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锦瑟》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锦瑟》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6 22:3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锦 瑟
李商隐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特色。
2.学习本诗艺术表现手法——用典,鉴赏诗歌意境。
3.品味诗歌哀怨基调及迷离意境,领悟诗歌美。
导入:你知道这些名句吗?
①夕阳无限好——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只是近黄昏
心有灵犀一点通
却话巴山夜雨时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晚唐
“小李杜”
“温李”
无题诗
用典
晦涩难解
诗美
知人论世
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沁阳人。
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为“温李”。
李商隐写过许多无题诗,擅长用典,诗歌内容晦涩难解。
语言清丽,具有含蓄、委婉的艺术风格。
知人论世
一篇《锦瑟》解人难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初读感知
首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的意思。
锦瑟五十弦,音节最为繁复。听锦瑟之繁弦,联想到年华往事的繁多。(起兴)
“无端”是什么意思?由“五十弦”的锦瑟联想到什么?此处运用了手法?
诗人以锦瑟起兴,来比喻美好的“华年”,用起兴手法由发问锦瑟,引出回首青春往事的感慨。
译文:锦瑟啊锦瑟,你为何无缘无故要有五十根弦,每一音每一节都让我回想起美好的青春年华。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是古诗词中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情达意的一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用典
译文:我曾经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梦境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泣血的哀鸣。而今,我的泪珠像月夜下的南海鲛人一样止不住地往下流,过去生活的点滴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轻烟,虚无缥缈。
典故一:庄周梦蝶
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1、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现实和梦境)
扑朔迷离、美好
典故二:望帝啼鹃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后国君昏庸,百姓痛苦,杜宇忧郁而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悲怆、怨愤
典故三:鲛人泣泪
3、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能泣珠。”
月亮、珍珠、泪珠
朦胧、哀婉
典故四:暖玉生烟
4、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这种光气只能在远观时才可见,近处是看不到的。
美好理想 可望不可即
颈联:惆怅、伤感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很珍重这份情感;
“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婉不已。
直抒胸臆——怅惘苦痛
译文: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今朝追忆时才有,就在它发生的当时已让我感到怅然若失了。
唉,追忆似水年华,一切都已恍如隔世了!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再读悟情
鲁迅曾说:
“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
思考:用典的作用
1.精炼。
2.含蓄。
3.形象具体。
导图小结
锦瑟
起兴追怀
用典抒怀
直接感怀
忆年华
忆往昔
寄感伤
心惘然
感慨寄寓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颈联“沧海月明”和“蓝田日暖”对仗,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人认为阴阳冷暖、美玉珍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