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即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即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8 11:2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即时训练
1、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贵”
2、17世纪,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或编译欧洲科学文化著作。这一“西学东渐”现象( )
A.推动中国人普遍接受先进科学 B.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
C.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 D.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3、明清两代,朝廷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编纂《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典籍,在编纂时按照朝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由此可知,这些大型典籍的编纂旨在( )
A.总结传统文化精髓 B.彰显皇帝丰功伟绩
C.探索近代自然科学 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4、《醒世姻缘传》是一部以明代家庭为描写中心的长篇白话小说,全书共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铺陈展开。可见这部小说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
A.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B.婚姻自主日渐流行
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 D.佛教思想影响很大
5、某同学以“上海与近代西学东渐”为主题进行课题研究,他选择的最佳研究对象有( )
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 B.《几何原本》、黄道婆
C.同文馆、徐光启 D.公共租界、《新青年》
6、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7、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8、明成祖时编成的《永乐大典》,辑录了上古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清乾隆后期,编成的《四库全书》,共收录古代这反映了明清典籍( )
A.总结性强 B.注重实用 C.继承创新 D.服务于生产
9、冯梦龙短篇小说“三言”大卖,激起了出版商野心。他们联系另一位通俗文学作家,凌初,于是《拍案惊奇》问世,市场一片叫好;书商见此,与凌商议,凌再次挥笔,写出《二刻拍案惊奇》。这反映了当时( )
A.商人文化眼光敏锐 B.短篇小说市场广阔
C.科举考试内容变化 D.市民阶层精神需求
10、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家提出了不同主张,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以下关于儒家思想家与其主张匹配正确的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③致良知,知行合一点
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A.黄宗羲、王阳明、董仲舒、孔子B.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孔子
C.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孟子D.黄宗羲、董仲舒、王阳明、孟子
11、明代小说家热衷于塑造心地仁慈、品行端正,求财有道的商人形象。在他们的笔下,只有这样的商贾才能发家致富,甚至可以得到上天的垂青;反之,则在商场上一败涂地,即使发了财也无福消受。据此可知,明代小说( )
A.受重利轻义思想影响深刻 B.受到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表现出极强的虚构性特征 D.加强了对百姓的思想控制
12、黄宗羲将君臣伦理比拟成后天的、可进退的“师友之道”,为臣者“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由此可知黄宗羲( )
A.力图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B.开始对传统伦理进行反思
C.否定君主制追求民主平等 D.主张构建新型的君臣关系
13、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潞安有著名的丝织业,最盛时“登机鸣抒者,奚啻数千家”,“其机则九千余张,分为六班七十二号”,但当地不养蚕缫丝;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反映了( )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B.长途运输的便利
C.小农经济出现局部解体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4、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由此可知其治学思想是( )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工商皆本 C.主张格物致知 D.强调经世致用
15、据记载,康熙年间江南大旱,米价由每升七文涨至二十四文。雍正、乾隆时期连岁丰稔,每升十四五文为常价。北方的麦价同样呈现成倍上涨之势。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作物的推广 B.赋役制度的改革
C.白银的大量流入 D.人口的迅速膨胀
16、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一家之法”。这反映出他( )
A.倡导为政以德 B.主张隆礼重法 C.提倡工商皆本 D.反对君主专制
17、明清时期出现大量描写追求个性解放的作品,如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B.君主专制强化 C.社会流动加快 D.近代化的启动
18、鲁迅在其作品《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元明清时期各类小说进行划分与界定,如元明之讲史,明清时期的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谴责小说等,这些名称迄今沿用。被其划入元明之讲史的作品有( )
①《西游记》
②《水浒传》
③《红楼梦》
④《三国演义》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9、王阳明在与弟子讨论如何处理儒生治学与治生的关系时,提出学者应当以治学为首务,但若能调停得“心体无累”,那么虽“终日做买卖”,也“不害其为圣为贤”。王阳明的这一言论( )
A.完善了理学的人性论 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否定了儒学的义利观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在《红楼梦》中,王熙凤、贾探春等人物形象体现的女性参与“社会”事务的要求和杰出的管理才能,把对女性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的重视推向了更深的层面。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B.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C.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D.女性社会价值受到关注
