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树与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诗人:特朗斯特罗姆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1931年4月15日—2015年3月26日),又名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诗人、心理学家。
1931年4月15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949年,在杂志《当月桂树生长之时》上发表第一首诗发表。1954年,发表《17首诗》。 1962年,发表诗集《半完成的天空》。1978年,发表诗集《真实障碍》。1989年,发表诗集《为死者和生者》。2011年10月6日,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3月26日,因中风去世。
树与天空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一、学生自主赏析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多读几次,感受诗歌的美和魅力
2、自主赏析本诗。
要求:学生自选角度,完成一个人的赏析;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点评,完善,整理每位同学赏析点
3、课堂交流与分享
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
课堂交流与分享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课堂分享与交流
师生共同探讨
赏析提示:
本诗想象十分奇特,意境似乎也有点儿朦胧,仿佛关联着多方面的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但又很难读解,不好把握。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推敲索解,而要运用想象,尝试进入诗歌所创造的那个奇异的世界。
建议1:从意象角度进行赏析
建议2:从艺术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建议3:从比较阅读角度进行赏析
建议1:从意象角度赏析
本诗中选取了“树”“天空”“我们”“雪花”等意象,可以对这些意象进行赏析。
1、作为最核心的意象“树”,它有着哪些丰富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2、“我们”在诗中两次出现,请结合诗歌分析其象征意义,并探究使用这一意象得到好处。
3、题目是“树和天空”,但是“天空”这一意象并没有出现在诗中,请说说“天空”的象征意义。
4、诗的最后写树与“我们”都在等待“雪花在空中绽开”,那么,“雪花”在这里有什么寓意?“雪花”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说说。
参考1:
诗人选择“树”作为观照对象,在于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包括树丰富的生态和文化内涵。
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隆重和充分的表示,是生命的主体,是积极向上、蓬勃生长的生命的代表。
它对生命应有的在地下的深度以及永无止境的向上的高度都作了最为坚实而高贵的诠释。于是,树连接了大地与天空,此岸与彼岸,现世与终极一是树,让我们看清了自身的位置和应有的走向。
参考2:
象征意义:“我们”在这里代表人类与自然等存在,“我们”既是自然的旁观者和见证者,也是自然的参与者和存在者,“我们”相互关爱与扶持着。
好处:
① “我们”是树“走动”“有隐事”“汲取雨中的生命”“停下脚步”和“等待”的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使树的各种行为更加真实可感。
②以“我们”的旁观者视角,突出了本诗是将树作为生命主体,使之取得了超越人的自觉和主动性。
③以树“和我们一样”等待雪花绽开,体现出树与人和谐相处的状态,表明人应该有与其他物种和谐共生、成为伙伴的态度。
参考3:
“天空”的象征意义:“天空”是“树”(自然生物)和“我们”(人类)共同的家,代表着自然界。所有生物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
参考4:
“雪花”的含义:作为冬天的象征,它预示着寒冷,然而它又恰恰突显生命的强大意志。另外,“雪花”也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融和无间、和谐共存的世界。
情感:诗人在雪花这一物象中寄寓推崇圣洁与美,欣赏生命之花,让生命归属自然的情感。
建议2:从手法技巧的角度赏析
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关键在于要充分发挥想象,去体会本诗的朦胧的意境,要从人的心灵与自然的关联的角度去体会艺术手法运用的巧妙。
1、本诗想象奇特,意境朦胧,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的一、二两节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请具体分析。
参考1:
树在这里被作为生命主体,取得了超越于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树与人虽同处雨中,但是“走动”“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停下脚步”和“等待”的却首先是树而不是人。“我们”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一个同路人。而“我”(如果可以这样推测诗人的话)则更是仅仅作为“我们”的一个代言人而已,仅仅是目睹了自然生命律动的一个记录员。树在这里有行动(“走”)、有计划(“有急事”)、有对生命自觉自为的争取与充盈,甚至还有着它的宗教般的静观和对于未来一种唯美的期待。
参考2:
