次革命
1.背景
袁世凯
宋教仁
宋教仁
袁独裁统治、破坏内阁制。
“宋案”
袁世凯本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袁世凯便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刺杀宋教仁。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中3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国会占据优势。
矛盾

一、二次革命
2. 导火线
江西都督李烈钧
(国民党)
广东都督胡汉民
(国民党)
安徽都督柏文蔚
(国民党)
1913年6月,袁世凯罢免三省都督。
非去袁不可
一、二次革命
3.概况
国民党力量涣散
遭袁世凯镇压
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孙中山、黄兴等号召
南方各省反袁
一、二次革命
3.概况
武力反袁
比较项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区别 时间
背景
目的
结果
联系
清朝统治更加腐朽,民族资产阶级成长
袁世凯加强独裁;宋教仁遇刺
1911年
1913年
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辛亥革命与二次革命的比较
二次革命形势图
推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
捍卫共和与独裁复辟的斗争
第二次斗争
护国战争
PK
梳理教材内容,整理袁世凯复辟帝制过程。
①1913年10月强迫国会选举他为____________
②1914年初,解散________________
③废除_______________,
颁布____________
④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_
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
⑥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⑦1915年末下令以1916年为__________________
正式大总统
国民党 和 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
总统制
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临时大总统?
正式大总统
终身总统
改元称帝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民主共和
独裁专制
从材料中找出两部法律得到不同之处?
1、对内独裁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二十一条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
“二十一条”暴露了日本怎样的目的?带给中国的影响有什么?
目的:把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影响:损害中国主权;激发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加速袁世凯政府倒台;助长日本军国主义气焰
2、对外卖国
中日双方就“二十一条”展开谈判
万 户 涕 泪,一人 冠 冕,其 心 尚 有 共 和两 字 存 耶? 既 忘 共 和,即 称 民 贼 。 孙中山
《讨 袁 檄 文》
材料中的“民贼”指的是谁?为什么把他称为“民贼”?由《讨袁檄文》可以看出,孙中山对其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要发表此文?
袁世凯。
认为其行为破坏了民主共和制度。
态度:孙中山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
目的: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三、护国战争
1.准备
时间:
主要人物:
爆发地点:
经过:
1915年底
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云南
三、护国战争
2.爆发
3.结果:
蔡锷,湖南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他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蔡锷
材料一:在护国战争兴起地区的人民,或积极投军,走上护国战争前线;或筹饷担粮,支援前线;或自发武装,配合作战。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人民则抗捐抗税,反对清丈地亩,形成一次次的民变。海外华侨热情地为各反袁武装认捐输财,直接回国参加讨袁斗争。 ——张宪文《中华民国史(第一卷)》
材料二: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孙中山
可见逆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而动,肯定是短命的。 ——毛泽东
小组讨论: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会失败?
三、护国战争
①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
②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③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
④袁世凯众叛亲离
袁世凯失败启示:
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必败
4. 袁世凯失败原因:
派系 代表人物 依靠的
帝国主义
北洋军阀 直系 冯国璋 曹锟 美、英
皖系 段祺瑞 日
奉系 张作霖 日
西南军阀 滇系 唐继尧 美、英
桂系 陆荣廷 美、英
手段:
四、军阀割据
依附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
1.概况
根据P53材料研读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农户 1914-1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 减少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8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 增加5000多万元
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严重破坏经济;加重人民负担。
2.影响
1913年
1914年
1918年
独裁复辟
捍卫共和
“宋案”
二次革命
1915年
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
1916年
军阀割据
1917年
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艰巨性与曲折性。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课堂小结
护法运动

继续探索
1859
出生于河南项城
1895
1899
山东巡抚
朝鲜驻军初露锋芒
1879
1882
大丈夫当效命疆场
安内攘外
新建陆军
天津小站练兵
1901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编练新军
奏请筑造京张铁路
废除科举制
1905
1907
成立第一支中国警察
背景
时代
1898
戊戌
变法
洋务运动
1911
出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
辛亥革命
1912
就任临时总统
逼清帝退位
甲午战败
思考:结合袁世凯的早期活动,说一说袁世凯是怎么一个人?
拓展延伸
主要成就
创建新式军队,培养大批军事人才
首创中国国内警察制度、设立春节
逼迫清帝和平退位
修铁路、办工厂、大力发展实业
废除科举制度,推广免费国民学校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人物的主要作为(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2、一分为二,正反两个角度对人物进行综合评价。
3、不要后见之明,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评价
袁世凯本质上是擅长权术的人物,但同时也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重要贡献,而他最大的败笔在于称帝。
探索
挽救积贫积弱
黑暗的
旧中国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梳理·思考
洋务运动(第4课)
太平天国运动(第3课)
义和团运动(第7课)
维新派 戊戌变法(第6课)
革命派 辛亥革命(第9课)
历史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