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选编了4篇议论文,其中包含两篇驳论文,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理想信念”。单元要求在学习中要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注意分析议论文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其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的一篇典范驳论文,分三个层次驳斥了“中国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调;《怀疑与学问》论证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谈创造性思维》逐层递进,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创造宣言》运用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反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这四篇议论文,均为结构严谨、论证合理的典范之作。
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班级开展‘批驳之箭的王者’活动,请仔细研读本单元的四篇议论文,学习立论和驳论的方法,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议论之树射出批驳之箭,活动结束后,请梳理反思,撰写一篇驳论文”,这一核心任务属于写作,和本单元的课文阅读对应性很强。学生可以模仿《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尖锐辛辣的批驳语言,学习《怀疑与学问》先论述后提出论点、层进式的论证方法,《谈创造性思维》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创造宣言》运用具体事例和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学习流程共四个课段。第一课段:仔细研读和对比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通过求同和寻异,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观点和材料间的联系;分析论证方法,梳理作者建构起议论之树的思路;区分立论与驳论的差异,绘制议论之树。第二课段:分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创造宣言》的每一处批驳,分析其语言特点,并评价其合理性、精准性和力度,掌握批驳的技巧;选取《怀疑与学问》或《谈创造性思维》的一处立论,铸造一只批驳之箭。第三课段: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论题,全班齐讨论;小组选择讨论中最感兴趣的一个点深入讨论,拍成批驳小视频。第四课段,在小组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反思,拟定驳论文评价量表,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材料论据,拟写并完善提纲,撰写一篇驳论文。四个课段之间为层进关系,需逐步推进完成。
学习需要分析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 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阅读简单议论性文章,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并能解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实证材料对他人观点作出价值判断”。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议论文时,应关注论证和语言两个方面内容,在本专题中论证侧重于论证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二、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仿照《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论证和语言,写一篇《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么》的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2位学生)
在语言上:
(1)87%的学生尝试运用了反语、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
(2)46%的学生在反语、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初步形成了统一的语言风格。
(3)仅18%的同学,语言具有逻辑性,并通过反语、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表达了鲜明的感彩。
在论证上:
(1)83%的同学的论证形式和结构体现为驳论文。
(2)58%的同学在具备驳论文的形式和结构的基础上,具有明确的论点。
(3)仅25%的同学能够选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批驳“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能够整体把握驳论文的形式和结构,但无法在细部上把握其语言和论证。具体情况如下:在语言上,80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7%)能够发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语言特点,并尝试借鉴;但在借鉴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了表层,42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46%)关注到修辞运用能够建构统一的风格,仅17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18%)关注到语言的逻辑性及其建构的感彩。在论证上,7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3%)能够发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论证形式和结构,并尝试借鉴;在借鉴的过程中,53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58%)能够关注到驳论文和立论文的共同点,明确提出观点,但仅23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25%)能够关注到驳论文和立论文的差异,使用一定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对观点进行批驳。
三、学习内容确定
九上第二单元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立论文的写作,并明晰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单元是学生首次接触驳论文,需要学生在立论文的基础上,学习驳论文。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能够初步发现驳论文在语言和论证上都与立论文有所差异,但大多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发掘驳论文在语言组织背后的逻辑性及其鲜明的情感态度,也无法辨析立论文和驳论文在论证上的差异,运用一定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批驳。因此,辨析立论文和驳论文的差异、分析品味驳论文的语言、恰当合理有力地进行批驳,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能够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方法,学会运用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辨析立论文和驳论文的不同点;
