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课件(共22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课件(共22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7 08:21:24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口语交际·讨论
新知导入
“讨论”我们并不陌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就某些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以表达意见,寻求共识或解决问题。那么,讨论要注意哪些问题,遵守哪些规则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的学习,进一步明确讨论的原则和规则。
讨 论
学习目标
1、了解讨论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则。
3、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新知讲解
什么是讨论?你是如何理解“讨论”的?

讨论是学习与研究的一种方式,是就某个问题发表意见或进行辩论的口头交流行为。
“讨论”是不是“辩论”“争论”“评论”呢?
讨论是围绕一个话题分别发表意见,即使有辩论,总体方向也往往是一致的,根本目的往往也是共同的。而辩论则是双方朝相反的方向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以压倒对方为胜;
争论通常是偶然的、随性的,而讨论是有目的、有准备的,而且不像争论那么好胜,讨论更注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评论多是指出某人或某事的短长,讨论则不建议相互批评或自我批评;
讨论有什么作用?
培养人的宽容精神
培养人的敏锐的分析能力
讨论可能使人充分感受到理性的权威力量
讨论还可以激起人的情趣与活力
氛围活跃、积极勇跃、问题准确、效果明确
可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讨论的十二字原则是什么?

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
所谓“紧扣议题”就是在讨论时,要围绕着议题展开,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切不可东拉西扯,离题万里,不能将讨论变成漫无边际的聊天,否则讨论难以有成果。
所谓“言无不尽”即每个讨论者都要积极发言,只有参与者都积极发言,讨论才能成功。不能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而缄口不言,讨论本身就是一个从“没想好”逐渐走向“想好”的过程,“不成形”的观点同样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只要大胆地说出来,就有可能互相启发。
所谓“包容合作”即讨论问题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同观点的碰撞,甚至是交锋,我们要理性客观地发表意见,坦诚谦虚地对待不同看法,礼貌地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保证讨论在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行。
讨论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围绕议题,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每个参与者都要积极发言;
合作“避短”,共同“扬长”。
一场完整的讨论应该有哪些组成人员呢?各自职责是什么呢?
组成人员:讨论主持者,话题陈述者,活动参与者,过程记录者。
职责:主持者要注意引导,前后衔接巧妙;
陈述者要选择要点,摘要汇报;
参与者要坦诚友好,乐于倾听;
记录者要把握重点及梗概,客观再现讨论过程。
四种角色都要遵守话题,履行职责,体现素养,做到善于“倾听”,积极“表达”。
讨论时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讨论规则 简要说明
预先公布相关要求 在开始讨论之前,明确讨论的目的、问题、注意事项等,这些要求必须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
主持人要保持中立 基本职责是遵照规则来裁判并执行程序,尽可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对别人的发言表现出倾向性。
参与者发言机会均等 尽量让所有参与者都有发言机会,特别是意见不同的参与者也有表达观点的权利。
发言的观点要明确 发言者要明确表达对相关问题的意见,赞成还是反对他人观点,也应表述清楚。
发言时间和次数受限 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不能太长;每人对同一问题的发言次数也不宜太多,不能搞一言堂。
不同问题依次讨论 发言者不得偏离当前讨论的问题。只有在一个问题讨论完毕后,才能讨论另外一个问题。
就事论事,文明表达 讨论的目的是研究、解决问题,发言时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质疑他人的动机、习惯或爱好。
尊重发言的完整性 不能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
合作探究
某中学准备调换走廊里的挂图,向同学们征求意见。下面是几位同学讨论是的记录。你觉得他们各自的表现怎么样?如果你与你的同学讨论这一问题。你们会说些什么?不妨找几位同学试一下。
第一组:
甲:我觉得走廊里什么都不用挂。走廊不就是过道嘛!不挂图反而显得干净整洁。
乙:你的眼里就只有简单、整齐。一点儿审美意识都没有!照你这么说,你就该把你的书包洗干净。再把书包上的小挂件摘了。这样就整洁了……
丙:其实还是要挂一些图的。咱们学校的建筑本来就老旧,更应该讲究细节的美。校园应该是美的。
丁:我也觉得应该挂一些图。不过现在走廊里的挂图太单调了。都是些名人名言。确实应该换一换了。
乙同学的表达方式欠妥。
在讨论中,如果不同意对方的看法,我们需要委婉地表达反对的观点,如“我反而认为要……才更好”“我有一点不同的意见……”等等,就像是丙、丁两位同学的表达方式,在尊重别人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的观点,这样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如果我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可以把乙同学的观点更换一个表达方式,如:
简单整齐的确也很重要,但是,如果什么都不挂,会不会走向简单整齐的另一个极端——单调呢?我觉得还是应该挂一些图,但是挂图不宜多,也不能全部都是名人和名言,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挂图。