2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C.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 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2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反对君主专制,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B.主张“农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C.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国家
D.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23、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24、李贽并未绝对地否认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 )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封建正统地位
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主义学风
C.推动人们从正统儒学中解放出来
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25、明代,中外科技交流是由民间推动的,是自下而上并得到朝廷鼓励的。而清初,与西方传教士的科技交往仅限于朝廷,拥有技艺的西方传教土成为天朝大国太平盛世的装饰品,甚至认为西学源于中学。这一现象表明( )
A.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的态度 B.皇权不断加强的总体趋势
C.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决定作用 D.明清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
26、清初学者王夫之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即置郡县为“行其大公”。民初学者章太炎说:“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平其政”即“使人们在政治上平等”。“行其大公”和“平其政者”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序化
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郡县制更利于皇帝集权
27、阅读下列材料
1772年,乾隆下令编修《四库全书》;与此同时,法国学者狄德罗开始编纂《百科全书》。这是中西方文化史上具有界标意义的事件。
材料一 “今内府藏书,插架不为不富,然古今以来著作之手,无虑数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今宜及时采集,汇送京师,以彰千古同文之盛。”“着传谕各督抚饬属留心”访查……其挖出正本、翻本书内违悖字样,无论一两页及三行或数字,均着收存汇齐,送京销毁……。
——乾隆谕旨
材料二 (《百科全书》宗旨)汇集世界上分散的各种知识,向现时同我们一起活着的人们阐述它们的普遍体系,并将此书传之于我们的后人,从而使得过去时代的业绩对未来的时代不是无用的东西,让我们的子弟因为更有知识,从而更有道德、也更幸福,使我们与世长辞的时候无愧于人的称号。
——肖东发、周悦《<四库全书>与法国<百科全书>编纂出版之比较》
材料三 在《四库全书》著录的3400余部书籍中,经部各书“甄录最宽”,所收高达600余部……关于手工业科技一类著述,除某些为封建统治所需要的项目如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农桑外,其他方面收录的则寥寥无几。《百科全书》作为一部知识辞典,它采用辞条的形式,把各门科学知识汇集一书并分门别类加以论述。每一辞条,作者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该命题的范围、含义、历史渊源以及发展现状,做出全新的阐释或详细的记述。
——肖东发、周悦(《四库全书》与法国《百科全书》编纂出版之比较)
编写《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的编纂目的分别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有何异同?
你如何看待《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的不同?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在近代科学方法和自然哲学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现代“科学之光”。他认为应该把尊重事实,搜集和确定事实作为“归纳法”的第一步。培根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他指出“所谓知识在于实践中能够具有一定的效用,功用是实践的根本属性。”他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人类征服和占有自然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丁立群等《技术实践论:另一种实践哲学传统》
材料二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代表。顾炎武在治学过程中反对一味模仿古人,提倡独力创新,将“独创理论还原于人事的日常经验才可知其正误”。顾炎式做学问反对玄学、理学之清谈,主张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的学问,引古著今,注重用学到的知识或自已形成的理论来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提出了“学以致用”、“明道教世”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学者的“济世情怀”。
——摘编自威福康《论颐炎武治学方法的儒家精神与哲学意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根与顾炎武学术思想的相同之处。并简述二人学术思想不同的历史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学术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贵”是顾炎武提出的,强调的是经世致用思想,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程朱理学的内容,排除。B选项是黄宗羲的主张,排除。C选项是李贽的思想主张,排除。故选:D。
2、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17世纪的晚明时期,中国科学家主要是从“欧洲科学文化著作”接触到西方的科学理念和科学文化,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故C项正确。A项中的“普遍”说法绝对,故排除。中国人的思维方法并不是因为一两本书就会改变,故B项错误。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开启是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的新思想萌发,故D项错误。故选:C。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大型图书编纂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删除民间的异端书籍,进而强化君主专制,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4、答案:D
解析:D.从材料信息“前世姻缘”“今世烟缘”“人生业果、冤仇相报”可知,这体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故选D项;ABC.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均排除。故选:D。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上海设有公共租界;《新青年》(前身是《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引入“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D正确。ABC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D。
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儒思想的框架下,作品创作受官方影响极深。而在明朝中后期,作品描写的对象逐渐下移至普通百姓,说明作品创作受官方控制和影响逐渐减弱,个体自由主义思想逐渐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排除。儒家思想一脉相承,明代儒家思想未冲破宋代理学的禁锢,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
