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单元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cī) 正月(zhènɡ)
B.三更(ɡēnɡ) 逝世(zhé)
C.供品(ɡònɡ) 明晃晃(huǎnɡ)
D.畜生(xù) 水浒传(zh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家景 预告 凌乱 惶然大悟
B.项圈 稀奇 刺猬 川流不息
C.祭器 退缩 橱房 络绎不绝
D.熟识 何尝 慈详 囫囵吞枣
3.下列句子不属于外貌描写的一项是( )
A.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B.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
C.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D.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捋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六年级一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B.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
C.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D.今年将是新中国第十四次也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阅兵。
5.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B.闰土的心里不是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吗?
C.闰土的心里不是没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D.闰土的心里怎么会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呢?
6.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比喻)
B.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设问)
C.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拟人)
D.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反问)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有的人想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B.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C.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D.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
二、填空题
8.读拼音写字词。
(1)闰土支起竹匾,sǎ( )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远远地将fù( )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2)我正要níng shì( )他们时,zhòu rán( )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zhì( )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dǒu( )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9.比一比,再组词。
橙( )厨( )撒( )缚( )
澄( )橱( )撤( )搏( )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贝壳 ( )的圆月 ( )的碎影
( )的西瓜 ( )的银项圈 ( )的灯光
1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
(2)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12.根据意思写词语。
(1)( )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完整,整个儿。
(2)( )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3)( )懊悔,做错了事或者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4)( )形容一下子就明白了。( ),忽然醒悟。
(5)( )永远不会磨灭。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他的原名是_____。我们学习了他写的《______》这篇课文,课文中闰土给“我”讲了看瓜刺猹、_____、_____、看跳鱼儿这四件事。这篇课文选自小说《____》,在小说的结尾,鲁迅写道“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以此启发我们要勇于开拓。
(2)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因为“惟有_____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______。”
(3)《有的人》这首诗是诗人______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全诗运用_____手法,批判了_____,热情地歌颂______。
(4)如果说《少年闰土》给我们展示的是少年鲁迅____的一面;那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向我们展示的则是鲁迅_____的一面;《好的故事》则让我们感受到鲁迅______的一面。
三、语言表达
14.按要求写句子。
(1)我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阵阵的风儿吹倒了两岸的小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儿一吹,柳枝就摇晃起来。(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5.选文第1段写的是( )
A.水中的倒影被一块大石头打破了。
B.“我”从梦中醒来,梦境消失了。
16.作者说“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是在表达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何尝有一丝碎影” 的意思是_________,这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18.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昏沉的夜”,实际是暗喻_____________。同时也表达了对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儿子常年在外工作,春节很少回家,可母亲总盼着儿子能回家过年。终于有一天,母亲得到了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到家里的喜讯。
那天,在爆竹声中,母亲包好了三鲜馅儿饺子,专等着儿子回来后下锅。馅儿是精心调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一点不安,她想预先知道饺子的咸淡,便煮了两个品尝。一尝之下,母亲大惊失色,饺子馅儿里竟然忘了放盐!
母亲望着两屉包好的饺子,失望极了。她知道可以让儿子蘸着酱油吃,也知道即便蘸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可她不愿让千里迢迢赶回家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
这个聪明的母亲,居然从邻居那里讨来了注射器,调好了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
儿子回到家时,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了饺子,让儿子尝尝味道如何。儿子连说“好吃”。这时,母亲得意地举起那支注射器给儿子看,向儿子夸耀说,她可以将一个缺陷修饰得让他察觉不出来。
可是,儿子流泪了。他在想,这些年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也曾吃过很多饺子,那些饺子咸的咸,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有谁能像母亲这样在意儿子的口味?为了让儿子吃到咸淡适中的饺子,母亲竟想到了这样高妙的法子。吃着这些交织着母亲爱与智慧的饺子,哪个孩子能不感动?我相信,铭记着这则故事的人一定会珍惜母亲做的每一餐饭,会在寡淡的饭菜中品出一种难得的滋味。母亲摆出一场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食。幸福的小鸟啊,你无须付费,只管用欢畅的啄食来尽情享用这人间佳肴吧。