第二组:
甲: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等,这样才有中国味。
乙:你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是吧?就知道古代,古代,就好吗?照这么说,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
丙:我也觉得不能只有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我们是现代中学生,要全面发展。我觉得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的塑像都可以考虑。
丁:各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思路打开些?不要总盯着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塑像也应该在校园里占有重要的位置。
评价:
甲同学的表现很好,提的意见也比较中肯;乙同学表现不好,语气生硬,对人态度不好,不知道尊重对方;丙和丁两位同学的表现都好,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你的观点:
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如孔子、孟子等,这些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理应受到尊重和景仰。
课堂总结
讨论的过程是分析矛盾,认识、追求正确结论的过程,是对复杂现象进行区别与分析的过程。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有意义的讨论具有对话性、交往性以及反思性,使人机智,使人成长。我们要养成积极讨论的好习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努力成为成熟的思考者、发现者、学习者和对话者。
课堂练习
讨论: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手机?为什么?

示例一:
我认为中学生可以带手机。手机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人们通讯和联系的方便和快捷。放学或放假,孩子还没回家,家长心急如焚:孩子有个手机就会很方便联系。在孩子有事情或者是有情绪的时候,也可以及时联系家长进行倾诉。关于害怕允许带手机会影响孩子学习的问题,学生玩手机不是手机本身的问题,而是学生自制力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不应该想着禁止学生带手机,而是应该想如何提高学生自制力,以及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
示例二:
我认为中学生不应该带手机。现在智能手机普及程度高,手机功能也很多,大部分中学生的自制力就不高。一旦允许带手机,学生晚上就可能玩手机玩得很晚,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和第二天上课的精神状态,还可能在上课期间因为接收消息和翻看消息,而打断听课的思路,影响上课的质量,并还会对身边的同学造成影响。
同时,禁止中学生带手机,也是很多国家都明令禁止了的。如韩国,制定法案规定小学生不能携带手机入校;准许初中生与高中生携带手机,但到校后须将手机交给学校集中保管,放学后还给学生。日本则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一些私立学校则规定,统一由学校购置学生的手机,该手机可携带到学校,上课时统一关机,学生与学生或师生通话免费,可通过GPS掌握学生发生紧急情况时的位置。英国的教育部也曾致函各学校校长,明确表示除了紧急情况,16岁以下的学生不准使用手机。
拓展提高
讨论:怎样才算是“有教养”?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提示:
1.讨论问题时,思路要开阔,但要有重点,避免多点开花却浅尝辄止。
2.可以由一名同学担任讨论的主持人,控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调节现场气氛,把握讨论的节奏,避免跑题或陷入无谓的争论。
3.所有讨论参与者都应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尽量达成最大程度的共识,但也不应刻意回避不同意见。
4.可以采用录音、速记等方式记录讨论内容,讨论结来后进行回顾、分析,然后整理成讨论报告。

作业布置
完成拓展延伸练习。
板书设计
讨论
讨论原则
讨论规则
1.紧扣议题。
2.言无不尽。
3.包容合作。
1.预先公布相关要求。
2.主持人要保持中立。
3.参与者发言机会均等。
4.发言的观点要明确。
5.发言时间和次数受限。
6.不同问题依次讨论。
7.就事论事,文明表达。
8.尊重发言的完整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口语交际·讨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讨论的意义和作用。
2、 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则。
3、 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学习重点】
1、 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则。
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学习时间】1 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讨论”我们并不陌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就某些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以表达意见,寻求共识或解决问题。那么,讨论要注意哪些问题,遵守哪些规则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的学习,进一步明确讨论的原则和规则。
【有关资料】
什么是讨论?
讨论,是就某件事互相表明见解或论证。
讨论的意义:
1.理论联系实践
2.培养人的宽容精神
3.培养人的敏锐的分析能力
4.讨论可能使人充分感受到理性的权威力量
5.讨论还可以激起人的情趣与活力
6.氛围活跃、积极勇跃、问题准确、效果明确
7.可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讨论的注意事项:
【1】围绕议题,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2】每个参与者都要积极发言;
【3】合作“避短”,共同“扬长”。
【预习设计】
讨论的十二字原则是什么?
