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过关优选题含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依据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b中红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中的a处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中b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
3、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C.相同条件下煤块粉碎为煤粉,燃烧会更充分
D.做饭时,燃气燃烧使锅底产生黑色物质,应减小进风量
4、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气 D.氢气
5、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改用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6、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
A.只有CO B.只有SO2 C.CO和CO2 D.SO2和CO
7、近日,抖音上一段“可乐灭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消防员猛力摇晃可乐瓶后,打开瓶盖,可乐从瓶中喷射而出,将火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乐能喷射而出,是因为压强发生了改变
B.消防员猛力摇晃是为了加快二氧化碳的逸出
C.电器起火时也能用“可乐灭火”
D.“可乐灭火”不能完全代替灭火器
8、随着轨道交通一、二号线的开通,宁波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为了安全,轨道交通部门规定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强腐蚀性等物品不能通过安检,下列物品可以通过安检的是( )
A.鞭炮 B.汽油 C.液体皂 D.浓硫酸
9、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10、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北京市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压缩天然气(CNG)。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甲烷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11、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图示实验是课本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下列从控制变量法角度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的不同点是可燃物种类不同,相同点是温度都相同
B.ac的不同点是温度不同,相同点是可燃物种类相同
C.bc的相同点是都有可燃物,但有两个不同点
D.ab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白磷燃烧更充分
12、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13、上海世博提出“世博会场馆只给节能开绿灯”,广州市提出“绿色亚运”。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A.拿驾照“换”自行车骑,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
D.上海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二甲醚天然气商用加气站
14、实验桌上因打翻酒精灯而着火时, 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
A.用手扑灭 B.用湿布盖灭
C.赶紧逃跑 D.拨打电话119
15、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C.进入废弃的煤坑前进行灯火试验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
二、填空题。
16、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钻木取火——升高着火点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风助火威——
17、2019年5月,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该发动机用甲烷作燃料。
(1)甲烷(CH4)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2)用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 。
18、能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_____ ;
(2)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CO气体面造成空气污染,其原因是_____ ;
(3)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在氢能、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中,应尽量减少_____ 的使用。
1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其灭火原理为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其中可用于工业炼铁的是 。
20、实验小组用右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①②③为火柴头,位置如图所示,其中③表面覆盖细沙。
(1)点燃酒精灯后,观察到②比①先燃烧,原因是 ;
(2)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对比实验是 。
21、家庭中使用天然气,曾经出现下列情景:
①某人深夜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查找泄漏原因并进行处理时,天然气因某种原因突然发生爆炸。
②某人在封闭的阳台上使用天然气做饭,结果中毒死亡。
根据你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天然气(主要含有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请分析情景①中发生爆炸的可能原因: 。(写一条)
(3)情景②中使人中毒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家庭使用天然气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写两条)
。
22、如下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
(1)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
(2)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石蜡和汽油都是石油的产品,为了减少汽车PM2.5颗粒物排放,你对燃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
23、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灭火的原理是 。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制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制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却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
三、实验探究题。
24、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做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请你帮他分析,完成如下空格: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条件)
(1)实验1 _____ ____
(2)实验2 _____ ____
(3)实验3 _____ _____
25、图一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图一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二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图二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四、计算类综合题。
26、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过关优选题含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依据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b中红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中的a处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中b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A
2、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C
3、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C.相同条件下煤块粉碎为煤粉,燃烧会更充分
D.做饭时,燃气燃烧使锅底产生黑色物质,应减小进风量
【答案】C
4、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气 D.氢气
【答案】B
5、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改用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答案】B
6、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
A.只有CO B.只有SO2 C.CO和CO2 D.SO2和CO
【答案】D
7、近日,抖音上一段“可乐灭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消防员猛力摇晃可乐瓶后,打开瓶盖,可乐从瓶中喷射而出,将火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乐能喷射而出,是因为压强发生了改变
B.消防员猛力摇晃是为了加快二氧化碳的逸出
C.电器起火时也能用“可乐灭火”
D.“可乐灭火”不能完全代替灭火器
【答案】C
8、随着轨道交通一、二号线的开通,宁波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为了安全,轨道交通部门规定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强腐蚀性等物品不能通过安检,下列物品可以通过安检的是( )
A.鞭炮 B.汽油 C.液体皂 D.浓硫酸
【答案】C。
9、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答案】C
10、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北京市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压缩天然气(CNG)。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甲烷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A
11、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图示实验是课本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下列从控制变量法角度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的不同点是可燃物种类不同,相同点是温度都相同
B.ac的不同点是温度不同,相同点是可燃物种类相同
C.bc的相同点是都有可燃物,但有两个不同点
D.ab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白磷燃烧更充分
【答案】C
12、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答案】B
13、上海世博提出“世博会场馆只给节能开绿灯”,广州市提出“绿色亚运”。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A.拿驾照“换”自行车骑,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
D.上海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二甲醚天然气商用加气站
【答案】C
14、实验桌上因打翻酒精灯而着火时, 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
A.用手扑灭 B.用湿布盖灭
C.赶紧逃跑 D.拨打电话119
【答案】B
15、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C.进入废弃的煤坑前进行灯火试验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
【答案】D
二、填空题。
16、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钻木取火——升高着火点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风助火威——
【答案】C 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17、2019年5月,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该发动机用甲烷作燃料。
(1)甲烷(CH4)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2)用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 。
【答案】(1)C (2)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18、能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_____ ;
(2)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CO气体面造成空气污染,其原因是_____ ;
(3)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在氢能、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中,应尽量减少_____ 的使用。
【答案】(1)发热量高、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
(2)氧气不足 (3)化石燃料
1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其灭火原理为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其中可用于工业炼铁的是 。
【答案】隔绝氧气;分子的构成不同;CO。
20、实验小组用右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①②③为火柴头,位置如图所示,其中③表面覆盖细沙。
(1)点燃酒精灯后,观察到②比①先燃烧,原因是 ;
(2)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对比实验是 。
【答案】(1)②比①温度先达到着火点; (2)①③ 。
21、家庭中使用天然气,曾经出现下列情景:
①某人深夜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查找泄漏原因并进行处理时,天然气因某种原因突然发生爆炸。
②某人在封闭的阳台上使用天然气做饭,结果中毒死亡。
根据你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天然气(主要含有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请分析情景①中发生爆炸的可能原因: 。(写一条)
(3)情景②中使人中毒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4)家庭使用天然气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写两条)
。
【答案】(1)CH4+2O2 CO2+2H2O
(2)打开电灯时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在空气中的天然气(或点蜡烛时,引燃混在空气中的天然气等合理答案)
(3)CO
(4)要注意通风,并把废气排到室外;要经常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答案合理即可)
22、如下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
(1)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
(2)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石蜡和汽油都是石油的产品,为了减少汽车PM2.5颗粒物排放,你对燃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
【答案】(1)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23、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灭火的原理是 。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制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制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却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
【答案】(1)隔绝氧气
(2)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山林大火建立防火隔离带
三、实验探究题。
24、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做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请你帮他分析,完成如下空格: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条件)
(1)实验1 _____ ____
(2)实验2 _____ ____
(3)实验3 _____ _____
【答案】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燃烧需要物质是可燃物 玻璃罩内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玻璃罩外的蜡烛不熄灭 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木条燃烧,小煤块不燃烧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5、图一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图一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二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图二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答案】(1)酒精灯 (2)燃烧需要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 低 (4)D
四、计算类综合题。
26、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答案】(1)四; (2);
(3)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4)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