19.“母亲摆出一场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食。这一句中的“小鸟”指( )
A.文中的儿子 B.所有的孩子 C.作者自己 D.刚出生的雏鸟
20.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21.当母亲向儿子夸耀自己想出的让饺子变咸的好方法时,儿子为什么流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为什么说这个故事中的饺子是“交织着母亲爱与智慧的饺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母爱如三月的和风,拂去我们心灵的尘埃;母爱如潺潺的流水,浇灌我们干涸的心……母爱还如什么呢?请接着往下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4.习作。
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而老师的帮助总是能让我们感到温暖,让我们奋进……请以“老师,谢谢您”为题,写一篇习作,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正月(zhènɡ)——zhēng。
B.逝世(zhé)——shì 。
C.读音正确。
D.畜生(xù)——chù。
2.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
A.惶然大悟——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B.书写正确。
C.橱房——厨房:指可在内准备食物并进行烹饪的房间。
D.慈详——慈祥:形容善良、和蔼、安详的样子,多用于老人。
3.B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外貌描写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
B.“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是情景描写,句子中没有体现出人物的外貌描写,故选项B错误。
4.C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A.有语病。病因: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六年级一班是全校语文成绩最好的一个班级。”
B.有语病。病因:用词不当,属于否定词“不再”误用,应去掉。
C.正确。
D.有语病。病因:前后搭配不当,原句是说“今年是阅兵。”应改为“今年的阅兵将是新中国第十四次也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
5.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A.这句为陈述句,表达的意思是: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B.这句为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即: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C.这句为双重否定句,“不是没有”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即: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D.这句为反问句,“怎么会有”换为陈述句式即“没有”的意思,表达的意思是:闰土的心里没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故选D。
6.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B.句子“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没有对句子“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的问题进行解答,这里没有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故选项B错误。
设问句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如:北大荒你不喜欢吗?喜欢,它物产丰富、景色秀丽,让人流连忘返。
7.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感彩的辨析。
A.作威作福: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是贬义词。
B.张冠李戴:把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姓李的人的头上;把这一方涉及的过程安插给那一方,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是贬义词。
C.饱经风霜: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属褒义词。
D.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属贬义词。
故选:C。
8. 撒 缚 凝视 骤然 掷 陡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撒、缚、骤、掷”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橙色 厨房 撒手 束缚 澄清 橱柜 撤退 搏斗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
橙:常绿乔木或像橙的果皮一样的颜色,即黄中呈红的颜色。可组词:橙子、橙红。
厨:专用于做饭菜的地方或指烹调工作或从事烹调工作的人。可组词:厨师、厨具。
撒:放开,张开或散落,洒。可组词:撒谎、喷撒、撒气。
缚:捆绑。可组词:束缚、作茧自缚。
澄:(水)很清或使清明;使清楚。可组词:澄澈、澄碧。
橱:放置衣服、物件的家具。可组词:橱窗、书橱、壁橱。
撤: 除去或退。可组词:撤销、撤回。
搏:对打或扑上去抓或跳动。可组词:脉搏、搏击、拼搏。
10. 五色 金黄 虹霓色 碧绿 明晃晃 昏暗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要理解词义,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搭配后的词语才能合情合理,恰当准确。词语搭配还要合乎日常生活习惯。即我们在考虑几个词能不能配合的时候,不仅要看意义上讲得通不通,还要看习惯上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比如:好看的贝壳、五彩的贝壳;皎洁的圆月、明亮的圆月;斑驳的碎影、稀疏的碎影;圆圆的西瓜、甜甜的西瓜;精致的银项圈、亮闪闪的银项圈;耀眼的灯光、绚丽的灯光等。
11. 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描写手法的分析,结合每句话的内容进行分析。
(1)本句话中使用的描写手法是外貌描写,从“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等内容可以看出。
(2)本句话中使用的描写手法是心理描写,从“我又羞愧,又悔恨”可以看出。
(3)本句话中使用的描写手法是语言描写,从引号内的内容可以看出。
12. 囫囵吞枣 囫囵 张冠李戴 悔恨 恍然大悟 恍然 不朽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的能力。
(1)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囫囵,(形)整个的;完整无缺的。
(2)张冠李戴:把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姓李的人的头上,把这一方涉及的过程安插给那一方,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3)悔恨:意思是指对过去的事后悔怨恨。悔恨也是一种情感倾向,悔恨某些过往的人或事。
(4)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恍然:(形)猛然醒悟的样子。
(5)不朽:(动)永远不可磨灭。
13. 周树人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故乡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民魂 真进步 臧克家 对比 那些统治者和压迫者 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向往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对劳动人民同情 对美好生活强烈追求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鲁迅的理解。
(1)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主要讲了讲的是鲁迅和闰土相处的过程中,闰土给鲁迅讲了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四件事,刻画出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鲁迅与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出自鲁迅作品《故乡》。意思:只有空想希望而不为其奋斗、追求、希望是不会实现的;有了希望,并且始终如一的追求、奋斗、实践,那么希望才有可能实现。