讨论的规则有哪些?
【新课学习】
什么是讨论?你是如何理解“讨论”的?
“讨论”与 “辩论”“评论”“争论”的不同在哪里呢?
“讨论”时要注意什么事项?
一场完整的讨论应该有哪些组成人员呢?各自职责是什么呢?讨论时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合作探究】
某中学准备调换走廊里的挂图,向同学们征求意见。下面是几位同学讨论是的记录。你觉得他们各自的表现怎么样?如果你与你的同学讨论这一问题。你们会说些什么?不妨找几位同学试一下。
第一组:
甲:我觉得走廊里什么都不用挂。走廊不就是过道嘛!不挂图反而显得干净整洁。
乙:你的眼里就只有简单、整齐。一点儿审美意识都没有!照你这么说,你就该把你的书包洗干净。再把书包上的小挂件摘了。这样就整洁了……
丙:其实还是要挂一些图的。咱们学校的建筑本来就老旧,更应该讲究细节的美。校园应该是美的。
丁:我也觉得应该挂一些图。不过现在走廊里的挂图太单调了。都是些名人名言。确实应该换一换了。
第二组:
甲: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等,这样才有中国味。
乙:你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是吧?就知道古代,古代,就好吗?照这么说,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
丙:我也觉得不能只有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我们是现代中学生,要全面发展。我觉得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的塑像都可以考虑。
丁:各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思路打开些?不要总盯着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塑像也应该在校园里占有重要的位置。
 
【扩展延伸】
怎样才算是“有教养”?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提示:
1.讨论问题时,思路要开阔,但要有重点,避免多点开花却浅尝辄止。
2.可以由一名同学担任讨论的主持人,控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调节现场气氛,把握讨论的节奏,避免跑题或陷入无谓的争论。
3.所有讨论参与者都应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尽量达成最大程度的共识,但也不应刻意回避不同意见。
4.可以采用录音、速记等方式记录讨论内容,讨论结来后进行回顾、分析,然后整理成讨论报告。
【课堂检测】
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手机?为什么?
【作业布置】
完成拓展延伸练习。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口语交际·讨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讨论的意义和作用。
2、 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则。
3、 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学习重点】
1、 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则。
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学习时间】1 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讨论”我们并不陌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就某些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以表达意见,寻求共识或解决问题。那么,讨论要注意哪些问题,遵守哪些规则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的学习,进一步明确讨论的原则和规则。
【有关资料】
什么是讨论?
讨论,是就某件事互相表明见解或论证。
讨论的意义:
1.理论联系实践
2.培养人的宽容精神
3.培养人的敏锐的分析能力
4.讨论可能使人充分感受到理性的权威力量
5.讨论还可以激起人的情趣与活力
6.氛围活跃、积极勇跃、问题准确、效果明确
7.可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讨论的注意事项:
【1】围绕议题,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2】每个参与者都要积极发言;
【3】合作“避短”,共同“扬长”。
【预习设计】
讨论的十二字原则是什么?
【答案】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
所谓“紧扣议题”就是在讨论时,要围绕着议题展开,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切不可东拉西扯,离题万里,不能将讨论变成漫无边际的聊天,否则讨论难以有成果。
所谓“言无不尽”即每个讨论者都要积极发言,只有参与者都积极发言,讨论才能成功。不能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而缄口不言,讨论本身就是一个从“没想好”逐渐走向“想好”的过程,“不成形”的观点同样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只要大胆地说出来,就有可能互相启发。
所谓“包容合作”即讨论问题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同观点的碰撞,甚至是交锋,我们要理性客观地发表意见,坦诚谦虚地对待不同看法,礼貌地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保证讨论在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行。
讨论的规则有哪些?
【答案】
【1】预先公布相关要求;
【2】主持人要保持中立;
【3】参与者发言机会均等;
【4】发言观点要明确;
【5】发言时间与次数受限;
【6】 不同问题依次讨论;
【7】 就事论事,文明表达;
【8】 尊重发言的完整性。
【新课学习】
什么是讨论?你是如何理解“讨论”的?
