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宇宙的边疆》课件(共23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2《宇宙的边疆》课件(共23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7 10:3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宇宙间最巨大的存在莫过于宇宙本身。与巨大的宇宙相比,人类只是宇宙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但谁又会想到,只经过短短的宇宙一瞬间的几千年,人类的智力就进化到能够在宇宙尺度上理解宇宙了。
   对宇宙的理解,中国古人很谦虚,认为其超出目力和想象力之外,张衡说:“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在牛顿眼里,空间无限延伸,时间无始无终。爱因斯坦不承认有人格化的上帝,于是说:“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就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霍金认为宇宙很有可能在膨胀。最近的观测结果表明,我们的宇宙在137亿年前从一个点爆炸开来,一直膨胀到现在这么大。
   那么,宇宙到底是怎样的?让我们跟着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 ·萨根的笔触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吧!
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惊人发现
星云
教学目标

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3.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4 .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美国人,被成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作品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布鲁卡的脑》《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其中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电视片《宇宙的边疆》
解说视频
注意思考:
1、浩瀚无边的宇宙是由些什么东西组成的?解说时是用什么来作比的?
2、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宇宙的?
3、解说员解说时带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做介绍的,并归纳一下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从说明顺序上看,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的:
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星系;
第三部分介绍恒星;
第四部分介绍慧核、太阳系和行星;
第五部分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1-6段
7-11段
12-14段
15-16段
17-18段
宇宙
行星
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宇宙
辽阔无垠
神秘莫测
太阳系


地球人类的家园
恒星
宇宙
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若干千亿个星系、云、空)
(气体、尘埃、恒星群)
(恒星、行星)
(由太阳、8颗大行星、66颗卫星以及
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
几个天体概念外延大小的比较
本文按照空间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采用这样的说明顺序有何好处?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问题一探讨
【明确】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问题二探讨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问题三探讨
文章主旨
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理解下列语句
1.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人类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气、想象和怀疑精神。
理解下列语句
2.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像,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宇宙广阔无垠,地球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人类更是渺小。人类对宇宙的存在也许毫无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1-4题  
100多年前的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到塑料袋百岁“挺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都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扣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1-4题  
100多年前的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到塑料袋百岁“挺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都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扣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1、对1—2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在当时是一场科技革命。  
B、发明了塑料袋以后,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
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  
C、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塑料袋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污染物不可降解。  
D、垃圾袋的处理,一般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  
D
2、不能用作“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树立的”论据的一项是( )  
A、塑料袋有便利之处。  
B、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  
C、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D、目前,还没有推行塑料袋“禁用法”。  
D
3、对第3段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  
B、现在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C、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  
D、不要企图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要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使用塑料袋问题。  
A
4、根据文章内容,论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法律来治理塑料污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B、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治理塑料污染,是治理白色污染的科学方法。  
C、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的塑料袋是指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  
D、由于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于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因此塑料袋将继续为人类造福。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