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 文从字顺(附:习作点评)
一、目标解说
(一) 单元作文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景物,学会理清思路、连贯表达。
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学会推敲字句,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二)技法精讲
描写景物抓特点,思路清晰为首先。
借物抒情巧表达,连贯通顺是重点。
遣词造句有分寸,精准表达好习惯。
标点书写细规范,多读多改才亮眼。
景中有人景有趣,景中有情文章鲜。
“文从字顺”一是指用词要恰当妥帖,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二是指句与句之间要顺从畅达,井然有序。要在作文中做到文从字顺,我们平时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1)思路要清晰
语言表达脉络清晰,能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表述要保持同一角度,句序要保持合理,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紧密妥帖。
(2)文字要通顺
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正误的判断上。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
(3)意思要连贯
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
(4)用语有分寸
人们掌握了大量语汇,这些语汇在描绘事物时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存在一些细微差别,若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表现出精确的分寸感来,将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得精妙确切。
提醒:在作文完篇后,要注意检查:
一是自己出声地读一读,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
二是换个立场,请别人来读,自己来听,看是不是句句听得清,是不是没有一点儿磕绊;
三是对觉得别扭处认真检查一下,检查时一方面要查语言材料——语汇,看其搭配、词性、色彩等;另一方面要查语言的组织形式——语法,看其结构、成分、语序等。
要做到文从字顺,除了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外,还要注意规范自己的书写、行款、标点等习惯,正确运用标点断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书写要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
二、读写搭桥
生:写景的时候怎样做到思路清晰呢?
师:写景首先要仔细观察,找到景物最突出的特点,然后围绕这个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角度,用通顺连贯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就可以做到思路清晰。
如《紫藤萝瀑布》,文章篇幅短小,玲珑剔透,结构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起笔到“不觉加快了脚步”收墨,前后呼应,首尾衔接。
停住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
加快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生命声力所催促,意脉流贯,结构严密,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写景细腻且颇具层次感:有色彩的摹画,如“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等,有形态的绘制,如“像张满的小帆”、“像忍俊不禁的笑容”等,又有芳香的捕捉,如“浅紫色的芳香”;从外象写到内致,从视觉形象写到味觉感应,用墨丰腴,笔致多变。
结构从“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起笔到“不觉加快了脚步”收墨,前后呼应,首尾衔接。停住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催促,意脉流畅,结构严密,给人一种韵致天成的感觉。
生:怎样做到语言连贯呢?
师: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而不能前后脱节,条理混乱。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
首先,要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共同的话题,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每个句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围绕着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
比如《昆明的雨》描写菌子,作者虽然写的内容不少,但都是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不觉得杂乱。
其次,要有合理的顺序。
句、段之间的顺序反映的是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顺承、转接、并列、层进、解说等。口头表达也好,书面表达也好,都要求“言之有序”,但于口头表达比较随便,容易横生枝节,随意粘连,书面表达则要求比较严格。
还要注意语段之间讲究衔接过渡,增强连贯性。适当的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可以帮助衔接句子。过渡的词语或句子的作用是衔接,过渡在说话写文章当中是必要的。如:表示关联的“可是”,“比如”“例如”等这样的提示性词语来,引出例子,使句子上下衔接自然,过渡流畅。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八段写百草园,后十五段写三味书屋,中间用过渡句“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起承上启下作用。
然后,语境要和谐一致。保持前后事理相符,情景相宜。尤其写景状物类文章,要注意语境因素,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景物有远近动静之分,色彩有明暗浓淡之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都必须和谐一致。
最后,表述角度要一致。在说明一个意思或描述一个对象时,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
生: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这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呢?
师:“借物抒情”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写物只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如《济南的冬天》中作者多用温情的意象来描绘济南冬天温晴之景,营造出一种温婉的整体性语感。语言层面写的是济南的“温晴”,所要表达的是济南冬天的温情:“温晴”是所见的外象,是借以表现心象的客体和媒介;“温情”是心象(心灵感受),它蕴涵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感、生命和人生感悟及审美感受。文章不惜笔墨写景,实际是抒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才真正是文章的意蕴、文章的核心。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紫藤萝瀑布》,作者无意之中看到了一树繁盛的紫藤萝,细细观赏之后,作者“疑惑和痛楚”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变得“宁静而喜悦”。作者进而想到以前“稀落伶仃”的紫藤萝,再对照眼前繁盛的紫藤萝。作者联想到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而生命是无止境的,进而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增强了生活的勇气。
生: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写好文章呢?