【答案】
讨论是学习与研究的一种方式,是就某个问题发表意见或进行辩论的口头交流行为。
“讨论”与 “辩论”“评论”“争论”的不同在哪里呢?
讨论尽管含有辩论的成分,却不同于辩论。讨论是围绕一个话题分别发表意见,即使有辩论,总体方向也往往是一致的,根本目的往往也是共同的。而辩论则是双方朝相反的方向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以压倒对方为胜;
讨论也非评论,评论多是指出某人或某事的短长,讨论则不建议相互批评或自我批评;
讨论自然更不是争论,虽然争论一般也是围绕同一话题,但争论通常是偶然的、随性的,而讨论是有目的、有准备的,而且不像争论那么好胜,讨论更注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说说“讨论”时要注意什么事项?
学生1:围绕议题,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学生2:每个参与者都要积极发言。
学生3: 合作“避短”,共同“扬长”。
一场完整的讨论应该有哪些组成人员呢?各自职责是什么呢?讨论时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组成人员明确:讨论主持者,话题陈述者,活动参与者,过程记录者。
职责明确:主持者要注意引导,前后衔接巧妙;陈述者要选择要点,摘要汇报;参与者要坦诚友好,乐于倾听;记录者要把握重点及梗概,客观再现讨论过程。四种角色都要遵守话题,履行职责,体现素养,做到善于“倾听”,积极“表达”。
预先公布相关要求 在开始讨论之前,明确讨论的目的、问题、注意事项等,这些要求必须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
主持人要保持中立 基本职责是遵照规则来裁判并执行程序,尽可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对别人的发言表现出倾向性。
参与者发言机会均等 尽量让所有参与者都有发言机会,特别是意见不同的参与者也有表达观点的权利。
发言的观点要明确 发言者要明确表达对相关问题的意见,赞成还是反对他人观点,也应表述清楚。
发言时间和次数受限 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不能太长;每人对同一问题的发言次数也不宜太多,不能搞一言堂。
不同问题依次讨论 发言者不得偏离当前讨论的问题。只有在一个问题讨论完毕后,才能讨论另外一个问题。
就事论事,文明表达 讨论的目的是研究、解决问题,发言时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质疑他人的动机、习惯或爱好。
尊重发言的完整性 不能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
【合作探究】
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手机?为什么?
示例一:我认为中学生可以带手机。手机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人们通讯和联系的方便和快捷。放学或放假,孩子还没回家,家长心急如焚:孩子有个手机就会很方便联系。在孩子有事情或者是有情绪的时候,也可以及时联系家长进行倾诉。关于害怕允许带手机会影响孩子学习的问题,学生玩手机不是手机本身的问题,而是学生自制力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不应该想着禁止学生带手机,而是应该想如何提高学生自制力,以及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
示例二:我认为中学生不应该带手机。现在智能手机普及程度高,手机功能也很多,大部分中学生的自制力就不高。一旦允许带手机,学生晚上就可能玩手机玩得很晚,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和第二天上课的精神状态,还可能在上课期间因为接收消息和翻看消息,而打断听课的思路,影响上课的质量,并还会对身边的同学造成影响。同时,禁止中学生带手机,也是很多国家都明令禁止了的。如韩国,制定法案规定小学生不能携带手机入校;准许初中生与高中生携带手机,但到校后须将手机交给学校集中保管,放学后还给学生。日本则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一些私立学校则规定,统一由学校购置学生的手机,该手机可携带到学校,上课时统一关机,学生与学生或师生通话免费,可通过GPS掌握学生发生紧急情况时的位置。英国的教育部也曾致函各学校校长,明确表示除了紧急情况,16岁以下的学生不准使用手机。
 
【扩展延伸】
怎样才算是“有教养”?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提示:
1.讨论问题时,思路要开阔,但要有重点,避免多点开花却浅尝辄止。
2.可以由一名同学担任讨论的主持人,控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调节现场气氛,把握讨论的节奏,避免跑题或陷入无谓的争论。
3.所有讨论参与者都应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尽量达成最大程度的共识,但也不应刻意回避不同意见。
4.可以采用录音、速记等方式记录讨论内容,讨论结来后进行回顾、分析,然后整理成讨论报告。
“有教养”是能够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这种尊重不仅仅是在社会上对他人的尊重,更体现在对自己的家人、亲人和下属的尊重。
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要礼貌待人,这种礼貌待人是出自自己内心的,是习以为常的,是能够让自己心情愉快的,是一视同仁的;做事不自吹自擂,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承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不摆架子,在任何场合中,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随时注意自己的举止,谈吐和仪表,因为一个人的仪态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道德观念,既构成外在美,也体现内在美。 在不同意他人观点时,从不打断别人的话,要待对方说完后再去补充或反驳。
【课堂检测】
某中学准备调换走廊里的挂图,向同学们征求意见。下面是几位同学讨论是的记录。你觉得他们各自的表现怎么样?如果你与你的同学讨论这一问题。你们会说些什么?不妨找几位同学试一下。
第一组:
甲:我觉得走廊里什么都不用挂。走廊不就是过道嘛!不挂图反而显得干净整洁。
乙:你的眼里就只有简单、整齐。一点儿审美意识都没有!照你这么说,你就该把你的书包洗干净。再把书包上的小挂件摘了。这样就整洁了……