7、答案:A
解析: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C项“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属于格物致知,属于程朱理学,排除。B、D两项表述错误。
8、答案:A
解析:据材料“辑录了上古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共收录古代重要典籍约3500种”可知,这两本书带有明显的总结性特征,A项正确;实用性、创新性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C两项;题干所列的两部大型典籍并非服务于生产,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他们联系另一位通俗文学作家,凌初,于是《拍案惊奇》问世,市场一片叫好;书商见此,与凌商议,凌再次挥笔,写出《二刻拍案惊奇》。”可得出通俗小说的盛行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要,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与商人的眼光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市场广阔,排除B项;材料与科举无关,排除C项。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是顾炎武的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点”是王阳明致良知是思想,“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是孟子仁政的主张,C项正确;ABD都不符合题干的特点,排除。故选:C。
11、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心地仁慈、品行端正、求财有道”可知,明代小说家热衷于塑造注重道德品行的儒商形象,反映出明代小说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儒家思想提倡“重义轻利”,受其影响,明代小说大多批判“重利轻义”,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社会教化,并非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眀清之际黄宗羲的思想主张。A题干信息强调的是反对旧式的君臣关系,而不是反对封建制度,故A错误; B.“开始”一词错误,仅从题干信息无法看出,故B错误; C.黄宗羲并不否定君主制,这不符合黄宗羲的政体观,故C错误; D从题干信息可知,黄宗羲将君臣伦理比拟成“师友之道”,说明其反对过去君上臣下的旧式君臣关系,主张构建新型的君臣关系,故D正确。
13、答案:D
解析:明朝时期的纺织业中心不见种桑,种桑地区却不见丝织业,这体现了区域分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手工业而非农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长途运输,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排除C项。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反对君主专制不符合材料中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商皆本属于经济方面主张,与材料中学术主张不符。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致知属于朱熹的求理主张。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批评空谈心性,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可知顾炎武主张实学,提倡经世致用。故选:D。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康熙年间江南大旱,米价由每升七文涨至二十四文”“雍正、乾隆时期连岁丰稔,每升十四五文为常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粮食需求量增大,导致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经济作物的推广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业化会促进农业的发展,因此经济作物的推广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清朝废除人头税,摊丁入亩,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有利于促进人口增长,但不是主要原因,B项错误;材料所述康雍乾时期粮食价格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迅速膨胀,粮食需求量增大,而不是白银的流入,C项错误。
16、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可知,黄宗羲的这一主张是对君主专制的否定,即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没有体现为政以德,而且这一思想是孔子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没有体现主张天下共主和提倡工商皆本,故BC两项错误。故选:D。
17、答案:A
1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浒传》以宋代农民起义为题材,《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为题材,与历史密切相关,属元明之讲史,B项正确;①西游记属神魔小说,③红楼梦属人情小说,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阳明心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王阳明认为儒生如果能够在治学的同时兼做商业并且“心体无累”,那么这也不会阻碍其“为圣为贤”,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儒生从事商业经营的合理性,适应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故选D项;材料并未反映对人性的认知,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专制统治的发展,故排除B项;王阳明的学说依然强调治学为首务,这一理论只是冲击了儒学的义利观,并未否定儒学的义利观,故排除C项。
2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问世于封建社会后期,其中展现的“女性参与‘社会’事务的要求和杰出的管理才能”和“对女性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的重视”表明作者对女性社会价值的关注,故D正确;A项是指近代的辛亥革命,故排除;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故排除BC。故选:D。
21、答案:B
解析:黄宗羲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但没有能够提出系统的社会政治理论,没有能够创立“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22、答案:A
2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本质相同,即都承认天理是万物的本源,追求天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必须摒弃欲望才能够实现对天理的感悟,所以答案选B,A C两项只是陆王心学的主张, D项只是程朱理学的观点。
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选择C:据题意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孔子的权威,有利于将人们从正统儒学中解放出来。