①拟人。作者将一切都拟人化了。树怎么会走动?怎么会停下脚步?其实明明是人在走动,人在某一刻停下了脚步。这样写,就让整个林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罩纱,一下子将夜雨中林子的寂静及一种看不见的生长(树木在雨中汲取生命),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②象征。例如:“雪花”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融和无间、和谐共存的世界。
参考3:
这首诗的一、二两节有着层次与境界上的相承与递进的关系。前者主动,后者主静。前者充溢着生命的搏击与律动,启示着自然界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而当“雨停歇”,世界便进人一种行动后的安宁、强力后的静谧。那曾因为争取而匆匆走过的躯体,也终于闪现了夜空下神圣而静穆的“挺拔”。
建议3:比较阅读的角度赏析
把本首诗与其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加以赏析。
1、《自己之歌(节选)》和《树和天空》两首诗都运用了象征手法,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2、《自己之歌(节选)》和《树和天空》两首诗写到了“我”和“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感知自然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3、《树和天空》具有中国传统诗歌的意蕴,如“一棵树在雨中走动”之于“芙蓉泣露香兰笑”,“雨停歇”之于“骤雨初歇”,“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之于“泪眼问花花不语”等。请你使用鉴赏中国传统诗歌的方法,从语言、形象、手法、情感中任选两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1:
《自己之歌(节选)》:诗歌中的“我”,表面上似乎是诗人自己,实际上是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拓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的劳动群众。诗中的“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群体的“我”,“我”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我”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树和天空》:“雪花”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融和无间、和谐共存的圆融化境。在这个世界里,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一切存在之间的距离都将泯灭而消失殆尽,只剩下轻轻飘来的一阵宇宙间的清丽气息。
参考2:
《自己之歌》:是融入式的感知,作者对自然界的土地、山川、草木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我”的眼里,自然和宇宙都蕴涵着上帝的存在,因此,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圣性。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
《树和天空》:是观察式的感知,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树和大自然,角度新颖,使诗人与树的视角发生转移。树如同无言的智者,把诗人瞬间的感受表达了出来。诗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匆忙,雨过天睛,树林静谧,这优美的情景,又让诗人的内心更加宁静,焕发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参考3:
①语言。诗歌中使用“走动”“停歇”“等待”等质朴的词语,使语言在平易中增漆生活气息使用“倾洒”“匆匆”“急”“静”等修饰词,使诗歌节奏缓急并存,起伏有致。
②形象。诗歌选取“一棵树”“雨”“黑鹂”“雪花”等自然界的常见意象,组合成具有时序特色的自然和谐图景,为诗歌增添了自然气息和勃勃生机,为诗人带来了内心的宁静平和。
③手法。诗歌中综合使用拟人、象征等手法,将树人格化,赋予雪花以生命,将人自然物化,通过奇特的想象,创设了自然物与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朦胧意境,将人带入了一个奇异的世界。
④情感。诗歌通过人与其他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事物互换角色,描绘了一个自然中的一切成员和谐共融的场景,表达出与中国传统诗歌“天人合一”一致的自然观念,传达出万物和谐共生的情感态度。
课堂练习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在一个深秋的雨天,诗人被行走的人打动了,同时还有一棵树,这些触发了诗人的思维。
B .诗歌第二节的主要意思是生命在不停地轮回,不停地追寻着梦想。
C .诗歌从雨一下跳到树,诗人以这样壮丽的句子骤然结束了全诗。
D .诗歌通过对树和雨的描写,构成了朦胧、优美的意境,探讨了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2、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诗人采用了想象、夸张的写作手法,把一棵树当作一个雨中疾走的人一样来描写。
B .树虽然每天和我们在一起,但它们完全有另外的梦想,这棵树似乎要急于离开这灰色的场景。
C .在特朗斯特罗姆的视野里,一切都改变了,树匆匆走动,人们停立在树走开的位置上。而树又像鸟儿那样从雨中汲取生命。
D .这在雨水中匆匆行走的形象,突然给世界带来了一种新的秩序,事物之间联系的神秘性显示出来。在这里,诗人隐喻了现代人思维习惯的呆板和和他们精神世界的困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