丙:其实还是要挂一些图的。咱们学校的建筑本来就老旧,更应该讲究细节的美。校园应该是美的。
丁:我也觉得应该挂一些图。不过现在走廊里的挂图太单调了。都是些名人名言。确实应该换一换了。
【答案】
乙同学的表达方式欠妥。在讨论中,如果不同意对方的看法,我们需要委婉地表达反对的观点,如“我反而认为要……才更好”“我有一点不同的意见……”等等,就像是丙、丁两位同学的表达方式,在尊重别人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的观点,这样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如果我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可以把乙同学的观点更换一个表达方式,如:简单整齐的确也很重要,但是,如果什么都不挂,会不会走向简单整齐的另一个极端——单调呢?我觉得还是应该挂一些图,但是挂图不宜多,也不能全部都是名人和名言,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挂图。
第二组:
甲: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等,这样才有中国味。
乙:你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是吧?就知道古代,古代,就好吗?照这么说,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
丙:我也觉得不能只有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我们是现代中学生,要全面发展。我觉得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的塑像都可以考虑。
丁:各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思路打开些?不要总盯着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塑像也应该在校园里占有重要的位置。
甲同学的表现很好,提的意见也比较中肯;乙同学表现不好,语气生硬,对人态度不好,不知道尊重对方;丙和丁两位同学的表现都好,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你的观点:
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如孔子、孟子等,这些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理应受到尊重和景仰。
【作业布置】
讨论的过程是分析矛盾,认识、追求正确结论的过程,是对复杂现象进行区别与分析的过程。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有意义的讨论具有对话性、交往性以及反思性,使人机智,使人成长。我们要养成积极讨论的好习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努力成为成熟的思考者、发现者、学习者和对话者。
【学后反思】
讨论规则
简要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口语交际·讨论 单元 5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1、了解讨论的意义和作用。2、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则。3、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重点 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则。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难点 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讨论”我们并不陌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就某些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以表达意见,寻求共识或解决问题。那么,讨论要注意哪些问题,遵守哪些规则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的学习,进一步明确讨论的原则和规则。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讨论的意义和作用。2、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则。3、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新课学习:什么是讨论?你是如何理解“讨论”的? 讨论是学习与研究的一种方式,是就某个问题发表意见或进行辩论的口头交流行为。“讨论”是不是“辩论”“争论”“评论”呢?讨论是围绕一个话题分别发表意见,即使有辩论,总体方向也往往是一致的,根本目的往往也是共同的。而辩论则是双方朝相反的方向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以压倒对方为胜;争论通常是偶然的、随性的,而讨论是有目的、有准备的,而且不像争论那么好胜,讨论更注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评论多是指出某人或某事的短长,讨论则不建议相互批评或自我批评。讨论有什么作用?培养人的宽容精神培养人的敏锐的分析能力讨论可能使人充分感受到理性的权威力量讨论还可以激起人的情趣与活力氛围活跃、积极勇跃、问题准确、效果明确可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讨论的十二字原则是什么?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所谓“紧扣议题”就是在讨论时,要围绕着议题展开,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切不可东拉西扯,离题万里,不能将讨论变成漫无边际的聊天,否则讨论难以有成果。所谓“言无不尽”即每个讨论者都要积极发言,只有参与者都积极发言,讨论才能成功。不能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而缄口不言,讨论本身就是一个从“没想好”逐渐走向“想好”的过程,“不成形”的观点同样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只要大胆地说出来,就有可能互相启发。