2.能够结合语境,理解关键的词语、语句、段落的含义及作用,并通过反语、反问、摹拟、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分析语言的逻辑性,体会语言的严密性,品味作者鲜明的感彩;
3.学会确定论点、选择恰当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拟写提纲,合理、准确且有力地驳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自如地运用反语、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说服力,不少于600字。
二、思维目标
1.能通过比较阅读,明晰议论文三要素及其论证思路,区分立论文和驳论文,提升比较、分类的能力;
2.学会分析驳论文的批驳之处,运用合理、准确和有力的批驳语言进行批驳,能够有逻辑地把握、认识和分析问题,增强批判性思维;
3.能够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能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不断思考和反思,增强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三、价值目标
1.提高阅读典范议论文的兴趣,具备质疑、探究和反思的能力,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语言表达的快乐,肯定沟通交流的价值;
2.在阅读、讨论和写作中,体会并认可议论文敢于质疑的精神,理解作者文章中体现的针砭时弊和关怀现实的人性光辉,在写作中挖掘并发扬自己关怀现实的理想情怀。
【核心任务】
班级开展“批驳之箭的王者”活动,请仔细研读本单元的四篇议论文,学习立论和驳论的方法,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议论之树射出批驳之箭,活动将评选出射箭王者。活动结束后,请梳理反思,撰写一篇驳论文。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
细品范文·
求同寻异,建构议论之树
核心任务:仔细研读和对比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学会建构议论之树。
一、学习任务
1.求同:研读本单元四篇文章,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观点和材料间的联系;分析论证方法,梳理作者建构议论之树的思路,绘制议论之树;
2.寻异:对比本单元四篇文章,寻找其建构的议论之树的差异,分析立论与驳论的区别。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核心资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
2.助读资源:论证思路小贴士、论证结构小贴士和下定义小贴士。
四、完成任务
(一)初读文本,明确论证思路:思考并圈划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找出提示文章思路的句子,划分段落层次,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学习任务单一:梳理论证思路
(二)细读文本,分析论证结构:仔细阅读文本,梳理论点之间(当存在多个论点时)、论点与论据之间、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自主绘制论证结构图。
示例:《怀疑与学问》的
论证结构图
(三)横向对比,区分立论与驳论:对比立论文和驳论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结构,并试着给它下定义。
五、学习评价
请梳理本课段所学,尝试以主干为论点,树枝为论证方法,树叶为论据,为《谈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宣言》绘制议论树。
示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议论树
第二课段
层层批驳·
直击要害,铸造批驳之箭
核心任务:分析本单元两篇驳论文的每一处批驳,掌握批驳的技巧,铸造批驳之箭。
一、学习任务
1.析批驳之形:圈划《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每一处批驳,分析其语言特点;
2.评直击之处:细读每一次批驳,分析其批驳的是观点、论据还是论证,并评价其合理性、精准性和力度;
3.造批驳之箭:分析《怀疑与学问》的立论,瞄准其中一处,分别为其量身定制一支批驳之箭,小组根据合理性、精准性和力度推举出最优之箭。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核心资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
2.助读资源:批驳小贴士 。
四、完成任务
(一)析批驳之形,品语言特色:圈划《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批驳,分析其语言特点。
学习任务单一:品析批驳之处的语言特点
(二)评直击之处,学批驳方法:细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批驳,分析其批驳的是观点、论据还是论证,并评价其合理性、精准性和力度。
学习任务单二:分析批驳的方式及其合理性、精确性和力度
(三)造批驳之箭,绽思想光芒:分析《怀疑与学问》的议论之树,瞄准其中一处立论,为其量身定制一只批驳之箭,小组根据合理性、精确度和力度推举出最优之箭,展示在班级公示栏中。
学习任务单三:为立论定制驳论
五、学习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评价量表对本组同学本课段的三个学习任务单进行评价,并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学习任务单。
第三课段
明确规则·
共同讨论,射出批驳之箭
核心任务: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论题,全班齐讨论;小组选择讨论中最感兴趣的一个点深入讨论,拍成批驳小视频。
一、学习任务
(一)明确讨论规则,制定规则清单:在讨论前,先明确讨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共同指定讨论规则;
(二)小组依规讨论,围绕话题深入:分小组依照规则讨论,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话题分享看法,并在讨论过程中就某一特定观点深入探讨,形成讨论报告;
(三)小组思想碰撞,整理完善报告:各小组进行口头报告展示,认真倾听反思,整理完善小组讨论报告。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
四、完成任务
(一)全班齐讨论,确定讨论规则:全班共同商议,根据口语交际中提出的讨论规则,想想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共同补充并完善讨论规则。
学习任务单一:
补充并完善讨论规则
(二)小组初讨论,形成讨论报告:小组确定好主持人、汇报人和记录人,成员间合理分工,最终围绕一个点撰写讨论报告,并在班级分小组进行口头展示。
学习任务单二:小组初讨论记录表
(三)小组再讨论,完善讨论报告:各小组进行口头报告展示,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讨论并反思小组报告的不足之处,整理完善讨论报告。
学习任务单三:小组再讨论记录表
五、学习评价
小组反思总结本课段所学,展示小组两次讨论的过程性及终结性成果,拍成小视频上传至班级教育微信小程序,如班小二、小管家等,优秀小视频将进行公开展示。
要求:(1)有开头语、过程性及终结性成果展示;
(2)过程性成果中要体现反思,既包括对论题的认识,也包括对批驳的学习与思考;
(3)每位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并展示自身的过程性成果;
(4)形式自由,鼓励创新。
示例:
