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能力评价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能力评价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7 16: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单元综合能力评价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
一、听短文,完成练习。(5%)
1. 按原文填空。(3%)
____________的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建设到通车,前后历时十几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___________,为我国桥梁史增添了_____________的一笔。
举世瞩目
奇迹
浓墨重彩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2%)
(1)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是120年,抗14级台风。
(    )
(2)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
×

二、读拼音,写词语。(3%)
shā mò yīn sù
科学家们为了抵御 恶劣的环境 ,特意
péi zhí
了这批树种。
沙 漠
因 素
培 植
三、给“喿”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并填入下面的词语中。(3%)
洗(  ) 急(  ) (  )纵自如
(  )热 (  )音 满脸害(  )






四、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
A.疲倦 疙瘩 像皮 威风凛凛
B.理论 氧气 枯萎 大步留星
C.拍摄 斑点 抽屉 忘乎所以
D.能源 颓然 因素 计高一筹
C
五、用“√”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3%)
1.仔细想来,那个(发现 发明 发生)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致 精美 精彩)的汉白玉石桥。
3.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 奇特 奇异)风格。



六、按要求完成练习。(4%)
1.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晓全神贯注地盯着书本,时而皱眉,时而微笑,时而叹气。别人叫他,他也听不见。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他已经完全沉入了书中的世界。
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4%)
1. “后三宫的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这个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2.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


3. 生命的存在必须保证水、光、热、大气这四个条件。
(   )
4. 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五百年历史了。(   )
×
×
八、按要求完成练习。(3%)
1.《春日》是宋代朱熹写的哲理诗,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2.“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列数字
作比较
更加具体地说明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
九、语言实践。(3%)
班里要改选班干部,周晓静想竞选班长。她该怎样把竞选理由和优势说清楚,让她竞选的成功率更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合理即可。)
第二部分 阅读知识积累与运用(27%)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3%)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 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里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干活才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大家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A)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B)贼要说什么却没有说,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
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⑨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文章有删改)
1.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2%)
2.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每空限两个字)(2%)
捉贼—(    )—送鱼—(   )
《家徽》
放贼
刻鱼
3.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可能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相同。根据下面的阅读任务,写出应该重点读短文中的哪些段落。(2%)
任务一:了解一家人捉贼、放贼的经过,要重点读短文第_____到第 ________段。
任务二:了解“我”家的家徽为什么是“一条鱼”,要重点读短文第________到________段。




4.文中画“________”的两个句子都对贼进行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我们可从中窥探到他的内心:从A句可看出他当时________,从B句可看出他的__________________。(4%)
5.谈谈“家徽”在文中折射出了什么。(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
神态
很害怕
羞愧与感动
①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②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时的体谅。③家徽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④家徽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
【材料一】2017年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调查数据如下表:
《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情况表
年龄段 19岁以下 19~24岁 25~34岁 35~49岁 50岁以上
关注人数比 45% 24% 19% 10% 2%
【材料二】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
少有的“老少皆宜”。《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现在考试学科的学习任务那么重,她却花那么多宝贵的课余时间去学习、背诵古诗词,影响学习成绩。有这个必要吗
【材料四】唐朝诗人贾岛得诗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但他认为这句诗中的“敲”用得不好,想改为“推”字,就多次把“敲”和“推”进行变换,看哪个字比较好。后来成为一个比较有名的咬文嚼字的事例。
1.阅读【材料一】,概括出从中获得的信息。(至少写出三点)(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
①《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收视率高、口碑好的综艺节目。
②19岁以下的人群对《中国诗词大会》的关注度最高。
③对于《中国诗词大会》,50岁以上的人群关注度较低。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3.结合材料,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3%)
(1)对于《中国诗词大会》,所有人都非常关注。(  )
(2)24岁以下的人群对《中国诗词大会》的关注度接近70%。(  )
(3)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之一。(  )
×


4.针对【材料三】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看法。(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四】,你认为诗中用“推”和“敲”哪个字好?为什么?(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积累、背诵古诗词不但能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略。(合理即可。)
第三部分 写作与表达(40%)
十二、习作。(40%)
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如一朵花、一片景、一件事、一个人等),并把它记录下来,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