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小学五年级体育
蹲踞式起跑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突出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身体练习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教材水平三(五年级上册)快速跑单元第二课时。蹲踞式起跑是田径短跑比赛中必须采用的一种起跑姿势,因为蹲踞式起跑比其它的起跑姿势要快的多,可以在起跑阶段取得一定的优势。对于五年级同学来讲技术难度也比较大。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动作方法,多学会一种技能,获得更快的初速度,提高反应能力。可以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获得更多的运动乐趣。
三、学情分析:
作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练中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分析、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动脑筋,去实践,去体验,并与同伴互相交流、讨论。让学习、练习方式多样化,自由化。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中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方法,并能听信号迅速跑出;在游戏中,发展学生手脚支撑移动的能力。
2.增强学生上下肢肌肉的力量,发展快速反应及奔跑能力,提高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
3.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方法,并注意起跑后加速跑的动作要领
难点:起跑时身体的快速反应
六、教学创意说明
为了突破“初步学会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这一教学重点,化解“协调用力与快速起动”这一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多种诱导手段和层层递进的练习步骤,促进学生逐层深入的学练动作技术。其主要教学环节与步骤有:听信号快速起动练习;“石头、剪刀、布”游戏的拓展(用脚做游戏);分组练习,比一比、评一评。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练习过程中,注重技术动作规范的示范与讲解,着重反复练习“起动”这一关键动作,让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真正做到多学多练、实实在在的提高技能水平。教学过程中强调采取自主学练、相互提示、相互纠正、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有效地增强自我及小组的学练实效。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四肢力量练习,本课还组织了小组间的“蚂蚁搬家”竞赛活动,让同学们的欢快活泼的气氛中参与竞争、享受快乐,建立了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了互信互赖、合作进取的精神。
七、教学主要特色
1、注重竞技技能教材化理念,将传统游戏引入课堂,学生很乐意去参与蹲踞式起跑的技能学习。在游戏过程中,不断的在学生脑海中,输入各就位及预备姿势,快速起动的概念,最终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知识与技能。
2、灵活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蹲踞式起跑学习和传统的游戏相结合变得生动而有趣味,努力激发学生思维与参与技能练习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 曹前进
小学五年级体育
蹲踞式起跑
八、教学过程
根据人体运动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本节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来完成。
(一)准备部分
1.教学常规
2.准备活动
(1)热身慢跑“圆形”跑
(2)徒手操
(3)快速起动小游戏:剪刀、石头、布(跳起来用脚做)
(4)专项性活动:听口令起跑(约15米左右)
(二)基础部分
1.蹲踞式起跑
提问:同学们在电视中看过短跑运动员是怎样起跑的吗?(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看起跑的图片。)
起跑的动作要领:
起跑的动作过程包括:“各就位”,、“预备”、“跑”(鸣枪)三个环节。
(1)“各就位”:站在起跑线后,两脚前后开立(有力脚在前);前脚尖距上起跑线约一脚半,后脚尖离前脚中部约一小腿长,两脚内侧相距约15厘米;两腿屈膝,后膝跪地;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稍并拢(或稍分开),虎口向前,撑于起跑线后,略宽于肩,两臂伸直,颈部放松。
(3)“跑”:或信号声:两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用力前后摆动,两脚用力蹬地,后腿以膝领先积极前摆,前腿髋、踝充公蹬直跑出,身体有较大前倾。
(2)“预备”:臀部平稳抬起,稍高于肩,重心前移。
2.游戏:“蚂蚁搬家”接力
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分成两小组,成纵队分别站在两侧(相距约10米)。游戏开始,由一侧的每小组第一人把篮球放在腹部,用仰卧屈体两手撑地向后行的方法至对面,把篮球交给对面的同学,依次接力,看哪组的同学最先运完。
规则:球必须放在腹部,如果球掉下来,将球捡起并在掉落的地方继续游戏。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创意表演
活动方法:学生根据教师语言的描述自己创想动作,做轻柔整理动作,如柳枝的摆动、小草的生长、小鸟飞等。
要求:舒展、优美、形象、生动。
2.结束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