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作业设计
一、换偏旁写新字,再组词。
醋( ) 燃( ) 饺( ) 拌( )
__( ) __( ) __( ) __( )
宵( ) 摊( ) 筝( ) 眨( )
__( ) __( ) __( ) __( )
二、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 )月十五,处处张灯结( )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 )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 )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在文中括号里给黑体字注音。
2.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
各形各色(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中划线句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
6. 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 多, 多,为的是突出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北京的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称中秋节。
秋月是瓜果丰收之际,北京人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所以中秋又称果子节。“团圆”是中秋节的民俗信仰,吃月饼、庆团圆贯串于各项民俗活动中,所以中秋还称团圆节。八月十五日中午时,北方有糊窗户的习俗,中秋过后天气渐凉,据说中秋午时糊窗户,能把“老爷儿”(太阳光)糊在屋里,一冬不冷。
传说月宫中有永远也砍不断的桂树,因此北京人有中秋节赏桂、饮桂酒之俗。北京人的拜月之俗多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家人团聚,月亮升起后,开始拜月,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
中秋节的晚上许多家庭都要供月,先在庭院中摆放供桌,把自己种植的石榴、盆葡萄、夹竹桃、西番莲、仙人掌、霸王鞭等果木盆花放在供桌两侧,再将请来的“月亮马儿”立于供桌后,又把刻有蟾宫玉兔图案的大月饼插在木架上,当作神位,放在供桌中间。供品有各种月饼和鲜果,其中柿子、苹果成对供,寓意“事事平安”;桃和石榴成对摆,意为“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枣和栗子则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取“早早平安”“利市”之意。一般家庭供月时,由家中的女长辈主祭,先向月亮上香,三叩首,然后全家女成员按辈分,再行三叩首礼。
老北京中秋节的讲究和习俗还有很多,这些讲究、习俗( )形式多样,( )其内涵都在传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祝愿、追求和向往。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老北京的中秋节有瓜果供月、馈赠亲友、 、 等习俗。
3.老北京中秋节的讲究和习俗的内涵是什么?用“__”在文中画出来。
4.短文哪部分是详写 哪部分是略写 简要概括出来。
5.下面诗句描写中秋佳节的是( )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设计意图:
第一题设计了本课的8个生字组词并尝试换偏旁组新字组词,这是意在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常用汉字的积累运用拓展能力,属于基础性作业。
第二题是围绕课内选段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训练,其中既涉及到多音字、易错音字的注音,同类型词积累,标点符号运用,又考察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感悟,属于综合性作业。
第三题组织了较长篇幅的课外阅读材料,综合考察了学生的长文阅读中信息的搜索整合能力,对本课语文要素详略得当写法的有效训练,以及古诗词素养,这是体现出由课内学习向课外理解运用的拓展,属于拓展性作业。
以上作业设计综合考量全体学生学习习惯素养后完成全部三道题用时大约在15-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