大家好,我们是XX学校初三某班的……,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话题,我们小组进行了两次讨论。
第一次讨论,我们持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我认为……(展示个人观点);然后,我们进行了相互的说服……(展示讨论过程)。小组初步形成了讨论报告……
在其他小组进行口头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展示小组的发现)。然后,我们开展了第二次讨论,并运用了苏格拉底式提问对之前的观点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我认为……(展示个人观点);接着,我们进行了相互的说服……(展示讨论过程)。小组最终形成了讨论报告……
经过这两次的深入讨论,我们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话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反思……(展示小组反思);同时,也对批驳有了更多的思考……(展示小组思考)。
第四课段
锤炼思想·
书写驳论,凝聚驳论之文
核心任务:在小组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反思,撰写一篇驳论文。
一、学习任务
(一)梳理讨论,树立观点:梳理第三课段的讨论,选择最不赞同的一个观点作为靶子;
(二)选择论据,恰当论证:选择恰切的论据,反驳对方观点,并适当地运用论证方法;
(三)拟写提纲,有力批驳:迁移运用第一课段所学,明确论证的结构和思路,完成驳论文的提纲;
(四)讨论分享,完善提纲:组员间分享提纲,迁移运用第二课段所写,从批驳的合理性、精确度和力度三方面进行讨论思考,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并完善个人的提纲。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核心资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
《论证要合理》;
2.辅助资源:前三课段的学习笔记、积累的写作素材;
3.助读资源:立论谬误小贴士。
四、完成任务
(一)树靶子:在第三课段的讨论,选择自己最不赞同的一个观点作为靶子,梳理对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其谬误之处。
学习任务单一:树好靶子
(二)射靶子:选择恰切的论据,运用有效的批驳方式,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进行批驳。
(三)明思路:明确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确定好标题,完成驳论文的提纲。
(四)交流评价与完善:组员间分享交流,从批驳的合理性、精确度和力度三方面进行讨论思考,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并完善修改好个人的写作提纲。
五、学习评价
梳理总结本课段所学,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论题,明确观点,选好论据,恰当论证,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600字。
单元整体评价
一、单元设计反思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议论文,其中包含两篇驳论文。单元的核心知识为驳论、议论文准确性的语言特色、增强说服力的修辞手法、讨论的规则及合理地论证;关键能力为把握观点、分析论据、掌握论证方法,区分驳论与立论,分析批驳方式,梳理论证思路和结构,拟写提纲并完成驳论文写作。基于此,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为:梳理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思路和结构;掌握批驳的方式,进行合理、精确和有力地批驳;在讨论的规则下进行讨论;拟写提纲并完成一篇驳论文。
单元的核心任务为: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话题,撰写一篇驳论文。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首先通过对比阅读“求同”和“寻异”,梳理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思路和结论;接着通过分析批驳之处,掌握批驳方式,学会合理、精确和有力地批驳,并学会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批驳的力度;然后,通过讨论碰撞思想,发散拓展思维;最后,用写作提纲固化学习成果,提示写作思路,学习过程环环相扣,以读导写实现迁移转化。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第一课段的绘制议论之树
对于议论性文章的学习,首先,要把握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其次,要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和结构。本单元的4篇议论文,既有立论文也有驳论文,立论文和驳论文在论证思路和结构上都存在差异。因此,要让学生能够形象生动地区分立论文和驳论文,又能促进学生对议论文三要素、论证思路和结构的深入理解,绘制议论之树是一种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
(二)第三课段的视频展示
本课段要求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学习的过程性及终结性成果,并对讨论进行反思评价。这一学习评价与本课段的学习一致性很高,但有同质性高的风险。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第一,思维是不可见的,出声思考法是外化思维的有效手段,既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质量,以及面临的困境;也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明确不足,有效地提升思维品质。第二,思维是需要规整的,两次课堂讨论,虽设置了规则并进行了记录,但这种思考是碎片化的;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梳理规整碎片化的思考,提升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整体性。
二、测试反馈
(一)必做
阅读《立论与驳论:互为因果、互相含蕴》(节选自潘苇杭和潘新和《一切论辨文都是广义的驳论文——立论文与驳论文关系新探》),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批驳,撰写200字左右的议论段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
1.迁移运用第一课段所学,从论证思路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论述,利用本单元的课文作为论据,做到有理有据;
2.迁移运用第二课段所学,在文段中批注语言特色和批驳方式;
3.迁移运用第三课段所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从批驳的合理性、精确度和力度对文段进行评价,推选出小组的最优文段。
(二)选做(二选一)
1.作文推荐公示栏:每位同学选择最欣赏的一篇伙伴作文,撰写100字左右的评价语;优秀作文和评价语展示在班级公示栏,形成作文推荐公示栏。
提示:评价语须从论点的清晰、新颖和深度,批驳的合理、精确和有力,论证思路和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等角度评价其突出亮点,不必面面俱到,择最突出的方面来谈。
2.作文合集志愿编辑:汇集小组推选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后附录个人写作的过程性反思以及小组的作品推荐语,编撰班级作文集——《思考的芦苇——驳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