所谓“包容合作”即讨论问题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同观点的碰撞,甚至是交锋,我们要理性客观地发表意见,坦诚谦虚地对待不同看法,礼貌地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保证讨论在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行。讨论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围绕议题,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每个参与者都要积极发言;合作“避短”,共同“扬长”。一场完整的讨论应该有哪些组成人员呢?各自职责是什么呢?组成人员:讨论主持者,话题陈述者,活动参与者,过程记录者。职责:主持者要注意引导,前后衔接巧妙;陈述者要选择要点,摘要汇报;参与者要坦诚友好,乐于倾听;记录者要把握重点及梗概,客观再现讨论过程。四种角色都要遵守话题,履行职责,体现素养,做到善于“倾听”,积极“表达”。讨论时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呢?【1】预先公布相关要求;【2】主持人要保持中立;【3】参与者发言机会均等;【4】发言观点要明确;【5】发言时间与次数受限;【6】 不同问题依次讨论;【7】 就事论事,文明表达; 【8】 尊重发言的完整性。合作探究:某中学准备调换走廊里的挂图,向同学们征求意见。下面是几位同学讨论是的记录。你觉得他们各自的表现怎么样?如果你与你的同学讨论这一问题。你们会说些什么?不妨找几位同学试一下。第一组: 甲:我觉得走廊里什么都不用挂。走廊不就是过道嘛!不挂图反而显得干净整洁。 乙:你的眼里就只有简单、整齐。一点儿审美意识都没有!照你这么说,你就该把你的书包洗干净。再把书包上的小挂件摘了。这样就整洁了…… 丙:其实还是要挂一些图的。咱们学校的建筑本来就老旧,更应该讲究细节的美。校园应该是美的。丁:我也觉得应该挂一些图。不过现在走廊里的挂图太单调了。都是些名人名言。确实应该换一换了。乙同学的表达方式欠妥。在讨论中,如果不同意对方的看法,我们需要委婉地表达反对的观点,如“我反而认为要……才更好”“我有一点不同的意见……”等等,就像是丙、丁两位同学的表达方式,在尊重别人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的观点,这样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如果我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可以把乙同学的观点更换一个表达方式,如:简单整齐的确也很重要,但是,如果什么都不挂,会不会走向简单整齐的另一个极端——单调呢?我觉得还是应该挂一些图,但是挂图不宜多,也不能全部都是名人和名言,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挂图。第二组:甲: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等,这样才有中国味。乙:你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是吧?就知道古代,古代,就好吗?照这么说,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丙:我也觉得不能只有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我们是现代中学生,要全面发展。我觉得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的塑像都可以考虑。 丁:各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思路打开些?不要总盯着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塑像也应该在校园里占有重要的位置。评价:甲同学的表现很好,提的意见也比较中肯;乙同学表现不好,语气生硬,对人态度不好,不知道尊重对方;丙和丁两位同学的表现都好,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的观点: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如孔子、孟子等,这些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理应受到尊重和景仰。 读笔记讨论笔记勾画读探究讨论 明确目标目标1目标1目标2目标2目标3
讨论: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手机?为什么? 示例一:我认为中学生可以带手机。手机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人们通讯和联系的方便和快捷。放学或放假,孩子还没回家,家长心急如焚:孩子有个手机就会很方便联系。在孩子有事情或者是有情绪的时候,也可以及时联系家长进行倾诉。关于害怕允许带手机会影响孩子学习的问题,学生玩手机不是手机本身的问题,而是学生自制力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不应该想着禁止学生带手机,而是应该想如何提高学生自制力,以及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讨论:怎样才算是“有教养”?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提示:1.讨论问题时,思路要开阔,但要有重点,避免多点开花却浅尝辄止。2.可以由一名同学担任讨论的主持人,控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调节现场气氛,把握讨论的节奏,避免跑题或陷入无谓的争论。3.所有讨论参与者都应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尽量达成最大程度的共识,但也不应刻意回避不同意见。4.可以采用录音、速记等方式记录讨论内容,讨论结来后进行回顾、分析,然后整理成讨论报告。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讨论的过程是分析矛盾,认识、追求正确结论的过程,是对复杂现象进行区别与分析的过程。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有意义的讨论具有对话性、交往性以及反思性,使人机智,使人成长。我们要养成积极讨论的好习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努力成为成熟的思考者、发现者、学习者和对话者。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