师:借物抒情的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目标。平时多留心身边事物,用多角度观察生活,善于捕捉食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想法,运用多种手法状写事物,或进行介绍说明,或以物喻人,或咏物寄意,或以物忆事多角度训练,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要写好托物言志的文章,关键是要掌握好“物”与“志向”的内在联系。首先是事物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事物的特点为核心,事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如《一颗小桃树》作者写小桃树时,反复出现“我的小桃树”这样的表述。这种带有强烈主观情感的表述,表明作者笔下这株“野”的、“没出息”的、不美的小桃树,与自己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小桃树是奶奶给的桃核种出来的,蓄着童年的梦,作者对小桃树发芽、长大、 开花以及横遭风雨的叙述,都包含着感慨和寄托。
四、习作指导
单元文题一: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
写作指导:
首先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确定写作对象。然后,仔细观察景物,找到其特别之处,做到心中有数。
接下来就要考虑怎么写的问题了。可以先读读本单元状物散文样本文章《紫藤萝瀑布》,学习写景的方法。重点学习文章第二段,作者以精细的工笔,描摹了紫藤萝繁花似锦的盛开景象和独具特色的神采风韵。先整体感受,“像一条瀑布”,是“紫色的大条幅”,写出花的盛大、壮观。再局部细写,依次描写了花瀑、花穗、花朵,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花的色泽、花的芳香、花的形态,凸显了花开的茂密、旺盛。据此梳理一下写作方法:
1.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观察、体验、感悟景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色彩等。
2. 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层次出发,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3.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内外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等表现手法。
随堂佳作:
菊花
那五彩缤纷的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喷泉,绽出金丝银线;有的像绣球花朵,环抱成团;有的像海葵,花瓣弯弯曲曲。那引人注目的悬崖菊朵朵怒放,挺立在高高的花架上,像孔雀开屏,像凤凰展翅,又像少女拖着裙带,亭亭玉立。近看,红的火红,黄的金黄,层层叠叠的花聚在一起,像一个个小绒线球,花蕊则像一个个小蘑菇。白花则另有一番情趣:单层花瓣,稀稀落落,像一片放大的晶莹的雪花,而那绿色的花蕊好不密集,像许许多多的蚕卵,挨挨挤挤。红、白、黄三色花从花盆垂挂下来,长长的、宽宽的,简直就像一条五彩缤纷的瀑布,好一派磅礴的气势!还有那“富士雪峰”,是一朵雪白的案头菊,花瓣又厚又多,中间那弯弯曲曲的花瓣稍稍向里卷着,最外层的花瓣微微地伸展出来,整朵花成为圆形,远远看,就像一座气势逼人的雪山,那结实的枝干上伸出的几片绿叶,就像山下的一片草原。
习作点评:
本段描写的对象是菊花。作者充分借鉴了《紫藤萝瀑布》写景的方法,写景细腻且颇具层次感:有色彩的摹画,如“红的火红,黄的金黄”、“ 红、白、黄三色花”等,有形态的绘制,如“像孔雀开屏”、“像一条五彩缤纷的瀑布”等,从局部写到整体,由近到远,用墨丰腴,笔致多变,思路清晰。
单元文题二: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扩写是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扩写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可以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
本题题干要求“在第一题的基础上”扩写,“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那么,我们可以明确,本题扩写的重点在于“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部分。
接下来我们可以借鉴课文《一颗小桃树》的写法,找到菊花的主要特点与所托志向和意愿相同点和相似点。《一颗小桃树》通过写出小桃树的成长经历与贾平凹成长经历的相似点,同时揭示了一个生活哲理: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菊花的意志和人的坚强不也是相似的吗?
我们就可以动笔扩写了。记得文章写好后要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随堂佳作:
菊花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咏菊》中写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诗人赞美的不正是菊花吗?我喜爱这秋天,更喜爱美丽的菊花!
当大地迈入晚秋的时候,特别是在九月里,它一枝独秀,当牡丹、玫瑰、百合、水仙、兰花、荷花都慢慢低下头的时候,失去美丽光彩的时候,菊花却迎着寒风傲然开放.
