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能力突破题(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能力突破题(word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07 16:2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能力突破题含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木炭与O2反应可生成CO2,也可生成CO
B.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木炭与O2生成CO的过程放出热量
D.木炭与O2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2、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可以制作铅笔芯
C.C60具有超导性,广泛用于超导领域
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3、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B.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4、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仪器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 B.所制气体的性质
C.所制气体的颜色 D.反应的条件
5、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④组合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②中的小试管在实验过程中起液封的作用
C.装置③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优点是能控制反应速率
D.装置⑤用于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放在b端处验满
6、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氨气4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下列实验用品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冷而干燥的烧杯
C.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 D.装有蒸馏水的烧杯
7、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5.2个大气压下,将二氧化碳冷却到-56.6℃能得到液态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极难于液化的气体
  B.二氧化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C.二氧化碳有毒
  D.二氧化碳气不能燃烧
10、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CO可以在O2中燃烧
D.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常用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磷矿粉
C.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且大多数金属的延展性都较好
D.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1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下降
C.瓶内液体吸入注射器内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13、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升温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臭氧   D.二氧化碳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纸花变成红色
C.用燃烧的木条能检验出二氧化碳与氮气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区分氧气和空气
15、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石墨可以用来制作铅笔芯是利用其质软的物理性质
二、填空题。
16、“炭火烧烤”是许多同学喜爱的食物,其原理是利用木炭燃烧的高温来烤熟食物,木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吃“烧烤”容易发生的危险是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红热的木炭上撒一些红棕色氧化铁粉末,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___________ 和 _______,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①密度的大小,密度比空气大的,用__________ 法,密度比空气小的,用 ____________ 法;②在水中的溶解性及是否与水反应,难(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用 ___________法。
1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使天更蓝,水更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2NO+2CON2+2CO2,该反应的涉及的物质中,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中毒的是 ________ 。
(2)“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密切相关”.例如: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 ________性.
(3)目前人类以及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________ 。
19、(1)小杰在一个玻璃瓶中装了半瓶液体,从另一个玻璃瓶中用镊子取出了一些固体颗粒,他把固体的小颗粒用镊子投入瓶中,立即将瘪气球的开口端套住瓶口,再用橡皮筋拉紧,如图1所示,不久,大家看到气球膨胀起来了,如图2,要产生这种现象,则可能的物质组合是:
液体 固体
可能1 _____ _____
可能2 _____ _____
(2)小明在塑料瓶里装了液体后,充入了一种气体,立即拧紧瓶盖,一会儿,瓶子变瘪了,如图2,要产生这种现象,则可能的物质组合是:
液体 固体
可能1 _____ _____
可能2 _____ _____
20、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碳粉。
(1)碳粉不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黑色 B.易溶于水
C.可燃性 D.常温下稳定
(2)将碳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强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碳表现出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21、实验室制取CO2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收集。
22、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 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 难溶于水,密度为 1.25g 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 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还原出来,请你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 ;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 。
2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及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_____ 。
(2)如图A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_____(填“上层”或“下层”)蜡烛先熄灭;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 。
化学性质是:_____ 。
(3)如图B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 。
三、实验题。
24、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可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1)写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判断木炭与氧化铜已经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
(3)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4)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2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1)如图1,收集两塑料瓶二氧化碳气体,向甲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乙瓶中加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①甲瓶中出现的现象有________ 。
②由乙瓶中出现的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 。
(2)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资料:①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体积二氧化碳。
②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将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如图2,丙、丁中分别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向装置中缓慢通入约二氧化碳,丙、丁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 。
四、计算题。
26、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检验当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在实验室将25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入盛有10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16.2 g。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能力突破题含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木炭与O2反应可生成CO2,也可生成CO
B.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木炭与O2生成CO的过程放出热量
D.木炭与O2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B
2、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可以制作铅笔芯
C.C60具有超导性,广泛用于超导领域
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答案】D
3、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B.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答案】B
4、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仪器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 B.所制气体的性质
C.所制气体的颜色 D.反应的条件
【答案】C 
5、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④组合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②中的小试管在实验过程中起液封的作用
