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醉翁亭记 课时2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醉翁亭记 课时2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8 16:0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12 醉翁亭记
第2课时
精读课文
01
课堂小结
02
积累拓展
03
教材课后习题
04
写作培优
05
CONTENTS 教学目录
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学情回顾
第1段:总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和它的得名原由。
品味第2段
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子运用方面,简要分
析第2段写景的特色。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分别写朝暮之景,形成对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是同样的句式,却又同中有异,节奏由二三变成了三二,形成了错落之美。最后,作者用散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作结。
品味第3段
1.第3段描绘了哪些画面?核心是什么?
滁人之游、太守宴饮之乐、众宾欢、太守醉
太守醉
2.太守宴饮之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食肥鱼,饮甘酒。
(2)就地取材,食野菜。
(3)太守宴乐投壶、下棋、觥筹交错。
示例1:太守因四时美景而醉,更因太平盛世、政治清明而醉。
示例2:太守因山水之景而醉,因滁人欢乐、宴会丰盛、宴中宾客尽兴而醉。
3.太守因何而醉?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示例:夕阳的余晖映照着西山,出游归来的滁人们的影子洒落在山路上。太守欧阳修被人们簇拥着,一步步走下山来,他们游兴未尽,一直在兴致勃勃地交谈着,交谈着……
1.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所展现的画面。
品味第4段
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几个“乐”分别是什么?
禽鸟之“乐”,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
人之“乐”,不仅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为能纵情山水,同时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
太守“乐其乐”,表明太守能超然物外,娱情山水,与民同乐。
3.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乐其乐”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因此“太守之乐其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作者是怎样用“乐”贯穿全文的?
文章第1段写“山行”“闻水声”,暗寓着“乐”字,接着写“山水之乐”,明白道出全文主线;第2段先写山中景色,后点出“乐亦无穷”;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课文整体探究
众宾欢、太守醉的场面,皆充满“乐”;结尾用“醉能同其乐”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乐”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上浑然一体。
2.如何理解“醉”与“乐”的关系?
“醉”和“乐”是相互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与民同乐。
3.作者为何在结尾处才交代出太守就是自己?这样写有何好处?
这样既突出太守作为一方父母,与民同乐的形象,又步步设疑,吸引读者不断追寻,最后点出主人公,使其形象越发鲜明,同时也符合全文层层揭纱式的结构特点。
4.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举例说明。
(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醉翁亭记
总写:
写景: 
写乐:
写归:
亭之环境、由来
日暮醉归,自得其乐
山间朝暮四时美景
游人乐、众宾欢
与民同乐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亭联
联一:
并未成翁,到处也须杖履
不能一醉,此来辜负山林
联二: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积累拓展
联三:
人生百年,把几多风光琴尊等闲抛却
是翁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那个醒来。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文章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然后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教材课后习题
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第一问: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若夫”
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进层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
第二问:第2段写山中朝暮、四季景物变化之美,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第4段写游完回归,太守自得其乐。这三段是按照“景—人—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三、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第一问: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
第二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下笔成文的自负。
四、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朗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的语气。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4.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3、4句中的“也”表示判断,语气更为肯定;第5、6句中的“也”表示陈述,语气较为和缓。
五、《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在后世流传,找出来,说说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及在现代汉语中语义的变化。
【《岳阳楼记》中的成语】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百废具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在现代汉语中,“具”写作“俱”,也说“百废俱举”。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多写作“浩浩荡荡”。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多种多样,非常壮观,也用以形容事物多样、壮观。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醉翁亭记》中的成语】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现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现在多用来比喻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也用来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欧阳修笔下“佳木秀而繁阴”的景色,一定让你联想起了家乡的某处夏季美景,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必须从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描写,50字左右)
写作培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