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秦(前221-前207年)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咏叹高祖》
—唐·王珪gui
汉祖起丰沛,
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
西灭无道秦。
朗诵诗歌,回答问题:诗中的“汉祖”指的是谁?
这首诗描述了什么历史史实?
汉高祖刘邦
刘邦推翻暴秦统治,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汉
背景: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史称:
汉高祖刘邦 出身贫民
一、西汉的建立
“汉并天下”瓦当
“汉并天下”瓦当:此瓦当面"汉并天下"4字凸起,篆书体。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的“汉并天下”瓦当。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模型。设计在长安城宫殿的屋檐上。我们从中看出了一种王者之气。
P55页材料研读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饿死)。凡米石五千(石,dàn,一石米价值五千钱),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1.根据材料说一说,西汉初期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P54找答案)
2.此时汉初统治者(刘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P54找答案)
西汉建立之初,残破荒凉,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穷
2.西汉建立之初社会出现如此景象的主要原因 (P54找答案)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二、休养生息政策--读课本55页回答下面问题
原因:
措施:
影响: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增加农业劳动力。
③为稳定人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④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汉高祖时十五税一)、徭役和兵役。(P56页知识拓展)
使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读课本55-56页回答下面问题
时期:
措施:
影响: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③ “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文”指汉文帝刘恒,“景”指汉景帝刘启。
秦 朝
汉高祖
汉文帝和汉景帝
三分
之二
十五税一
三十
税一
田赋
徭役
秦朝 : 一年数次;服徭役年龄从17岁开始
文帝景帝时期:三年一次;服徭役年龄从20岁开始
P56课后活动1: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答: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是国家主要财源。 ②大量土地荒芜,人民饥荒,国库亏空。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政策。
西汉建立
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
时间:公元前202年
人物:刘邦(汉高祖)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原因: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吸取秦亡教训
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内容:①士兵还乡务农②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鼓励农业生产④轻徭薄赋
结果: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
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
1.__________年,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史称______,他就是________。
2.汉初统治者(刘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3.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什么政策?具体措施?影响?
4.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是?它所在时期?具体措施?影响?
5.“秦亡汉兴”的启示?
公元前202
文景之治。 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③“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刘邦
长安
西汉
汉高祖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奴婢释放为平民③鼓励农业生产④轻徭薄赋
影响:使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暴政亡国,仁政兴国!关注民生,以民为本,减轻农民负担;成由节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
检查学案(课堂检测)
1.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经济非常萧条 B.统治者宽厚仁慈 C.儒家思想的盛行D.社会劳动力缺乏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在书的那一页?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 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3.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统治政策,其主观原因是( )
A.经济凋敝 B.土地兼并严重
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 D.吸取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
4.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
A.吸取秦亡教训 B.减轻人民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5.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到处是一片荒凉景象。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有( )
①秦的暴政 ②秦末农民战争 ③楚汉之争 ④汉初皇帝奢侈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
C
D
D
C
6.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
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7.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8.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9.下列关于“文景之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指刘邦统治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重视“以德化民”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10.汉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
右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 (见P59页注释①)
A.灌溉 B.播种 C.收割 D.耕地
D
公元前256年
李冰修都江堰
公元前221年
嬴政建立秦朝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
刘邦建立西汉
D
C
A
B
11.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
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2.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
A.战国 三国 B.战国 汉朝
C.汉朝 三国 D.汉朝 西晋
13.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
A.重农 B.重商 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
A
B
A
秦朝、西汉农民负担对比
比较 秦朝 西汉
赋税 上缴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文帝、景帝:三十税一
徭役 修长城、阿旁宫、骊山陵等 汉高祖:相应地减免徭役;
汉文帝、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徭役
刑罚 死刑有十多种,有诛族、连坐 文帝、景帝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思考:秦亡汉兴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历史现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分析对比
(1)秦亡原因:由于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力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汉兴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
(3)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要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负担,节俭戒奢。
秦朝二世而亡,而汉朝经过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编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文献记载的盛世。这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合作探讨
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要关注民生,以人为本,要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
政府的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并具有延续性。
思考:如果你是农民,你愿意选择生活在秦,还是西汉?为什么?
感悟
升华
“成由勤俭,败由奢”。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请结合课本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关注民生;
提倡节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