2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而清初,与西方传教士的科技交往仅限于朝廷,拥有技艺的西方传教土成为天朝大国太平盛世的装饰品,甚至认为西学源于中学。”可知,反映了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A项正确;皇权不断加强的总体趋势,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决定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明清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
2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显著标志,是“公天下”的开端,主要依据是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打破贵族世袭的局面,C项正确;材料与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以及皇帝集权的说法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7、答案:(1)时代背景:中国:清朝国力强盛;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文化思想高度专制。法国: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运动兴起;科学革命推动和文化教育发展。
(2)目的:编纂《四库全书》,整理古代文化成果;强化思想大一统;维护专制统治。编纂《百科全书》,以传播知识;用科学、理性启蒙世人。
(3)不同:两者均为文化巨著,代表了当时东西方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不同:《四库全书》以社会科学为主,是对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总结,服务于专制统治;《百科全书》介绍的主要是科学新成果,涉及各个学科,汇总了当时一切科学成就,宣传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
(4)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体现;同一时期的东西方文化发展的巨大差异性,是由不同生产方式决定的。
解析:(1)时代背景:根据材料提示“1772年,乾隆下令编修《四库全书》;与此同时,法国学者狄德罗开始编纂《百科全书》”,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四库全书》成书时,清朝国力强盛,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文化思想高度专制,而当时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运动兴起,科学革命推动和文化教育发展。
(2)目的:根据材料一中“彰千古同文之盛”“其挖出正本、翻本书内违悖字样,无论一两页及三行或数字,均着收存汇齐,送京销毁”可知,《四库全书》的编纂目的是整理古代文化成果,强化思想大一统,维护专制统治;根据材料二中“汇集世界上分散的各种知识,向现时同我们一起活着的人们阐述它们的普遍体系,并将此书传之于我们的后人”可知,《百科全书》的编纂目的是传播知识,用科学和理性启蒙世人。
(3)不同:根据材料三中“《四库全书》著录的3400余部书籍”“《百科全书》作为一部知识辞典”可知,两者均为文化巨著,代表了当时东西方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不同:根据材料三中“经部各书‘甄录最宽’,所收高达600余部”“除某些为封建统治所需要的项目如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农桑外,其他方面收录的则寥寥无几”可知,《四库全书》以社会科学为主,对传统文化典籍进行整理、总结,服务于专制统治;根据“把各门科学知识汇集一书并分门别类加以论述”等信息可知,《百科全书》介绍科学新成果,涉及各个学科,汇总当时一切科学成就,宣传启蒙思想。
(4)认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和相关问题,运用唯物史观,从两书编撰时代、内容和影响的不同等方面分析可知,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体现,同一时期,东西方文化发展差异性,是由不同生产方式决定的。
28、答案:(1)同:重视材料或实践(事实)为学术研究的依据;主张开拓新的研究思路(创新);提出学术研究要有实用价值。
价值:培根:为近代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拓宽了近代哲学研究的思路。
顾炎武:继承和发展了儒学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及“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思想源泉。
(2)背景:培根: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顾炎武:明末统治危机及明、清王朝的更迭;宋明理学的日渐僵化,新思想的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1)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他认为应该把尊重事实,搜集和确定事实作为‘归纳法’的第一步。”和材料二“将“独创理论还原于人事的日常经验才可知其正误”可推出都重视材料或实践(事实)为学术研究的依据;根据材料一“在近代科学方法和自然哲学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和材料二“顾炎武在治学过程中反对一味模仿古人,提倡独力创新”可推出都主张开拓新的研究思路(创新);根据材料一“他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人类征服和占有自然的重要手段。”和材料二“注重用学到的知识或自已形成的理论来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可推出都提出学术研究要有实用价值。价值:培根:根据材料一“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在近代科学方法和自然哲学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现代‘科学之光’。”可推出为近代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根据材料一“功用是实践的根本属性。”可推出拓宽了近代哲学研究的思路。顾炎武:根据材料二“提出了‘学以致用’、‘明道教世’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学者的‘济世情怀’。”可推出继承和发展了儒学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及“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思想源泉。
(2)背景:培根: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1561—1626年”,可从经济、思想、科学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经济上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科学技术上,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顾炎武:联系顾炎武所生活的时代,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即政治上,明末统治危机及明、清王朝的更迭;思想文化上,宋明理学的日渐僵化,新思想的萌芽;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
29、答案:(1)原因: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2)作用: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教化功能;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要从原来的文学基础就好、文人士大夫个人积极的努力创作以及小说通俗易懂的自身优点等多角度分析即可。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主要从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影响了人们的现念即有一定教化功能和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多角度论述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