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课件 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6 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课件 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07 16:0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6节 汽化与液化
第3课时
新知导入
早晨玻璃窗内侧上的水滴以及出现在草或树叶上的露珠是怎么形成的呢?
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上或在草和树叶上发生液化而形成的。
你知道气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液化吗?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放出热量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附着在悬浮于空气中的灰尘上,形成了雾。
2.常见的液化现象
(1)雾的形成
(2)露的形成
(3)水烧开后从壶嘴喷出“白气”。
(4)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冒“白气”。
(5)冬天进屋时呼出的“白气”。
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了液态
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了液态。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
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形成了露。
新知讲解
特别提醒!
从壶嘴喷出的“白气”、雪糕冒出的“白气”,其实都是大量悬浮在空气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注意: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凡是看得见的“白气”“白雾”都不是水蒸气。
活动:在烧杯里加热水,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的下表面会出现什么变化。
玻璃下面出现小水珠,表明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后液化。
气体液化的方法之一:降低温度
(1)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或碰到热气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因为室内或热气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到镜片上。
(2)刚从冰柜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的水珠,
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液化形成的
气体液化的方法之二:在一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增大压强)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气体打火机
液化石油气
“长征3号”运载火箭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体经压缩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
新知讲解
2.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
(1)实验器材
乙醚、注射器、橡皮帽
(2)实验步骤
①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活动:乙醚液化实验
②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内的乙醚呈现—————。
③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将——————。
气态
液化
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度差高达250℃左右。
在金属外壳内衬垫一层多孔材料的吸液芯,芯中充以酒精或其他液体,其中心是气腔。
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液芯内的液体吸热汽化,蒸气沿气腔跑到冷端,在冷端放热液化后,又顺着吸液芯回到热端,如此循环往复。卫星就是利用热管将热量从向阳面“搬”到背阳面,使两侧的温度趋于平衡。
热管温控技术
1.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靠近壶嘴一段温度较高,水蒸气没有液化,看不见白气。而上面一段因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以能被看见。
思考:
2.被100°C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得多,为什么?
100℃的水蒸气液化为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合作探究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被 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
参考答案:这是因为100° C的水蒸气首先要液化为100° C的水,放出大量的热;
所以被100° C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C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
水蒸气烫伤
思考:
电冰箱工作时侧面或背面为什么会发热?
低沸点冷凝剂汽化吸热
吸热之后,冷冻室降温
蒸气被空气压缩机抽走并压缩
再经冷凝器冷却
蒸气发生液化放热
放热之后,外壁升温
电冰箱是利用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原理来工作的。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打开冰箱,烟雾冒出来。
夏天,我们看到冰棒冒烟。
冬天,我们口里呼出白气。
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夏天,地面的自来水管经常会冒汗。
雾的形成。
露水的形成。
注意:这些雾和气都是水汽遇冷形成的液体水。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露是大量水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D.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C
2、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剥开冰棍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B
课堂练习
2.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C
课堂练习
3.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
课堂练习
4.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形成这些“白气”的物态变化是_____,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_____的气温较高。
甲 乙
液化

课堂练习
5. 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蒸汽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液化
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