C.装置③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优点是能控制反应速率
D.装置⑤用于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放在b端处验满
【答案】B
6、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氨气4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下列实验用品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冷而干燥的烧杯
C.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 D.装有蒸馏水的烧杯
【答案】B
7、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答案】D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5.2个大气压下,将二氧化碳冷却到-56.6℃能得到液态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极难于液化的气体
  B.二氧化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C.二氧化碳有毒
  D.二氧化碳气不能燃烧
【答案】D  
10、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CO可以在O2中燃烧
D.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答案】C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常用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磷矿粉
C.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且大多数金属的延展性都较好
D.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答案】D
1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B.长颈漏斗内液面下降
C.瓶内液体吸入注射器内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答案】A
13、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升温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臭氧   D.二氧化碳
【答案】D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纸花变成红色
C.用燃烧的木条能检验出二氧化碳与氮气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区分氧气和空气
【答案】D
15、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石墨可以用来制作铅笔芯是利用其质软的物理性质
【答案】C
二、填空题。
16、“炭火烧烤”是许多同学喜爱的食物,其原理是利用木炭燃烧的高温来烤熟食物,木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吃“烧烤”容易发生的危险是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红热的木炭上撒一些红棕色氧化铁粉末,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CO2 CO中毒 3C+2Fe2O34Fe+3CO2↑
17、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___________ 和 _______,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①密度的大小,密度比空气大的,用__________ 法,密度比空气小的,用 ____________ 法;②在水中的溶解性及是否与水反应,难(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用 ___________法。
【答案】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向上排空气
向下排空气 排水
1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使天更蓝,水更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2NO+2CON2+2CO2,该反应的涉及的物质中,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中毒的是 ________ 。
(2)“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密切相关”.例如: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 ________性.
(3)目前人类以及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________ 。
【答案】CO(或一氧化碳); 导电; 天然气
19、(1)小杰在一个玻璃瓶中装了半瓶液体,从另一个玻璃瓶中用镊子取出了一些固体颗粒,他把固体的小颗粒用镊子投入瓶中,立即将瘪气球的开口端套住瓶口,再用橡皮筋拉紧,如图1所示,不久,大家看到气球膨胀起来了,如图2,要产生这种现象,则可能的物质组合是:
液体 固体
可能1 _____ _____
可能2 _____ _____
(2)小明在塑料瓶里装了液体后,充入了一种气体,立即拧紧瓶盖,一会儿,瓶子变瘪了,如图2,要产生这种现象,则可能的物质组合是:
液体 固体
可能1 _____ _____
可能2 _____ _____
【答案】(1)稀硫酸 锌 稀盐酸 碳酸钙
(2)水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二氧化碳
20、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碳粉。
(1)碳粉不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黑色 B.易溶于水
C.可燃性 D.常温下稳定
(2)将碳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强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碳表现出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答案】(1)B  (2)C+2CuO2Cu+CO2↑ 还原
21、实验室制取CO2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收集。
【答案】向上排空气
22、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 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 难溶于水,密度为 1.25g 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 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还原出来,请你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 ;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 。
【答案】(1)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可燃性;还原性
2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及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_____ 。
(2)如图A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_____(填“上层”或“下层”)蜡烛先熄灭;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 。
化学性质是:_____ 。
(3)如图B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 。
【答案】(1)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氧气已满
(2)下层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3)Ca( OH) 2+CO2=CaCO3↓+H2O
三、实验题。
24、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可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1)写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判断木炭与氧化铜已经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
(3)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4)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答案】(1)C+2CuO2Cu+CO2↑
(2)黑色固体中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操作简单(或其他合理答案)
(4)液体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2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1)如图1,收集两塑料瓶二氧化碳气体,向甲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乙瓶中加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①甲瓶中出现的现象有________ 。
②由乙瓶中出现的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 。
(2)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资料:①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体积二氧化碳。
②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将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如图2,丙、丁中分别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向装置中缓慢通入约二氧化碳,丙、丁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 。
【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塑料瓶变瘪
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2)实验中通入的气体体积远大于丙中溶液的体积,而丁中的溶液又无明显变化
四、计算题。
26、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检验当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在实验室将25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入盛有10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16.2 g。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5 g+100 g-116.2 g=8.8 g
(2)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所用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8.8 g
  = x==20 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
(3) = y==14.6 g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4.6%。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 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代入方程式的数据必须是纯净物,而题中的数据都是混合物,此时需用差量法,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即是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把CO2的质量代入方程式,即可求出其他物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