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8 11:2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
《海的女儿》
《拇指姑娘》
童年记忆
下面的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故事?
这些作品有何共同之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现代童话之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童话”知识
童话是一种文学题材,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拟人等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赏赐
御聘
炫耀
称职
愚蠢
妥当
呈报
钦差
滑稽
勋章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滑稽
稽首

收拾
拾级 ,同“涉”
( cì )
( pìn )
( xuàn )
( chèn )
( chǔn )
( tuǒ )
( j ī )
( qǐ )
( chéng )
( qīn )
( j ī )
( xūn)
( hài )
( hè )
( shí )
( shè )
字词积累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字词积累
这则童话全文约2700字,按照初中生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400字的要求,同学们应在7分钟(左右)读完全文。
提示:快速阅读时,既要静下心来,努力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也要在每个段落结束时,稍作停顿,想一想: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故事线索是什么?情节是怎么围绕线索展开的?故事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样,就大致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复述起来也比较有把握。
读完全文的时间 每分钟读的字数 (本文约2700字) 是否达到每分钟不少于400字的要求 是否努力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的数量
____分____秒
速读理情节
请你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排列下面场景,为复述故事做准备。
①骗子登场
②骗子量衣
③骗子制衣
④大臣受骗
⑥孩子揭骗
⑤皇帝受骗
速读理情节
速读理情节
1.试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写了皇帝酷爱穿新衣服,却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
2.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骑士、百姓。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是如何围绕它展开故事情的?
皇帝“爱”新装
骗子“做”新装
君臣“看”新装
皇帝“穿”新装
孩子“揭”新装
引 子
开 端
发 展
高 潮
结 局
新装
速读理情节
皇帝

