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1《再别康桥》课件 人教版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2.1《再别康桥》课件 人教版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01 10:5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现代诗是与格律诗相对应的。它不受格律的限制,诗的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比较自由,但要求有鲜明的节奏。不过,它的节奏不是表现在固定的音节单位上,而是随感情的起伏变化体现在口语的自然节奏上,一般不押韵或押大致相近的韵。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近代现代诗的创始人,对我国的现代诗的发展影响很大。上个世纪“五四”运动前后,随着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我国现代诗体得到广泛流传,占了新诗的主导地位。郭沫若、艾青、戴望舒、臧克家等诗人是现代诗的优秀代表。
现代诗要求有鲜明的节奏,即随着感情的起伏变化而体现出来的鲜明的自然节奏,自由地押韵。但散文诗则不这样,不要求有鲜明的节奏,完全是散文式说明性叙述性语言,有的用象征,有的用隐喻,语言凝炼,诗味浓郁,寓意深远。再别康桥 作者与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因,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闻一多、徐志摩、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初步感知1.请任意说出一句我国古代送别的名句?
A: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本诗共提及到那些意向?
云彩 河畔 金柳 波光 青荇 水草 潭
浮藻 青草 船 3.拿本诗与上面分别诗相比,”送别”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A:以上诗人都是古代的,而徐志摩不是
B:本诗感情没有以上的真挚,做作.
C:本诗送别对象与以上的不同
D:上面的是格律诗而<再>属于现代诗歌4. 初读《再别康桥》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A:深深的别离之苦
B: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C:借景抒情,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离愁别恨
D:纯粹的景色描写,仅表达对康河的爱5.假如你是作者,面对离别你会怎么做?
A.嚎啕大哭,以示伤心
B.采一束鲜花留做纪念
C.在桥上刻上”徐志摩到此一游”
D.写诗留念
E.高兴离开,心想“终于毕业了,离开这个鬼地方”
内容分析第一节分析:
1.诗人来到康桥有什么特点:
A:划船而来
B:轻轻的来
C:驾着彩云而来
D:坐着汽车而来
B表达了对康桥的情深意挚,深情款款,深怕惊醒了它。再会吧,康桥!
2.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A.悲伤
B.高兴
C.宁静
D.惊喜
C通过轻轻的 可以感受到基调是宁静的.3.题目为《再别康桥》,但为什么第一段,告别的却是简简单单的“云彩”
A.云彩是康河的代表性事物,点带面
B.云彩漂亮,象仙女的羽衣
C.云彩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
D.康桥盛产云彩
C4.本段连续用了三个“轻轻的” 有什么作用.
A. 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
B. 更能体现出康河宁静的氛围
C.表达作者不愿破坏康河宁静的氛围
D.说明作者体质非常差,行动缓慢
A B C第一节:写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轻轻的”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
分析第2节:
1.为本段加一个标题,以下那个更合适
A.夕阳无限好
B.湖光艳影
C.波光春色
D.美丽新娘
B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两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好处是什么?
A.侧面描写
B.白描
C.拟人
D.比喻
E.排比
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是景物温润可人,表达作者对康河的爱    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
A.因在夕阳中
B.寓意美好
C.表达喜爱之情
D.太阳光反射的
ABCD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诗经?小雅》 根据此诗,你发现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 )的象征。
A.友谊
B.爱情
C.离别
D.亲情
C 他去当兵的时候正是春天,杨柳迎风摇曳,似乎在为他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他回到家乡的时候正是冬天,雪花飘洒,似乎在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这四句,一直受到后代文人的高度评价。后世诗歌中所表现的以折柳赠远行之人的风习,似乎最早就是渊源于此诗,因为此诗最早将杨柳与远行组合到了一起,使人产生了杨柳留人的印象。第2节小节
通过对康河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康河的爱分析第三小节:
1.“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中“招摇”是什么意思?
A.“得瑟”
B.引人注意
C.无拘束
D.招摇过市
C显现出水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2“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修辞?
A.拟人
B.比喻
C.顶真
D.环境描写
       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3.“油油的”“招摇”:“油油”应该是什么样一种状态?
A.艳丽而明快
B.光润的样子
C.柔软的样子
D.轻柔的样子
       B C D 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3.作者为什么会安心做一条水草?
A.水草在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
B.水草是康河之物,表达作者对母校的爱
C.体现作者不原离开的心情
D.油油的水草漂亮,诗人向往美好的生活 
    
  ABC强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第三节:“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表达作者对康桥也就是剑桥的爱分析第四节:
1.“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这句是否用了修辞?
A.没有用任何修辞
B.比喻
C.对比
D.夸张2.本段给你的感觉应该是什么样的?
A.虚空
B.幻想
C.梦幻
D.美丽
   
   ?本段描写似真似幻,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显示出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第四段显示出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
分析第五段
1.你认为诗人所追寻的梦是什么样的?
A.发财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人
B. 有着美丽的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泉、彩虹……
C.宁静的
D.回去建设自己的祖国
        
    (BC)表达作者对康河的爱2.作者为什么要”放歌“。
A.一个人游玩寂寞,唱歌打发寂寞之感觉
B.歌声动听,英国的人都喜欢
C.努力练习,准备成为”超级男生“
D.情绪是兴奋欢快的

   第五段主要通过”寻梦“和”放歌“表达康河给诗人带来快乐的情绪。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康河的爱分析第六段:
1.最后诗人没能放歌,他为什么没有放歌?
A.声音嘶哑
B.没有听众
C.怕打破康河的宁静
D.没人支付出场费用
   ?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 ,表达对康河深深的爱2.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
A. 这两种乐器具有中国特色
B.诗人擅长这两种乐器
C.这两种乐器声音动听
D.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D
3.这段用了什么修辞?
A.比喻
B.拟人
C.顶真
D.夸张
A B C4.本段的感情基调主要是什么:
A.沉默
B.宁静
C.寂静
D.孤单
   (B)“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突现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情感的宁静,使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第六段深情的别离歌,沉默是作者对康桥最美的告别
分析最后一节:
1.“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又回到本诗最初开篇的意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选最合适一项
A.前后照应
B.深化”再别”的色彩
C.表达对康河的爱
D.为了凑字数
(ABC) 再次深深体会出诗人的留恋之情感2.作者为什么以”不带走一片云彩做结尾”?
A.云彩无法带走虽然喜爱
B.轮船上不允许带这样的物品
C.运费太贵
D.保护康河的宁静之美
(D)作者开篇告别的是”云彩”而”云彩” 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作者因为爱康河所以不能破坏康河这美丽宁静的氛围.诗人对康河的爱升华到更高境界最后一段 作者的爱深深升华爱 自我学习检测1.诗中还有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感情的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A.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B.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C.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出漫溯
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A)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A.音乐美说的是诗歌要有韵律读起来节奏明快
B.音乐美说的是诗歌要配上适当的音乐朗读
C.绘画美说的是作者都要求字迹优美
D.绘画美说的是诗歌的意象要美,语言要多选用有颜色的词语
E.建筑美是说每句字数要一致
F.每小节句式整齐 板书设计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再别康桥对康桥深深的爱 作者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
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一体重点知识复习
1.三美
2.潇洒飘逸
3.感情真挚
4.抒发别离的情感
5.几处修辞
6.感情基调
7.对康河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