看那五彩缤纷的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喷泉,绽出金丝银线;有的像绣球花朵,环抱成团;有的像海葵,花瓣弯弯曲曲。那引人注目的悬崖菊朵朵怒放,挺立在高高的花架上,像孔雀开屏,像凤凰展翅,又像少女拖着裙带,亭亭玉立。近看,红的火红,黄的金黄,层层叠叠的花聚在一起,像一个个小绒线球,花蕊则像一个个小蘑菇。白花则另有一番情趣:单层花瓣,稀稀落落,像一片放大的晶莹的雪花,而那绿色的花蕊好不密集,像许许多多的蚕卵,挨挨挤挤。红、白、黄三色花从花盆垂挂下来,长长的、宽宽的,简直就像一条五彩缤纷的瀑布,好一派磅礴的气势!还有那“富士雪峰”,是一朵雪白的案头菊,花瓣又厚又多,中间那弯弯曲曲的花瓣稍稍向里卷着,最外层的花瓣微微地伸展出来,整朵花成为圆形,远远看,就像一座气势逼人的雪山,那结实的枝干上伸出的几片绿叶,就像山下的一片草原。
菊花,它是寒秋之魂,是一个在寒秋中盛开的仙子,它只有短暂的生命,却让自己活的如此精彩。
瞧!那一朵粉红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既像一个小绒球,又像一个大家族围坐在一起商议什么事情。再瞧那儿,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在听秋风老师为他们讲故事呢!看他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得到秋风老师的表扬吧!美丽的菊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每一个人到了这里都要弯下腰来闻一闻,仿佛吸足了氧气,站起来就觉得心旷神怡,走起路来显得那么精神。
我望着这意志坚强的花,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菊花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精神的象征吗?我赞美菊花,赞美他那顽强的生命力;更赞美在现实生活中,像菊花一样的人。
习作点评:
本文在第一题片段描写的基础上,借鉴课文《一棵小桃树》的写法,扩写而成。对菊花的赞美之中寄托着作者对人的生命力赞美。
单元文题三: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这道命题作文的题面简洁明了,几乎没有什么审题障碍, 只要扣住 “ 月亮 ”进行写作即可。具体写作时,可按以下几步进行:
一、精选方向。“月亮”这一题目写作范围比较宽泛,可描写美妙的月景,可借月抒发心中的真情,可由月亮展开浪漫的想象…… 甚至,还可去描写月亮在古典诗词中的遨游。动笔之前,不妨静下心来,对自己素材库中的 “ 月亮 ”进行一番检索,确定具体的写作方向。
二、理清思路。确定了写什么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比如你写中秋夜望月,思念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就可先对天上圆月展开描写;然后借月抒怀,回忆往事,倾吐思念之情;最后再回到月亮上,结束全文。其中,忆事和抒情应作为重点。
三、精心描摹。既然是以“ 月亮 ”为文题进行写作,无论写景,还是记事、抒情,都要建立在对月亮展开的细致描写上。描写月亮时,除了对月亮本身的阴晴圆缺、色彩变化展开描摹外,还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烘托月亮,比如写月色下的村庄、 田野、 山川等。另外, 还要讲究动静结合, 比如写月食, 就可写它的变化过程等。在描写过程中,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让笔下的月亮充满诗情画意。
四、巧妙抒怀。古往今来,月亮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内心情感的寄托物,有望月怀亲的,有咏月思乡的,有抒发悲苦离愁的…… 抒情时,情感一定要真挚。
随堂佳作:
月亮
李思雅
自古以來,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在诗人们的笔下,月亮被比喻成了许多有趣的事物。“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这是李白笔下的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是白居易笔下的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是李贺笔下的月;“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这是五代词人牛希济笔下的月 …… 这些诗句,比喻新奇,令人过目不忘。
不过,我最喜欢的却是爸爸对月亮的比喻—— 月亮是一张老唱片,总在你望月的时候,轻轻响起。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平时爱舞文弄墨,常有一些诗文发表。虽然我对他的大多数作品不以为是,但对 “ 月亮是一张老唱片”这一句却格外喜欢。
我专门上网查了一下,在爸爸年轻时,听音乐不像我们现在这么方便。那时的音乐,是刻在唱片上的,然后用唱机播放。那唱片圆圆的,盘子般大小,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你想想看,那圆圆的满月,可不就像一张老唱片?而我们每个人的目光,就是一枚长长的唱针。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月亮,与月亮对视时,心中自然会升起许多情思,或怀念故士,或思念亲人,或幻想团圆的场面。这时候,一首首抒情的小夜曲便会在耳畔轻轻响起,如泣如诉,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在月亮这张老唱片上,一定刻录了许许多多歌曲, 数也数不清。不信, 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或坐于窗下,或信步于庭院,举头望月试一试,你心中想什么,月亮就一定会放什么歌曲给你听。
月亮,我要把你这张老唱片好好珍藏在心灵深处,并且经常翻出来听听。
习作点评:
作文构思巧妙,作者先列举古人描写月亮的诗句,题材丰富,比喻新奇。然后笔锋一转,说自己最喜欢的其实是爸爸对月亮的比喻——“月亮是张老唱片”。作者详写月亮这张“唱片”, 其中“我们每个人的目光,就是一枚长长的唱针”等句子特别生动传神。最后,借“月亮”表达了珍藏美好岁月的心愿,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