(2)“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出自鲁迅的《学界三魂》,意思是: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3)《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通篇使用对比的手法,批判了那些统治者和压迫者,讴歌了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4)《少年闰土》一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从而表达了“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现代作家周晔于194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育,反映了他读书一丝不苟,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好的故事》《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14. 我怎么不爱这一篇好的故事呢? 风儿吹倒了小树。 风儿一吹,柳树就跳起舞来。 通过这次参观,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
(1)本题主要考查了陈述句改反问句。
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上难道;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上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本句“我爱”改为“我怎么”、“爱”改为“不爱”,句尾加疑问词“呢”,句号改为“句号”。
(2)本题主要考查了缩句。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去掉修饰语“一阵阵的、两岸的”。即:风儿吹倒了小树。
(3)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
改为拟人句,加以人的动作,如:风儿一吹,柳枝就摆动着脑袋。
(4)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
成分缺失,缺主语,去掉“使”,即:通过这次参观,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15.B 16.作者是在表达内心深处对理想、美好、和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17. 美的人和美的事完全消失了 对“好的故事”完全消失的强烈失望 18. 鲁迅先生所处的黑暗的现实社会 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
【解析】15.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一段的内容分析,结合关键信息“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概括得出:“我”从梦中醒来,梦境消失了。故选B。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前面一句“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分析, “好的故事”指的就是文中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而这些画面又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理想、美好、和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17.本题考查对关键词义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何尝有一丝碎影”指没有一丝美好的碎影,也就是说那些美的人和美的事完全消失了;从而体现出作者的怅惘和失望。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赏析。
作者用“昏沉的夜”表示现实的黑暗,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的,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
19.B 20.爱的盛宴 21.他从这些饺子中领悟到了母亲的一片爱心,并深深为之感动。 22.因为母亲为了让儿子吃到可口的饺子,居然想到了用注射器给饺子加盐水的巧妙办法,这是在爱心的驱使下产生的智慧的结晶。 23.母爱如一杯浓浓的香茶,滋润我们的干渴的唇舌;母爱如一轮火红的太阳,温暖我们寒冷的身躯;母爱是一盏明亮的路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解析】19.本题考查关键字词的理解。
“母亲摆出一场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食。”句子中的“母亲”是指所有的母亲,相对的,句子中的“小鸟”则是指所有的孩子。
20.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拟定。
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中心提炼出题目,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有他的目的,根据中心去命题能使人下子抓住文章的灵魂。这篇文章是以表达“母爱”为主,我们可以用句子“母亲摆出一场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食”中的“爱的盛宴”来你标题。
21.本题考查关键句的分析。
可以从句子“为了让儿子吃到咸淡适中的饺子,母亲竟想到了这样高妙的法子。吃着这些交织着母亲爱与智慧的饺子,哪个孩子能不感动?”中可以看出,“儿子”从饺子中领悟到了母亲的一片爱心,并深深为之感动。
22.本题考查关键句的分析。
从句子“她知道可以让儿子蘸着酱油吃,也知道即便蘸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可她不愿让千里迢迢赶回家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从句子“这个聪明的母亲,居然从邻居那里讨来了注射器,调好了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可以看出“母亲”的智慧,所以说饺子是“交织着母亲爱与智慧的饺子”。
23.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分析例句给出的句式:母爱如……,给我们带来了……(中心围绕母爱来写)。如:母爱如温暖的阳光,照耀我们寒冷的心灵;母爱如黑夜里的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24.范文:
老师,谢谢您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这首歌耳熟能详,我们要像这首歌的歌词一样,有一颗感恩的心,而我要感谢的就是我的小学老师——杨老师。
记得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总是因为不太适应而流泪,杨老师发现了我的不适应,于是,便开始慢慢的关注我,下课时,他经常抽空陪我聊天,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我由不适应转变到了适应,老师也发现了我的改变,便继续给予了我很多的鼓励,我也同师成为了朋友,但,到了四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像坐滑滑梯一样,一落千丈,心里感到十分的难过,觉得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殷切期望,所以,有好几次看到杨老师,我的头总是低着的。终于,难过在我心中压抑了太久,便一下子释放出来,大哭了一场,我决定去向老师道歉,听到“对不起”三个字,老师感到十分奇怪,便问:“为什么要说对不起?难道是因考得不好么?”听到考试,我的眼泪又忍不住夺眶而出,老师将我抱在了怀里,不停的安慰着我。
告诉我许多学习的方法,于是,我便在学习中不断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这样,在我的努力下,在下次考试中,我便考了一个最高分!
杨老师,我感谢您对我的无私奉献,感谢您让我在学校里快乐地成长!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次是命题作文,以“老师,谢谢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自己的历程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而老师的帮助总是能让我们感到温暖,让我们奋进……,想想你最想感谢的是哪一位老师?再确定写作内容,写作时叙事要完整、具体,写清感谢的原因,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并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开头:开篇点题,点出你所感谢的老师。
中间:以具体的事例来介绍你要感谢的原因,写时要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来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结尾:表达你对老师的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