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课件 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课件 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07 08:4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3课时)
教材解析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与要求】
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过程;说出血液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描述骨髓的造血功能;知道血型,说出输血应注意的事项,认同无偿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心脏和血管三部分组成。学习时要主要把握住各部分的组成及其特点和功能
创设情境
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手指端。这个红细胞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回到心脏?在回到心脏前,它还可能到达脚趾吗?当它再度从心脏出发,它有可能到达脚趾吗?
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探究实践
血液循环:
1.体循环的过程是:左心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心房。
2.肺循环的过程是:右心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心房。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肺泡内毛细血管
肺静脉
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体循环是“左出右回”,肺循环是“右出左回”。
血液流动方向是“室—动—毛—静—房” 。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孤立的吗?
体循环:
肺循环:
体循环和肺循环联系在心脏,同时进行的。
探究实践
下列两指管血液有什么不同?
颜色鲜红
含氧量高
动脉血
颜色暗红
含氧量较低
静脉血
探究实践
体循环:
组织细胞
氧气
二氧化碳
动脉血
静脉血
组织内气体交换
经过体循环、肺循环后,血液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探究实践
肺循环:
肺泡
氧气
二氧化碳
肺泡内气体交换
动脉血
静脉血
“ 动脉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这句话对吗
肺动脉——静脉血
肺静脉——动脉血
探究实践
1.流入左心室、左心房的血和流入右心室、右心房的血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思考与讨论
流入左心室、左心房的血是动脉血;
流入右心室、右心房的血是静脉血。
经过组织内气体交换
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
肺泡内气体交换
O2 CO2
组织内气体交换
探究实践
2.假如血液离开肺后直接流向身体的其他部分,而不流回心脏,会有什么后果?
全身血液不能循环流动,
氧气和营养得不到源源不断的供应,
缺少动力。
二氧化碳和废物不能及时运走。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并将器官和组织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探究实践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心率
⒉脉博是如何形成的 在何处测量脉博
一个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约为每分钟 75次。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心脏节律性地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出现相应的扩张和回缩,形成脉搏。
同一个人的脉搏次数与其心率是相同。
腕部的桡动脉处触摸脉搏。
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
探究实践
测量同一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脉搏。
1.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在另一只手手腕的内侧寻找你的脉搏,轻轻按住,这时中指指腹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2.3.4.5.测量平静、走路、跑步、跑步后休息 1 分钟、跑步后休息 3 分钟状态下的脉搏,记录。
6.将表格中的数据,转换为表示不同情况下脉搏次数的柱形图。
状态 平静 走路 跑步 跑步后休息 1 分钟 跑步后休息 3 分钟
脉搏 (次 / 分钟)
75
80
110
100
95
20
120
80
脉搏
(次 / 分)
状态
平静
走路
跑步
跑步后休息1分钟
跑步后休息1分钟
探究实践
7.要使获得的数据更加准确,应怎样做才能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8.分析所获得的数据,总结人体的运动与脉搏之间有什么关系?
同一状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运动越剧烈,脉搏跳的就越快。
变慢
运动停止后,肌体细胞耗氧量减少,心率变小。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当运动停止后,脉搏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探究实践
1.什么是血压 如何测量血压
2.如何表示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
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自主学习:
用分式表示人体的血压。
3.血压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收缩压/舒张压。
如16/10.7 千帕。
收缩压为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4.什么是高血压和低血压
高血压:收缩压经常超过 18 千帕(140 mmHg)或舒张压经常超过 12 千帕(90 mmHg)。
低血压:收缩压经常低于 12 千帕。
探究实践
人的血量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才能保证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意外事故往往大出血,此时急救需输血,而医生在输血前应做什么事?
检查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
如果他们血型不相符,红细胞可能会凝集在一起。
血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细胞膜上含有凝集原
纤维蛋白
血清
A凝集原
B凝集原
血清是指血
液凝固后,在血
浆中除去纤维蛋
白原后分离出的
淡黄色透明液体。
探究实践
血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细胞膜上含有凝集原
纤维蛋白
血清
A凝集原
B凝集原
凝集素
抗A凝集素
抗B凝集素
A凝集原
抗A凝集素
+
凝集反应
B凝集原
抗B凝集素
+
凝集反应
 红细胞凝集成团,妨碍血液循环
凝集素是特异性蛋白质
 每个人的血清中不含与其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
探究实践
ABO血型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
血型由遗传决定,且终生不变。
人有多种血型系统,临床上常用的是ABO血型系统 。
血型
红细胞
血清
无抗A凝集素
无抗B凝集素
A型
B型
AB型
O型
探究实践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型
B型
AB型
O型
抗A和抗B


A 和 B
抗A
B
抗B
A
凝集原和凝集素都是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凝集原的红细胞和抗该凝集原的凝集素相遇,就会发生凝集反应。
探究实践
抗B血清
抗A血清
血型诊断
A型
B型
AB型
O型
探究实践
你知道哪些血型之间输血会发生凝集反应?
供血者 受血者
血型 红细胞膜上凝集原 血型 血清中凝集素
A型 A B型 B AB型 A 和 B O型 无
B型
抗A
O型
抗A、抗B
A型
抗B
O型
抗A、抗B
A型
抗B
B型
抗A
O型
抗A、抗B
不会发生凝集反应
发生凝集反应
探究实践
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少而慢。
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
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万不得已的情况异型间输血应怎么办?
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
O
A
AB
B
A
AB
B
O
探究实践
1.你认为献血会影响健康吗?为什么?
思考与讨论
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7%--8%,
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
一次献血200--400毫升 ,不影响健康;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无偿献血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利国利民利己。
2.当你成年后,你愿不愿意参与无偿献血呢?
探究实践
1.填写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的共同的规律: 。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 )
A.同时进行 B.先体循环曲
C.先肺循环 D.各自独立进行
A
迁移应用
3.甲状腺有很强的吸碘能力,用放射性碘注入肱静脉后,首先测到放射性碘的是( )
A.肺动脉 B.肺静脉
C.主动脉 D.甲状腺静脉
4.血液通过肺循环后,血液的变化是( )
A.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养料增多,废物减少 D.养料减少,废物增多
A
B
迁移应用
6.现有甲、乙、丙、丁四人,在ABO血型系统中,四人的血型各不相同。现用丙的血清给其他三人验血,只有乙、丁二人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用丁的血清给其他三人验血,只有乙、丙二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则乙能给其他三人中的哪一个输血?( )
A.甲 B.丙 C.丁 D.三个都不能
D
5.血清中既无抗A 凝集素又无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 )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C
迁移应用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和B 无
O型 无 抗A和抗B
血型与输血:
输同型血为原则。
动力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脉搏、心率、血压
收缩压为12—18.7千帕
舒张压为8—12千帕。
体循环:
动脉血
静脉血
组织内气体交换
肺循环:
肺泡内气体交换
动脉血
静脉血
血液循环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课时)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