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7 14:0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爬山虎的脚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4.学写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
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从而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整理爬山虎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爬山虎的视频资料和作者的资料。
学生准备:1.有条件的话,可以观察爬山虎实物生长情况。
2.查找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字,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理解“嫩红”“均匀”“叶柄”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
3.抓住描写叶子的关键语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并积累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是虎不是虎,有脚向上爬,紧贴墙上绿,离墙便枯死。”引导学生猜谜语。
2.课件出示图片,提问:你们观察过爬山虎的样子吗?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查到的资料说一说吗?
3.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说说爬山虎的样子,教师相机补充。(课件出示)
4.导入: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欣赏完爬山虎如此美丽的叶子,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绿的叶子底下藏着什么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写的一篇文章去寻找答案吧!
5.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操作指导:要通过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就奠定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让学生对爬山虎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板块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活动1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课件展示:(1)遇到生字、新词画出来并大声读几遍,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流利。
  (2)给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2.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自读要求做标记。
3.小组内自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利用字词卡片同桌互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2)组长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小组成员抢读、轮流读,熟记字词。
活动2 识字学词,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
课件展示:均匀 叶柄 蜗牛 弯曲 萎了 操场 爬山虎
  重叠 空隙 嫩茎 牢固 占了 瞧不起 一顺儿
2.重点指导:
“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文中读chónɡ;“弯曲”的“曲”是多音字,在文中读qū,在“歌曲”中读qǔ;“嫩茎”一词中的“嫩”读nèn,不读lèn;“茎”读jīnɡ,不读jìnɡ。
3.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书写动漫,指导学生观察“虎、叠、隙、茎”等字的书写特点。
(2)重点指导:“叠”上面的三个“又”第二笔都是长点,下面“且”里不要多加一横;“茎”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
(3)练写评价。
操作指导:此环节应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学习生字词,在教会学生多种识字方法的前提下,教师要尽量放手,引导学生多种途径识字,识用结合。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板块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活动卡,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课件展示:
第(   )自然段 介绍爬山虎(    ),引起作者观察的兴趣,自然引出下文。
第(   )自然段 介绍爬山虎(   )的特点。
第(   )~5自然段 介绍爬山虎的(   )及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1)学生交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的表达顺序。
(3)小组合作读全文,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布置作业。
(1)说说这节课你读懂了什么。
(2)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操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快速读、自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运用多种方法读文,在读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为精读课文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作者连续观察的方法。
3.品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忆所学,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书后词语,进行小组赛读。
2.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过渡:课文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和叶子、脚的特点,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呢?为什么?
操作指导:可通过开火车读、赛读等形式复习巩固生字、词语。要鼓励学生选择喜欢学的那一部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板块二 精读课文,直奔重点
活动1 合作、探究: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1.默读课文,完成活动卡。(课件出示)
课件展示: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爬山虎这样爬 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很有趣
我会画: 位置: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形状: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触着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触着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内交流、补充。
3.分组汇报:
(1)第一小组读描写爬山虎的脚的自然段。(第3~5自然段)
(2)第二小组交流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词句。(教师相机板书:反面、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嫩红)
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①引导学生交流爬山虎角的位置、形状及颜色,课件相机出示答案。
②学生上台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并说说是根据哪些语句画的。
③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妙处的同时,感受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3)第三组成员读一读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段落,再演一演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①指导学生圈出相关动作的词。
②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和“蛟龙的爪子”的图片。
③指导学生读句子并想象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教师进一步讲清“弯、拉、紧”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紧贴在墙上,这和上文的“铺”照应。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4)第四组学生汇报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
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①导思:再读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用对比的方法写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②教师适时点拨:“巴、相当、休想、一根茎”这几个词语说明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非常牢固,所以要重读。
活动2 合作探究:爬山虎的叶子的样子
1.用学习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方法继续探究。课件出示小组探究要求:
课件展示:(1)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段落。
(2)标出作者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词句。
(3)结合教材上的插图,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语句。
2.学生汇报课件,相机出示句子:刚长出来的叶子:嫩红的,不几天就变成嫩绿的。
长大的爬山虎的叶子:绿得“新鲜”,铺得“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
爬山虎叶子的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3.引导学生想象此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再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
4.指导朗读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学生观看爬山虎叶子的视频,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注意读出叶子的美感。
5.这么美的爬山虎长在哪里?谁能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1)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墙上 房顶上)
(2)生齐读第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体会爬山虎常见、普通的特点。
6.小结: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
操作指导:本环节直奔文章的重点内容——爬山虎的脚,弄清楚其特点,再欣赏爬山虎的叶子和生长地。不拘泥于从头到尾的学习顺序,这样能够突出重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演示体验,突破重点。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同时要引导学生读悟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再一次落实了本课的语文要素。
板块三 深入读文,感悟写法
活动1 感情朗读,体会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目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吸引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
3.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4.指导学生思考:人类在哪些方面模仿了爬山虎的脚攀爬的原理。(课件出示)
活动2 运用方法,拓展练笔
1.认真读一读“资料袋”的内容,了解观察记录的两种形式。
(1)图文结合。
(2)做表格。
2.课件出示小练笔:选一种植物,观察一段时间,试着用“资料袋”中提到的方法,记录它的变化。
操作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学会连续观察的记录方法,为本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突出重点。本文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读了这个题目,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爬山虎的脚究竟是什么样的?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教师没有从头到尾进行分析,而是直奔爬山虎的脚,即第3~5自然段。这样能够突出重点,有效地解决重点。
2.读悟结合。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学习,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方法灵活。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没有见过爬山虎的学生也能直观、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细读描写爬山虎叶子、脚及攀爬过程的语句,在品词析句中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真正落实语文要素。
3.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的同时不忘对写作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教学中,结合“资料袋”布置小练笔,指导学生学写观察记录,鼓励学生连续观察,随时记录,真实客观地呈现观察对象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连续、细致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