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洛、壶”四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了解古诗大意,抓住“寒雨连江”“楚山孤”“冰心”“玉壶”等品读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积累送别诗,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诗大意,抓住“寒雨连江”“楚山孤”“冰心”“玉壶”等品读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了解题意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齐读课题。芙蓉,都是草字头,本是一种植物,芙蓉楼是楼名,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地点、人物、事情)
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当时,王昌龄被贬到江宁,辛渐回故乡时来向他辞行。王昌龄依依不舍,陪辛渐从江宁到镇江,并在芙蓉楼为辛渐践行送别。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
二、反复诵读,了解诗意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检查,注意正音)
2.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按照“二二三式”的停顿规律,诗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有韵味。
最后一句是古诗的点睛之笔,读的时候不妨语速渐缓、余韵悠长。
3.学习古诗,熟练诵读是第一步,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诗意,请你说给同桌听一听。
三、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一)紧扣“寒雨连江”“楚山孤”品离别意
下面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一二两句,读一读,这两句诗给我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雨、江、楚山)
2.品味“寒雨连江”
(1)出示:
这雨是寒雨,江水和雨水已经连成一片,说起雨,不由得想起杜甫笔下的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同样是写雨,杜甫笔下的雨是怎样的?(这是一场好雨,一场及时雨,润物无声,喜从雨来。)
(2)王昌龄笔下的雨是什么样的呢?
抓住“连”感受雨之大、之久,意境开阔,豪放旷达;“入”字体会雨无声无息。能读出寒雨的大,悄悄而来吗?——
(3)“寒雨连江”这“寒”王昌龄只是身体寒吗?
补充资料:王昌龄,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他才华横溢,曾在朝做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因事获罪,贬谪岭南。开元末,返回长安,又被贬为江宁丞。天宝七载,被贬到更偏远的龙标作尉,但他的志向从未改变,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
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正是他被贬江宁时所作。你觉得他只是身体寒冷吗?(体会作者内心的孤寂)
一个“寒”字,可谓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迷蒙的烟雨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的烟雨之中,更沁透两个离人的心头,再读——
3.感受“楚山孤”
(1)王昌龄极目远眺,却发现眼前只有——(板书:楚山)
(2)其实,在我们吴越之地,山多是连绵不断的,为什么诗人的眼中却是孤零零的呢?(板书:孤)
(3)带着这份孤独寂寞的感觉读一读——
朋友远离内心难免有些伤感有些悲凉,女生读——
孤峙的楚山像极了孤立无助的自己,男生读——
4.认识“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写雨,写出了——诗人的心寒,楚山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这就叫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种伤感孤独的内心。
(二)抓住典故“冰心”“玉壶”悟高洁品性
1. 天亮了,这对好友就要分别了。猜想一下,辛渐回到家乡如果你是王昌龄的亲友?你可能会问些什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
洛阳亲友如相,一片冰心在玉壶。
2.“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到底想要告诉大家什么呢?
3.链接“冰心”“玉壶”诗句: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鲍照《代白头吟》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唐】骆宾王《送别》
鲍照用“玉壶冰”来形容清透的人品;骆宾王用“玉壶冰”比喻纯洁的真情,
王昌龄则借“冰心玉壶”比喻——
4.屡遭贬低,在外为官,诗人以一颗晶莹纯洁的冰心告慰友人,比任何相思的言语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难怪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
这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永久地镌刻在了历史的画卷当中,让我们铭记这千古佳句——
四、拓展延伸,总结写法
1.王昌龄交友广泛,朋友颇多,因此,仅送别诗就有五十多首。本课学习的《芙蓉楼送辛渐》还有一首同名诗写的是前一夜的高楼宴饮。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2.比一比,两首同名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3. 练习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4.除了王昌龄的送别诗,你还知道哪些其他诗人写的送别诗?课后搜集积累,相信你会发现不同的诗人心境不同,对离别的态度不同,表达情感也不一样。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 楚山孤
冰心 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