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07 17:3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进入天空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发现更大的世界
目录
CONTENT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21%
78%
1%
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
(25千米以下)
二氧化碳 CO2
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臭氧—O3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氧气 O2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氮气—N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78%
21%
1%
水汽和杂质
含量很少,却在天气扮演重要的角色。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的天气现象。
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充足的水汽
杂质(凝结核)
降温
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洁空气 主要成分 N2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O2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微量成分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O3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加的原因?
2.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带来的影响?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的破坏。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3.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除了带来全球变暖,还会有什么影响?
导致酸雨形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和空中水汽相结合,形成的降雨叫做酸雨。
加拿大环境学家在北极拍摄到令人震撼的一幕:两只北极熊小心翼翼的站在浮冰上,进退两难。对北极熊来说,游1.6千米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因为气候变暖,冰层离陆地越来越远,游到陆地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不久前,有四只北极熊被发现淹死在阿拉斯加的海岸附近。
北极熊之殇
1.全球气候变暖是大气中的哪些成分发生变化造成的?
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1.雾和霾有何区别。
2.雾霾天气对我们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雾是水汽凝结现象;
霾是大量杂质集合现象,为大气污染状态。
危害人体健康(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对生态环境和交通造成危害(能见度低,引起交通堵塞,发生交通事故)
区分雾霾
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探提纲:
1、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分层
2、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3、对流层的特征(组成,温度变化--原因、运动状态、天气现象、与人类的关系)
4、说出平流层分布范围以及特点?
5、臭氧层空洞的分布、原因、危害?
6、说出高层大气的厚度范围以及特点?
7、逆温的含义,形成过程,以及影响?
温度(℃)
高度
(km)
20
0
140
120
60
100
80
40
-100
-50
0
50
100
对流层
电离层(热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划分原则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对流层 ——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纬度
高纬度地区: 8—9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低纬度地区: 17—18千米
季节
夏季较厚
冬季较薄
大气圈的最底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固体杂质,大气中的污染物也多集中在这一层。
对流层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30°
60°
90°N
30°
60°
90°S
5
10
15
20
千米
1)对流层
温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特点
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为什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具备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水汽杂质含量多,对流运动显著(降温条件)。
高层
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2)平流层
温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平流层中上部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
范围
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
高层
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2)平流层
特点
1.海拔高,温度高
3.对流运动弱,平流运动显著
2.水汽杂质含量少
4.大气能见度高,天气晴朗
5.适宜航空飞行
高层
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Q:飞机起飞从对流层飞入平流层的过程中,坐在飞机里的乘客有何感受?
气压降低,出现耳鸣等现象。向上飞入平流层过程中飞机较颠簸(对流层水汽杂质多,天气多变),进入平流层后飞机平稳。
高层大气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又持续上升。
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成为我们夜晚看到的流星。(80-120千米)
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特点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
范围
自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
高层大气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其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开始上升。
高层大气
3)高层大气
电离层
1.分布于6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2.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气分子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3.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高层
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 中纬10~12千米 高纬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每升高100米,温度大约降低0.6℃)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离地面越近,受热越多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
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平流层 对流层顶 到50~55千米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
能见度好,气流平稳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高度约2000~3000千米)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离地面远,引力小
6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波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探究
1.在对流层,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从而形成一个随高度增加而温度下降的大气垂直温度梯度。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近年来,贵阳将“中国避暑之都”作为城市名片,着力打造“避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避暑”经济。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读图,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每年3月,西藏大部分地区的隆冬尚未结束,林芝的桃花却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皑皑白雪与灼灼桃花相互映衬,让人领略到“雪域江南”的独特春光。读图,试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避暑旅游名城——贵阳
(1)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读图,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夏季气候凉爽。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上海
长沙
重庆
贵阳
武汉
温度/℃
23.9
23.6
28.1
28.4
28.7
28.2
28.6
28.1
28.0
27.8
7月
8月
(2)每年3月,西藏大部分地区的隆冬尚未结束,林芝的桃花却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皑皑白雪与灼灼桃花相互映衬,让人领略到“雪域江南”的独特春光。读图,试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西藏垂直高差大,山上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雪域江南——西藏
雪被
陆高/米
5000
3000
2000
1000
500
温度℃
高度m
正常现象
1、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2、气温垂直分布的原因: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太阳辐射是大气的根本热源。
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垂直分布:
逆温现象:
1、逆温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现象。
如果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米也可以看作是逆温现象。
温度℃
高度m
逆温现象
逆温的形成
分类
类型 发生的条件 出现的地区
辐射 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很强,近地面大气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降温较慢 中高纬度大陆冬季黎明前
平流 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 中纬度沿海地区
地形 逆温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 盆地和谷地的夜间
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解
中午
夜晚
日出前后
上午
中午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到午后又完全消失。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逆温层
逆温层
逆温层
2、逆温形成过程:
日落后,地面开始降温,当降温达到一定程度,逆温由近地面开始出现,地面温度越低逆温层越厚,日出前后逆温层厚度达到最大,日出后,地面开始升温,逆温层由近地面开始消失,逆温层逐渐变薄,中午,逆温层完全消失。
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成雾
大气污染
影响航空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
干洁
空气
水汽
杂质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
大气
课程小结
氮、氧为主要成分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存在空间上的差异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存在时空上的差异
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运动显著,分布有臭氧层,适宜航空飞行
分布有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1.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高度保持不变,由南极飞往赤道,途中穿过的大气层是( )
A.始终在对流层 B.始终在平流层
C.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2.大气的组成物质及表现是( )
A.氮气和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B.二氧化碳只吸收太阳辐射
C.水汽和固体尘埃可成云致雨 D.氧气和氮气供植物呼吸
练习
3.近几年,城市上空多灰霾的主要原因是( )
A.二氧化碳多 B.水汽多
C.固体颗粒多 D.温度低
右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
4.①②③④四条线中,能正确表示大气层垂直气温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面辐射 B.二氧化碳气体
C.臭氧气体 D.人类活动




50
12
—60
—50
—40
—30
—20
—10
0
高度(km)
温度(℃)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