官员
百姓
骗子
孩子





速读理情节
人物形象分析
类型一
骗子
类型二
皇帝和大臣(诚实老大臣、另一位诚实官员、随员、骑士)
类型三
老百姓、小孩子
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
人物 心理活动及言行 人物形象
骗子
类型一
骗子
他们装作是在把布料从织布机上取下来,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腰包里,连一根线也没有放到织布机上去。
狡诈
贪婪
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
人物 心理活动及言行 人物形象
皇帝 (看新装前)
类型二
皇帝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不务正业
不自信而又心虚,
愚蠢而又狡猾
人物 心理活动及言行 人物形象
皇帝 (看新装后)
皇帝 (被揭穿后)
类型二
皇帝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愚蠢虚伪
自欺欺人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虚荣固执
面子至上
人物 言行 心理
诚实的老大臣
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
类型二
大臣(主要人物)
虚伪自私,面子至上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绝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因此他就把他完全没有看见的布称赞了一番,同时对他们保证说,他对这些美丽的色彩和巧妙的花纹他感到很满意。“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对皇帝说。
“我并不愚蠢啊!”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绝不能让人看出来!”
人物 心理活动及言行
全体随员
最高贵的骑士
所有大臣和官员
拖后裙的内臣
类型二
大臣(次要人物)
阿谀奉承,随波逐流
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那些拖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人物 心理活动及言行 人物形象
老百姓
小孩子
类型三
老百姓和小孩子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胆小怕事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天真烂漫
敢说真话
人物:皇帝 骗子甲乙 几个骑士
场景:第二天。骗子织布的地方。有大镜子。皇帝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
对话:
骗子甲乙:“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几个骑士:“一点也不错。”
骗子甲乙:“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动作:皇帝把衣服脱下。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
皇帝:“我已经穿好了。这衣服合我的身么?”
众人:“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为什么大人们纷纷陷入骗局?
原因一:大人害怕自己说出真相会被当作不称职的、愚蠢的人,在意“他人眼中的自己”。
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者太愚蠢。
品读悟主旨
原因二:在虚荣、愚蠢的统治者统治下,没有人敢揭穿统治者的愚蠢,这个社会也都染上了装腔作势、无视真实的毛病。
(皇帝)“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
(全体随员)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老百姓)“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为什么大人们纷纷陷入骗局?
思考:为什么作者安排“小孩子”来揭穿骗子的骗术?
品读悟主旨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孩子们看到了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后面的衬裙多么美丽啊!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的爸爸最后叫出声来。
“伙伴们,你听这大人的声音!”那个孩子说。于是孩子们把这大人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个大人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孩子都说。
比较:
下面的结尾与课文的结尾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个好?
孩子是真的化身,美的化身,童言无忌,真相由一个孩子揭示出来,既合情合理,又寄托着作者的美好愿望。——王凤芹
在于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形成对比,让“假”和“真”形成对比,让人性的丑陋和人性的美好形成对比。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天然的真纯在世俗中会逐渐被侵蚀,作者以“童话”的形式揭露人性之弱,大概更包含着对孩子保持美好人性的一份期望,这份美好和纯真更需要我们成人和孩子一起去保持、去呵护!”——郭莉
为什么作者安排“小孩子”来揭穿骗子的骗术?
主旨分析
品读悟主旨
安徒生:“我用我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
背景资料:这篇童话写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昏庸、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告诉我们应该敢于说真话,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
“事实上,这布和新装,至今仍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上,穿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上。这恐怕是作品内在的更深刻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万年春
思考:在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装”故事里,你是随声附和的大多数,还是敢说真话的小孩子?
品读悟主旨
量子波动速读事件(现实版“皇帝的新装”)
微博上流传出多个某教育机构组织6-10岁儿童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赛及日常学习的视频。视频中,孩子们围坐在一个大房间里不停埋头翻书:“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离就越近!”,甚至用1-5分钟就可以看完10万字的书。
培训机构称,“量子波动速读”强调“用心去感受”,基于量子纠缠的复杂原理,学会后不仅可以速读,还能闭着眼睛就和书本发生感应,即使戴上眼罩也知道作者传达的情绪和内容。这些培训乱象违背基本常识和教育规律。
2020年1月,针对近期部分无办学许可机构以“量子波动速读”“全脑培训”等为名面向中小学生违规开展培训的问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几起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培训查处情况的通报》,旨在进一步强化警示作用,推动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量子波动速读”骗术荒唐,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学生和家长落入骗局?
《平安经》事件(现实版“皇帝的新装”)
2020年7月27日晚,有微博网友晒出7张图片,内容为一本名为《平安经》的封面照片以及书里内容照片。整本书中皆以“XXX平安”一种造句形式,如“眼平安,耳平安,鼻平安,舌平安,身平安,意平安”等。据了解,该书作者贺电是公安系统的厅级领导干部,发表过多篇论文,具有双博士头衔。
2020年7月28日,人民出版社声明从未出版《平安经》一书,并表示对于假冒人民出版社名义出版该书的行为及其相关责任人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后经吉林省委调查,7月31日贺电同志被免去吉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职务。
这样一部“水货”,吉林当地多家媒体居然刊登了读后感言,甚至还有官方媒体组织了“《平安经》公益朗诵活动”研讨会,一些领导干部、学者大肆吹捧。当地某系统、部门微信公号还曾刊发书评,称赞“值得一读”“学者阅读此书,顿悟平安哲理,商贾阅读此书,企业平安无虞,民众阅读此书,安享世间太平”,溢美之词令人瞠目。这背后是不是“阿谀之风”、“拍马之风”使然?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评)
想象织真衣
想象训练:
想象皇帝在游行结束后会怎么样?给文章加个结局。
课后作业:
叶圣陶《皇帝的新装》的续篇
那个裸体的皇帝在游行受到嘲笑后恼羞成怒,当场宣布:“谁说坏话,立刻逮来,杀!”结果四五十人被就地处死。从此皇帝再不穿别的衣服。有一次,他的爱妃陪他喝酒,无意间讲了一句:“啊呀,把胸膛弄脏了!”另一次,一位大臣辞职后说:“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都因犯了皇帝的禁令而被杀。又一次大阅兵,皇帝竟杀了一千多群众。人们建议皇帝换一件新衣服,都遭到他的拒绝。以后大家都回避皇帝,但他仍起疑心,凡是有笑声的人家,都把人抓来杀了。
鲁兵《皇帝的新装》的续篇
一次,“我”在睡梦中接到安徒生发来的电报,电文是《皇帝的新装》最后一节游行结束了,皇帝气得要发疯,捉拿了骗子进行绝密审讯。骗子说不该治他们的罪,因为“没有相信谎话的皇帝,也就没有骗人的我们”。还说:“坏就坏在说皇上实在没穿衣服的人,该把他们抓来治罪才是。”于是皇上下令追查,因为所有的老百姓都说了,不好办,又下令追查第一个说这话的人,这样就抓到了那个小孩。小孩承认了自己所说的话。可是,怎么判罪呀?皇帝翻遍了所有的法典,找不出一个恰当的罪名。他一恼,冲口而出:“那么多人说假话,谁叫你说真话来?你犯的就是说真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