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作业设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作业设计(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07 14:1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上随堂练习】
一、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1.心连心超市上午卖出86袋大米,下午卖出59袋大米,心连心超市全天一共卖出多少袋大米?
2.武帝台小学共有学生169人,其中男生93人,女生有多少人?
二、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53+42=95 84-35=49
【参考答案】
一、1.本题应该用加法计算,因为把上午卖出的86袋大米和下午卖出的59袋大米合起来,是一天卖出的大米,把86和59合并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
2.本题应该用减法计算,因为已知男女生合起来是169人,男生93人,要想知道女生有多少人,就要从总人数里减去男生人数。
二、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得出下以下算式
95-53=42 95-42=53 84-49=35 35+49=84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减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
因课上时间有限,本作业为基础性训练,只安排了两道题,用时大约10分钟。第一题通过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用加减法计算?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第二题让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这两道题都要求学生说明理由,而且要多让几个学生来说,说明理由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两道题中的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加、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进行解释说明,给学生提供了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不断运用概念说理、运用关系式说理,逐步培养其有根据的说理能力,并且通过说理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用加、减法计算的道理的理解和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巩固。
【家庭作业】
一、基础题
1.红星电影院全天卖出145张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列式为
2.晨光文具店运来一批日记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日记本?列式为
3.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数
203+48=251 300-284=16
251 - = 48 16 + = 300
- 48 = 203 - 16 = 284
二、易错题
1.根据 + = ,下面的算式正确的是( )。
A . - = B. - = C. - =
2.已知a-b=c,则下面的算式成立的是( )。
A. b-c=a B. c+b=a C. c-a=b D. a-c=b
三、经典题
1.一个数减去136等于247,求这个数?
2.384加上一个数等于570,求这个数?
四、提高题
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时,错把56写成了65,得到的差是208,正确的差是多少?
(要求一至三题是必做题,四题为选做题)
【参考答案】
一、
1.145-86=59(张)
2.370+630=1000(包)
3.251-203=48 251-48=203 16+284=300 300-16=284
二、1.C 2.BD
三、136+247=384 570-384=186
四、208+65=273,273-56=217
【设计意图】
本作业设计了四道题,包括基础题,易错题,经典题,提高题,其中一至三题是必做题,四题是选做题,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理解,用时15至20分钟。一题是课上习题的延伸,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二题在巩固新知的基础上添加了用图形和字母表示数的内容,用图形或字母代替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稍微增加了一点难度,意在逐步让学生明白算式或关系式不仅可以用数和文字表示,还可以用图形或字母表示;三题属于基础题3的变式,把算式变成文字形式,经常在列式计算中出现,其用意是让学生学会解答此类问题时,把文字变成算式去解决,也是通过让学生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用计算的方法求出这个数;四题是素养能力提升题,意在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思考会找出题中没有错误的被减数,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使用逆推法解题,从错误的结果入手,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求出正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